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有桨叶保持装置的飞行器旋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39590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设有桨叶保持装置的飞行器旋翼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有桨叶保持装置的飞行器旋翼。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用于保持直升机尾部旋翼的桨叶的装置。
背景技术
文献FR 1 531 536披露了第一种尾部旋翼。根据该文献,桨叶的自由端在其内包括夹紧到细长构件的第一端上的第一加强板 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端则通过紧固构件固定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此外,细长构件的第二端从桨叶的外壳突出以通过螺栓固定至旋翼的毂部。此外,该细长构件可由多个借助粘合剂保持在一起的薄带构成。由于细长构件适 于经受扭转,所以这种桨叶有时称作可扭转臂式桨叶。应能理解,每个桨叶经由细长构件附连至旋翼的毂部。因此,尽管未必发生,细长 构件的断裂会导致桨叶损坏。还知道第二种尾部桨叶,其中,至少一对相对的桨叶通过柔性带连接在一起,该柔 性带部分地适于经受扭转,所述可扭转的柔性带构成两个相对桨叶所公共的翼梁。因此,柔性带有时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作“贯通带”或“贯通翼梁”。在下文中为了 简便起见,使用术语“贯通翼梁”来作为两个相对桨叶的翼梁的、可部分扭转的柔性带。与第一种旋翼不同,旋翼的桨叶借助它们公共的翼梁成对地固定至驱动装置。此外,一对桨叶中的每个桨叶具有外壳、贯通翼梁的端部、以及位于外壳内的可选 填充元件。因此,贯通翼梁的两个端部分别由第一桨叶和第二桨叶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来 包围。这些端部适于经受扭转,而在相关联的第一桨叶和第二桨叶的外壳之间延伸的、 贯通翼梁的中间部分是刚性的。此外,中间部分固定至旋翼驱动装置,具体地说固定至旋翼 轴ο此外,每个外壳装配有桨距铰链。当飞行员试图修改桨叶的桨距时,控制杆在桨距 铰链上施加力,由此引起桨叶的外壳转动。由于贯通翼梁的被外壳覆盖的端部适于扭转变 形,所以贯通翼梁并不妨碍所述桨叶外壳的转动。根据文献FR 2 285 298,第二种旋翼的贯通翼梁的中间部分连接至由顶板和底板 构成的旋翼的两个紧固装置。更确切地说,贯通翼梁的中间部分的底侧放置成抵靠在配合旋翼轴的底板上,旋 翼的顶板压靠在贯通翼梁的中间部分的顶上且用螺栓固定至旋翼轴。中间部分因此刚性地 保持在底板和顶板之间。此外,每个外壳从其自由端逐渐变化,从而在其根部形成套头。套头则覆盖具有两 个柔性螺柱的凸缘,这两个螺柱设置在所安装的所述板的两侧,每对螺柱将凸缘弹性地连 接至毂部。
作为一变型,AS350 直升机,也以商标名Ecureuil 而众所周知,设有第二种尾
部旋翼,该尾部旋翼设有一对具有可部分扭转的公共贯通翼梁的桨叶。在AS350 直升机上,每个桨叶套头包括凸缘,该凸缘具有桨距铰链和称作中国 式配重的附加质量。此外,位于柔性带的中间部分下方的旋翼金属底板,贯通翼梁的中间部分,以及位 于所述中间部分上方的旋翼金属顶板可组装在一起·薄片状的第一连接结构设置在凸缘和底板之间,第一连接结构的外部强度构件 固定至凸缘,而第一连接结构的内部强度构件固定至底板;以及·薄片状的第二连接结构设置在凸缘和顶板之间,第二连接结构的外部强度构件 固定至凸缘,而第二连接结构的内部强度构件固定至顶板。底板则由升降轴来刺穿以固定至旋翼轴的叉架。旋翼因此称作“升降旋翼”。这种刚性的或升降的旋翼设有由公共贯通翼梁互连的一对桨叶,从而令人满意。 贯通翼梁的尺寸通常用来确保不发生事故。然而,贯通翼梁通过例如螺栓之类的紧固构件固定至旋翼紧固装置的顶板和底 板。