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自行车座垫结构,尤指一种自行车座垫的锁紧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的自行车的座垫由于须承接骑乘者因体重所产生的向下压力,以及由地面经车轮传导至座垫支架的向上冲击力,因此座垫与车体之间必须具有较佳的锁固强度。现有的接合结构主要在自行车的座管顶端设有一呈弧状的支撑座,另于支撑座的上方设有一组夹件,该夹件具有一上夹体及一下夹体用以夹置座垫的座弓,该夹件的下夹体底面具有与支撑座相配合的整面弯弧,另有至少一螺栓穿锁上、下夹体与支撑座之间,使在该螺栓锁紧之后,由夹件将座弓夹置固定,并将夹件朝向支撑座压迫,以构成座垫与座管的接合。并在螺栓放松之后,利用夹件与支撑座相对位移的方式,达到调整座垫角度的目的。该等习用接合结构的夹件与支撑座容易滑动,且接合结构与连接的杆体缺乏定位,使得座垫于使用一段时间后易生偏移,殊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自行车座垫的锁紧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座垫的锁紧结构,包括:
一座杆,该座杆顶端形成一往前延伸的承座,该承座具有上宽下窄的结构,并于底部两侧形成相对称的内斜面,并于承座的顶面形成一弧形的滑动面;
一滑动座,以底部能前、后滑动型态嵌设于承座顶部的滑动面,该滑动座上端设有与滑动面互为垂直向的二凸肋部,且二凸肋部的两侧端均超出滑动座,并分别设有一沿着滑动面方向的弧槽,通过弧槽提供座垫底杆的嵌置;
二夹合块,分别贴靠于滑动座的两外侧,该二夹合块底部均往内延伸有支撑板块,并于支撑板块上端面对应承座的内斜面形成紧迫斜面,而二夹合块顶部则与支撑板块同方向设有下勾状的勾部,二夹合块的两侧端相对称设有二螺孔轴柱,二螺孔轴柱通过二螺栓锁结固定。
其中,滑动座底部具有配合嵌设于滑动面的一嵌槽,该滑动座对应承座的滑动方向设有一贯穿孔,而承座的滑动面设有一锁孔,并提供一锁件通过贯穿孔与锁孔锁结固定,进而通过锁件及贯穿孔限制滑动座的滑移范围。
其中,二夹合块均于二螺孔轴柱间设有一定位凸部,并通过定位凸部卡嵌限制于滑动座的二凸肋部之间。
其中,滑动座的二凸肋部的外侧均设有一朝下弯弧的盖板。
其中,还包括至少二弹性件,该二弹性件分别容设于滑动座两侧的盖板内,并位于二夹合块相对称的螺孔轴柱之间,并受螺栓贯穿连接。
其中,滑动座两侧的盖板中央处还设有一限位肋,二盖板的限位肋两侧供置入二弹性件。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由于二夹合块底部的支撑板块对应座杆于承座底部的内斜面设有紧迫斜面,当二夹合块通过二螺栓锁紧时,能通过紧迫斜面沿着内斜面产生一下压效果,进而利用二夹合块的勾部对二底杆压掣抵靠于滑动座的弧槽间,确实达到座垫与滑动座锁紧状态,同时也将滑动座紧密的组靠承座上,能有效抵抗骑乘受力,避免骑乘过程中有滑动、错位的疑虑,提升骑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迫紧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迫紧状态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座垫实际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座垫组装后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座垫角度调整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另一实施状态组合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又另一实施例。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又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中:
10 座杆;11 立杆;12 承座;121 内斜面;122 滑动面;
123 锁孔;20 滑动座;21 嵌槽;22 凸肋部;221 弧槽;
23 盖板;231 限位肋;24 弹性件;25 贯穿孔;26 锁件;
30 夹合块;31 支撑板块;311 紧迫斜面;32 勾部;
