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复位后悬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67306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复位后悬置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后悬置装备,尤其涉及一种可复位后悬置系统,具体适用于增强横向刚度,提高横向减振效果。



背景技术:

目前,载货汽车驾驶室通过后悬置系统与车架连接,后悬置系统的功能是支撑驾驶室,缓冲由于路面不平产生的振动,提高乘座舒适性。

授权公告号为cn202163507u,授权公告日为2012年3月14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驾驶室后悬置装置,其包括悬浮梁总成、一对组合弹簧减振器总成和一对后悬置立梁,其中,一对后悬置立梁分别竖直安装于一对组合弹簧减振器总成的下部,悬浮梁总成的两端分别与一对组合弹簧减振器总成的上端相连,在一对后悬置立梁与悬浮梁总成之间分别连接有横向减振器总成,且横向减振器总成倾斜设置。虽然该设计能通过组合弹簧减振器总成衰减垂直振动、横向减振器总成限制驾驶室的横向摆动,但由于悬浮梁安装在驾驶室上,随驾驶室总成一起运动,而底盘端无横向支撑件,仅靠横向减振器与驾驶室连接,导致横向刚度较弱,车辆在颠簸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驾驶室会有明显的左右倾斜、摇摆,舒适性不佳。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横向刚度较弱、横向减振效果较差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横向刚度较强、横向减振效果较好的可复位后悬置系统。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复位后悬置系统,包括悬浮梁、竖向减振器、横向减振器与下支架,所述悬浮梁的两端分别与一个竖向减振器的顶端相连接,竖向减振器的底端与其所对应的一个下支架的顶部相连接,且悬浮梁的中部与横向减振器相连接;

所述可复位后悬置系统还包括一个位于悬浮梁、下支架之间的倒v型横梁,所述倒v型横梁包括依次连接的左臂部、中顶部、右臂部,所述左臂部的底端与左侧的下支架的顶部相连接,左臂部的顶端与中顶部的左端相连接,中顶部的右端与右臂部的顶端相连接,右臂部的底端与右侧的下支架的顶部相连接,左臂部、右臂部上近中顶部的部位分别通过一个横向减振器与悬浮梁的底部相连接。

所述左臂部、右臂部为斜置的条型结构,所述中顶部为平置的弧型结构;所述左臂部、右臂部的底端的底边为水平边。

所述倒v型横梁由两个结构一致的前横梁板、后横梁板夹成,前横梁板、后横梁板呈前后平行设置,前横梁板、后横梁板之间设置有与横向减振器的底端相铰连的旋转轴。

所述竖向减振器、横向减振器为带弹簧或带气囊的减振器,该减振器为液压式、气压式或可变阻尼减振器。

所述竖向减振器为带气囊的减振器时,所述右臂部上设置有一个高度阀总成,该高度阀总成的一端经过通气管路与竖向减振器相通,高度阀总成的另一端依次经过高度阀摇摆杆、高度阀调节杆后与悬浮梁侧部上设置的高度阀调节杆支架相连接。

所述通气管路包括一号气管、二号气管、三号气管与三通,所述高度阀总成的一端经一号气管与三通的一个气口相通,三通的另外两个气口分别经二号气管、三号气管后各与一个竖向减振器相通。

所述左臂部的侧面上设置有左束缚环以供二号气管穿经而过,中顶部的侧面上设置有中束缚环以与三通相连接,右臂部的侧面上设置有右束缚环以供一号气管、三号气管穿经而过。

所述悬浮梁的左右两端的底部分别与一个竖向减振器的顶端相连接,悬浮梁的左右两端的顶部分别与一个液压锁相连接,悬浮梁的侧面设置有侧束缚环以供液压管路穿经而过。

所述液压锁的中部开设有内凹的锁沟,该锁沟内设置有锁钩。

所述下支架包括支架下部与支架上部,所述支架上部的顶部与竖向减振器、倒v型横梁的底端相连接,支架上部的底部与支架下部的顶部相连接;所述支架上部沿支架下部的中轴线呈不对称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一种可复位后悬置系统中,在悬浮梁、下支架之间增设有一个倒v型横梁,该倒v型横梁的中部高于两端,倒v型横梁内的左臂部、右臂部的底端各与一个下支架的顶部相连接,左臂部、右臂部上近中顶部的部位分别通过一个横向减振器与悬浮梁的底部相连接,使用时,增设的倒v型横梁大大增强了本设计的横向刚度,有利于缓解驾驶室左右方向的倾斜、摇摆,提高舒适性。因此,本发明不仅横向刚度较强,而且横向减振效果较好。