根据紧固构件之间的间隔,已经发现,在罕见的场合会发生裂纹从而导致界面破裂。因此,当贯通翼梁具有穿过其中心的旋翼轴时,假如施加在翼梁上的力经过位于 紧固构件和所述轴之间的方向,则可引起贯通翼梁在所述紧固构件处和/或在其与旋翼轴 的界面处断裂,所述紧固构件用来将贯通翼梁固定至顶板和底板。对于旋翼飞行器的旋翼贯通翼梁的实体完整性的损害可导致桨叶径向滑动。这导 致过度的不平衡,会引起非常剧烈的振动。对于直升机的尾部旋翼,这种振动程度会导致尾 部旋翼损毁。此外,极端的是,这种裂纹会引起桨叶完全报废。此外,已经发现,很难观察到贯通翼梁有裂纹。这导致潜在的失效。在本背景技术中,还可参考文献DE 3 438 557和US 4 373 862。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克服上述局限性的飞行器旋翼,无论该飞 行器旋翼的翼梁是贯通翼梁还是其它翼梁,都能防止桨叶报废,同时还能警示桨叶翼梁的 损坏。根据本发明,一种具有至少一个固定至驱动装置的桨叶的旋翼的显著之处在于, 该旋翼包括至少一个保持器,所述保持器一旦安装就施加有预应力而处于压缩状态,从而 将桨叶连接至驱动装置。因此,在正常的工作中,即当桨叶处于良好条件时,保持器不会吸收力,而无论这 些力如何。因为保持器施加有预应力而处于压缩状态,所以保持器发生挠曲,且因此其寿命 不会缩短。然而,假如桨叶的翼梁受损,则桨叶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径向移动。先前施加有预应力而处于压缩状态的保持器因此伸长而回到其原始形状,并防止 桨叶滑动。桨叶保持附连至旋翼,从而实施其功能且不再有旋翼损坏的风险。旋翼的性能 实际上会劣化,但却仍然足以避免危及装配有本发明的运载工具。
此外,桨叶的运动引起旋翼不平衡,这种旋翼不平衡受限于容许值。万一桨叶的翼梁失效,则应能观察到,保持器不将桨叶保持在位,而是限制其径向 移位。因此,飞行员和用于监测运载工具振动的系统(假如有的话)将检测到运载工具振 动程度的变化。因此,维修人员当场就能得到通知,所述维修人员可以容易地用肉眼检测到保持 器不再施加有预应力且因此桨叶的翼梁已损坏。本发明还可包括以下附加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例如,保持器可由包括一叠薄带的带束构成。因此,保持器易于适应各种旋翼。通过调节所用带(例如金属带)的数量,可以调节保持器的抗拉强度。此外,易于 在强度和能力之间寻找一种折衷,从而在弯曲变形时不会随时间过去而损坏。此外,保持器设有分别被第一保持孔和第二保持孔刺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当保 持器没有施加应力时,即处于闲置状态因此既不压缩也无应力时,第一保持孔和第二保持 孔隔开第一间距,所述第一保持孔和第二保持孔适于分别与所述驱动装置的紧固装置的至 少一个主孔和所述桨叶的次孔协配,当所述桨叶固定至所述驱动装置时,第一保持孔和第 二保持孔隔开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固定保持器,使用例如螺栓之类的紧固构件,其穿过第一保持 孔和主孔。类似地,螺栓型的紧固构件穿过第二保持孔和次孔。由于第二间距小于第一间距,所以对保持器施加预应力而处于压缩状态。第一间距和所述第二间距之间的差值可小于或等于第一间距的5%,有利地位于 第一间距的4% -5%的范围内。此外,施加有预应力的保持器呈现一挠度,所述挠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间距的15%, 有利地位于所述第一间距的10% -12%的范围内。应能观察到,该挠度表示保持器、具体地 说其中心与包含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平面的最大垂直偏移。此外,保持器设有分别被第一保持孔和第二保持孔刺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 第二端固定至桨叶的翼梁。