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后货箱组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7942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全地形车后货箱组装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地形车后货箱组装机构。本机构主要用于全地形车后货物箱组装定位及拆卸用。



背景技术:

全地形车后货箱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及底板,均为半封闭式。现有技术中,装卸货物时,只能将后侧板快速打开放下,从后部上下货物,由所采用的组装结构决定,左、右侧板相对固定在底板上,造成无法拆卸或拆卸费时费工,导致装卸货物不便,特别是长度较长的货物无法装卸,使全地形车后货箱使用装卸能力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地形车后货箱组装机构”,其目的是为全地形车后货箱提供一种快速组装、拆卸机构。该机构设计合理,成本低、使用方便可靠,既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又大幅度提高后货箱使用装卸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主要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地形车后货箱组装机构,后货箱由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及底板构成。该机构包括第一组装单元、第二组装单元、第三组装单元、第四组装单元及第五组装单元。所述第一组装单元在后侧板两端头中上部与左侧板、右侧板相吻合位置各对称设置1组;所述第二组装单元设置在左侧板、右侧板与底板相吻合位置,各对称设置2组;所述第三组装单元设置在后侧板两端头与底板相吻合位置,各对称设置1组;所述第四组装单元设置在前侧板与底板相吻合位置,等距离设置4组;所述第五组装单元在后侧板两端头上部与左侧板、右侧板相吻合位置各对称设置1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组装单元为钩扣式组装结构,包括连接板Ⅰ、环形钩扣、连接索及连接板Ⅱ。所述连接板Ⅰ的上端与后侧板内侧上端两点固定连接,置于与左侧板相吻合位置;连接板Ⅱ的上端与左侧板固定连接,置于与连接板Ⅰ相对应位置;环形钩扣的一端与连接板Ⅰ的下端钩挂连接,另一端通过钩扣开关按钮和设置在连接板Ⅱ上的连接索挂钩641依次与连接索和连接板Ⅱ可拆卸钩挂连接。在右侧板与后侧板相吻合位置同时对称设有相同组装结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组装单元为活页轴式组装结构,包括活页轴安装板、活页轴、垫片Ⅰ、活页板及活页轴连接套。所述活页轴安装板与活页轴为模具成型一体结构。活页轴安装板与底板固定连接;活页板与活页轴连接套为模具成型一体结构,活页板与左侧板固定连接,置于与活页轴相适配位置。在右侧板与底板相吻合位置同时对称设有相同组装结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三组装单元为开口销定位组装结构,包括销轴、连接板Ⅲ、梯形缓冲套、连接板Ⅳ、垫片Ⅱ及销轴孔。所述连接板Ⅲ和连接板Ⅳ分别与后侧板和底板焊接固定连接,梯形缓冲套嵌设于连接板Ⅳ上,销轴的一端与连接板Ⅲ固定连接,而后依次贯穿梯形缓冲套及垫片Ⅱ采用开口销通过销轴孔与连接板Ⅳ可拆卸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四组装单元为螺栓固定连接组装结构,前侧板和底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五组装单元包括扳手钩、手柄固定板、手柄扣及手柄,所述扳手钩与左侧板固定连接,置于后侧板与左侧板相吻合位置;手柄安装在后侧板上且与扳手钩钩挂连接;手柄通过开口挡圈和连接销轴与手柄固定板销轴连接;手柄固定板与后侧板固定连接。在右侧板与后侧板相吻合位置同时对称设有相同组装结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连接索的两端为环形圈状结构。是通过连接索折回先焊接而后采用护管631锁扣形成的环形圈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成本低、使用方便可靠,既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又大幅度提高后货箱使用装卸能力。

