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加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5778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加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辅助装置,能提高骑车人蹬车的力量。
自行车竞技竞速如同一般运动一样,谁能最佳成度将人体的力转换为驱车的动能,谁就能获得最后冲刺阶段的胜利,而自行车竞速,除选手个人体力外,并不需要特别的骑车技术,所有选手到达终点前无不希望将自己的体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发挥冲刺的力量,以争取胜利,因此,选手无不希望其双脚所产生的力量能完全发挥于车上,以产生最大的加速度,但因其背后并无任何抵靠的东西,因此,往往事倍而功半,即选手虽以10分的力蹬车,但却只能得到7分甚至6分、5分的回收效率,形成一种力能损失。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目的是设计一种辅助装置,以帮助选手出力以产生最大加速度和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在车座后增加一支撑所固定的依人体臀部形状而设计的靠垫,可抵靠于选手臀部,在选手蹬动自行车所产生对该靠垫的外推之力时,座后支撑的靠垫产生推向选手臀部的反作用力,选手越用力蹬踩脚踏板时其反作用力亦越大,使选手的臀部有如受到前推之力而可提高其骑车的加速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支脚与杆套结合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靠垫固定杆与扣勾结合前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靠垫固定杆与扣勾结合后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靠垫的立体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7为本实用新型靠垫的后视图。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附图详述如下请先参阅图2,靠垫1为塑胶成型而制成,且于靠垫的前表面11再以发泡材料包覆,而该前表面11是根据人体臀部形状设计的内凹弧面111,由该二内凹弧面使其与人体臀部成紧密接触,而在该靠垫1的背面则具有二扣耳12(参阅图2、5、7),而在二扣耳12中间则有一夹槽121,其中该夹槽121的间距则与一中空橡胶横杆13同长,使该中空橡胶横杆13可被固定,而在中空橡胶横杆13的圆孔131则可置入一螺套132及一螺栓133,而上述螺栓133将自二扣耳之中空122穿过而固定,但固定前则该固定杆14弧形扣槽141将预先扣住该橡胶横杆,如图3、图4所示,如此可由扣耳弧槽141与中空橡胶横杆13的结合,而可使本靠垫1与支撑固定杆14结合,且由其支撑靠垫1,而与使用者臀部紧密接触,当使用者用力一上一下蹬踏自行车踏板时,利用靠垫产生的前推之力,提高其力能利用率。
图2所示的支撑固定杆14套入一杆套2中,且该杆套2再以一螺栓21及螺套22穿入,利用由橡胶材质的杆套22增加其反弹力,而可紧贴使用者的臀部,杆套2固定于自行车的中杆3上,利用螺丝31、32的固定和调整的功能,可自由调整本加力装置的高低。
如图6、图7所示,当选手利用本装置作加力功效时,因靠垫1与固定杆14间的结合,且具有反弹力,使本靠垫1于选手左、右脚分别向下踏动时,该靠垫1的反推力,可顺着选手臀部推进、后退而使本靠垫1不会随意离去选手的臀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特征所给予选手的辅助力量,确能达到提高自行车选手加力,加速度的功效,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自行车座垫后方具有一支撑固定杆支撑的依人体臀部形状设计的靠垫,靠垫前表面成内凹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力装置,其特征在于靠垫后面具有二扣耳,利用螺丝穿过扣耳中孔及螺套与中空橡胶横杆,并被固定杆弧形扣槽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辅助装置,能提高骑车人蹬车的力量,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为在自行车座垫后方具有一支撑固定杆支撑的依人体臀部形状设计的靠垫,靠垫前表面成内凹弧面,包敷一层发泡材料,用以抵靠在选手臀部使选手加力冲刺时能利用其抵靠的反作用力,使选手加在车子上向前驱动的力量达到最高功效。
文档编号B62J1/00GK2072053SQ90216649
公开日1991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1990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1990年7月25日
发明者吴芳儒 申请人:吴芳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