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式登船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8057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式登船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登船梯装置,尤其是一种可调节式登船梯装置。



背景技术:

登船梯是现代大型码头船舶在停靠码头作业过程中,装卸作业人员和船员安全顺利上下船舶的装置。

目前在船舶制造与修理领域中使用的码头登船梯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为增加其稳定性,通常造成登船梯的体积大、重量重、运输不方便;2、由于各船型的大小及型深不同,会出现船舶主甲板高或低于登船梯高度的情况,导致传统的登船梯无法适用于不同型号的船舶,而必须配备多台相应型号的登船梯才能适用于不同船型,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损耗;3、随着海边涨潮、落潮及船舶停靠码头受风向影响,船舶与码头间的高度会产生变化,而传统型登船梯采用的是固定形式,不能灵活的随船而动,限制性较大,也存在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上述登船梯存在的技术问题,需要设计一种体积小、稳定性好、灵活性较强且适用范围较广的可调节式登船梯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体积小、稳定性好、灵活性较强且适用范围较广的可调节式登船梯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调节式登船梯装置,包括

滑台,其轴向延伸并置放于码头平台;

滑动座,其活动设置于滑台上;

登船梯主体,其至少有一个,所述登船梯主体挂设于船体一侧并与船体固连;

舷梯,其位于滑动座与登船梯主体间且分别与滑动座及登船梯主体活动连接;

所述滑动座能在滑台上轴向移动,所述舷梯能分别相对滑动座与登船梯主体在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内转动。

在上述一种可调节式悬挂登船梯中,所述滑动座上设置有下转台,所述下转台与滑动座在竖直方向上铰接连接,所述下转台与舷梯一端在水平方向上铰接连接。

在上述一种可调节式悬挂登船梯中,所述登船梯主体的底部固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上转台,所述上转台与固定座在竖直方向上铰接连接,所述上转台与舷梯另一端在水平方向上铰接连接。

在上述一种可调节式悬挂登船梯中,所述滑台上轴向设置有滑槽,滑动座下表面上设置有能使其在滑槽内移动的滑轮,在滑动座的两侧固设有分别贴于滑槽两内侧壁上的导轮。

在上述一种可调节式悬挂登船梯中,所述下转台的下表面沿其转动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轮,滑动座的上表面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第一支撑轮位于环形槽内并在环形槽内滚动。

在上述一种可调节式悬挂登船梯中,所述上转台的下表面沿其转动方向设置有多个与固定座表面接触的第二支撑轮。

在上述一种可调节式悬挂登船梯中,所述登船梯主体包括

主架体,其挂设于船体一侧并与船体固连;

中转平台,其至少有两个且分别水平固设于主架体内的上下端;

梯架,其倾斜设置于主架体内,梯架上下端分别与两中转平台相连。

在上述一种可调节式悬挂登船梯中,所述登船梯主体的顶部与底部对应设置有多个拼装块,所述拼装块上设置有拼装孔。

在上述一种可调节式悬挂登船梯中,所述登船梯主体的顶部与船体间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登船梯本体和船体均在水平方向上铰接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装置中,登船梯主体通过舷梯与位于码头平台上的滑动座相连,使得登船梯主体的稳定性较好。

2、当登船梯主体的高度发生变化时,可通过滑动座在滑台上的移动,以及舷梯相对滑动座、登船梯主体的转动,来配合登船梯主体高度上的变化,不仅适用于不同型号的船,也适用于船舶不同高度的变化,使用较灵活,安全性较高,成本较低。

3、登船梯主体上的拼装块,使得多个登船梯主体可在高度上进行叠加组装或拆除,以增长或缩短登船梯主体的高度,配合滑动座与舷梯,使用灵活性更强,可满足不同高度的船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登船梯主体与船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图3中C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3中D处的放大图。

图中,1、码头平台;2、船体;2a、第六铰接块;

10、滑台;11、滑槽;

20、滑动座;21、第一铰接轴;22、滑轮;23、导轮;24、环形槽;

30、登船梯主体;31、主架体;31a、拼装块;31b、拼装孔;31c、第五铰接块;32、中转平台;33、梯架;34、固定件;

40、舷梯;41、第二铰接块;42、第二铰接轴;43、第四铰接块;44、第四铰接轴;

50、下转台;51、第一铰接块;52、第一支撑轮;

