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可变形的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4038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架可变形的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架可变形的自行车,属日常交通代步休闲旅行工具。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行车,通过车架变形来改变骑行者的体位和姿势,车架由前车架、车身支撑架、后车架组成,在其端部铰接相连,并可绕其铰接点转动,铰接点处装有紧固件。当需要进行体位和姿势调整时,松开紧固件,绕铰接点选转前车架、车身支撑架、后车架至合适角度,再锁紧紧固件固定即完成一次调整。骑行者可任意调整车架的形状、角度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操作简单,可实现从趴骑到普通坐骑的大角度变换,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
【专利说明】一种车架可变形的自行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自行车,是一种通过车架变形改变骑行者体位的自行车,属日常交通代步休闲旅行工具,适合与短途旅行中的低速行驶。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技术中,大多只能根据使用者的身高把把手和车座进行一些适应性调整,而不能大幅度改变自行车的形状以及骑车者的体位和姿势,骑行者在使用自行车的过程中,长时间只能以一种姿势骑行,易造成身心疲劳。多年来国内外做了大量的新型自行车的研究来改变现有自行车中存在的问题,如专利号为02290116.7、名称为“无链条式自行车传动装置”公开了的无链条式传动使自行车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相近专利中专利号为200810142194.4、名称为“可变体位和轴距的骑坐两用自行车”公开了一种可以通过改变自行车轴距而改变体位的技术,但其结构较为复杂,制造安装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通过车架变形来改变骑车者体位的新型自行车,骑行者可任意调整车架的形状、角度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操作简单,可实现从普通坐骑到趴骑的大角度变换,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一种车架可变性的自行车,采用无链条传动,直接驱动后轮的轮轴,包括前车轮、前车架、把手、前紧固件、车身支撑架、车座、车座支撑轴、后紧固件、后车架、脚踏装置、后轮,所述车身支撑架是一根金属杆,其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前车架和后车架铰接,铰接处分别装有前紧固件和后紧固件,前紧固件和后紧固件将车身支撑架与前车架、后车架的相对位置固定,所述车座固定在车身支撑架上。
[0006]进一步地,所述车身支撑架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前车架铰接的U形前铰接端和与后车架相铰接的U形后铰接端,所述U形前铰接端和U形后铰接端均设置有2个用于安装螺栓的同轴圆孔。
[0007]进一步地,所述车身支撑架为实心金属杆或空心金属杆。
[0008]进一步地,所述前紧固件和后紧固件均包括横穿同轴圆孔的螺栓以及于螺栓配合的螺母。
[0009]该车架可变形的自行车,可根据骑行人员的要求,对车架进行调整。当需要调节时,可松开前紧固件和后紧固件,使前车架、车身支撑架、后车架绕其铰接点转动,调整至合适的位置和角度后,再将两紧固件锁紧固定,即完成一次调整。待再需改变骑行体位或姿势时,重复上述过程,对车架进行变形调整。
[00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架可变形的自行车,相对于现有技术,采用前车架、车身支撑架、后车架铰接紧固机构,结构简单,可手工进行调节,操作方便,加工组装容易。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通过改变轴距和坐高改变体位,本实用新型采用车架转动变形结构,变化角度大,可实现大范围内不同骑行体位和姿势的调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架变形自行车的一种变形形式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架变形自行车的另一种变形形式示意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车架变形自行车的变形原理示意图。
[0014]图4是本实用新型车架变形自行车实施方式一整体俯视图。
[0015]图5是本实用新型车架变形自行车实施方式一车身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前轮,2.前车架,3.把手,4.前紧固件,5.车身支撑架,6.车座,7.车座支撑轴,8.后紧固件,9.后车架,10.脚踏装置,11.后轮,12.前铰接端,13.后铰接端,14.同轴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
[0018]实施例一
[0019]如图1-图5所示,一种车架可变性的自行车,采用无链条传动,直接驱动后轮11的轮轴,包括前车轮1、前车架2、把手3、前紧固件4、车身支撑架5、车座6、车座支撑轴7、后紧固件8、后车架9、脚踏装置10、后轮11,所述车身支撑架5是一根金属杆,其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前车架2和后车架9铰接,铰接处分别装有前紧固件4和后紧固件8,前紧固件4和后紧固件8将车身支撑架5与前车架3、后车架9的相对位置固定,所述车座6固定在车身支撑架5上。
[0020]进一步地,所述车身支撑架5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前车架2铰接的U形前铰接端12和与后车架9相铰接的U形后铰接端13,所述U形前铰接端12和U形后铰接端13均设置有2个用于安装螺栓的同轴圆孔14。
[0021]进一步地,所述车身支撑架5为实心金属杆或空心金属杆。
[0022]进一步地,所述前紧固件4和后紧固件8均包括横穿同轴圆孔14的螺栓以及于螺栓配合的螺母。
[0023]车身支撑架5是一根金属杆,两端均为U型槽结构,其上开有圆孔,前车架2的下端与前轮I的轮轴连接,上端部上开有螺纹孔,前车架2的上端至于车身支撑架5的前铰接端12的U型槽内,使两部件上的圆孔同轴;后车架9的下端与后轮11的轮轴连接,上端部上开有螺纹孔,后车架9的上端至于车身支撑架5的后铰接端13的U型槽内,使两部件上的圆孔同轴;前车架2上端部和后车架9上端部的螺纹孔尺寸大小相等,前铰接端12和后铰接端13上的圆孔直径相等,且等于两螺纹孔的大径;前紧固件4和后紧固件8均为一对螺栓螺母,两螺栓分别与车身支撑架5上前铰接端12和后铰接端13的圆孔同轴。螺栓旋入圆孔中,未紧固时,前车架2、车身支撑架5、后车架9可绕前紧固件4、后紧固件8旋转,通过螺母锁紧后,将其相对位置和角度固定。
[0024]根据骑行者对骑行姿势和体位的要求,需要进行调整时,松开前紧固件4和后紧固件8的螺母,旋转前车架2、车身支撑架5、后车架9,使之成合适的角度,再锁紧螺母进行固定,即完成一次调整,待再需要调整时,重复上述过程即可。[0025]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车架可变形的自行车,采用无链条传动,直接驱动后轮(11)的轮轴,包括前车轮(I)、前车架(2)、把手(3)、前紧固件(4)、车身支撑架(5)、车座(6)、车座支撑轴(7)、后紧固件(8)、后车架(9)、脚踏装置(10)、后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支撑架(5)是一根金属杆,其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前车架(2)和后车架(9)铰接,铰接处分别装有前紧固件(4)和后紧固件(8),前紧固件(4)和后紧固件(8)将车身支撑架(5)与前车架(3)、后车架(9)的相对位置固定,所述车座(6)固定在车身支撑架(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可变形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支撑架(5)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前车架(2)铰接的U形前铰接端(12)和与后车架(9)相铰接的U形后铰接端(13),所述U形前铰接端(12)和U形后铰接端(13)均设置有2个用于安装螺栓的同轴圆孔(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可变形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支撑架(5)为实心金属杆或空心金属杆。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架可变形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紧固件(4)和后紧固件(8)均包括横穿同轴圆孔(14)的螺栓以及于螺栓配合的螺母。
【文档编号】B62K13/08GK203427964SQ201320401268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8日
【发明者】王新婷, 梁朝焜, 殷小春, 刘露阳, 胡瑞祺, 冯名忠, 林泽生 申请人:华南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