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取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2295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轮胎取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领域,涉及汽车零部件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轮胎取放装置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代汽车的设计中,大部分乘用车都会在设计时将备胎平躺放置在后备箱的底部,以方便乘员的取放,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日常使用的便捷性。但是现在大部分的车型高度与后备箱的深度并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女性或者身材矮小的驾驶员取备胎的要求,特别是女性驾驶员。在路途中换胎时,一般的备胎处于备胎箱时为平躺状态,外表圆形的轮胎让他们不方便抓取,中间的轮毂又容易伤手,一只备胎的重量一般在15-20kg,再加上备胎箱的深度让原本就身单力薄的他们抓取备胎的时候更加不便,对他们在日常用车中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捷的轮胎取放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如下:一种轮胎取放装置,包括拉带,安装于所述拉带首尾两端的拉手以及卡座,所述卡座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拉带尾端相连,与所述拉带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均为弧形件,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的弧度不小于轮胎外表面弧度。所述轮胎取放装置设有两根拉带。所述第一挡板上对称设有两个连接孔,所述两根拉带尾端经由所述连接孔分别与所述第一挡板连接。所述拉手的握置部位为弧形。所述拉手的制作材料为PA6。所述卡座的制作材料为PP+EPDM+TD20。所述拉带的宽度为20mm以上。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的高度为30mm 40mm。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的宽度为200_。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在取轮胎的时候就可以提起拉手,拉起拉带,利用杠杆原理可以轻松将备胎拉起至站立状态,方便维修抓取,避开了轮胎自身特殊形状而导致的抓取困难,提高了车辆维护的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A-A视图;[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初始装配状态的示意图;图5为使用本实用新型拉起轮胎至竖直状态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轮胎取放装置,包括拉带2,安装于拉带2首尾两端的拉手I以及卡座3,卡座3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以卡压轮胎4,第一挡板与拉带2尾端相连,第一挡板与拉带2位于同一平面上。使用时,卡座3预先放置在备胎箱6内的后围板5的边缘,以便于将轮胎4的一边卡压在卡座3上面,放置时,轮胎4压住第一挡板,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形成的限位面卡住轮胎4。卡座3与轮胎4的外表面可保留一定间隙,本实施例中,保持大约5_间隙即可。当需要取出轮胎4时,可以提起拉,1,以拉起拉带2,使得轮胎4卡压卡座3,利用杠杆原理即可轻松将轮胎4拉起至站立状态,方便维修抓取,从而避开了轮胎4自身特殊形状而导致的抓取困难,提高了车辆维护的效率。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均为弧形件,弧度不小于轮胎4外表面的弧度,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的弧度与轮胎4外表面弧度相等,使用时,卡座3与轮胎4相接触,卡座3与轮胎4相接触的部分完全贴合轮胎4,以增大卡座3与轮胎4的接触面积,防止在拉动轮胎4的过程中,卡座3与轮胎4出现打滑等现象,使得卡座3与轮胎4分离。卡座3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的高度与宽度也可根据不同型号的轮胎4具体设置,以便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示的轮胎收取装置时,轮胎4与卡座3的接触面积足够大,能有效卡压卡座3,实现轮胎4的收取。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的高度为30mm 40mm,宽度为200mm。本实施例中,轮胎取放装置设有两根拉带2。采用两根拉带2进行轮胎4的拉动,使从开始拉动轮胎4的阶段到轮胎4被完全拉动至竖直状态的整个过程中,拉带2均能与轮胎4接触,从而保证轮胎4从备胎坑中取出。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上对称设有两个连接孔,两根拉带2经由连接孔分别与第一挡板连接。拉带2穿过连接孔后,又与自身缝合,以实现拉带2与卡座3的连接。本实施例中,拉手I的握置处为弧形件,以提高使用时人手握置的舒适度。本实施例中,拉手的制作材料为PA6 (聚酰胺6),卡座3的制作材料为PP+EPDM+TD20,其中,PP代表聚丙烯,EPDM代表三元乙丙烯,TD代表滑石粉。卡座3与拉手还可采取其他强度较高的材料制成,以保证拉手与卡座3的强度,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承受压力过大,发生断裂的现象。本实施例中,拉带2为织带,拉带2的宽度为20mm以上,以保证拉带2与轮胎4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轮胎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拉带,安装于所述拉带首尾两端的拉手以及卡座,所述卡座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拉带尾端相连,与所述拉带位于同一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均为弧形件,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的弧度不小于轮胎外表面弧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取放装置设有两根拉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上对称设有两个连接孔,所述两根拉带尾端经由所述连接孔分别与所述第一挡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的握置部位为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轮胎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的制作材料为PA6。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轮胎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的制作材料为 PP+EPDM+TD20。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轮胎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带的宽度为20_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的高度为30mm 40mm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轮胎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的宽度为20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胎取放装置,包括拉带,安装于所述拉带首尾两端的拉手以及卡座,所述卡座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拉带尾端相连,与所述拉带位于同一平面上。使用时,卡座预先放置在备胎箱内的后围板的边缘,以便于将轮胎的一边卡压在卡座上面,取放轮胎时,提起拉手,以带动拉带拉起,使得轮胎完全卡压卡座,此时利用杠杆原理即可轻松将轮胎拉起至站立状态,以方便维修抓取,从而避开了轮胎由于自身特殊形状而导致的抓取困难,提高了车辆维护的效率及安全性。
文档编号B62D43/10GK203078619SQ201320068259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6日
发明者王哲, 范学斌, 李国林, 李宏华, 李功赋, 吴成明,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