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挂具的行李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7910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具有挂具的行李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李车,特别是涉及一种操作简易且固定性佳的具有挂具的行李车。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行李车组合(授权公告号CN204124159U),包含一个托盘、数个设置于该托盘的轮子、一个连接于该托盘的拉杆及一个叉架。该托盘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承载段及一个位于所述承载段间的凹陷段。该叉架包含一个枢设于该托盘的枢接端、一个相反于该枢接端的自由端,及一个介于该枢接端及该自由端间的板部。该叉架能于一个收纳位置及一个安装位置间摆动,在该收纳位置时,该板部位于该凹陷段且不高于所述承载段。

通过该叉架于该安装位置时插设入一个置物容器底面的一个横套袋,再将该叉架摆动至该收纳位置,使该置物容器稳固地靠抵于该托盘的所述承载段,能达到操作简易及固定性佳的效果。

虽然上述行李车组合能产生预期的使用效果,但是当该置物容器的材质刚性较不足时,该置物容器相对于该行李车的定位性会较差,使用时较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供置物容器相对于该行李车产生较佳的定位性的具有挂具的行李车。

本实用新型具有挂具的行李车,适宜供装载一个置物容器。该置物容器包括一个容器本体,以及一对连接于该容器本体的提带。该行李车包含一个托盘、数个设置于该托盘的轮子、一个连接于该托盘的拉杆单元,以及一个枢接于该托盘且供该置物容器定位的叉架。该托盘具有一个前侧缘,该拉杆单元具有至少一个伸缩杆组,以及至少一个安装于该伸缩杆组的端盖。该端盖具有一个朝向该托盘前侧缘的前侧面,以及一个相反于该前侧面的后侧面。该行李车还包含至少一个连接于该拉杆单元且供所述提带勾挂的挂具。该挂具包括一个连接于其中一个端盖的前侧面的连接端部,以及一个位于该连接端部上方的活动端部。该活动端部具有能被扳动的弹性,且该活动端部恒保持朝该后侧面偏动的势能。

较佳地,该挂具还包括有一个连接于该连接端部与该活动端部之间的延伸段。该活动端部截面形状呈V形,并具有一个连接于该延伸段的下斜段、一个相交连接于该下斜段的上斜段,以及一个位于该下斜段与该上斜段相交处的凸尖部位。该上斜段由该凸尖部位朝上延伸时逐渐朝远离于该后侧面及该前侧面的一个前侧产生偏斜。该挂具在未被扳动的正常状态下,该凸尖部位与所述伸缩杆组之间的距离小于该延伸段与该伸缩杆组的距离。

较佳地,该拉杆单元的伸缩杆组数量有两个。该端盖连接于所述伸缩杆组之间。该托盘还包括一个沿一个第一轴向相反于该前侧缘的后侧缘、两个沿一个垂直于该第一轴向的第二轴向呈间隔设置且由该后侧缘延伸至该前侧缘的承载段、一个位于所述承载段之间的凹陷段,以及两个位于该凹陷段与所述承载段之间的收合槽。所述收合槽由该前侧缘朝该后侧缘延伸,并分别由一对相对的侧壁面,以及一个连接于所述侧壁面且对应于该后侧缘的后壁面共同界定而成。所述侧壁面各具有一个趋近于该后壁面的枢接部,以及一个设置于该枢接部一侧的卡制部。所述伸缩杆组各具有一个枢设于所述枢接部的底端部,以及一个设置于该底端部的定位部。所述伸缩杆组能由一个收纳于所述收合槽中的收合位置,操作至一个实质上垂直于该托盘的使用位置。所述伸缩杆组位于该使用位置时,所述卡制部提供所对应的定位部产生定位。

较佳地,该托盘还具有一个设置于该凹陷段与该前侧缘之间的锁扣件。该叉架包括一个枢设于该托盘的枢接端、一个相反于该枢接端的自由端、一个邻近于该自由端且能被该锁扣件锁固或释放的锁定部,及一个介于该枢接端及该自由端间的板部。该叉架能于一个收纳位置及一个安装位置间摆动。在该收纳位置时,该锁定部被该锁扣件锁扣定位,该板部位于该凹陷段且不高于所述承载段。当该锁扣件释放该锁定部时,该叉架能摆动至该安装位置。该置物容器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容器本体底部的横套袋。该横套袋具有两个固定于该容器本体的连接边,以及一个介于所述连接边之间的插设空间,该叉架的该板部插设于该插设空间。

