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轴器、传动组件及助力转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5803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联轴器、传动组件及助力转向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联轴器、传动组件及助力转向系统。



背景技术:

联轴器是用来联接两个轴使之共同旋转以传递扭矩的机械部件。例如,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普遍采用助力电机与蜗轮蜗杆机构或带轮传动机构连接以传递助力,助力电机与蜗轮蜗杆机构中的蜗杆或带轮传动机构中的带轮轴之间采用联轴器连接。

但是,由于电机与蜗杆或带轮轴在传动过程中会产生振动,从而在助力传动过程中,将振动传递至方向盘,导致方向盘振动,从而使得驾驶者的操作舒适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联轴器、传动组件及助力转向系统,以解决在助力传递过程中,振动传递至方向盘导致操作舒适性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联轴器,所述联轴器包括主动件和从动件,所述主动件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爪,所述从动件上设置有多个能与所述第一连接爪啮合传动的第二连接爪,所述主动件和所述从动件之间设置有减震部件,所述减震部件包括在安装状态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爪和所述第二连接爪之间以承受径向力的径向减震部以及用于顶在所述第一连接爪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爪的端面上以承受轴向力的轴向减震部。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部件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形成分别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连接爪的第一凹槽,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形成分别用于容纳所述第二连接爪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在轴向上具有重叠部分以使所述第一连接爪和所述第二连接爪能相互啮合传动;

所述主体部的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径向减震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形成所述轴向减震部。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环形结构的轴向上的一端沿圆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凹槽在所述环形结构的另一端沿圆周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所述环形结构的内侧和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件的中心形成有用于与驱动轴连接的第一多边形孔;和/或,所述从动件的中心形成有用于与所述驱动轴驱动的驱动件连接的第二多边形孔。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部件为由橡胶制成的一体成型件。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主动件和从动件之间的减震部件设置为包括能够承受径向力的径向减震部和能够承受轴向力的轴向减震部,由此能够降低所述联轴器所连接的驱动轴和被驱动件之间所产生的轴向上的振动和径向上的振动。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驱动轴及所述驱动轴驱动旋转的被驱动件,其中,所述驱动轴和所述被驱动件之间设置有如上所述的联轴器,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联轴器的所述主动件连接,所述被驱动件与所述联轴器的所述从动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被驱动件为用于车辆的助力转向系统中的蜗杆或带轮轴,所述驱动轴为用于驱动所述蜗杆或所述带轮轴的电机轴。

本实用新型再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助力转向系统,所述助力转向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传动组件。

所述传动组件和助力转向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与上述联轴器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联轴器处于分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联轴器中减震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车辆的助力转向系统中联轴器与蜗杆和电机轴处于分解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动件; 11-第一连接爪;

2-从动件; 21-第二连接爪;

3-减震部件; 31-径向减震部;

32-轴向减震部; 33-第一凹槽;

34-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联轴器,该联轴器包括主动件1和从动件2,所述主动件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爪11,所述从动件2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连接爪11啮合传动的第二连接爪21,其中所述主动件1和所述从动件2之间设置有减震部件,所述减震部件包括在安装状态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爪11和所述第二连接爪21之间以承受径向力的径向减震部31以及用于顶在所述第一连接爪11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爪21的端面上以承受轴向力的轴向减震部32。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主动件1和从动件2之间的减震部件设置为包括能够承受径向力的径向减震部31和能够承受轴向力的轴向减震部32,从而能够降低所述联轴器所连接的驱动轴和被驱动件之间所产生的轴向上的振动和径向上的振动。

在该联轴器应用于车辆的转向系统中的电机轴与蜗杆或带轮轴的连接时,可有效降低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传递至蜗杆的振动,从而降低传递至方向盘的振动,由此改善车辆驾驶的舒适性。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联轴器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该联轴器的主动件1和从动件2之间的减震部件包括主体部3,该主体部3的一端形成分别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连接爪11的第一凹槽33,所述主体部3的另一端形成分别用于容纳所述第二连接爪21的第二凹槽34,所述第一凹槽33和所述第二凹槽34的深度设置为所述第一凹槽33和所述第二凹槽34在轴向上具有重叠部分,从而使得第一连接爪11和第二连接爪21能够相互啮合传动。主体部3的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凹槽33和所述第二凹槽34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径向减震部31,所述第一凹槽33和所述第二凹槽34的底部形成所述轴向减震部32。

在联轴器处于连接状态时,联轴器的第一连接爪11位于第一凹槽33中,第二连接爪21位于第二凹槽34中,这样,第一连接爪11与第二连接爪21之间的径向减震部31会受到第一连接爪11和第二连接爪21之间所产生的径向力,从而通过该径向减震部31能够降低径向方向上的振动,同时,第一连接爪11端面上的轴向减震部32会受到第一连接爪11与从动件2之间产生的的轴向力,以及第二连接爪21端面上的轴向减震部32受到第二连接爪21与主动件1之间产生的轴向力,从而能够通过所述轴向减震部32降低轴向方向上的振动。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主体部3优选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凹槽33在所述环形结构的轴向上的一端沿圆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凹槽34在所述环形结构的另一端沿圆周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33和所述第二凹槽34连通所述环形结构的内侧和外侧。

当然,所述减震部件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中图2所示的结构形式,例如,所述减震部件还可为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凹槽33和第二凹槽34的圆柱状结构,或者所述减震部件由具有径向减震部31的部件和具有轴向减震部32的部件组合而成。另外,也可仅设置用于第一连接爪11的端面上的轴向减震部32或者仅设置用于第二连接爪21的端面上的轴向减震部32。例如,仅设置用于顶在第一连接爪11端面上的轴向减震部32。在安装状态,第一连接爪11的端面顶在轴向减震部32上时,而第二连接爪21的端面与相对的主动件1之间形成有间隙,即第二连接爪21与主动件1不接触,这样也可起到轴向减震的作用。

本实施方式中,该联轴器的所述主动件1的中心形成有第一多边形孔12,主动件1通过该第一多边形孔12与驱动轴连接,以通过所述驱动轴驱动所述主动件1;所述从动件2的中心形成有第二多边形孔22,从动件2通过该第二多边形孔22与所述驱动轴驱动的被驱动件驱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减震部件为由橡胶制成的一体成型件。当然,该减震部件也可采用其它的柔性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驱动轴及所述驱动轴驱动旋转的被驱动件,其中,所述驱动轴和所述被驱动件之间设置有如上所述的传动组件,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联轴器的所述主动件1连接,所述被驱动件与所述联轴器的所述从动件2连接。

如图3所示,该传动组件中的所述被驱动件可为用于车辆的助力转向系统中的蜗杆5或带轮轴,所述驱动轴为用于驱动所述蜗杆5或所述带轮轴的电机轴4。

本实用新型再一方面提供一种助力转向系统,所述助力转向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传动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助力转向系统,能够有效减轻助力传递过程中径向上和轴向上产生的振动,从而能有效降低传递到方向盘上的振动,进而改善驾驶操作的手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