60、固定座;61、第三铰接轴;

70、上转台;71、第三铰接块;72、第二支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登船梯进行改进,目的在于,提高登船梯装置的使用灵活性,以提高登船梯装置的适用范围,使本登船梯装置满足不同型号、不同高度的船体以及满足不同环境的码头,避免制造多种型号的登船梯而应对多种型号的船体,以减少成本和能耗。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式登船梯装置,其用于连接码头平台1与船体2,登船梯装置包括滑台10、滑动座20、登船梯主体30与舷梯40。

滑台10为轴向延伸的长方形状并固定于码头平台1上,滑动座20活动设置于滑台10上并能在滑台10上轴向移动,登船梯主体30至少有一个,所述登船梯主体30挂设于船体2与码头平台1相邻的一侧并与船体2固连,滑台10一端靠近登船梯主体30,另一端远离登船梯主体30,舷梯40位于滑动座20与登船梯主体30间且分别与滑动座20及登船梯主体30活动连接,所述舷梯40能分别相对滑动座20与登船梯主体30在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内转动。

使用过程中,当船体2的高度发生变化时,登船梯主体30的高度也会相应发生变化,此时,通过滑动座20在滑台10上移动来改变滑动座20与船体2间的距离,以及通过舷梯40相对滑动座20与登船梯主体30的转动来改变舷梯40的倾斜度,从而使得整个登船梯装置能满足不同高度的窗体,而滑动座20与滑台10,舷梯40与滑动座20及登船梯主体30都为活动连接,使得登船梯装置在受到涨潮、落潮等情况下能随机的发生相应的变化,提高了登船梯装置的安全性能。

本结构中,该滑台10与船体2为相互平行设置,这样可以减少滑动座20在滑台10上移动时的阻力,另外,也能缩小滑台10在码头平台1上的占地面积,避免滑台10占用到其它的空间。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对其作了进一步改进与细化。

如图1、图2、图4所示,所述滑动座20上设置有下转台50,所述下转台50与滑动座20通过一竖立设置的第一铰接轴21铰接连接,下转台50能以第一铰接轴21为圆心相对滑动座20周向转动,所述下转台50的上表面中部固设有第一铰接块51,所述舷梯40一端的下表面固设有第二铰接块41,第一铰接块51与第二铰接块41通过一水平设置的第二铰接轴42铰接连接,舷梯40能以第二铰接轴42为圆心相对下转台50在竖直方向的平面内转动。

如图1、图2、图5所示,所述登船梯主体30的底部固设有固定座60,所述固定座60上设置有上转台70,所述上转台70与固定座60通过一竖立设置的第三铰接轴61铰接连接,上转台70能以第三铰接轴61为圆心相对固定座60周向转动,所述上转台70的上表面固设有第三铰接块71,舷梯40另一端的下表面固设有第四铰接块43,第三铰接块71与第四铰接块43通过一水平设置的第四铰接轴44铰接连接,舷梯40能以第四铰接轴44为圆心相对上转台70在竖直方向的平面内转动。

下转台50与上转台70的设置,实现了舷梯40与滑动座20及登船梯本体间的活动连接,整个舷梯40可相对滑动座20与登船梯本体在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内转动,从而实现了登船梯本体在高度上的灵活变动。

值得说明的是,舷梯40在水平方向上的转动,适用于船体2相对码头平台1在位置上的变化,这种情况下,当船体2遇到涨潮、落潮或海风而引起的船体2位置移动时,舷梯40的转动使得整个登船梯装置能灵活的应对这些突发情况。

如图1、图2所示,所述滑台10的表面上沿其轴向方向设置有滑槽11,滑动座20下表面上设置有滑轮22,滑动座20通过滑轮22能在滑槽11内移动,在滑动座20的两侧分别固设有导轮23,两侧导轮23分别贴于滑槽11两内侧壁上,滑轮22在滑台10上滚动时,导轮23在滑槽11的两内侧壁上滚动。

滑槽11对滑动座20起到限位作用,滑动座20在滑槽11内移动时较稳定且不易偏离滑台10,采用滑轮22实现滑动座20的移动,其灵活性较好,而导轮23的设置,在水平方向上对滑动座20起到支撑作用,避免滑动座20移动时发生晃动情形,进一步提高了滑动座20的稳定性。

