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支重轮的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3504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支重轮的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机械领域的密封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支重轮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程机械中,支重轮是广泛用于履带式挖掘机、起重机等工程机械的底盘承载件,常在泥水、尘土中工作,且承受强烈的冲击,工作条件很差,特别是当周边环境存在杂质时,会影响到支重轮的性能。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种支重轮,包括支重轮体1、轮轴2、左端盖3、右端盖 4、衬套5、浮动油封6、0型圈7以及定位销8。其中,左端盖3和右端盖4用于连接车架(图 1中未示出),在支重轮工作时,左端盖3和右端盖4固定不动,支重轮体1用于与履带轨面 (图1中未示出)配合使得支重轮体1沿履带轨面滚动,故轮体与端盖之间要求有相对转动, 即必须有一定间隙。参考如图1中的浮动油封6,现有技术中轮体与端盖之间采用的密封形式以浮动油封此类动密封为主,但是,支重轮轮体与端盖的间隙以“直线型”间隙为主(结合参考图2 中所示的I区域),当主机在泥沙等恶劣工况下施工时,泥沙容易通过间隙进入到支重轮中, 将浮动油封6中的橡胶0型圈7卡死,使0型圈7不能自由的进行弹性形变,造成浮动油封 6漏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泥沙易侵入支重轮轮体与端盖之间的间隙的问题,以避免由此造成的浮动油封0型圈被卡死,不能进行有效的弹性形变,而因此引起的浮封漏油的故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支重轮的密封结构,包括套在轮轴上的衬套,所述衬套上套有支重轮体,两个套在轮轴上的端盖位于所述支重轮体的两端,其中,所述支重轮体的两端为圆形开口端,所述支重轮体圆形开口端内设置有若干第一环形凸台,所述端盖的外轮廓为圆环形,所述圆环形端盖的外侧面设置有若干第二环形凸台,所述支重轮体圆形开口端的直径比所述端盖的直径大,所述支重轮体圆形开口端外包所述端盖。上述的新型支重轮的密封结构,其中,所述支重轮体圆形开口端与所述设置在环形端盖之间在轴向及径向方向均留有间隙。上述的新型支重轮的密封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环形凸台与所述第二环形凸台分别错位设置,构成若干迷宫密封结构,所述支重轮体圆形开口端与所述设置在环形端盖之间的间隙为非直线形通道。上述的新型支重轮的密封结构,其中,所述若干第一环形凸台的厚度为第一尺寸, 所述若干第二环形凸台的厚度为第二尺寸,所述第一尺寸与所述第二尺寸相同。上述的新型支重轮的密封结构,其中,两所述迷宫密封结构之间的空间填充有高弹性耐磨材料。上述的新型支重轮的密封结构,其中,所述支重轮体圆形开口端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尺寸对应所述第二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凹槽与所述第二环形凸台之间在轴向及径向方向均留有间隙。本实用新型改进支重轮轮体与端盖之间的间隙形式,增加迷宫密封效果,能有效地阻止泥沙等侵入轮体与端盖间隙,避免浮动油封过早失效,从而降低浮封漏油故障率,同时,加工本实用新型的支重轮轮体与端盖并不会增加过多的额外成本。

通过阅读参照如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一种支重轮的剖视图;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支重轮的剖视图;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支重轮的密封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以及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变化例的,一种新型支重轮的密封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支重轮的剖视图。包括支重轮体1、轮轴2、 左端盖3、右端盖4、衬套5、浮动油封6、0型圈7以及定位销8。具体地,衬套5套在轮轴2 上,衬套5上套有支重轮体1,两个套在轮轴上的端盖3和4位于支重轮体1的两端,其中, 支重轮体1的两端为圆形开口端,支重轮体1圆形开口端内设置有若干第一环形凸台101, 端盖3和4的外轮廓为圆环形,所述圆环形端盖的外侧面设置有若干第二环形凸台201,支重轮体1圆形开口端的直径比端盖3和4的直径大,支重轮体1圆形开口端外包端盖3和 4。图2中的I区为支重轮体1右侧端面局部图,以下结合图3所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支重轮的密封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进行描述。支重轮体1圆形开口端与环形端盖3和4之间在轴向及径向方向均留有间隙。在一个优选例中,支重轮体1两端对称,环形端盖3和4相同。图3所示的支重轮的密封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包括支重轮1右端部和右端盖4, 支重轮1左端部和左端盖4可结合图3实现,在此不予赘述。如图所示,第一环形凸台101与第二环形凸台102分别错位设置,构成一个迷宫密封结构,所述支重轮体圆形开口端与所述设置在环形端盖之间的间隙为非直线形通道。其中,第一环形凸台101的厚度为第一尺寸,第二环形凸台102的厚度为第二尺寸,所述第一尺寸与所述第二尺寸相同。图3中还示出了一支重轮体环形凸台102和一右端盖环形凸台 202[0024]第一环形凸台101与第二环形凸台102形成一密封结构,支重轮体环形凸台102 和一右端盖环形凸台202形成另一密封结构,两密封结构之间的空间301填充有高弹性耐磨材料,用于阻碍泥沙的侵入,这样的两道密封结构的设置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如图2所示的浮动油封6、0型圈7不受外界杂质的磨损。图4所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变化例的,一种新型支重轮的密封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支重轮体1圆形开口端上设置有环形凹槽103,环形凹槽103的尺寸对应第二环形凸台201, 环形凹槽103与一个第二环形凸台201配合成密封结构产生凸台功能,环形凹槽103与一个第二环形凸台201之间在轴向及径向方向均留有间隙。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方法和处理过程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支重轮的密封结构,包括套在轮轴上的衬套,所述衬套上套有支重轮体,两个套在轮轴上的端盖位于所述支重轮体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重轮体的两端为圆形开口端,所述支重轮体圆形开口端内设置有若干第一环形凸台,所述端盖的外轮廓为圆环形,所述圆环形端盖的外侧面设置有若干第二环形凸台,所述支重轮体圆形开口端的直径比所述端盖的直径大,所述支重轮体圆形开口端外包所述端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支重轮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重轮体圆形开口端与所述设置在环形端盖之间在轴向及径向方向均留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支重轮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与所述第二环形凸台分别错位设置,构成若干迷宫密封结构,所述支重轮体圆形开口端与所述设置在环形端盖之间的间隙为非直线形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新型支重轮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一环形凸台的厚度为第一尺寸,所述若干第二环形凸台的厚度为第二尺寸,所述第一尺寸与所述第二尺寸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支重轮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迷宫密封结构之间的空间填充有高弹性耐磨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支重轮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重轮体圆形开口端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尺寸对应所述第二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凹槽与所述第二环形凸台之间在轴向及径向方向均留有间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支重轮的密封结构,包括套在轮轴上的衬套,所述衬套上套有支重轮体,两个套在轮轴上的端盖位于所述支重轮体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重轮体的两端为圆形开口端,所述支重轮体圆形开口端内设置有若干第一环形凸台,所述端盖的外轮廓为圆环形,所述圆环形端盖的外侧面设置有若干第二环形凸台,所述支重轮体圆形开口端的直径比所述端盖的直径大,所述支重轮体圆形开口端外包所述端盖。本实用新型改进支重轮轮体与端盖之间的间隙形式,增加迷宫密封效果,能有效地阻止泥沙等侵入轮体与端盖间隙,避免浮动油封过早失效,从而降低浮封漏油故障率。
文档编号B62D55/15GK202089138SQ20112015040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2日
发明者谭昕, 项伟 申请人: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