摩托车后轮轮毂与链盘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2032阅读:34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后轮轮毂与链盘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链条传动式摩托车的后轮结构,具体是一种摩托车后轮轮毂与链 盘连接结构,该结构有效防止了后轮传动轴上的链盘松动而产生的链条脱落或卡死现象发 生。
技术背景目前,链条传动式摩托车的后轮主体结构包括通过轴承支撑在传动轴上的轮毂, 与轮毂同轴设置并传动连接的链盘,该链盘通过轮毂安装在传动轴上,轮毂与链盘的相向 面上设有缓冲毂(即缓冲胶)。而后轮的轮毂与链盘连接结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链盘 卡作衬垫,将链盘卡用与后轮轮毂上的卡口槽固定(该卡口槽与轮毂为一整体结构),卡口 槽、链盘卡和链盘三者依次是间隙配合的结构,这种结构在车辆较长时间行驶后,卡口槽、 链盘卡和链盘之间经常存在间隙过大的问题,因而链盘会松动轴向摇摆,车辆在行驶中很 容易出现链盘上的链条脱落或卡死现象,极容易产生翻车的危险。再者,链盘卡和轮毂上的 卡口槽分别是钢和铝合金材质制成,由于卡口槽、链盘卡和链盘之间间隙过大,间隙配合的 卡口槽和链盘卡会因铝合金的卡口槽强度不够,卡口槽容易损坏,只要卡口槽损坏整个轮 毂就必需更换,因为卡口槽和轮毂是整体浇铸成型的,这种结构虽较为简单,但它具有较大 的安全隐患和维护使用成本高的缺陷。另一种是用螺栓刚性连接链盘和缓冲体,缓冲体和 轮毂之间是通过轮毂上的缓冲胶传递动力。在车辆较长时间行驶后,缓冲体和缓冲胶、缓冲 胶和轮毂之间亦会产生过大的间隙,导致行驶中车辆一冲一突,链盘上的螺栓在使用中经 常出现松动脱落,而且缓冲体中轴承单个受力不耐久,造成链盘晃动打烂缓冲体,车辆在行 驶中也容易出现链条脱落后卡死现象,翻车的几率很大,这种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同样 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制造和使用维护成 本低,且能极大的降低安全隐患的摩托车后轮轮毂与链盘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摩托车后轮轮毂与链盘连接结构,包括通过轴承支撑在传动轴上的轮毂,与 轮毂同轴设置并传动连接的链盘,所述链盘通过轮毂安装在传动轴上,所述轮毂与链盘的 相向面上设置有缓冲毂,所述链盘上设置有螺栓,所述链盘通过螺栓与缓冲毂固定连接,所 述螺栓上装有弹簧;所述链盘经外侧的压盖固定安装在轮毂上,该压盖的直径大于链盘中 心的穿轴孔直径。所述压盖的轴向中心设有轴承座,在轴承座上安装有轴承,轴承座与外围之间设 有与安装链盘的轮毂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弹簧装在链盘和缓冲毂之间的螺栓上。所述压盖的轴承座与传动轴的结合处设有圆垫。
3[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取消了现有结构中的用链盘卡连接和缓冲体连接,将链 盘卡连接改为压盘压紧连接,将缓冲体连接改为螺栓连接,在螺栓上安装弹簧,在弹簧的调 节下解决了链盘与压盖之间、链盘与缓冲毂之间的间隙过大问题,链盘没有轴向摇摆松动, 轮毂上的卡口槽也会完好无损(不需要卡口槽)。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和使用维护成本 低、安全稳定等特点,车辆在行驶中不易产生链条脱落或卡死现象,保证了车辆行驶中的安 全性。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压盖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代号含义1、2-圆垫;3、14-轴承;4-压盖;5-螺栓;6_链盘;7_弹簧;8-缓 冲毂;9-轮毂;10-千斤;11-紧固螺母;12-车架;13-轴承座;15-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 本实用新型包括通过轴承14支撑在传动轴15上的轮毂9,与轮毂9同 轴设置并传动连接的链盘6,该链盘6通过轮毂9安装在传动轴15上,轮毂9与链盘6的相 向面上设置有与缓冲毂8的形状相对应的凹槽,缓冲毂8镶嵌固定在该凹槽内,该缓冲毂8 为环形层状结构,由内套、橡胶体和外套组成,内套和外套都为钢质材料制成。