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滑板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781704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滑板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滑板车。

背景技术:
滑板车是继传统滑板之后的又一滑板运动的新型产品,既能够作为运动器械使用,又能够作为代步工具使用,滑板车由于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受到各个年龄段人群的欢迎。滑板车的结构一般包括:脚踏板、可转动连接在脚踏板前端的手把组件、铰接在脚踏板后端的后轮、铰接在手把组件底部的前轮。随着人们对滑板车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了可折叠的滑板车,但大部分折叠滑板车均将折叠机构设置在手把组件与脚踏板之间连接的位置上,例如公告号为CN204399404U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折叠式滑板车,包括扶手折叠组件、与扶手折叠组件垂直连接的立杆、与立杆底端连接的整车折叠组件,设置在整车折叠组件下方的前轮组件、与整车折叠组件连接的踏板组件。这种折叠式滑板车通过整车折叠组件连接立杆与踏板组件,由于滑板车在使用时,立杆与踏板组件之间的连接处集中有人体重力、转向力及运动冲击力等作用力,该处受力较大,折叠组件在运动中会有晃动间隙,并且易发生变形、损坏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折叠滑板车,该折叠滑板车将折叠机构设置在手把组件上,滑板车的折叠效果好,且在使用时折叠位置不易产生晃动。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折叠滑板车,包括:脚踏板、可转动连接在脚踏板前端的手把组件、铰接在脚踏板后端的后轮、铰接在手把组件底部的前轮,手把组件包括:顶部两侧对称设有把手的上立杆、转动连接在脚踏板前端的下立杆、折叠连接上立杆和下立杆的折叠组件,上立杆通过折叠组件向脚踏板折叠收拢。较优的,脚踏板前端固定设有顶部向外倾斜的斜管,斜管的顶部固定有用于安装下立杆的转动套筒,下立杆的底端伸出转动套筒与前轮铰接、顶部伸出转动套筒与上立杆折叠连接。斜管上设有尾端穿过斜管伸入转动套筒内的定位螺钉,斜管上设有与定位螺钉螺纹配合的螺孔,转动定位螺钉,该定位螺钉的尾端与下立杆抵接。在一实施例中,折叠组件包括:由上咬合轮和下咬合轮同轴设置构成的咬合轮组、位于咬合轮组中心且两端分别固定在上咬合轮和下咬合轮上的扭簧、穿过扭簧且尾端凸出咬合轮组一侧的螺栓、螺纹配合套在螺栓尾端上的锁紧盖。上咬合轮和下咬合轮朝向相对的端面分别排列有凸齿,上咬合轮和下咬合轮通过凸齿啮合连接,转动锁紧盖,上咬合轮和下咬合轮松开或咬紧。上立杆的底端固定在上咬合轮的圆周顶部,下立杆的顶端固定在下咬合轮的圆周底部。较优的,螺栓的头部固定在咬合轮组上。较优的,螺栓的头部固定在下咬合轮中,上咬合轮的外端面设有一圈限位槽,螺栓的尾端位于该限位槽内,锁紧盖的内端面设有向限位槽凸出的圆台,圆台内设有与螺栓配合的螺孔,安装时,锁紧盖的圆台位于限位槽内,锁紧盖内端面贴合在上咬合轮的外端面上。较优的,上咬合轮的圆周顶部固定有用于安装上立杆的上固定座,下咬合轮的圆周底部固定有用于安装下立杆的下固定座。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的宽度均与咬合轮组的厚度配合,上固定座凸出上咬合轮的该部分底部呈与下咬合轮的圆周间隙配合的弧形,下固定座凸出下咬合轮的该部分顶部呈与上咬合轮的圆周间隙配合的弧形。本实用新型在手把组件的上立杆和下立杆之间设有折叠组件,踏板车折叠时将上立杆向脚踏板折叠收拢即可,由于折叠组件设置手把组件上,不承受人体重力,折叠组件在运动中不易有晃动间隙,安全性更高且使用寿命更长。