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微型接舱装置和缓冲部的登机桥及其启用方法

文档序号:4139439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备微型接舱装置和缓冲部的登机桥及其启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登机桥及其启用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具备微型接舱装置和缓冲部 的登机桥及其启用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机场的登机桥设置在候机楼与飞机之间。登机桥是使游客不受室外 天气条件等外部环境的影响,能够全天候、安全、舒适地从候机楼通往飞机的通道。近年来, 机场候机楼的现代化及高科技化建设和飞机等的大型化趋势,拉大了客机与候机楼之间的 相隔距离。登机桥可以根据位于飞机机体的机舱门的大小、位置等,加长或者缩短长度以及 移动位置。根据传统技术的登机桥包括内部具备可供游客行走的过道,规划了通过相互滑 动而调整长度的多个过道的通道;起到旋转轴乃至支撑柱作用,以使通道根据飞机的位置 旋转的圆形厅;根据飞机的大小及机舱门的位置,提升、下降或加长、缩短通道的升降柱及 桥轮驱动部;以通道为参照物进行旋转,与飞机连接,在通道和飞机之间架起过道的旋转平 台。而且,遮篷将启动室和飞机机体之间的空间密闭起来,使其具备全天候防护功能。冲击 吸收装置直接接触飞机机体,缓冲来自飞机或启动室的冲击力,去除飞机和登机桥之间的 空隙,使游客或货物安全流动。这里,优选地,登机桥要柔和地接近飞机机体,减少对价格昂贵的飞机带来的冲 击,即使发生很小的冲击,也要尽可能减少这种冲击,增大冲击吸收范围。而且,考虑到飞机 升降因素,优选地,使登机桥的末端与飞机机体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弊端而发明,其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减少 登机桥对接飞机机体时发生的冲击,以及在上下双向启动时,可以防止发生偏离或缩小偏 离值的登机桥及其启用方法。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着可以更安全、舒适地启动微型接舱装置、缓 冲部和偏离防止装置的登机桥及其启用方法。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着使登机桥乃至飞机机体的损伤达到最低限 度的登机桥及其启用方法。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备着最大限度增大冲击吸收量,轻易吸收瞬间冲 击的登机桥及其启用方法。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微型接舱装置和缓冲部的登机 桥,其包括圆形厅;从上述圆形厅伸出,以可伸缩型结构组成,并具备过道的通道;以旋转 模式与上述通道结合的旋转平台,上述旋转平台连接上述通道和飞机;通过上述通道的伸 缩功能,将上述旋转平台从待命位置移动到接近飞机的至近位置的主移动装置;设置在上 述旋转平台的端部,在上述通道停止伸缩功能的状态下,将上述旋转平台的端部从上述至近位置精确地移动到接舱位置的微型接舱装置。所述通道上结合有能够升降所述通道的升降柱,上述主移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 升降柱下部的桥轮驱动部;上述旋转平台的下侧具有固定地板;微型接舱装置具有能够相 对于上述固定地板移动、沿着相对于上述通道侧的方向结合的移动地板。优选地,上述微型 接舱装置使上述移动地板相对于上述固定地板移动。而且,上述微型接舱装置,优选地,包括微型驱动部和微型移动导引部;所述微型 驱动部的一端固定在上述固定地板上,另一端固定在上述移动地板上,从而提供移动上述 移动地板的力量;所述微型移动导引部在上述微型驱动部移动上述移动地板的过程中,引 导上述移动地板移动。而且,所述旋转平台的末端设有遮篷,上述微型接舱装置的一端,优选地,具备与 上述遮篷结合的遮篷夹钳,以使上述微型接舱装置移动时,封闭上述旋转平台和上述飞机 机体之间的遮篷也随之移动。