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上角窗里板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1688发布日期:2018-07-04 07:50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汽车上角窗里板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上角窗里板总成。



背景技术:

传统汽车上角窗里板总成由上角窗里板、角窗里板加强板、焊接螺母三种子件焊接而成.其中子件螺母3在整车上主要是装配线束的,原螺母3形状简单只能起到装配连接的作用,如图2所示,工人在装配接地环片5打紧螺钉4时,接地环片5会跟着转动,导致线束位置无法保证,并且很容易导致线束缠绕、混乱、刮伤。

因此,研发一种可以保证整车线束在合理的范围内活动、防止线束缠绕、混乱、刮伤的汽车上角窗里板总成显得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背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汽车上角窗里板总成。该汽车上角窗里板总成结构简单实用,可以保证整车线束在合理的范围内活动、防止线束缠绕、混乱、刮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汽车上角窗里板总成,它包括上角窗里板、焊接在上角窗里板上的加强板、焊接在上角窗里板上的螺母,螺钉穿过接地环片螺栓固定在螺母上,线束缠绕在接地环片上,垫圈套设在螺母的外壁,垫圈包括本体和均匀设置在本体上侧圆周面的垫圈上固定爪,本体的高度L1和垫圈上固定爪的高度L2的比1:6。

优选地,本体上侧圆周面设置有四个垫圈上固定爪。

进一步地,垫圈上固定爪为直角梯形,直角梯形底角为60°,顶角为120°,直角梯形的垫圈上固定爪底边与本体上侧圆周面连接。

进一步地,垫圈上固定爪为T形,T形的垫圈上固定爪底端与本体上侧圆周面连接。

进一步地,垫圈上固定爪为“7”形,“7”形的垫圈上固定爪底端与本体上侧圆周面连接,“7”形的垫圈上固定爪顶端指向本体的外侧。

进一步地,本体和垫圈上固定爪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本体为金属材质的本体;垫圈上固定爪为金属材质的垫圈上固定爪。

进一步地,垫圈7与螺母3铆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其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衔接紧凑;

其二,本实用新型可以保证整车线束在合理的范围内活动;

其三,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工人操作更加轻松,便捷,提升生产效率;

其四,本实用新型提升了整车综合质量合格率,避免人工返工;

其五,本实用新型可以防止线束缠绕、混乱、刮伤,延长了线束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螺母、螺钉、接地环片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局部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角窗里板1;加强板2;螺母3;螺钉4;接地环片5;线束6;垫圈7;本体8;垫圈上固定爪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该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中所示的汽车上角窗里板总成,它包括上角窗里板1、焊接在上角窗里板1上的加强板2、焊接在上角窗里板1上的螺母3,螺钉4穿过接地环片5螺栓固定在螺母3上,线束6缠绕在接地环片5上,垫圈7套设在螺母3的外壁,垫圈7包括本体8和均匀设置在本体8上侧圆周面的垫圈上固定爪9,本体8的高度L1和垫圈上固定爪9的高度L2的比1:6。

本体8上侧圆周面设置有四个垫圈上固定爪9。

垫圈上固定爪9为直角梯形,直角梯形底角为60°,顶角为120°,直角梯形的垫圈上固定爪9底边与本体8上侧圆周面连接。

本体8和垫圈上固定爪9一体成型。

本体8为金属材质的本体;垫圈上固定爪9为金属材质的垫圈上固定爪。

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垫圈的结构为:垫圈上固定爪9为T形,T形的垫圈上固定爪9底端与本体8上侧圆周面连接。

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垫圈的结构为:垫圈上固定爪9为“7”形,“7”形的垫圈上固定爪9底端与本体8上侧圆周面连接,“7”形的垫圈上固定爪9顶端指向本体8的外侧。

垫圈7与螺母3铆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工人在把连接线束6的接地环片5装配到螺母3上,在螺钉4打紧的过程中,接地环片5将随着螺钉4的打紧一起转动,当转到垫圈7上垫圈上固定爪9时线束将被垫圈上固定爪9挡住不再转动。这样,可以保证线束6始终在1/4圆弧的范围内活动,同时避免了线束6转动造成的缠绕、混乱、刮伤。

其他未详细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