较优的,斜管上还设有定位螺钉,可旋紧定位螺钉固定下立杆,防止折叠后前轮左右摆动,优化踏板车的折叠性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状态示意图;图3是折叠组件的拆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折叠滑板车,包括:脚踏板1、手把组件、前轮2及后轮3。其中,脚踏板1主要供人脚踩踏,手把组件可转动连接于脚踏板1的前端,前轮2铰接安装在手把组件的底部,后轮3铰接安装在脚踏板1后端。使用时人手操作手把组件的上端部,以此来控制滑板车的方向。其中,手把组件包括:把手4、上立杆5、下立杆6及折叠组件7,上立杆5的顶部两侧左右对称设有把手4,下立杆6可转动安装在脚踏板1的前端,下立杆6的顶端通过折叠组件7与下立杆6的顶端进行可折叠连接。收纳时将上立杆5向脚踏板1折叠收拢,使用时将上立杆5展开与下立杆6呈一直线形成把手立杆。折叠组件7设置在上立杆5和下立杆6之间的位置,受力较小,在运动中不易有晃动间隙,使用寿命更长。如图3所示,折叠组件7包括:咬合轮组、扭簧71、螺栓72及锁紧盖73,咬合轮组由上咬合轮74和下咬合轮75同轴设置构成,咬合轮组的轴线呈水平状态,扭簧7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咬合轮74和下咬合轮75上,螺栓72水平穿过咬合轮组的中心,螺栓72的头部固定在咬合轮组内,螺栓72的尾端伸出咬合轮组的一侧,锁紧盖73螺纹配合套在螺栓72的尾端上,在本实施例中,螺栓72的头部固定在下咬合轮75中,上咬合轮74的外端面设有一圈限位槽76,螺栓72的尾端位于该限位槽76内,锁紧盖73的内端面设有向限位槽76凸出的圆台,圆台内设有与螺栓72配合的螺孔,安装时,锁紧盖73的圆台位于限位槽76内,锁紧盖73内端面贴合在上咬合轮74的外端面上。上咬合轮74靠近下咬合轮75的端面排列有第一凸齿77,下咬合轮75靠近上咬合轮74的端面排列有第二凸齿,上咬合轮74和下咬合轮75贴合后,第一凸齿77和第二凸齿啮合在一起,转动锁紧盖73,上咬合轮74和下咬合轮75松开或咬紧。上咬合轮74的圆周顶部固定有用于安装上立杆5的上固定座78,下咬合轮75的圆周底部固定有用于安装下立杆6的下固定座79,上立杆5与下立杆6呈直线状态时,扭簧71为初始形态。上固定座78和下固定座79的宽度均与咬合轮组的厚度配合,上固定座78凸出上咬合轮74的该部分底部呈与下咬合轮75的圆周间隙配合的弧形,下固定座79凸出下咬合轮75的该部分顶部呈与上咬合轮74的圆周间隙配合的弧形。当然,折叠组件7的形状和结构不限于此,其还可以采用其他形状,只要能够实现便于折叠的目的即可。具体使用过程如下,如图1、2所示,滑板车由展开状态收拢时,转动锁紧盖73松开咬合轮组,将上立杆5向下折叠收拢后,反向转动锁紧盖73使咬合轮组咬紧,由于扭簧71发生变形产生回复力,咬合轮组交合关系更紧。滑板车由折叠状态展开时,转动锁紧盖73松开咬合轮组,上立杆5在扭簧71的回复力作用下自动向上转动,上立杆5转动到与下立杆6呈直线时,反向转动锁紧盖73使咬合轮组咬紧,固定上立杆5与下立杆6的位置。较优的,如图1、2所示,脚踏板1前端固定设有顶部向外倾斜的斜管8,斜管8的底部与脚踏板1焊接在一起,两者之间更牢固无间隙的连接,受力性能强且运动时不会发生晃动,从而使滑板车在骑行过程中更加舒适安全。斜管8的顶部固定有用于安装下立杆6的转动套筒9,下立杆6的底端伸出转动套筒9与前轮2铰接、顶部伸出转动套筒9与上立杆5折叠连接。斜管8上设有尾端穿过斜管8伸入转动套筒9内的定位螺钉10,斜管8上设有与定位螺钉10螺纹配合的螺孔,转动定位螺钉10,该定位螺钉10的尾端与下立杆6抵接。当上立杆5折叠后,为防止前轮2与手把组件左右摆动,将定位螺钉10锁紧抵住下立杆6,即可固定手把组件的位置。实际生产时,折叠组件可采用6061-T6铝材经过CNC加工制作而成,折叠组件的各部件参数可为:脚踏板1为150*50*5MM,上立杆5为40*30*3.5MM,下立杆6为实心铝棒,斜管8为42*42*3.5MM。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