而且,上述微型接舱装置还包括防止上述登机桥或者飞机中某一方发生的冲击传 达到另一方的缓冲部。上述缓冲部,优选地,包括与上述飞机机体接触,缓和冲击的主缓冲 部件;以及设置在上述主缓冲部件和上述微型接舱装置之间,缓和冲击的辅助缓冲部件。上述辅助缓冲部件,优选地,包括与上述主缓冲部件结合,缓和冲击的辅助弹簧; 以及在上述辅助弹簧吸收冲击的过程中,引导上述主缓冲部件和上述辅助弹簧的缓冲导引 部件。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微型接舱装置和缓冲部的登机桥,它包括圆形厅;从 上述圆形厅伸出,以可伸缩型结构组成,并具备过道的通道;以旋转模式与上述圆形厅结 合,连接上述通道和飞机的旋转平台;设置在所述旋转平台的端部,并能够在所述通道停止 伸缩功能的状态下,将所述旋转平台的端部从接近飞机的至近位置精确地移动到与飞机机 体接触的接舱位置的微型接舱装置;防止上述登机桥和飞机中某一方发生的冲击传达到另 一方的缓冲部。上述缓冲部,包括与上述飞机机体接触,缓和冲击的主缓冲部件;以及设 置在上述主缓冲部件和上述微型接舱装置之间,缓和冲击的辅助缓冲部件。根据本发明的登机桥,优选地,包括通过上述通道的伸缩功能,将上述旋转平台 从待机位置移动到接近飞机的至近位置的主移动装置。另外,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备微型接舱装置和缓冲 部的登机桥启用方法,包括具备着圆形厅、从上述圆形厅伸出,以可伸缩型结构组成,并具 备过道的通道和以旋转模式与上述圆形厅结合,连接上述通道和飞机的旋转平台,而且,通 过上述通道的伸缩功能,由主移动装置将上述旋转平台从待命位置移动到接近飞机机体的 至近位置的第一阶段;以及在停止上述通道的伸缩功能的状态下,由微型接舱装置将上述 旋转平台从上述至近位置精确地移动到与飞机机体接触的接舱位置的第二阶段。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登机桥启用方法,优选地,还包括通过与上述飞机机体接触, 防止上述登机桥或者飞机中某一方发生的冲击传达到另一方的主缓冲部件和设置在上述 主缓冲部件和上述微型接舱装置之间,缓和冲击的辅助缓冲部件,缓和冲击的阶段。根据本发明,登机桥在对接飞机机体时,不移动通道,而移动微型接舱装置,从而 大幅减轻移动装置的重量,减少冲击。而且,接舱时,由于移动物体重量轻,可以更加舒适地启用登机桥。
而且,由于接舱时移动的物体重量轻,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在接舱过程中可能会发 生的登机桥乃至飞机机体的损伤。而且,由于接舱时移动的物体重量轻,可以防止发生安全事故。而且,由于具备了多个缓冲部,可以增大冲击吸收量,轻易吸收瞬发性冲击。另外,具备了缓冲部,所以,即使呈圆弧形的飞机机体的高度略高,也可以去除或 者缩短与登机桥之间的偏离距离,从而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乘机环境。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登机桥侧面图。图2是扩大图1中旋转平台部分的侧面图。图3是旋转平台地板部分平面图。图4是沿着图3中A-A、切割的侧截面图。图5是微型接舱装置平面图。图6是缓冲部侧截面图。图7是登机桥启用过程侧面图一。图8是登机桥启用过程侧面图二。图9是登机桥启用过程方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将会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且会更全面 地了解本发明的各个目的和优点。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登机桥侧面图,图2是扩大图1中旋转平台部分 的侧面图,图3是旋转平台地板部分平面图,图4是沿着图3中k-k、切割的侧截面图,图5 是微型接舱装置平面图,图6是缓冲部侧截面图,图7和图8是登机桥启用过程侧面图,图 9是登机桥启用过程方框图。