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船侧安装的换能器收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6867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基于船侧安装的换能器收放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探测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船侧安装的换能器收放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海洋调查过程中许多的换能器需要进行船侧安装,常规收放装置主体是一根长约5米的不锈钢无缝钢管,底部是换能器或根据换能器尺寸制作的包裹在其外部的导流罩,电缆通过中空的钢管内部连接换能器延伸至主机。由于换能器种类多样,其安装的作业船舶也各不相同(船体体积大小、船帮的高度、厚度、吃水深度不同),导致换能器收放装置都是一对一使用,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型号和标准,无法通用,单独拆分使用也极为不便,且在不同船舶安装时也需要重新再加装辅助装置,安装麻烦且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通用的换能器收放装置,并可根据船舶条件灵活调整。

一种基于船侧安装的换能器收放装置,包括支架I、支架II和测深杆,所述支架I和支架II固定在船侧的甲板上;支架II的顶端连接旋转帽,旋转帽可相对于支架II旋转,支架I在与旋转帽等高处设置可开合的卡槽;所述测深杆的一端连接换能器,测深杆远离换能器的一端固定在旋转帽上,测深杆接近换能器的一端设置在卡槽内;所述支架I和支架II的高度可调。

由于支架I和支架II的高度可调,因此,既可以适用于高船帮的船舶,也可以适用于低船帮的船舶。

进一步地,支架I和支架II高度的调节均采用内管和外管组合的方式,内管外壁上设置弹性凸起,外管壁上设置数个可容许弹性凸起穿过的孔洞。需调节高度时,将弹性凸起摁成压缩状态,使内管在外管内上下移动至所需高度,并使弹性凸起插入到孔洞中,弹性凸起恢复松弛状态,从而卡位。

进一步地,所述测深杆为伸缩杆,一方面由于换能器在工作时需要位于水下1.5m左右的深度(多波束换能器一般根据船舶实际吃水深度,装于船体以下),而将测深杆设计为伸缩杆,既可适用于高船帮的船舶,又可适用于低船帮的船舶,还可根据工作船吃水深度灵活调整;另一方面用于平时存放时,可以拉近支架I和支架II的安装距离,节省船舶上占用的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II的内管由互相铰接的上内管和下内管组成,铰接处外周套有套筒,套筒的下方在下内管的外周固设有限位环,套筒可在限位环与旋转帽之间上下移动。该设计适用于不同船帮厚度的船舶,当船帮较薄时,由套筒保持上内管和下内管的垂直连接,直接将测深杆旋转即可垂直入水;当船帮较厚时,测深杆无法垂直入水,此时将套筒上移,露出上内管与下内管的铰接处,调整上内管与下内管之间的角度,通过上内管倾斜将测深杆探出船帮,保持测深杆垂直入水。

进一步地,在支架II下方的船体外侧上设置限位夹,当测深杆垂入水中时,可以卡住测深杆,辅助保持测深杆的垂直状态。

进一步地,在测深杆靠近换能器的一端设置两个环,用于绑安全绳的一端,安全绳的另一端固定于船体上,避免测深杆使用时掉落。

本实用新型的收放装置可通用于不同体积、船帮厚度、高度及吃水深度的作业船舶,通用性高。并且本收放装置能够匹配目前大多数换能器的型号,实现收放装置一对多使用。本装置收放简便、便捷、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基于船侧安装的换能器收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限位夹的俯视图;

图3测深杆入水状态示意图;

图4实施例3支架II的局部放大图;

图5图4的剖视图;

图6实施例3的使用状态图;

图1-6中:1-换能器;2-内管;3-孔洞;4-弹性凸起;5-外管;6-甲板;7-船体;8-螺栓;9-测深杆;10-旋转帽;11-上内管;12-下内管;13-限位夹;14-环;15-套筒;16-限位环;17-海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基于船侧安装的换能器收放装置,包括支架I、支架II和测深杆9,支架I和支架II固定在船侧的甲板6上。支架II的顶端连接旋转帽10,旋转帽10可相对于支架II旋转,支架I在与旋转帽10等高处设置可由螺栓8开合的卡槽。测深杆9的一端连接换能器1,测深杆9远离换能器1的一端固定在旋转帽10上,测深杆9接近换能器1的一端设置在卡槽内。支架I和支架II的高度可调,支架I和支架II高度的调节均采用内管2和外管5组合的方式,内管2外壁上设置弹性凸起4,外管5壁上设置数个可容许弹性凸起4穿过的孔洞3。

在支架II下方的船体7外侧上设置限位夹14(图2),当测深杆9垂入水中时,可以卡住测深杆9,辅助保持测深杆9的垂直状态。

上述装置在使用前,根据船帮的高度调节测深杆9的高度,以保证测深杆9所处的高度能够探出船身。调节高度时,将弹性凸起4摁成压缩状态,使内管2在外管5内上下移动至所需高度,并使弹性凸起4插入到孔洞3中,弹性凸起4恢复松弛状态,从而卡位。高度调节完毕后,打开螺栓8,使测深杆9借由旋转帽10围绕支架II旋转,将测深杆9调整至垂直状态入水。测深杆9入水状态示意图见图3(由于支架II被测深杆9挡住,未示出)。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测深杆9为伸缩杆。当用于高船帮的船舶时,将测深杆9伸长,当用于低船帮的船舶时,将测深杆9缩短,均是为了保证换能器1在工作时位于水下特定深度(一般为水下1.5m左右,多波束换能器除外,其入水深度根据船舶实际吃水深度确定)。另外,由于测深杆9可伸缩,因此平时存放时可将其收缩到最短状态,因而在安装支架I和支架II时可大大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节省船舶上的空间。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见图4、5,支架II的内管2由互相铰接的上内管11和下内管12组成,铰接处外周套有套筒15,套筒15的下方在下内管12的外周设有限位环16,套筒15可在限位环16与旋转帽10之间上下移动。该实施例设计适用于不同船帮厚度的船舶,当船帮较薄时,由套筒15保持上内管11和下内管12的垂直连接,直接将测深杆9旋转即可垂直入水。当船帮较厚时,测深杆9无法垂直入水,此时将套筒15上移,露出上内管11与下内管12的铰接处,如图6所示,调整上内管11与下内管12之间的角度,通过上内管11倾斜将测深杆9探出船帮,保持测深杆9垂直入水。

在测深杆9靠近换能器1的一端设置两个环15,用于绑安全绳的一端,安全绳的另一端固定于船体上,避免测深杆9使用时掉落。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