较佳地,该拉杆单元还具有一个连接于所述伸缩杆组顶端之间的把手。所述伸缩杆组各具有一支枢接于该托盘的下杆、一支能相对于该下杆伸缩的中段杆,以及一支能相对于该中段杆伸缩的上杆。其中一个下方端盖固定于所述下杆顶端之间,另一个上方端盖固定于所述中段杆顶端之间。该把手连接于所述上杆顶端之间,连接于下方端盖的挂具与连接于上方端盖的挂具沿该第二轴向呈错开设置。

较佳地,该置物容器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容器本体的挂带。该挂带具有两个固定于该容器本体的固定边,以及一个介于所述固定边之间的插缝。该拉杆单元能穿设于该插缝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挂具设置于该伸缩杆组的端盖,且当该伸缩杆组位于一个使用位置时,该挂具能提供该置物容器的提耳勾挂定位,使得该置物容器相对于该行李车产生较佳的定位性,且该置物容器使用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挂具的行李车一个实施例的一个立体组合图;

图2是该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

图3是该实施例的一个端盖与一对挂具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该实施例的一个侧视剖视图;

图5是沿图4中的直线Ⅴ-Ⅴ所取的剖视图;

图6是该实施例配合一个高度较大的置物容器的一个安装示意图;

图7是该实施例配合一个高度较小的置物容器的一个安装示意图;

图8是该实施例的一个收合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具有挂具的行李车100的一个实施例,适宜供装载一个置物容器1,该置物容器1包括一个容器本体101、一对连接于该容器本体101趋近于顶部的提带102、一个设置于该容器本体101底部的横套袋103,以及一个设置于该容器本体101后侧缘的挂带104。该横套袋103具有两个固定于该容器本体101的连接边103’,以及一个介于所述连接边103’之间的插设空间103”,该挂带104具有两个固定于该容器本体101的固定边104’,以及一个介于所述固定边104’之间的插缝104”。

该行李车100包含一个托盘10、两个设置于该托盘10的轮子20、一个连接于该托盘10的拉杆单元30、一个枢接于该托盘10且供该置物容器1定位的叉架40,以及两对连接于该拉杆单元30且供所述提带102勾挂的挂具50。

该托盘10包括一个后侧缘11、一个沿一个第一轴向X相反于该后侧缘11的前侧缘12、两个沿一个垂直于该第一轴向X的第二轴向Y呈间隔设置且由该后侧缘11延伸至该前侧缘12的承载段13、一个位于所述承载段13之间的凹陷段14、两个位于该凹陷段14与所述承载段13之间的收合槽15,以及一个能转动且设置于该凹陷段14与该前侧缘12之间的锁扣件16。所述收合槽15由该前侧缘12朝该后侧缘11延伸,并分别由一对相对的侧壁面151,以及一个连接于所述侧壁面151且对应于该后侧缘11的后壁面152共同界定而成,所述侧壁面151各具有一个趋近于该后壁面152的枢接部153,以及一个设置于该枢接部153一侧且呈凸肋状的卡制部154。

该拉杆单元30能穿设于该置物容器1的插缝104”中,该拉杆单元30具有一对伸缩杆组31、两个安装于所述伸缩杆组31之间的端盖32,以及一个连接于所述伸缩杆组31顶端之间的把手33。所述伸缩杆组31各具有一支枢接于该托盘10的下杆311、一支能相对于该下杆311伸缩的中段杆312、一支能相对于该中段杆312伸缩的上杆313,所述下杆311各具有一个枢设于所述枢接部153的底端部314,以及一个设置于该底端部314且呈凸肋状的定位部315。该把手33连接于所述上杆313顶端之间。所述伸缩杆组31能由一个收纳于所述收合槽15中的收合位置(见图8),操作成一个实质上垂直于该托盘10的使用位置(见图1及图4),所述伸缩杆组31位于该使用位置时,所述卡制部154提供所对应的定位部315产生卡制定位(见图5)。所述端盖32各具有一个朝向该托盘10的前侧缘12的前侧面321,以及一个相反于该前侧面321的后侧面322。其中一个下方端盖32固定于所述下杆311顶端之间,另一个上方端盖32固定于所述中段杆312顶端之间。