2、本发明一种可复位后悬置系统中,减振器包括竖向减振器、横向减振器两种,其中,竖向减振器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悬浮梁、下支架相连接,横向减振器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悬浮梁、倒v型横梁相连接,倒v型横梁的两个底端与下支架的顶部相连接,使用时,竖向减振器负责限制垂直振动,横向减振器负责限制横向摆动,从而有效衰减驾驶室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的振动。因此,本发明能够衰减驾驶室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振动,缓冲效果较佳。

3、本发明一种可复位后悬置系统中,悬浮梁的左右两端的顶部分别与一个液压锁相连接,该设计中,液压锁以悬浮梁为中介,不仅不需要与减振器直接相连,避免减振器非刚性的特点影响液压锁的作用发挥,而且通过悬浮梁对两个液压锁的相对位置作了限定,确保左右液压锁之间的间距稳定,从而保障驾驶室可更准确的下落入液压锁的锁沟内,便于锁钩对其进行固定。因此,本发明可提高驾驶室下落固定的准确性。

4、本发明一种可复位后悬置系统中,下支架包括支架下部与支架上部,支架上部沿支架下部的中轴线呈不对称结构,即以支架下部的中轴线为对称线,支架上部是不对称结构,该设计使得可以通过互换左、右两侧下支架的方式,调整后悬置系统与驾驶室的车体接口,同时,加长型驾驶室还可与基础驾驶室共用一套下支架零件。因此,本发明的下支架为不对称结构,可调性较强,应用范围较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是图1中倒v型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倒v型横梁与下支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中倒v型横梁与横向减振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俯视图。

图8是图1中悬浮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下支架正视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竖向连接部、横向连接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下支架背视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竖向连接部、横向连接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中下支架内支架下部、支架上部的对称关系示意图。

图中:竖向减振器1、横向减振器2、倒v型横梁3、底边30、左臂部31、中顶部32、右臂部33、前横梁板34、后横梁板35、旋转轴36、左束缚环37、中束缚环38、右束缚环39、悬浮梁4、侧束缚环41、液压管路42、下支架5、支架下部51、下部底板511、角端固定孔512、中通孔513、上减重孔514、下减重孔515、挡泥板下固定孔516、加强筋517、支架上部52、竖向连接部53、横向连接部54、横平板541、横竖板542、短夹板543、长夹板544、夹板缺口545、横向侧板55、横向固定孔551、顶部平台56、顶平板561、顶侧板562、竖向固定孔563、异型底座57、异型中板571、异型侧板572、上凸台58、左窗口581、右窗口582、斜封闭板59、窗型减重孔591、高度阀总成6、高度阀摇摆杆61、高度阀调节杆62、高度阀调节杆支架63、通气管路7、一号气管71、二号气管72、三号气管73、三通74、液压锁8、锁沟81、锁钩82、上部基体9、上底板91、上侧板92、正面空心槽93、背面减重槽94、挡泥板上固定孔9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13,一种可复位后悬置系统,包括悬浮梁4、竖向减振器1、横向减振器2与下支架5,所述悬浮梁4的两端分别与一个竖向减振器1的顶端相连接,竖向减振器1的底端与其所对应的一个下支架5的顶部相连接,且悬浮梁4的中部与横向减振器2相连接;

所述可复位后悬置系统还包括一个位于悬浮梁4、下支架5之间的倒v型横梁3,所述倒v型横梁3包括依次连接的左臂部31、中顶部32、右臂部33,所述左臂部31的底端与左侧的下支架5的顶部相连接,左臂部31的顶端与中顶部32的左端相连接,中顶部32的右端与右臂部33的顶端相连接,右臂部33的底端与右侧的下支架5的顶部相连接,左臂部31、右臂部33上近中顶部32的部位分别通过一个横向减振器2与悬浮梁4的底部相连接。

所述左臂部31、右臂部33为斜置的条型结构,所述中顶部32为平置的弧型结构;所述左臂部31、右臂部33的底端的底边30为水平边。

所述倒v型横梁3由两个结构一致的前横梁板34、后横梁板35夹成,前横梁板34、后横梁板35呈前后平行设置,前横梁板34、后横梁板35之间设置有与横向减振器2的底端相铰连的旋转轴36。

所述竖向减振器1、横向减振器2为带弹簧或带气囊的减振器,该减振器为液压式、气压式或可变阻尼减振器。

所述竖向减振器1为带气囊的减振器时,所述右臂部33上设置有一个高度阀总成6,该高度阀总成6的一端经过通气管路7与竖向减振器1相通,高度阀总成6的另一端依次经过高度阀摇摆杆61、高度阀调节杆62后与悬浮梁4侧部上设置的高度阀调节杆支架63相连接。

