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6035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式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工具,具体地涉及一种折叠式自行车。
现行的自行车主要由龙头、车架、脚蹬、前后轮等部件构成,是目前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工具。但现行自行车体积大,又相当笨重,外出携带极不方便。另外,住在楼上的人将自行车搬上搬下也相当费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行驶稳定,可以折叠,使携带、搬运更方便的自行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自行车主要由龙头、车架、脚蹬、前后轮组成,在龙头、大杠、脚蹬、座凳处均装配有活动关节,该关节由一个凹形关节头与一个凸形关节头组成,凹形关节头与凸形关节头之间为活动连接;在凸形关节头外围还依次设有套管、弹簧及挡圈。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自行车龙头、大杠、脚蹬、座凳处均设有活动关节,从而能使自行车在长、宽、高三个方向上折叠,折叠起来的自行车体积大大缩小,人们外出时可随身携带,给出门在外的人带来了诸多的方便。另外折叠起来的自行车放在家中不会占据多大的空间,家住楼上的人搬车上下楼也更加方便。又由于关节处设有套管及弹簧,当自行车撑开后,套管将两个凹、凸形关节头紧紧固定住,在行驶中不致于摇摆不稳定。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自行车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所示折叠式自行车关节的剖视图。

图1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自行车主要由龙头、车架、脚蹬、前后轮组成,在龙头1的左右把手及直杠上设有关节5,为了实现自行车折叠时前后轮能重合,体积更为紧凑,将自行车大杠设计为水平式的,在水平式的大杠2上间隔一定距离设有两个关节5,自行车脚蹬3上以及自行车座凳4的下方均设有关节5。又由图2所示的自行车关节剖视图可见,关节5由一个凹形关节头6和一个凸形关节头7组成,通过螺栓11活动连接,当两个关节头6、7连接起来时,其凹凸面相互吻合。在凸形关节头7的外围设有一活动套管8,螺栓11将套管8的一端挡住,套管8的另一端为弹簧9,弹簧9的另一端设有一固定的挡圈10。
自行车折叠时,将套管8向弹簧9的一端推进,直至关节5能转动,即可实现自行车各部分的折叠。撑开使用时,转动各部分的关节,套管8在弹簧9推力的作用下将凹、凸关节头6、7紧紧套住,自行车随即成为整体,便可行驶。
为了增加龙头及大杠的承受力,在龙头的把手及前叉之间设计两个平行的直杠,分别装配上相对称的关节,大杠也可设计为两个水平大杠,分别装配上相互对称的两个关节,另外,为了方便龙头的折叠,可采用钢丝拉索式刹车方式。同样,凹凸形关节头之间的连接不局限于螺栓连接,还可采用其它活动式连接方式,如铆钉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式自行车还配有一个可折叠的货架,该货架通过铰链与自行车的货架连接,不使用时将其对折起来。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式自行车,主要由龙头、车架、脚蹬、前后轮组成,其特征在于龙头(1)、大杠(2)、脚蹬(3)、座凳(4)处均装配有活动关节(5);该关节(5)由一个凹形关节头(6)和一个凸形关节头(7)组成,凹形关节头(6)与凸形关节头(7)之间为活动连接;在凸形关节头(7)外围依次设有套管(8)、弹簧(9)及挡圈(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杠(2)为水平式的,其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两个关节(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式自行车,在自行车的龙头、大杠、脚蹬、座凳处均装配有可活动的关节,该关节由一个凹形关节头和一个凸形关节头组成,两关节头为活动连接,在凸形关节头外围还依次设有套管、弹簧及挡圈。该折叠式自行车操作简单,行驶稳定,给出门在外及住楼上的人提供了诸多方便。
文档编号B62K15/00GK2334664SQ98211430
公开日1999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1998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1998年4月24日
发明者曹承松 申请人:曹承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