本发明中的登机桥100包括圆形厅110、通道120、旋转平台140和微型接舱装置 210,并在候机楼和飞机之间设置通道,从而为游客和货物提供全天候的舒适的乘机环境。 上述登机桥100还包括缓冲部230。如图1、图7及图8所示,圆形厅110支持通道120,在通道120旋转时成为旋转轴, 在加长或者缩短通道120时起着类似支撑柱的作用。圆形厅110可以直接从候机楼伸出, 也可以按照图1所示,设置在与候机楼连接的固定式通道123的端部。通道120设置有可供游客行走的过道。通道120包括被固定的固定通道123和 可以加长或者缩短的伸缩通道12fe、125b。以下叙述,将不再单独分类通道120,而是均采 用附图标记120进行说明。可以加长或者缩短的通道120可以改变其长度、方向、高度等。 为给游客提供舒适的乘机环境,通道120内部可以安装放出冷气或者暖风的空调等各种设 备。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通道120的移动范围是至近位置为止。升降柱130结合在通道120上,通过提升或者下降通道120的方式调整通道120 的高度。即,升降柱130起到调整通道120高度的作用,以使旋转平台140的底面适应不同 规格、高度的飞机机体的机舱门高度。
桥轮驱动部133安装在升降柱130下侧,在改变通道120的方向或者长度时,向通 道120供应驱动力。根据需要,调整通道120的长度时,还可以采用钢丝、钢链等多种方式。 附图标记137表示为从通道120外部行走到通道120的过道的服务区及阶梯。本实施例中, 优选地,以桥轮驱动部133作为将登机桥100移动到待命位置和至近位置的主移动装置。校平器160可感知飞机的高度,帮助调整旋转平台140的高度。旋转平台140与 飞机对接,游客等下机,提升飞机的高度之后,校平器160感知高度被升高的飞机的高度, 并将其数据传达到控制部270。随后,控制部270启动升降柱130,以便提升通道120的高 度。其结果,旋转平台140的底面上升至飞机机舱门的高度,从而使游客安全地行走在飞机 与登机桥之间。旋转平台140的末端设有遮篷170,遮篷170用于封闭旋转平台140和飞机之间的 缝隙,保证通道不受外部天气的影响。上述遮篷170可以呈风箱型。由于遮篷170呈风箱 型,其本身就可以吸收冲击。这里,登机桥100与飞机对接而接触的部分,在遮篷170会成 为左侧、右侧以及上侧的末端,在微型接舱装置210会成为端部的缓冲部230。平整保持装置180结合在微型接舱装置210的下侧,而且被固定地板145支撑,从 而保持移动地板221的平整性。平整保持装置180与实施例中气压或油压气缸不同,可包 括机械性升降装置等。旋转平台140结合于通道120的末端,在通道120和飞机之间设置过道。上述旋 转平台140具备固定地板145和固定地板147。上述旋转平台140具备为旋转平台140供 应旋转力的旋转平台旋转驱动部151,以使旋转平台140相对于通道120进行旋转。旋转平 台140位于登机桥100的最末端,视野开阔,具备着操作登机桥100的操作部(图未示出)。如图3及图4所示,固定地板145在旋转平台140的下侧构成过道的地面,硬度高, 移动地板221的上侧具有可供游客等行走的移动地板面223。固定地板145的下侧具备可 以支持微型接舱装置210的支撑部149。如图1至图6所示,微型接舱装置210包括微型移动部220和缓冲部230。如图2 所示,上述微型接舱装置210设置在旋转平台140的端部。通过通道120的移动,将旋转平 台140从待命位置移动到至近位置之后,在通道120停止伸缩功能的状态下,微型接舱装置 210可将旋转平台140的端部从至近位置精确地移动到接触飞机的接舱位置。微型移动部220位于旋转平台140端部的下侧,并得到固定地板145的支持。微 型移动部220具备沿着相对于所述通道120侧的方向结合的、可以应对游客等行走的高强 度的移动地板221、微型驱动部225以及微型移动导引部227。移动地板221的上侧具备着具有踏板功能的移动地板面223。如图4所示,移动地 板面223与固定地板147呈部分重叠状。因此,即使微型接舱装置210的移动带来移动地 板面223的稍微移动,也可以使固定地板147和移动地板面223重叠而形成地面。微型驱动部225和微型移动导引部227共同完成微型接舱装置210的移动。上述 微型驱动部225,一侧被固定地板145支持,另一侧与移动地板221相结合,从而供应移动移 动地板221的驱动力。