所述通气管路7包括一号气管71、二号气管72、三号气管73与三通74,所述高度阀总成6的一端经一号气管71与三通74的一个气口相通,三通74的另外两个气口分别经二号气管72、三号气管73后各与一个竖向减振器1相通。

所述左臂部31的侧面上设置有左束缚环37以供二号气管72穿经而过,中顶部32的侧面上设置有中束缚环38以与三通74相连接,右臂部33的侧面上设置有右束缚环39以供一号气管71、三号气管73穿经而过。

所述悬浮梁4的左右两端的底部分别与一个竖向减振器1的顶端相连接,悬浮梁4的左右两端的顶部分别与一个液压锁8相连接,悬浮梁4的侧面设置有侧束缚环41以供液压管路42穿经而过。

所述液压锁8的中部开设有内凹的锁沟81,该锁沟81内设置有锁钩82。

所述下支架5包括支架下部51与支架上部52,所述支架上部52的顶部与竖向减振器1、倒v型横梁3的底端相连接,支架上部52的底部与支架下部51的顶部相连接;所述支架上部52沿支架下部51的中轴线呈不对称结构。

本发明的原理说明如下:

下支架为不对称结构:指的就是以支架下部的中轴线为对称线,支架上部是不对称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就是在保持与车架固定点不变的条件下,互换左、右下支架(左、右下支架为镜像对称结构),两个下支架上的减振器安装孔的空间位置就会发生改变,导致与减振器相连接的悬浮梁及其上液压锁的位置也会跟着发生变化,从而达到调整与驾驶室车体接口的目的,增加可调性,扩大应用范围。

高度阀总成:当驾驶室下移时,气囊减振器(竖向减振器)被压缩,悬浮梁经高度阀调节杆支架带动高度阀调节杆下移,高度阀调节杆带动高度阀摇摆杆转动,从而控制高度阀总成内部进气阀打开,此时高压气体通过管路进入高度阀总成内部进气阀,进过通气管路、三通分配给左、右两侧的气囊减振器,气囊减振器内气囊的内部经过高压气体补充,在减小冲击的同时也将驾驶室顶起。驾驶室上移时,过程相反。通过气囊不停充放气,达到减振目的。

悬浮梁与液压锁:将左右液压锁用悬浮梁连接,可以有效保证液压锁相对位置固定。如果没有悬浮梁,液压锁会与竖向减振器、横向减振器直接相连接,此时,由于减振器是非刚性零件,长度不固定,会导致左右液压锁之间间距不稳定,无法保障驾驶室准确的落到液压锁的锁钩内以进行锁紧固定。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13,一种可复位后悬置系统,包括悬浮梁4、竖向减振器1、横向减振器2与下支架5,所述悬浮梁4的两端分别与一个竖向减振器1的顶端相连接,竖向减振器1的底端与其所对应的一个下支架5的顶部相连接,且悬浮梁4的中部与横向减振器2相连接;

所述可复位后悬置系统还包括一个位于悬浮梁4、下支架5之间的倒v型横梁3,所述倒v型横梁3包括依次连接的左臂部31、中顶部32、右臂部33,所述左臂部31的底端与左侧的下支架5的顶部相连接,左臂部31的顶端与中顶部32的左端相连接,中顶部32的右端与右臂部33的顶端相连接,右臂部33的底端与右侧的下支架5的顶部相连接,左臂部31、右臂部33上近中顶部32的部位分别通过一个横向减振器2与悬浮梁4的底部相连接。

实施例2: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左臂部31、右臂部33为斜置的条型结构,所述中顶部32为平置的弧型结构;所述左臂部31、右臂部33的底端的底边为水平边。所述倒v型横梁3由两个结构一致的前横梁板34、后横梁板35夹成,前横梁板34、后横梁板35呈前后平行设置,前横梁板34、后横梁板35之间设置有与横向减振器2的底端相铰连的旋转轴36。

实施例3: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当竖向减振器1为带气囊的减振器时,所述右臂部33上设置有一个高度阀总成6,该高度阀总成6的一端经过通气管路7与竖向减振器1相通,高度阀总成6的另一端依次经过高度阀摇摆杆61、高度阀调节杆62后与悬浮梁4侧部上设置的高度阀调节杆支架63相连接。所述通气管路7包括一号气管71、二号气管72、三号气管73与三通74,所述高度阀总成6的一端经一号气管71与三通74的一个气口相通,三通74的另外两个气口分别经二号气管72、三号气管73后各与一个竖向减振器1相通。所述左臂部31的侧面上设置有左束缚环37以供二号气管72穿经而过,中顶部32的侧面上设置有中束缚环38以与三通74相连接,右臂部33的侧面上设置有右束缚环39以供一号气管71、三号气管73穿经而过。

