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折叠结构的脚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3491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具有折叠结构的脚踏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两轮车的折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良现有折叠构造的脚踏车。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实用新型证书第M354561专利案公开了一种折叠式脚踏车,其折叠结 构,如图ι所示,其包括一主轴管10、一组固定夹持器11和活动夹持器12,以及一折收式车 架,该折收式车架又包括一组枢接为可转动状态的主架杆20与中连杆21,其中,该主架杆 20端部枢接着固定夹持器11,而中连杆21端部则枢接着活动夹持器12。该固定夹持器11 则定位在主轴管10下部,使得活动夹持器12套在主轴管10的管身,从而可以沿管长方向 并相对固定夹持器11作滑行运动,并透过一快拆13予以定位。从活动夹持器12到中连杆21中段的支点,这段距离与活动夹持器12滑动的行程 长短有直接关系,相对加长主轴管10长度的同时,更让车架折收后的总高度居高不下,从 而具有增加收藏空间的占用面积的困扰。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深入探讨先前技术的问题,并以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研发与 制造的经验,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终于成功地开发出一种具有折叠结构的脚踏车,以改善现 有创作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折叠结构的脚踏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可折 叠式脚踏车在收折后总高度太高而造成收藏不便的问题。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种具有折叠结构的脚踏车,其中,包括一主轴管,包含有一连接在主轴管上方的把手和一连接在主轴管下方的前轮;一折收式车架,包含有一组枢接为可转动状态的主架杆与中连杆、一安装在主架 杆端部的座垫、一连接在中连杆端部的后轮以及一安装在中连杆而能传动后轮行进的踩踏 传动组件;一组夹持器,包含有一定位主轴管且枢接主架杆异于座垫一端的固定夹持器和一 套在主轴管上而可相对固定夹持器作滑动的活动夹持器;一折合件,具有一连接活动夹持器的第一枢接部和一连接中连杆异于后轮端部的 第二枢接部;一决定折合件与中连杆的连接角度的卡掣机构。进一步,该主轴管上固定有二限制活动夹持器滑动行程的套环。进一步,该主轴管套设一支撑着活动夹持器的压缩弹簧。进一步,该卡掣机构包括一设置在第二枢接部的孔洞;一安装在中连杆的操作钮,具有一因应操作钮动作而往复进出第二枢接部孔洞的卡掣杆。进一步,该卡掣机构还包括一固定在中连杆上并允许卡掣杆通过的管形基座;一维持操作钮往复运动的弹性件;一将弹性件封闭在基座内部的盖体。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具有折叠结构的脚踏车由于增设有折合 件,并通过该卡掣机构来决定折合件与中连杆的连接角度,即采用多段枢接及定位的技术 手段,改良主轴管与折收式车架彼此间的连接关系,从而在脚踏车在进行折叠的过程中,能 缩减活动夹持器滑动的行程,进而降低对主轴管长度的需求,即具有占用收藏空间少的效
^ ο

图1是平面图,其表现中国台湾实用新型证书第M354561专利案所公开的脚踏车 折叠结构;图2是立体图,其表现本实用新型脚踏车折叠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完成品;图3是立体图,其表现图2中脚踏车有关折叠结构分解后各元件的对应关系;图4是剖视图,其表现折叠结构有关卡掣机构的动作;图5是平面图,其表现图2中脚踏车伸展后的实施态样;图6是平面图,其表现图2中脚踏车折收后的实施态样。图中主轴管10固定夹持器11[0031]活动夹持器12快拆13[0032]主架杆20中连杆21[0033]脚踏车100[0034]主轴管30把手31[0035]前叉32前轮33[0036]固定夹持器40活动夹持器41[0037]套环42压缩弹簧43[0038]车架50主架杆51[0039]中连杆52座杆53[0040]座垫54后轮55[0041]踩踏传动组件56[0042]折合件60第一枢接部61[0043]第二枢接部62孔洞63[0044]卡掣机构70基座71[0045]操作钮72卡掣杆73[0046]弹性件74盖体75[0047]套管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 行详细阐述。