上述微型驱动部225将动力缸作为实施例进行了记述,但也包括气压 或油压缸以及具有电机的齿轨和小齿轮等机械性动力传达器具。上述微型移动导引部227 引导微型接舱装置210的移动。如实施例,微型移动导引部227包括结合在固定地板145 上的两个轴衬227a,以及结合在两个轴衬227a的内部以可滑动结构结合在移动地板221上微型驱动部225向移动地板221施压时,固定地板145上的两个轴 衬227a引导结合在移动地板221上的导引轴227b,而移动地板221向位于远离通道120的 方位的飞机机体移动。这里,以导引轴227b和球型轴衬227a为例记述了微型移动导引部 227,可通常情况下,也可以包括一般的轴衬、LM导轨、齿轨和小齿轮等。上述微型接舱装置210的侧面还具备与沿着固定地板145上遮篷轨22 移动的 遮篷170结合的遮篷夹钳224b。因此,微型接舱装置210移动时,遮篷170也随之移动。缓冲部230结合在微型接舱装置210的末端,吸收发生在登机桥100或飞机上的 冲击,并阻止冲击力的相互传递。上述缓冲部230是与飞机接触的部分,由不给飞机机体造 成损伤的橡胶等材质构成,缓冲部230具有位于微型接舱装置210末端的主缓冲部件233 以及结合在主缓冲部件233与微型接舱装置210中微型移动部220之间、帮助主缓冲部件 233移动的辅助缓冲部件235。通常情况下,主缓冲部件233呈内部为空腔的圆桶状,而且 与飞机机体接触时,由于微型驱动部225的施压,会具备变形的圆桶截面。主缓冲部件233 过分变形时,会被位于圆桶内部的微型移动传感器2 感知。此时,控制部270控制微型驱 动部225不再施压微型移动部220。如图6所示,上述辅助缓冲部件235,一侧固定在固定 地板145上,另一侧固定在主缓冲部件233,从而缓冲主缓冲部件233。上述辅助缓冲部件 235包括吸收冲击的辅助弹簧237,以及上述辅助弹簧237伸缩时引导主缓冲部件233移动 的缓冲导引部件239。辅助弹簧237结合在由固定地板145支持的“L”型缓冲支撑部件241 上。缓冲导引部件239结合在位于辅助弹簧237和主缓冲部件233之间的缓冲部件固定部 件243上,形成随着缓冲支撑部件241移动的滚轮状。根据传统技术,通道120移动时,升降柱130、桥轮驱动部133和旋转平台140同 时移动,使旋转平台140的端部与飞机机体对接。即,登机桥100和飞机对接时,移动的物 体重量非常庞大。与此相反,根据本发明,与飞机对接时,移动的物体只限于微型接舱装置 210以及设置于其上部的遮篷170,这比起传统技术,重量小了很多。因此,飞机和登机桥 100对接时,通过相互接触发生的冲击力也随着移动物体的重量变小而变弱,从而有效减少 飞机和登机桥100相互接触时发生的冲击。另外,登机桥100和飞机的冲击发生时间段并不只限于接舱时,事实上,游客行走 在通道120、旋转平台140等或机舱时,都会发生冲击。根据本发明,缓冲部230具备多个缓 冲部件233、235,可以大幅减少由于游客行走等原因可能会发生的登机桥100和飞机之间 的冲击。即,根据本发明的缓冲部230可以吸收主缓冲部件233移动范围内发生的冲击和 辅助缓冲部件235移动范围内发生的冲击,可以大幅提高冲击吸收量,而且,特别适于应对 瞬发性的移动范围较大的冲击。根据本发明的登机桥,其优点在于在登机桥100和飞机对接时,可以防止对登机 桥或飞机造成损伤,而操作员也可以舒适地操作登机桥。由于操作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强,有 助于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事先预防可能会造成的损伤,延长登机桥100的使用寿命 的同时,还可以为游客提供舒适、安全的乘机环境。由于缓冲部230以双重缓冲结构组成, 可以去除飞机升降时因圆弧形机体发生的偏离或者缩小其偏离值,从而使登机桥100和飞 机机体始终紧密结合,以保证游客乘机的安全性。更具体地讲,根据传统技术,在登机桥100 已经接舱的状态下飞机升降时,飞机机体的圆弧型形状会加大登机桥100和飞机机体之间 的偏离,有时还会发生游客的脚被缝隙卡住的事故。可是,根据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技术的上述弊端。如图2、图7、图8及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登机桥100及其启用过程如下。