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加强工装的船舷分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1045发布日期:2018-09-18 22:40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加强工装的船舷分段。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散货船使用过程中,舷侧都是单壳结构,分段划分中,将舷侧甲板分段和舷侧双层底分段连接在一起作为舷侧分段,从而进行总装搭载。在现有的散货船中,由于舷侧一般都是单壳结构,单壳结构强度不大,在运输和搭载过程中,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变形,从而影响精度的控制。因此,现有技术中,在某一个总段中的不同的舷侧分段中,在每个舷侧分段中采用角钢进行焊接处理,加强力度小,且可适用范围小,无法应用在不同总段中的其它舷侧分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加强工装的船舷分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船舷分段加强工装中可适用范围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加强工装的船舷分段,包括第一壳体分段、第二壳体分段、中间部和加强装置,所述第一壳体分段通过所述中间部与所述第二壳体分段连接,所述加强装置包括一根连接杆、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并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上,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分段上;

所述第二固定装置的侧面与所述第二壳体分段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装置的上端面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杆为圆管。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加固装置和第二加固装置,所述第一连接部由底板和两个与所述底板垂直连接的侧板组成,所述圆管与两个所述侧板通过焊接连接;

所述第一加固装置与两个所述侧板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第二加固装置焊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中部端面处,所述第三加固装置焊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底部端面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加固装置为第一肘板,所述第一肘板上的一侧设有环形空槽,所述圆管通过所述环形空槽与所述第一肘板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一个第四加固装置和两个第五加固装置,所述第四加固装置与所述圆管焊接,两个所述第五加固装置设在所述圆管相对的两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斜向安装于所述圆管中。

作为优选方案,组成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个所述侧板为扁铁。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加固装置为第二肘板,所述第三加固装置为第三肘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四加固装置为第四肘板,所述第五加固装置为第五肘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有加强工装的船舷分段,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的具有加强工装的船舷分段,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第一固定装置与第一壳体分段连接,第二固定装置与第二壳体分段连接,当连接杆的长度比第一壳体分段与第二壳体分段之间的长度过于太长时,可根据第一壳体分段与第二壳体分段之间的长度对连接杆的长度进行切割处理,从而达到加强工装更好的与船舷分段进行匹配和美观的作用;当船舷分段在运输和吊装完成后,可通过将第一固定装置与第一壳体分段拆卸分离、第二固定装置与第二壳体分段拆卸分离,可应用在其他船舷分段中,可适用范围较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加强工装的船舷分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与第一固定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与第二固定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壳体分段;2、中间部;3、第二壳体分段;4、加强装置;41、连接杆;42、第一固定装置;421、第一连接部;4211、侧板;4212、底板;422、第一加固装置;423、第二加固装置;424、第三加固装置;43、第二固定装置;431、第四加固装置;432、第五加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有加强工装的船舷分段,其包括第一壳体分段1、第二壳体分段3、中间部2和加强装置4,第一壳体分段1通过中间部2与第二壳体分段3连接,加强装置4包括一根连接杆41、第一固定装置42和第二固定装置43,所述连接杆41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装置42并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装置42上,第一固定装置42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在第一壳体分段1上;

第二固定装置43的侧面与第二壳体分段3连接,第二固定装置43的上端面与连接杆41的另一端连接。

基于上述设置,连接杆4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固定装置42和第二固定装置43,第一固定装置42与第一壳体分段1连接,第二固定装置43与第二壳体分段3连接,当连接杆41的长度比第一壳体分段1与第二壳体分段3之间的长度过于太长时,可根据第一壳体分段1与第二壳体分段3之间的长度对连接杆41的长度进行切割处理,从而达到加强工装更好的与船舷分段进行匹配和美观的作用;当船舷分段在运输和吊装完成后,可通过将第一固定装置42与第一壳体分段1拆卸分离、第二固定装置43与第二壳体分段3拆卸分离,可应用在其他船舷分段中,可适用范围较大。

本实施例中,如图1、2、3、4和5所示,连接杆41为圆管,由此可得,连接杆41的类型也可以为矩形管或者方管,本方案连接杆41的类型为圆管,使用者可根据需要对连接杆41的类型进行选择。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4所示,第一固定装置42包括第一连接部421、第一加固装置422、第二加固装置423和第三加固装置424,第一连接部421由底板4212和两个与底板4212垂直连接的侧板4211组成,由此可得,底板4212和两个与底板4212垂直连接的侧板4211连接组成一个容纳空间,圆管与两个侧板4211通过焊接连接,通过将圆管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侧板4211进行焊接,从而可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且成本低,加工简单;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4所示,第一加固装置422与两个侧板4211通过焊接连接,由此可得,第一加固装置422设置在第一连接部421内部,从而能增强第一连接部421的强度,当第一连接部421受到较大的外力时,不容易发生变形;

第二加固装置423焊接在第一连接部421的中部端面处,其中,第二加固装置423为第二肘板,具体为三角形肘板,进一步增强第一连接部421和圆管的强度,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第三加固装置424焊接在第一连接部421的底部端面处,其中,第三加固装置424为第三肘板,第三肘板的类型可选为三角形肘板或矩形肘板,本方案不以为限,可根据需要进行设计,通过设置第三加固装置424,增强第一固定装置42在底部端面上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加固装置422为第一肘板,第一肘板的形状为矩形结构,第一肘板上的一侧设有环形空槽,圆管通过环形空槽与第一肘板的圆弧段连接,其连接方式为焊接,将圆管与第一肘板焊接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以此增强圆管的强度,且第一肘板设置有环形空槽,不仅能降低材料的用量,而且能使结构达到美观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5所示,第二固定装置43包括一个第四加固装置431和两个第五加固装置432,第四加固装置431为第四肘板,第五加固装置432为第五肘板,第四肘板与圆管焊接,其中,第四肘板的顶端焊接在圆管的底端,第四肘板的形状为四边形结构,两个第五肘板设在圆管相对的两侧,第四肘板与第五肘板通过点焊与圆管连接,当需要调节圆管的长度时,只需要将第二壳体分段3与第五肘板点焊的部位、第二壳体分段3与第四肘板点焊的部位进行拆卸处理,将圆管从第二壳体分段3处分离出,方便对圆管长度的调节。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3所示,第一连接部421斜向安装于圆管中,由此可得,由于第一壳体分段1的侧面是倾斜设置的,第一连接部421与第一壳体分段1是通过焊接连接的,为了达到焊接的稳定性,将第一连接部421与第一壳体分段1平行设置,因此,第一连接部421相对于圆管倾斜设置,本方案对安装的角度不以为限,可根据第一壳体分段1倾斜的角度从而决定第一连接部421与圆管的安装角度。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组成第一连接部421的两个侧板4211为扁铁,扁铁具有良好的防腐防锈功能,且强度较大,能进一步提升第一连接部421的结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