2、因左、右侧板与后侧板设置为钩扣式组装结构,左、右侧板与底板设置为活页轴式组装结构,后侧板与底板设置为开口销定位组装结构,后侧板与左、右侧板上端为扳闸式组装结构,由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组装结构决定该机构使用方便、实用且可靠,既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又大幅度提高后货箱使用装卸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结构位置设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组装单元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即为左、右侧板与后侧板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组装单元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即为左、右侧板与底板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A是图3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B是图3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组装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即为后侧板与底板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组装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即为前侧板与底板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组装单元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即为左、右侧板与后侧板上端部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侧板,2、后侧板,3、左侧板,4、右侧板,5、底板,6、第一组装单元,61、连接板Ⅰ,62、环形钩扣,621、钩扣开关按钮,63、连接索,631、护管,64、连接板Ⅱ,641、连接索挂钩,7、第二组装单元,71、活页轴安装板,72、活页轴,73、垫片Ⅰ,74、活页板,75、活页轴连接套,8、第三组装单元,81、销轴,82、连接板Ⅲ,83、梯形缓冲套,84、连接板Ⅳ,85、垫片Ⅱ,86、销轴孔,9、第四组装单元,10、第五组装单元,101、扳手钩,102、手柄固定板,103、手柄扣,104、手柄,105、开口挡圈,106、连接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非限制性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理解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所示,一种全地形车后货箱组装机构,后货箱由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及底板构成。所述第一组装单元为钩扣式组装结构,包括连接板Ⅰ、环形钩扣、连接索及连接板Ⅱ。所述连接板Ⅰ的上端与后侧板内侧上端两点螺栓固定连接,置于与左侧板相吻合位置;连接板Ⅱ的上端与左侧板固定连接,置于与连接板Ⅰ相对应位置;环形钩扣的一端与连接板Ⅰ的下端钩挂连接,另一端通过钩扣开关按钮依次与连接索和连接板Ⅱ可拆卸钩挂连接,所述连接索和连接板Ⅱ可拆卸钩挂连接是通过设置在连接板Ⅱ底部位置的连接索挂钩641实现的。在右侧板与后侧板相吻合位置同时对称设有相同组装结构。所述连接索的两端为环形圈状结构。是通过连接索折回先焊接而后采用护管631锁扣形成的环形圈状结构。

如图1、图3所示,所述第二组装单元为活页轴式组装结构,包括活页轴安装板、活页轴、垫片Ⅰ、活页板及活页轴连接套。所述活页轴安装板与活页轴为模具成型一体结构。活页轴安装板与底板焊接固定连接;活页板与活页轴连接套为模具成型一体结构,活页板与左侧板焊接固定连接,置于与活页轴相适配位置。在左、右侧板与底板相吻合位置同时对称设有相同组装结构各两组。

如图1、图4所示,所述第三组装单元为开口销定位组装结构,包括销轴、连接板Ⅲ、梯形缓冲套、连接板Ⅳ、垫片Ⅱ及销轴孔。所述连接板Ⅲ和连接板Ⅳ分别与后侧板和底板固定连接,梯形缓冲套嵌设于连接板Ⅳ上,销轴的一端与连接板Ⅲ焊接连接,而后依次贯穿梯形缓冲套及垫片Ⅱ采用开口销通过销轴孔与连接板Ⅳ可拆卸固定连接。在后侧板两端与底板相吻合位置各设置相同组装结构1组。

如图1、图5所示,所述第四组装单元为螺栓固定连接组装结构,前侧板和底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前侧板与底板相吻合位置从左端向右端等距离设置相同组装结构4组。

如图1、图6、图7所示,所述第五组装单元包括扳手钩、手柄固定板、手柄扣及手柄,所述扳手钩与左侧板固定连接,置于后侧板与左侧板相吻合位置;手柄安装在后侧板上且与扳手钩钩挂连接;手柄通过开口挡圈和连接销轴与手柄固定板销轴连接;手柄固定板与后侧板螺栓连接。在左、右侧板与后侧板相吻合位置上端同时对称设有相同组装结构各1组。

下面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组装与拆卸操作过程:

在装卸货物时,根据货物体积、长度实际需要,选择拆装有关组装单元。

按下钩扣开关按钮621,便打开第一组装单元。

抽出活页轴72,便打开第二组装单元。

抽出连接销轴106,便打开第三组装单元。

扳动手柄104,便打开第五组装单元。

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具成型及机加工制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成本低、使用方便可靠,既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又大幅度提高后货箱使用装卸能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