首先,图7所示的登机桥100从待命状态移动到图8所示的至近位置。即,登机桥 100的操作员或者控制部270控制桥轮驱动部133,以使旋转平台140从待命位置移动到接 近飞机的位置(例如,相隔间隔为大约200mm左右),即,至近位置。在此过程中,控制部270 根据感知通道120长度的传感器、感知通道120方向的传感器、感知通道120高度的传感 器、感知旋转平台140旋转角度的传感器等传感器所发送的信息为,来控制桥轮驱动部133 或者升降柱130,以驱动通道120的长度、方向及高度。随后,如图2、图4、图8及图9所示,登机桥100的操作员或者控制部270控制微 型接舱装置210,以使部分旋转平台140从至近位置移动到接舱位置。这此过程中,不移动 旋转平台140的固定地板145,只移动移动地板221。即,微型驱动部225施压时,通过微型 移动导引部227的引导,移动地板221向远离通道120的方向移动。此时,固定地板147下 部的移动地板221移动,使主缓冲部件233与飞机机体接触的同时,由于微型驱动部225的 施压作用,被施压。由于上述施压作用,中空圆桶形主缓冲部件233发生变形。感知主缓冲 部件233压力的微型移动传感器2 感知给定压力后传送到控制部270时,控制部270操 控微型驱动部225停止施压。微型移动部220移动时,设置在微型移动部220的遮篷夹钳 224b也随之移动,而遮篷170则沿着固定地板145的遮篷轨22 移动。微型移动部220 接触飞机时,遮篷170上部的风箱状结构物被展开,封闭旋转平台140和飞机之间的缝隙。 这里,由校平器160感知机舱门高度的提升或下降之后,根据所感知到的信息数据,控制部 270操控升降柱130而调整通道120的高度。微型移动部220的平整性由平整持装置180 调整。未说明附图标记250表示传感器部,而未说明附图标记260则表示驱动部。虽然在上文中将本发明的优先实施例已经进行了详细披露,但应当清楚地理解为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精神所进行的各种替换和/或修改,其均 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具备微型接舱装置和缓冲部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圆形厅;从所述圆 形厅伸出,以可伸缩型结构组成,并具备过道的通道;以旋转模式与所述通道结合的旋转平 台,所述旋转平台连接所述通道和飞机;通过所述通道的伸缩功能,将所述旋转平台从待命 位置移动到接近飞机的至近位置的主移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旋转平台的端部,在所述通道 停止伸缩功能的状态下,将所述旋转平台的端部从所述至近位置精确地移动到与飞机机体 接触的接舱位置的微型接舱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微型接舱装置和缓冲部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通 道上结合有能够升降所述通道的升降柱,所述主移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升降柱下部的桥 轮驱动部;所述旋转平台的下侧具有固定地板;所述微型接舱装置具有能够相对于所述固 定地板移动、沿着相对于所述通道侧的方向结合的移动地板,而所述微型接舱装置提供所 述移动地板相对于所述固定地板移动的驱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微型接舱装置和缓冲部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微 型接舱装置还包括微型驱动部和微型移动导引部;所述微型驱动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 地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移动地板上,从而提供移动所述移动地板的力量;所述微型移动 