链盘6通过 固定在其本体(即链盘6)上的螺栓5与缓冲毂8固定连接,在螺栓5上安装有弹簧7,该 弹簧7安装在链盘6和缓冲毂8之间的螺栓5上。通常情况下,轮毂上的缓冲毂为四个,以 传动轴为中心布置,链盘上的螺栓与其对应。这样就去掉了现有技术中缓冲体,在螺栓5上 安装了弹簧7,在弹簧7的作用下,压盖4、链盘6和缓冲毂8之间不会产生间隙,防止链盘 6轴向摇摆松动,基本杜绝了因此间隙而车辆在行驶中产生链条脱落或卡死的现象,保证了 车辆行驶中的安全性。链盘6经外侧的压盖4固定安装在轮毂9上,在压盖4的外侧为紧 固螺母11固定的千斤10,千斤10之间设置的是车架12,压盖4与千斤10之间设有圆垫2, 在轮毂9的另一侧传动轴15上也是设置千斤10、车架12、紧固螺母11和必要的垫片。利 用传动轴15上的轴向压力来压紧压盖4,这能有效的防止压盖4松落,进而防止链盘6松 动。该压盖4的直径大于链盘6的中心穿轴孔直径。由于链盘的中心穿轴孔是和安装链 盘的轮毂大小相适配的,而压盖的作用是固定好链盘,因此,压盖必须将链盘外侧的轮毂压 住,它的直径必须大于轮毂的直径,也就大于链盘的中心穿轴孔直径。本实用新型的压盖4具体结构是,它的轴向中心设有轴承座13,轴承3安装在该 座上,这能有效的解决传动轴15和压盖4的转动磨损问题,压盖4的轴承座13与外围之间 设有凹槽,该凹槽与安装链盘6的轮毂9相适配,链盘6外侧就被压盖4压紧在轮毂9上有 效地防止了链盘6的轴向移动。为了更好的保证压盖4能与传动轴15有效的结合,在压盖 4的轴承座13与传动轴15的结合处设有圆垫1,该圆垫1随着压盖4的轴承座13紧贴轴 承14。这样,用压盖代替现有技术中链盘卡,对轮毂上的卡口槽不再使用,因而不存在卡口 槽、链盘卡和链盘会产生间隙过大的问题,即使链盘和压盖之间产生间隙,也会因链盘另一 侧弹簧7的作用而得以解决。
4[0016]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在制造摩托车后轮轮毂时,可以不用刻意加工卡口槽,都 能保证链盘的稳固设置。
权利要求一种摩托车后轮轮毂与链盘连接结构,包括通过轴承(14)支撑在传动轴(15)上的轮毂(9),与轮毂(9)同轴设置并传动连接的链盘(6),所述链盘(6)通过轮毂(9)安装在传动轴(15)上,所述轮毂(9)与链盘(6)的相向面上设置有缓冲毂(8),所述链盘(6)上设置有螺栓(5),其特征在于所述链盘(6)通过螺栓(5)与缓冲毂(8)固定连接,所述螺栓(5)上装有弹簧(7);所述链盘(6)经外侧的压盖(4)固定安装在轮毂(9)上,该压盖(4)的直径大于链盘(6)中心的穿轴孔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后轮轮毂与链盘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4) 的轴向中心设有轴承座(13),在轴承座(13)上安装有轴承(3),轴承座(13)与外围之间设 有与安装链盘(6)的轮毂(9)相适配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后轮轮毂与链盘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7) 装在链盘(6)和缓冲毂(8)之间的螺栓(5)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后轮轮毂与链盘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4) 的轴承座(13)与传动轴(15)的结合处设有圆垫(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后轮轮毂与链盘连接结构,它专用于链条传动式摩托车,包括通过轴承支撑在传动轴上的轮毂,与轮毂同轴设置并传动连接的链盘,所述链盘通过轮毂安装在传动轴上,所述轮毂与链盘的相向面上设置有缓冲毂,所述链盘上设置有螺栓,所述链盘通过螺栓与缓冲毂固定连接,所述螺栓上装有弹簧;所述链盘经外侧的压盖固定安装在轮毂上,该压盖的直径大于链盘中心的穿轴孔直径。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和使用维护成本低、安全稳定等特点,车辆在行驶中不易产生链条脱落或卡死现象,保证了车辆行驶中的安全性。
文档编号B62M9/00GK201604772SQ20102003760
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6日
发明者李进 申请人:李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