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摩托车连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6519阅读:1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越野摩托车连杆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越野摩托车构件,特别涉及越野车上的减震器摇臂连杆。
背景技术
连杆是越野摩托车上的重要部件,安装于平叉与减震器之间。通用的连杆结 构如图3所示,具有连杆体1,该连杆体1的两端一体形成有套管2,各套管2内设置有衬套 3,且衬套3与对应的套管2之间设置两个铜套4,各铜套4的外侧安装油封5,两个铜套4 的内端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以涂抹润滑剂。由于衬套3与铜套4之间能相对转动,现有结 构只在两个铜套4之间的间隙处有润滑剂,润滑剂和衬套的接触面积小,不能充分润滑衬 套与铜套所形成的转动副,容易造成衬套与铜套干磨,并且干磨后会产生碎屑,这样会进一 步加重磨损,从而缩短了连杆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润滑充分的越野摩托车连杆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越野摩托车连杆结构,包括连杆体、套管、衬套、 铜套和油封,所述连杆体的两端设置套管,各套管内装有衬套,且套管的管口处安装有油 封;在所述衬套与对应的套管之间设有一个铜套,该铜套的两端与对应的油封相贴靠,在所 述铜套上沿其轴心线方向分布有多组小孔,每组小孔位于同一圆周上。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结构中衬套与套管之间的两个铜套集成为一个铜套,该铜套上 分布多组小孔,每个小孔中均可涂抹润滑剂,这样润滑剂和衬套的接触点多,接触面积大, 能够充分润滑衬套与铜套所形成的转动副,有效避免了衬套与铜套发生干磨,既保证了转 动副运转的灵活性及可靠性,又大大延长了连杆的使用寿命。在所述铜套上沿其轴心线方向分布有3组小孔,两相邻组小孔的距离相等。3组小 孔沿铜套的轴心线方向布置均勻,能够提高对衬套润滑的均勻性,使润滑更充分。所述铜套上每组小孔的数目为6-10个,同组中两相邻小孔的距离相等。同组小孔 在圆周上均勻分布,也能够起到提高润滑均勻性及充分性的作用。所述小孔为菱形,一方面加工容易,对铜套的结构强度影响小;另一方面,菱形的 四个角处具有储留润滑剂的功能,使得对衬套的润滑更加充分。所述衬套两端伸出套管,并在所述衬套的端头均装有防尘盖。防尘盖可以防止灰 尘等杂质进入转动副内,确保了转动副运转灵活。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润滑剂与衬套的接触点,扩大接触面积,能够充分 润滑衬套与铜套所形成的转动副,有效延长了连杆的使用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铜套的结构示意图。[0013]图3为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连杆体1、套管2、衬套3、铜套4、油封5和防尘盖 6构成,在连杆体1的两端均一体形成有套管2,两个套管2的轴心线相平行。在每个套管 2内装有衬套3,该衬套3的端部从套管2对应端的端面伸出一小段,且伸出部分上套装有 防尘盖6。所述套管2两端的管口处均安装有油封5,该油封5位于套管2的内壁与衬套3 之间。在所述衬套3与对应的套管2之间设有一个铜套4,该铜套4与套管2过盈配合,而 铜套4与衬套3间隙配合,衬套3能相对铜套4转动。所述铜套4的两端与对应端的油封 5相贴靠,在铜套4上沿其轴心线方向分布有多组小孔4a,小孔如从铜套4的外壁贯通至 内壁。本实施例中,小孔如的组数为3,小孔如的形状为菱形,且两相邻组小孔如的距离 相等。所述铜套4上每组小孔如的数目为6-10个,同组中两相邻小孔如的距离相等,即, 同组中的小孔如在圆周上均勻分布。尽管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作出 多种类似的表示,比如将小孔如的组数改为2、4、5甚至更多,或者改变同组中小孔如的数 目,或者将小孔如的形状改为圆形、矩形等,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 内。
权利要求1.一种越野摩托车连杆结构,具有连杆体(1),该连杆体(1)的两端设有套管(2 ),各套 管(2)内装有衬套(3),且套管(2)的管口处安装有油封(5),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衬套(3) 与对应的套管(2)之间设有一个铜套(4),该铜套(4)的两端与对应的油封(5)相贴靠,在所 述铜套(4)上沿其轴心线方向分布有多组小孔(4a),每组小孔(4a)位于同一圆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越野摩托车连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铜套(4)上沿其轴 心线方向分布有3组小孔(4a),两相邻组小孔(4a)的距离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越野摩托车连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套(4)上每组 小孔(4a)的数目为6-10个,同组中两相邻小孔(4a)的距离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越野摩托车连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孔(4a)为菱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越野摩托车连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3)两端伸出套 管(2),并在所述衬套(3)的端头均装有防尘盖(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越野摩托车连杆结构,具有连杆体(1),该连杆体(1)的两端设有套管(2),各套管(2)内装有衬套(3),且套管(2)的管口处安装有油封(5),在所述衬套(3)与对应的套管(2)之间设有一个铜套(4),该铜套(4)的两端与对应的油封(5)相贴靠,在所述铜套(4)上沿其轴心线方向分布有多组小孔(4a),每组小孔(4a)位于同一圆周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润滑剂与衬套的接触点,扩大接触面积,能够充分润滑衬套与铜套所形成的转动副,有效延长了连杆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62K25/04GK201825200SQ201020555498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1日
发明者朱琦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