如图2所示,其示出的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具有折叠结构的脚踏车100,包括 主轴管30和折收式车架50,该主轴管30上方连接有把手31,而主轴管30下部则结合一前 叉32,用以连接前轮33。该车架50是由一组主架杆51与中连杆52枢接为可转动的折收 状态,该主架杆51尾端焊固有一座杆53,用以安装座垫54,而中连杆52尾端则连接有后轮 55,并在中连杆52中段部位安装有踩踏传动组件56,得以传动后轮55在路面行进。该主轴管30的管身安装有一组夹持器。图2中的夹持器包含固定夹持器40和活 动夹持器41,这个固定夹持器40类似于U形片体,其通过插销、焊接、凹凸配合、镶嵌或其它 定位手段之一,而固定在主轴管30紧邻前叉32的部位,并与主架杆51前端枢接在一起,而 活动夹持器41亦类似于U形片体,其套在主轴管30外部而可相对固定夹持器40作滑动。 另外,在主轴管30的管身固定二套环42,这些套环42充当活动夹持器41滑动在主轴管30 行程的终点与起点,并在二套环42之一顶住压缩弹簧43。这个压缩弹簧43套在主轴管30 管身,用以支撑活动夹持器41。该活动夹持器41与中连杆52前端枢接有折合件60,三者相互转动折合,并通过卡 掣机构70决定折合件60与中连杆52的连接角度。再配合图3和图4所示,该折合件60 在两端各自成形第一、第二枢接部61、62,第一枢接部61与活动夹持器41相连而可摆动,第 二枢接部62连接在中连杆52的前端,并设置有二孔洞63。该卡掣机构70包括基座71、操作钮72、卡掣杆73、弹性件74、盖体75及一固定在 中连杆52前端的套管76。该基座71定位在套管76内,本身呈现管体造型而允许卡掣杆 73通过。这根卡掣杆73端部与操作钮72成形为一体,另端依次插进盖体75、弹性件74与 基座71中。该弹性件74与盖体75内面相抵,不易脱离卡掣杆73的杆身,可在盖体75锁 紧于基座71开口时,封闭在基座71内部并提供操作钮72所需的弹性回复力,带动卡掣杆 73深入第二枢接部62任一孔洞63中。接着,请参照图4至图6所示,无论是折合或摊开车架50,都必须先将操作钮72连 同卡掣杆73往外拉出,才能进行后续动作,然后松开操作钮72,让回复原状的卡掣杆73卡 入对应的孔洞63中,用以维持折合件60与中连杆52相夹的角度。值得注意的是,伸展开来的车架50,承载骑乘者体重而行进于路面时,两轮33、55 会将路面颠簸程度回馈到活动夹持器41,而支撑着活动夹持器41的压缩弹簧43则会吸收 局部振动能量,进而产生减震的效果。相反地,折收后的车架50总高度低于先前技术,这是 因为折合件60的加入,缩减活动夹持器41滑动的行程,调降主轴管30长度的需求性,进而 达到减少收藏空间占用等功效。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一种具有折叠结构的脚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轴管,包含有一连接在主轴管上方的把手和一连接在主轴管下方的前轮;一折收式车架,包含有一组枢接为可转动状态的主架杆与中连杆、一安装在主架杆端部的座垫、一连接在中连杆端部的后轮以及一安装在中连杆而能传动后轮行进的踩踏传动组件;一组夹持器,包含有一定位主轴管且枢接主架杆异于座垫一端的固定夹持器和一套在主轴管上而可相对固定夹持器作滑动的活动夹持器;一折合件,具有一连接活动夹持器的第一枢接部和一连接中连杆异于后轮端部的第二枢接部;一决定折合件与中连杆的连接角度的卡掣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折叠结构的脚踏车,其特征在于,该主轴管上固定有 二限制活动夹持器滑动行程的套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折叠结构的脚踏车,其特征在于,该主轴管套设一支 撑着活动夹持器的压缩弹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折叠结构的脚踏车,其特征在于,该卡掣机构包括 一设置在第二枢接部的孔洞;一安装在中连杆的操作钮,具有一因应操作钮动作而往复进出第二枢接部孔洞的卡掣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折叠结构的脚踏车,其特征在于,该卡掣机构还包括 一固定在中连杆上并允许卡掣杆通过的管形基座;一维持操作钮往复运动的弹性件; 一将弹性件封闭在基座内部的盖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折叠结构的脚踏车,其由一主架杆与一中连杆连接成折收式车架,并在一主轴管安装一固定夹持器和一活动夹持器。此固定夹持器枢接在主架杆的端部,而活动夹持器可相对固定夹持器作滑动,并通过一折合件与中连杆连接成多个枢接段,故本实用新型能缩减活动夹持器滑动的行程,并降低主轴管长度的需求性,从而达到降低车架折收后的总高度以及减少收藏时的占用空间的功效。
文档编号B62K15/00GK201737104SQ201020144148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2日
发明者罗秋香 申请人:罗秋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