实施例4: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悬浮梁4的左右两端的底部分别与一个竖向减振器1的顶端相连接,悬浮梁4的左右两端的顶部分别与一个液压锁8相连接,悬浮梁4的侧面设置有侧束缚环41以供液压管路42穿经而过。所述液压锁8的中部开设有内凹的锁沟81,该锁沟81内设置有锁钩82。

实施例5: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下支架5包括支架下部51与支架上部52,所述支架上部52的顶部与竖向减振器1、倒v型横梁3的底端相连接,支架上部52的底部与支架下部51的顶部相连接;所述支架上部52沿支架下部51的中轴线呈不对称结构。

实施例6: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5,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支架下部51的顶端与支架上部52的底端相连接,支架上部52的顶端包括竖向连接部53与横向连接部54,竖向连接部53经竖向减振器1与悬浮梁4的底部相连接,横向连接部54经倒v型横梁3与横向减振器2的底端相连接,横向减振器2的顶端与悬浮梁4的底部相连接;所述支架下部51为左右对称结构,且支架上部52沿支架下部51的中轴线呈左右不对称结构。优选支架下部51为左右对称的腰型结构,支架下部51的顶边、底边均为水平边,支架下部51的左右侧边均为弧形边。

实施例7: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6,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支架下部51包括下部底板511、角端固定孔512与中通孔513,所述下部底板511的四个角各设置有一个角端固定孔512,下部底板511的正中部位设置有一个中通孔513。所述下部底板511上位于中通孔513上方、下方的部位分别开设有上减重孔514、下减重孔515,所述上减重孔514的顶部近下部底板511的顶边设置,上减重孔514的底部高于中通孔513设置,所述下减重孔515的顶部低于中通孔513设置,下减重孔515的底部近下部底板511的底边设置。所述下部底板511上位于下减重孔515左右两侧的部位各设置有一个挡泥板下固定孔516,所述挡泥板下固定孔516与位于其同侧上下方的两个角端固定孔512共位于同一个支架下部51的侧边上。所述挡泥板下固定孔516与角端固定孔512之间,最上方的两个挡泥板下固定孔516与中通孔513之间,最下方的两个挡泥板下固定孔516之间,都设置有加强筋517。

实施例8: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6,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支架上部52包括上部基体9及与其顶部相连接的竖向连接部53、横向连接部54;所述横向连接部54包括对称设置的一对横向侧板55,该横向侧板55的顶部设置有与倒v型横梁3相连接的横向固定孔551;所述竖向连接部53包括均为中空结构的顶部平台56、异型底座57,所述顶部平台56包括顶平板561及与其两侧相连接的顶侧板562,异型底座57包括异型中板571及与其两侧相连接的异型侧板572,所述顶平板561的中部开设有与竖向减振器1相连接的竖向固定孔563,顶侧板562的底部与异型侧板572的顶部相连接,异型侧板572的底部与上部基体9的顶部相连接,相邻的异型侧板572的中部与夹于其间的异型中板571的两侧相连接,异型侧板572的侧边上近异型侧板572、顶侧板562交接处的部位设置有向横向连接部54外延伸的上凸台58,上凸台58为中空结构,上凸台58经斜封闭板59与异型侧板572、顶平板561、顶侧板562同时相连接,且斜封闭板59、上凸台58均与横向侧板55的底部相连接。所述横向连接部54还包括横平板541与横竖板542,所述横平板541的两侧各与一个横向侧板55的中部相连接,横平板541的底部经与异型中板571与横竖板542的顶部相连接,横竖板542的底部与上部基体9的顶部相连接,且横竖板542将上凸台58内的空腔分隔为左窗口581、右窗口582。所述上部基体9包括上底板91及与其两侧相连接的一对上侧板92,上侧板92的顶部与其对应的异型侧板572的底部相连接,上底板91的顶部与横竖板542的底部相连接;所述上底板91由下至上呈现为波浪型结构,上底板91的正面与两个上侧板92共围成一个与左窗口581、右窗口582相通的正面空心槽93,上底板91的背面与两个上侧板92共围成一个内凹的背面减重槽94。优选上底板91的底部上近支架下部51的部位设置有两个挡泥板上固定孔95,两个挡泥板上固定孔95位于最上方的两个角端固定孔512之间;所述异型侧板572上近斜封闭板59的部位开设有窗型减重孔59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