该叉架40包括一个枢设于该托盘10邻近该后侧缘11处的枢接端41、一个相反于该枢接端41的自由端42、一个介于该枢接端41与该自由端42之间的板部43,以及一个邻近该自由端42的锁定部44,该板部43能插设于该插设空间103”,该锁定部44呈孔状。该叉架40能于一个收纳位置(见图1与图4)及一个安装位置(见图6)间摆动,在该收纳位置时,该板部43位于该凹陷段14且不高于所述承载段13,且该锁定部44能被该锁扣件16锁扣限位。

配合参阅图3,每一对挂具50分别连接于上方端盖32与下方端盖32,所述挂具50各具有一个连接于所述前侧面321的连接端部51、一个位于该连接端部51上方的活动端部52,以及一个连接于该连接端部51与该活动端部52之间的延伸段53。该活动端部52具有能被扳动的弹性,且该活动端部52恒保持朝该后侧面322偏动的势能,该活动端部52截面形状呈V形,并具有一个连接于该延伸段53的下斜段521、一个相交连接于该下斜段521的上斜段522,以及一个位于该下斜段521与该上斜段522相交处的凸尖部位523,该上斜段522由该凸尖部位523朝上延伸时逐渐朝远离于该后侧面322及该前侧面321的一个前侧产生偏斜,且连接于下方端盖32的挂具50与连接于上方端盖32的挂具50沿该第二轴向Y呈错开设置。该挂具50在未被扳动的正常状态下,该凸尖部位523沿该第一轴向X与所述伸缩杆组31之间的距离小于该延伸段53沿该第一轴向X与该伸缩杆组31的距离。

参阅图6,欲将该置物容器1固定至该行李车100时,使用者需先将该拉杆单元30穿设于该挂带104的插缝104”中,接着,使用者再向上扳动该叉架40,使该叉架40摆动至该安装位置,继而将该叉架40穿设于该横套袋103的插设空间103”,再向下扳动该叉架40,并使得该锁定部44穿过该锁扣件16后稍微转动,使得该叉架40被该锁扣件16锁扣定位,该叉架40的板部43靠抵于该凹陷段14,此时,该叉架40即到达该收纳位置(见图1)。接着,如图1与图3所示,使用者再将所述提带102勾挂于其中一对挂具50中,且利用所述上斜段522的导引作用,能使所述提带102顺利越过所述凸尖部位523,并限位于所述延伸段53与伸缩杆组31之间,就能使得所述提带102相对于该拉杆单元30产生定位。因此,该置物容器1的底部、后侧及顶部都能相对于该行李车100产生较佳的定位性,该置物容器1于搬运过程中并不会产生晃动的情形。

再参阅图6,当欲将该置物容器1自该行李车100卸离时,使用者需先将所述提带102分别自所述挂具50移出,且利用所述下斜段521的导引作用,能使所述提带102顺利越过所述凸尖部位523,且由所述延伸段53向上脱离,接着,使用者再向上扳动该叉架40,使该叉架40由该收纳位置摆动至该安装位置,且使该叉架40自该横套袋103的插设空间103”中移出,当使用者将该置物容器1向上搬移时,该挂带104也能相对于该拉杆单元30产生脱离。

因此,所述提带102相对于所述挂具50的勾挂及移出操作都相当方便,可以不需要特别以手指扳动所述挂具的活动端部52,就能使得所述凸尖部位523相对于所述伸缩杆组31产生弹性偏动,使用相当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该置物容器1可以是一个硬质行李箱或是一个软质袋子,且该置物容器1的型态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再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利用所述挂具50连接不同高度位置的端盖32,则该行李车100可以适用于不同高度的置物容器1。

综上所述,通过所述挂具50能增该置物容器1相对于该行李车100的定位效果,且所述挂具50的结构简单,且能采用一体成型方式结合于所述端盖32,制造也相当容易,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