导弓I部在所述微型驱动部移动所述移动地板的过程中,弓I导所述移动地板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微型接舱装置和缓冲部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旋 转平台的末端设有遮篷,所述微型接舱装置的一端具备与所述遮篷结合的遮篷夹钳,以使 所述微型接舱装置移动时,封闭所述旋转平台和所述飞机机体之间的遮篷也随之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具备微型接舱装置和缓冲部的登机 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接舱装置还包括防止所述登机桥或者飞机中某一方发生的冲击 传达到另一方的缓冲部;而所述缓冲部包括与所述飞机机体接触、缓和冲击的主缓冲部件, 以及设置在所述主缓冲部件和所述微型接舱装置之间、缓和冲击的辅助缓冲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备微型接舱装置和缓冲部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辅 助缓冲部件包括与所述主缓冲部件结合,缓和冲击的辅助弹簧;以及在所述辅助弹簧吸收 冲击的过程中,引导所述主缓冲部件和所述辅助弹簧的缓冲导引部件。
7.一种具备微型接舱装置和缓冲部的登机桥,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圆形厅、从所述圆 形厅伸出,以可伸缩型结构组成,并具备过道的通道;以旋转模式与所述通道结合的旋转平 台,所述旋转平台连接所述通道和飞机;设置在所述旋转平台的端部,并能够在所述通道停 止伸缩功能的状态下,将所述旋转平台的端部从接近飞机的至近位置精确地移动到与飞机 机体接触的接舱位置的微型接舱装置;防止所述登机桥和飞机中某一方发生的冲击传达到 另一方的缓冲部;所述缓冲部,包括与所述飞机机体接触,缓和冲击的主缓冲部件;设置 在所述主缓冲部件和所述微型接舱装置之间,缓和冲击的辅助缓冲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备微型接舱装置和缓冲部的登机桥,包括通过所述通道 的伸缩功能,将所述旋转平台从待命位置移动到接近飞机的至近位置的主移动装置。
9.一种具备微型接舱装置和缓冲部的登机桥启用方法,包括具备着圆形厅、从所述 圆形厅伸出,以可伸缩型结构组成,并具备过道的通道和以旋转模式与所述圆形厅结合,连 接所述通道和飞机的旋转平台,而且,通过所述通道的伸缩功能,由主移动装置将所述旋转 平台从待命位置移动到接近飞机机体的至近位置的第一阶段;在停止上述通道的伸缩功能 的状态下,由微型接舱装置将上述旋转平台从上述至近位置精确地移动到与飞机机体接触的接舱位置的第二阶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备微型接舱装置和缓冲部的登机桥启用方法,还包括通 过与所述飞机机体接触,防止所述登机桥或者飞机中某一方发生的冲击传达到另一方的主 缓冲部件和设置在所述主缓冲部件和所述微型接舱装置之间,缓和冲击的辅助缓冲部件, 缓和冲击的阶段。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微型接舱装置和缓冲部的登机桥及其启用方法,该登机桥包括圆形厅;从上述圆形厅伸出,以可伸缩型结构组成,并具备过道的通道;以旋转模式与上述通道结合的旋转平台,所述旋转平台连接上述通道和飞机;通过上述通道的伸缩功能,将上述旋转平台从待命位置移动到接近飞机的至近位置的主移动装置;设置在上述旋转平台的端部,上述通道在停止伸缩功能的状态下,将上述旋转平台的端部从上述至近位置精确地移动到与飞机机体接触的接舱位置的微型接舱装置。根据本发明,可以轻松启用登机桥,防止登机桥或飞机机体的损坏,增大冲击吸收范围,而且在上下双向启用时,可以缩小其偏离值或防止发生偏离。
文档编号B64F1/305GK102069916SQ20101013448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5日
发明者朴殷友 申请人:(株)爱伊碧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