33 螺孔轴柱;34 螺栓;35 定位凸部;40 座垫;41 底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首先,先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座垫的锁紧结构,其包括:一座杆10、一滑动座20以及二夹合块30,其中,一座杆10具有一直立设置的立杆11,再由立杆11顶端形成一往前延伸的承座12,该承座12为上宽下窄并于底部两侧形成相对称的内斜面121,并于承座12的顶面形成一弧形的滑动面122,一滑动座20底部具有一嵌槽21,并通过嵌槽21可前、后滑动型态配合嵌设于承座12顶面的滑动面122,且滑动座20上端设有与滑动面122互为垂直向的二凸肋部22,且二凸肋部22的两侧端均超出滑动座20,并分别设有一沿着滑动面122方向的弧槽221,通过弧槽221提供座垫40的底杆41的嵌置,二凸肋部22的外侧均设有一朝下弯弧的盖板23,二夹合块30分别贴靠于滑动座20两外侧,该二夹合块30底部均往内延伸有支撑板块31,并于支撑板块31上端面对应承座12的内斜面121形成紧迫斜面311,而二夹合块30顶部则与支撑板块31同方向设有下勾状的勾部32,二夹合块30的两侧端相对称设有二螺孔轴柱33,并通过二螺栓34锁结固定,于二螺孔轴柱33间设有一定位凸部35,并以定位凸部35卡嵌限制于滑动座20的二凸肋部22间。
其结构的组成以及实际使用的状态,再请参阅图6配合图2、图3、图4、图5所示,滑动座20以底部的嵌槽21滑动嵌设于承座12的滑动面122,使滑动座20得以沿着滑动面122位移调整,而滑动座20二凸肋部22两侧的弧槽221提供靠置座垫40的二底杆41,再将二夹合块30相对贴靠于滑动座20的两侧,该二夹合块30以底部支撑板块31的紧迫斜面311抵靠于承座12的二内斜面121,同时将顶部的勾部32相对位于二底杆41的上方,而螺孔轴柱33则对位限制二凸肋板22两外侧的盖板23端部,并以定位凸部35嵌设于二凸肋板22之间,接此将二螺栓34依序通过二夹合块30的螺孔轴柱33螺锁结合时,该二夹合块30会受螺栓34拉动而逐渐往滑动座20两侧靠合,并经由紧迫斜面311沿着内斜面121往下位移,使二夹合块30往下滑动的同时利用顶部的勾部32下压底杆41,使得二底杆41同步受到二夹合块30夹持固定于滑动座20的弧槽221内,更一并通过二夹合块30将滑动座20限制固定于座杆10的承座12上,综上所述,能完成座垫40与座杆10的组装结合。
再者,欲调整座垫40于座杆10上的位置及角度时,即先松脱螺栓34,使二夹合块30由承座12及滑动座20的两侧松脱,同时使二底杆41脱离二夹合块30的勾部32的下压定位(如图3所示),能调整底杆41相对于滑动座20各弧槽221的前、后位置,待调整前、后的位置完毕后,继续调整俯仰位置,将滑动座20以底部嵌槽21沿着承座12的滑动面122作前、后位移,请同时参阅图7、图8所示,使滑动座20配合产生不同的俯仰角度,具有调整较为简单、安全的功效。
其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续请参阅图9、图10所示,还包括二弹性件24,该二弹性件24分别容设于滑动座20两侧的盖板23内,并位于二夹合块30相对称的螺孔轴柱33间,并受螺栓34贯穿连接,使得二夹合块30受螺栓34锁结紧靠于承座12及滑动座20两侧时,其二夹合块30的螺孔轴柱33则会同步压缩二弹性件24,借此,当座垫40欲调整位置或角度而将螺栓34松脱时,另使用者能以较为省力的方式达到螺栓34的松退,同时通过弹性件24的压缩弹性而将二夹合块30往外弹出,提升座垫40调整的方便性。
另外,该滑动座20两侧的盖板23中央处更设有一限位肋231,并各别提供二弹性件24置入二盖板23的限位肋231两侧,再请同时参阅图11所示。
其结构的又另一实施例,请配合参阅图12、图13所示,该滑动座20对应承座12的滑动方向设有一长型的贯穿孔25,而承座12的滑动面122还设有一锁孔123,并提供一锁件26通过长型的贯穿孔25与锁孔123锁结固定,进而通过锁件26及长型的贯穿孔25限制滑动座20的滑移范围,避免滑动座20于承座12调整前、后俯仰角度时不至于产生太大的角度,具有调整较为安全的功效。
借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可得到下述的优点:由于二夹合块30底部的支撑板块31对应座杆10于承座12底部的内斜面121设有紧迫斜面311,当二夹合块30通过二螺栓34锁紧时,能通过紧迫斜面311沿着内斜面121产生一下压效果,进而利用二夹合块30的勾部32对二底杆41压掣抵靠于滑动座20的弧槽221间,确实达到座垫40与滑动座20锁紧状态,同时也将滑动座20紧密的组靠承座12上,能有效抵抗骑乘受力,避免骑乘过程中有滑动、错位的疑虑,提升骑乘安全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