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船坞压载水舱气垫空气管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7086阅读:8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浮船坞压载水舱气垫空气管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调节浮船坞压载水舱气垫空气管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调节浮船坞的吃水深度,需要在船坞压载水舱内注入压载水。压载水从压载舱底部注入时,由一根伸入左右坞墙的空气管排掉多余的空气,当水线超过空气管末端时,水面以上的空气形成一个空气垫,当空气垫的压力与水压平衡时,此时浮船坞吃水最深。由于浮船坞船体结构的复杂,目前生产工艺的水平所限,舱内的空气管往往通过估算预留出较多的长度,然后通过压载水试验确定出合同约定的最大深度的位置后,由工人进入深水舱内将多余的空气管切割掉。在实际调试过程中,至少经过3-4次的切割和增长方能达到要求。这样势必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不利于安全生产和现代化高效生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浮船坞压载水舱气垫空气管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浮船坞压载水舱气垫空气管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在空气管上的移动板、至少一个位于该移动板下方的顶杆和一个与该顶杆相连且位置固定的支撑板。
其中,该顶杆顶靠在该移动板的下方。
其中,该顶杆上设有螺纹,该支撑板上设有与该顶杆对应的螺纹孔,该顶杆利用螺母紧固在该支撑板上。
优选地,该装置包括四个均布固定在该空气管上的移动板以及四个与该四个移动板对应的顶杆。
另外,该装置还包括一个用于在空气管与压载水舱之间进行密封的密封函。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采用本装置后,可无需工人深入深水舱内作业,并且能够在一次试验的过程中将空气管调整到位,大大减少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以及施工安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第一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浮船坞压载水舱气垫空气管调节装置,包括四个均布固定在空气管1上的移动板2;四个顶靠在各该移动板2下方的顶杆3,各该顶杆3上均设有螺纹;一个位置固定的支撑板6,各该顶杆3利用两个螺母4、5紧固在该支撑板6上,该支撑板6上设有与该顶杆3对应的螺纹孔,在该支撑板6上还可以设置有加强肋板61;一个位于空气管1和压载水舱之间的密封函(图未示),其为标准件。
当需要调节空气管1伸入压载水舱的长度时,只需调节该两个螺母4、5,使得各该顶杆3处于该移动板2和该支撑板6之间的部分变长或变短即可。如需要增加空气管1伸入压载水舱的长度时,旋转调节顶杆3,使各该顶杆3处于该移动板2和该支撑板6之间的部分变短,即将该空气管1向下移动,同理,当减少空气管1伸入压载水舱的长度时,调节顶杆3,使各该顶杆3处于该移动板2和该支撑板6之间的部分增长,即将该空气管1向上移动。
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设有一个所述移动板以及一个所述顶杆(图未示)。本实施例的其余部件构造以及工作原理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1.一种浮船坞压载水舱气垫空气管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在空气管上的移动板、至少一个位于该移动板下方的顶杆和一个与该顶杆相连且位置固定的支撑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船坞压载水舱气垫空气管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顶杆顶靠在该移动板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船坞压载水舱气垫空气管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顶杆上设有螺纹,该支撑板上设有与该顶杆对应的螺纹孔,该顶杆利用螺母紧固在该支撑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船坞压载水舱气垫空气管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板上还设有加强肋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船坞压载水舱气垫空气管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四个均布在该空气管四周的移动板以及四个与该四个移动板对应的顶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浮船坞压载水舱气垫空气管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个用于在空气管与压载水舱之间进行密封的密封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浮船坞压载水舱气垫空气管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在空气管上的移动板、至少一个位于该移动板下方的顶杆和一个与该顶杆相连且位置固定的支撑板。采用本装置后,可无需工人深入深水舱内作业,并且能够在一次试验的过程中将空气管调整到位,大大减少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以及施工安全。
文档编号B63B35/00GK2830261SQ200520043498
公开日2006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5日
发明者李福彬 申请人:上海欣业船舶海洋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