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行走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071887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用行走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用行走装置,包括前后端两两并排设置的四组行走机构,每组行走机构包括齿轮盘、上支臂、下支臂及底板;该齿轮盘固定组装在汽车底盘上,该齿轮盘的下表面与该上支臂的上端部间相互活动铰接构成第一铰接点,并且该二者间组装有驱动该上支臂绕该第一铰接点旋转活动的第一液压缸;上支臂的下端部与下支臂的上端部间相互活动铰接构成第二铰接点,并且该二者间组装有驱动该下支臂绕该第二铰接点旋转活动的第二液压缸;下支臂的下端部与底板的上表面间相互活动铰接构成第三铰接点,并且该二者间组装有驱动该下支臂绕该第三铰接点旋转活动的第三液压缸。本案行走装置结构简洁紧凑,操作简易方便,实现特殊路况下采取行走方式顺利前行。
【专利说明】一种汽车用行走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辅助装置,具体是指一种汽车用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汽车为现代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交通工具,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通常汽车于路面上能够顺畅行驶,然而当碰到暴雨路面积水情况时,一不小心就很容易造成汽车进水熄火,或者当碰到路面淤泥、凹凸不平等恶劣路况时,很容易发生底板蹭刮、车身深陷甚至翻车等问题。故而,在碰到上述路面问题时,单靠驾驶员驾驶技能而不借助辅助设备是很难顺利通过的。目前针对该问题都没有提出有效的辅助设备来解决问题。
[0003]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汽车使用中存在的所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行走装置,结构简洁紧凑,操作简易方便,实现在特殊路况下采取行走方式顺利前行的作用。
[000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0006]一种汽车用行走装置,安装在汽车底盘的前后端位置处,包括前后端两两并排设置的四组行走机构,每组行走机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组装的齿轮盘、上支臂、下支臂及底板;该齿轮盘固定组装在汽车底盘上,该齿轮盘的下表面与该上支臂的上端部间相互活动铰接构成第一铰接点,并且该二者间组装有驱动该上支臂绕该第一铰接点旋转活动的第一液压缸;所述上支臂的下端部与所述下支臂的上端部间相互活动铰接构成第二铰接点,并且该二者间组装有驱动该下支臂绕该第二铰接点旋转活动的第二液压缸;所述下支臂的下端部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间相互活动铰接构成第三铰接点,并且该二者间组装有驱动该下支臂绕该第三铰接点旋转活 动的第三液压缸。
[0007]所述第一液压缸水平安装在所述齿轮盘下方,该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端和缸体端分别活动铰接在所述上支臂和所述齿轮盘上;所述第二液压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上支臂上,该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下支臂上的铰接片活动铰接;所述第三液压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下支臂上,该第三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底板上的铰接片活动铰接。
[0008]所述齿轮盘上组装有一可活动旋转的转盘,该转盘固定组装在汽车底盘上;所述齿轮盘旁配置有一齿轮驱动机构,该齿轮驱动机构包括与该齿轮盘相啮合的主齿轮和驱动该主齿轮旋转的电动单元。
[0009]所述齿轮盘的轮齿部分为只分布在该齿轮盘半圆周上的半圈齿条。
[0010]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借助行走装置实现在困难路段(比如积水、凹凸路面)顺利通行作用。行走装置不使用时四组行走机构收折在汽车底盘内,每组行走机构的上支臂和下支臂呈水平伸展在齿轮盘与底板间。使用时,借由第一、第二、第三液压缸驱动,上支臂和下支臂下摆至底板接触地面,随着继续下摆,转而由汽车前后两两设置的四组底板支撑地面,由上支臂和下支臂站立支撑使汽车车身上升离开地面,之后四组行走结构各自的第一、第二液压缸适当配合动作,四组行走结构相互配合带动汽车实现行走作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发明行走装置支撑汽车的状态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发明行走装置支撑汽车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0013]图3是本发明行走装置展开时的主视图;
