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尾门撑杆防水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4379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尾门撑杆防水外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尾门撑杆防水外壳。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尾门撑杆的外壳由上下两个壳体组成,两壳体连接处暴露在空气中。雨水可能从两壳体之间的缝隙流入撑杆内部,不利于撑杆的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汽车尾门撑杆防水外壳,旨在实现汽车尾门撑杆外壳的防水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尾门撑杆防水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外壳还包括隔离套,所述第一壳体的一部分可移动地穿设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隔离套套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接口处,其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卡合,其另一端密封包裹在所述第一壳体周缘。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套内设有卡扣,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卡合。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套的一端具有用于防水的第一缩口部,所述第一缩口部的孔径小于所述隔离套的内孔径,所述第一缩口部包裹在所述第一壳体周缘。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与所述第一缩口部之间设有第二缩口部,所述第二缩口部的孔径小于所述隔离套的内孔径,所述第二缩口部包裹在所述第一壳体周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外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壳体内壁上具有与所述凹槽相对应的凸起,所述凸起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壳体沿所述第二壳体的凸起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尾门撑杆防水外壳,其包括隔离套,隔离套套设在第一、第一壳体的接口处,且一端与第二壳体卡合,另一端密封包裹第一壳体的周缘,实现了第一、第二壳体接口的密封,从而使水分无法进入外壳内部。相比于传统的直接两壳体连接的方式,该外壳能够起到防水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尾门撑杆防水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隔离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汽车尾门撑杆防水外壳,其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以及隔离套3,所述第一壳体1的一部分可移动地穿设在所述第二壳体2内,所述隔离套3套设在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接口处,其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2卡合,其另一端密封包裹在所述第一壳体1周缘。所述隔离套3密封所述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接口,用以防水防尘。

请一同参阅图2,所述隔离套3内设有卡扣31,所述第二壳体2上设有卡槽21,所述卡扣31与所述卡槽21卡合,使所述隔离套3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2上,不会脱出所述第二壳体2。

所述隔离套3的一端具有用于防水的第一缩口部32,所述第一缩口部32的孔径小于所述隔离套3的内孔径,所述第一缩口部32包裹在所述第一壳体1周缘,用于对所述第一壳体1进行密封,防止水分进入所述第一壳体1。

所述卡扣31与所述缩口部32之间设有第二缩口部33,所述第二缩口部33的孔径小于所述隔离套3的内孔径,所述第二缩口部33包裹在所述第一壳体1的周缘,起到进一步防水的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的外壁上开设有凹槽11,所述第二壳体2的内壁上具有与所述凹槽11相对应的凸起22,所述凸起22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凹槽11内,所述第一壳体1沿所述第二壳体2的凸起22往复运动。从而使所述第一、第二壳体1、2相对运动时,不会轴向转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汽车尾门撑杆防水外壳,其具有隔离套3,隔离套3套设在第一、第二壳体1、2的接口处,且一端与第二壳体2卡合,另一端密封包裹在第一壳体1的周缘,实现了对第一、第二壳体1、2接口的密封,从而使水分无法进入外壳内部。相比于传统的直接将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连接的方式,该外壳能够起到防水的作用。而且,第一、第二壳体1、2上均开设有相应的凹槽11和凸起22,使第一、第二壳体1、2相对运动时,不会轴向转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