如图4所示,所述下转台50的下表面沿其转动方向安装有多个第一支撑轮52,在滑动座20的上表面设置有环形槽24,所述第一支撑轮52位于环形槽24内并在环形槽24内滚动。

上转台70在滑动座20上转动的同时,起到支撑舷梯40的作用,而舷梯40的重量,易造成上转台70发生倾斜,这种情况下,上转台70转动时会出现较大的摩擦力,导致上转台70转动不灵活、阻力较大。

而通过设置第一支撑轮52,将整个下转台50的周缘支撑住,增大了下转台50对舷梯40的支撑强度,同时,多个第一支撑轮52增加了下转台50与滑动座20的接触面积,使得下转台50能平稳、顺畅、灵活的转动,环形槽24对第一支撑轮52起到限位作用,避免第一支撑轮52的滚动方向偏离出下转台50的转动方向。

如图5所示,所述上转台70的下表面沿其转动方向安装有多个与固定座60表面接触的第二支撑轮72。

同理,此处的第二支撑轮72与第一支撑轮52的作用相同,也是起到支撑上转台70的作用,提高上转台70对舷梯40的支撑强度,保证上转台70顺畅、灵活的转动。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登船梯主体30包括主架体31、中转平台32、梯架33。

主架体31为方形体状的框架结构,该主架体31挂设于船体2一侧并与船体2固连,中转平台32至少有两个且相互平行,其中一个位于主架体31内顶部,另一个位于主架体31内底部,两两中转平台32上分别设置有通孔(图中未标注),梯架33倾斜设置于主架体31内,梯架33上自上而下设置有多个踏步(图中未标注),梯架33两端分别位于两中转平台32的通孔内并分别与两中转平台32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当船体2高度较高时,登船梯主体30可为多个且在竖直方向上依次连接,每个登船梯主体30的结构基本相同,当有一个以上的登船梯主体30时,所述固定座60固定在最底部的登船梯主体30的下端中转平台32上。

两个中转平台32与梯架33相通,工作人员或乘客可从下端的中转平台32进入到上端的中转平台32上,以实现从登船梯主体30上进入到船体2上。

如图3、图6所示,在主架体31顶部的四个角与底部的四个角上分别水平设置有拼装块31a,且上下四个拼装块31a一一对应,所述拼装块31a上设置有拼装孔31b。

当船体2高度较高时,可通过调整舷梯40的倾斜角度来使整个登船梯装置适应船体2的高度,但舷梯40的倾斜角度不宜过大,否则,工作人员或乘客登船时的难度较大,此时,可通过在垂直方向上增加登船梯本体的数量来适应船体2的高度,而通过上下两登船梯本体的拼装块31a叠合,并通过在拼装孔31b内安装螺栓等连接件,既能实现多个登船梯本体的连接,同时,采用螺栓连接,也方便了登船梯本体的拆卸。

如图7所示,所述主架体31的顶部与船体2间横向设置有固定件34,所述固定件34为直角状结构,在主架体31的顶部固设有第五铰接块31c,固定件34一端与第五铰接块31c铰接连接,在船体2表面边缘固设有第六铰接块2a,固定件34另一端与第六铰接块2a铰接连接。

此处值得注意的是,当登船梯主体30为一个时,固定件34刚好设置在该登船梯主体30与船体2间,当登船梯主体30为多个时,该固定件34设置在最顶上方的登船梯主体30上。

主架体31与船体2间通过固定件34铰接连接,实现了主架体31与船体2间在轴向方向上固定,也便于主架体31与船体2进行拆装,同时,登船梯主体30会存在一定的晃动情形,而主架体31在横向方向上能相对船体2摆动,从而给予登船梯主体30一定的活动空间,避免了主架体31与船体2固定得太牢而造成固定件34变形。

使用时,工作人员或乘客在码头平台1上依次通过滑台10、下转台50、舷梯40、登船梯本体进入到船体2上。

当船体2高度或者船体2与码头的距离发生变化,导致登船梯主体30的高度或距离相应发生变化时,通过滑动座20在滑台10上滑动,以及舷梯40相对下转台50与上转台70转动,能实现滑动座20与登船梯本体间距离的调整以及实现舷梯40倾斜角度的调整,以使整个登船梯装置满足不同高度及距离的船体2。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