[0014]图4是本发明行走装置展开时的另一角度主视图;
[0015]图5是本发明行走装置展开时 的侧视图;
[0016]图6是本发明行走装置折叠时的侧视图;
[0017]图7是可编程控制器内部扫描的流程图;
[0018]图8是行走装置的手动控制的流程图。
[0019]标号说明
[0020]行走装置2 转盘21
[0021]齿轮盘22 上支臂23
[0022]下支臂24 底板25
[0023]第一液压缸 26 第二液压缸 27
[0024]第三液压缸28 齿轮29
[0025]车身3 容置槽31
[0026]沉槽311 容置槽32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8]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汽车用行走装置,如图1-6所示,安装在车身3底盘的前后端位置处,包括前后端两两设置的四组行走机构,前端和后端的两组行走机构各呈左右并排设置。如图3-6所示,每组行走机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组装的齿轮盘22、上支臂23、下支臂24及底板25。
[0029]所述齿轮盘22固定在车身3底盘上。齿轮盘22的下表面与上支臂23的上端部间相互活动铰接并构成有第一铰接点,齿轮盘22与上支臂23间组装有第一液压缸26。以齿轮盘12为参照点,由该第一液压缸26驱动,使上支臂23绕第一铰接点相对齿轮盘22作旋转运动。一种实施例,第一液压缸26水平安装在齿轮盘22下方,该第一液压缸26的活塞杆端活动铰接在上支臂23的靠近其上端部位置处,第一液压缸26的缸体端活动铰接在齿轮盘22的下表面的铰接件上。第一液压缸26不动作时,上支臂23往下倾斜延伸,配合其他部件使行走机构处于站立状态(参见图5)。当第一液压缸26动作,第一液压缸26的活塞杆适当伸出,推动上支臂23适当前摆模拟前进行走动作。当第一液压缸26最大限度推动上支臂23,上支臂23上摆至呈水平延伸或者几乎水平延伸(参见图6),上支臂23相对齿轮盘12呈相互折叠状。
[0030]所述上支臂23的下端部与下支臂24的上端部间相互活动铰接并构成第二铰接点,上支臂23与下支臂24间组装有第二液压缸27。以上支臂23为参照点,由该第二液压缸27驱动,使下支臂24绕第二铰接点相对上支臂23作旋转运动。一种实施例,第二液压缸27的缸体固定在上支臂23上,第二液压缸27的活塞杆与下支臂24上的铰接片活动铰接。第二液压缸27不动作时,配合其他部件使行走机构处于站立状态(参见图5)。当第二液压缸27动作,第二液压缸27的活塞杆适当伸出,推动下支臂24适当前摆模拟前进行走动作。当第二液压缸27最大限度回拉下支臂23,下支臂23上摆至与上支臂23在同一直线上(参见图6),则下支臂24同上支臂23相对齿轮盘12呈相互折叠状。
[0031]所述下支臂24的下端部与底板25的上表面间相互活动铰接并构成第三铰接点,并且该下支臂24与底板2间组装有第三液压缸28。以下支臂24为参照点,由该第三液压缸28驱动,使底板2绕第三铰接点相对下支臂24作前后摇摆运动。一种实施例,第三液压缸28的缸体固定在下支臂24上,该第三液压缸28的活塞杆与底板25上表面上的铰接片活动铰接。第三液压缸28不动作时,配合其他部件使行走机构处于站立状态(参见图5)。当第三液压缸28动作,第三液压缸28的活塞杆适当伸出,最大限度推动底板25,底板25相对于下支臂24呈折叠状(参见图6 )。
[0032]上述行走装置2实现汽车在困难路段(比如积水、淤泥、凹凸路面)顺利行走前进的作用。行走装置2平常不使用时四组行走结构在车身I底盘上呈折叠状(参见图6),每组的上支臂23和下支臂24呈水平伸展在齿轮盘22与底板25间。需要使用操作时,四组结构同步动作,借由第一、第二、第三液压缸26、27、28同步配合驱动,上支臂23和下支臂24下摆至底板25接触地面,随着继续下摆,转而由四组行走机构的四组底板25共同支撑地面,由四组行走机构的上支臂23和下支臂24撑举,汽车车身3上升并离开地面,四组行走机构呈站立状态(参见图1)。行走时,四组行走机构各自驱动对应的第一、第二液压缸26、27同步配合动作,四组行走机构即模拟动物四足行走方式行走前进,最终实现汽车行走前进的作用。
[0033]为了使行走装置2折叠状态下不影响汽车外型结构,车身3底盘前后端处各设有两个容置槽32,用于匹配容置对应四组的折叠状的行走机构。
[0034]优选的,所述齿轮盘22的上表面还设有一可活动旋转的转盘21,具体的转盘21与齿轮盘22间采用钢珠组件实现转盘21相对齿轮盘22旋转。转盘21的上表面固定组装在汽车车身3的底盘上。齿轮盘22旁配置有一齿轮驱动机构,该齿轮驱动机构安装在车身3上,包括主齿轮29和驱动该主齿轮29旋转的电动单元(图中未示出)。主齿轮29与齿轮盘21相互啮合,电动单元具体为电动机单元,其驱动主齿轮29正反转动,则带动齿轮盘22相对转盘21作正反旋转运动,最终带动与齿轮盘11相连设的上支臂23、下支臂24及底板24旋转,行走机构实现转向作用,以利于在拐弯路段的转向行进。当然,所述行走机构的转向操作是在该行走机构离地的情况下进行的。进一步,行走机构通常最多只需要左右90度旋转,对应四组行走机构的齿轮盘22的轮齿部分为只分布在该齿轮盘22半圆周上的半圈齿条 221。
[0035]所述行走装置2的执行元件采取液压元件,包括第一液压缸26、第二图液压缸27、第三液压缸28。整个装置的驱动工作系统采用液压系统,除所述液压元件外,还包括有液压泵、控制阀、管路及油箱等部件。液压泵为动力元件,其分出多个油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压缸26、第二图液压缸27、第三液压缸28相连接,液压系统其它部件的连接关系为现有公知,这里不做详细阐述。液压系统作用力强,具有优良的控制性能,也作为确保行走装置2性能
稳定的一重要保障。
[0036]所述行走装置2采用电气控制系统实现简易自动控制,由可编程控制器统一分析、处理并操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案所述电气控制系统的构成单元及控制方式为现有机械领域公知技术,同目前其他机械领域的电气控制系统的整体控制思路相同,这里不作详细展开描述。
[0037]可编程序控制器有两种基本的工作状态,即运行(RUN)状态和停止(STOP)状态。在运行状态,可编程序控制器通过执行反映控制要求的用户程序来实现控制功能。为了使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输出及时的响应随时可能变化的输入信号,用户程序不是只执行一次,而是反复不断地重复执行,直至可编程序控制器停机或切换到STOP工作状态。除了执行用户程序之外,在每次循环过程中,可编程序控制器还要完成内部处理、通信处理等工作,一次循环可分为5个阶段如图7所示。
[0038]上述可编程序控制器周而复始的循环工作方式称为扫描工作方式。由于计算机执行指令的速度极高,从外部输入一输出关系来看,处理过程似乎是同时完成的。在内部处理阶段,可编程序控制器检查其内部CPU模块内部的硬件是否正常,将监控定时器复位,以及完成一些其它的内部工作。在通信服务阶段,可编程序控制器与其它的带微处理器的智能装置通信,响应编程器键入的命令,更新编程器的显示内容。当可编程序控制器处于停止(STOP)状态时,只执行以上的操作。可编程序控制器处于运行(RUN)状态时,还要执行另外三个阶段的操作:输入处理阶段、程序执行阶段、输出处理阶段。
[0039]可编程控制器程序的设计中可以分为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手动控制还可以实现远程遥控控制。行走装置2手动控制如图8所示,开始后按下相应的选择控制按钮,实现相对应的下降、前进、左拐、右拐、后退、收起、停止等操作。当然,本案汽车用行走装置还可以用于汽车狭窄路段的转向或者拐弯操作。
[004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凡跟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和修饰,均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用行走装置,安装在汽车底盘的前后端位置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端两两并排设置的四组行走机构,每组行走机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组装的齿轮盘、上支臂、下支臂及底板;该齿轮盘固定组装在汽车底盘上,该齿轮盘的下表面与该上支臂的上端部间相互活动铰接构成第一铰接点,并且该二者间组装有驱动该上支臂绕该第一铰接点旋转活动的第一液压缸;所述上支臂的下端部与所述下支臂的上端部间相互活动铰接构成第二铰接点,并且该二者间组装有驱动该下支臂绕该第二铰接点旋转活动的第二液压缸;所述下支臂的下端部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间相互活动铰接构成第三铰接点,并且该二者间组装有驱动该下支臂绕该第三铰接点旋转活动的第三液压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缸水平安装在所述齿轮盘下方,该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端和缸体端分别活动铰接在所述上支臂和所述齿轮盘上;所述第二液压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上支臂上,该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下支臂上的铰接片活动铰接;所述第三液压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下支臂上,该第三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底板上的铰接片活动铰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盘上组装有一可活动旋转的转盘,该转盘固定组装在汽车底盘上;所述齿轮盘旁配置有一齿轮驱动机构,该齿轮驱动机构包括与该齿轮盘相啮合的主齿轮和驱动该主齿轮旋转的电动单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用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盘的轮齿部分为只分布在该齿轮盘半圆周上的半圈齿条。
【文档编号】B62D57/032GK103434583SQ201310371247
【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2日
【发明者】骆燕明 申请人:泉州迪特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