第二保持孔则可供选择地经由穿过其中的螺栓具体与翼梁的次 孔协配。在第一变型中,每个桨叶因此使其自身翼梁具有经由其第二保持孔固定至其的至 少一个保持器。每个桨叶的翼梁是可扭转的,该翼梁适于经受扭转。在第二变型中,旋翼具有第一桨叶和第二桨叶,每个桨叶设有外壳,第一桨叶和第 二桨叶通过公共贯通翼梁连接在一起,所述公共贯通翼梁的中间部分固定至驱动装置的紧 固装置,桨叶的每个保持器固定至中间部分和紧固装置。贯通翼梁是可部分扭转的翼梁,贯 通翼梁的端部容纳在外壳中以适于经受扭转。例如,保持器经由其第一保持孔固定至的紧固装置,经由其第二保持孔固定至贯 通翼梁的中间部分,可供选择地位于桨叶的外壳和驱动装置的紧固装置之间。有利的是,旋翼对于每个桨叶包括第一保持器和第二保持器,第一保持器的第一 保持孔与驱动装置的紧固装置的第一主孔协配,第二保持器的第一保持孔与驱动装置的紧 固装置的第二主孔协配,第一保持器和第二保持器的第二保持孔与所述桨叶的同一次孔协 配。每个桨叶因此由旋翼的紧固装置保持在两点上。
因此,第一主孔和第二主孔以等距的方式分布在驱动装置的旋转轴线的两侧,从 而优化对于桨叶的保持。最后,旋翼包括对齐的第一桨叶和第二桨叶,并且 第一桨叶的第一保持器的第一保持孔和第二桨叶的第一保持器的第一保持孔与 驱动装置的同一第一主孔协配; 第一桨叶的第二保持器的第二保持孔和第二桨叶的第二保持器的第二保持孔与 驱动装置的同一第二主孔协配;·第一桨叶的第一保持器和第二保持器的第二保持孔与第一桨叶的同一次孔协 配;以及·第二桨叶的第一保持器和第二保持器的第二保持孔与第二桨叶的同一次孔协 配。


从下面参照附图以说明方式给出的实施例描述中,将更详细地呈现本发明及其优 点,在附图中图1是每个桨叶设有一个保持器的第一变型旋翼;图2是处于闲置状态中的保持器的剖面;图3是施加有预应力而处于压缩状态中的保持器的剖面;图4是每个桨叶设有两个保持器的第一变型旋翼;图5是每个桨叶设有一个保持器的第二变型旋翼的一对桨叶的示意俯视图;图6是每个桨叶设有两个保持器的较佳第二变型旋翼的一对桨叶的示意俯视图; 以及图7是每个桨叶设有两个保持器的、设有两对旋翼桨叶的第二变型旋翼的局部立 体图。在一幅以上附图中出现的元件将赋予其中的每一个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了第一变型的旋翼1,该旋翼1设有两个桨叶10、20,每个桨叶具有其自 身的翼梁40,该翼梁适于经受扭转。每个翼梁径向延伸,使其一端插入相关桨叶10、20的外 壳11、21内,另一端从外壳11、21突出。翼梁40的突出部分则固定至驱动装置2的紧固装置30,具体地说固定至驱动轴 33。更确切地说,驱动装置包括底板31和顶板32,每个桨叶10、20的翼梁40通过螺栓型的 主紧固构件3固定在底板31和顶板32之间。在所示的例子中,底板31是通过常用装置、可能通过彼此配合固定至驱动轴33的 裙部,顶板是用螺栓固定至驱动轴33的板。所示意示出的旋翼因此是刚性旋翼。作为一变型,可以将顶板32固定至底板,将底板铰接至驱动轴33,如同在 AS350 直升机的尾部旋翼中那样。旋翼因此是“升降旋翼”。类似地,底板和顶板可连接至包围驱动轴33的球窝接头。
在这种情况下,当驱动轴33通过发动机而围绕旋转轴线AX旋转时,驱动轴33经 由紧固装置30和翼梁40致使桨叶10旋转。此外,旋翼1对于每个桨叶具有至少一个保持器50,具体地说在图1所示的变型 中,每个桨叶有一个保持器50。每个保持器50则将相关桨叶连接至旋翼1的驱动装置的紧 固装置30。参见图2,保持器50是包括一叠薄带53的叶片束,每个薄带53的厚度约为0. 1毫 米。这些薄带由金属或复合材料制成,复合材料的增强相是芳族聚酰胺、碳或玻璃纤 维,而基体是热塑性或热固性树脂。此外,保持器50从第一端51延伸到第二端52,两端由相应的第一保持孔01和第 二保持孔02来刺穿。当保持器闲置时,即当保持器不经受任何试图拉伸或压缩其的应力 时,第一保持孔01和第二保持孔02隔开第一间距El。具体参见图3,保持器分别经由第一端51和第二端52固定至旋翼的紧固装置30 和桨叶10。因此,第一保持孔01在第一端51与紧固装置的至少一个主孔OP协配。更确切地 说,第一保持孔01在第一端51与形成在紧固装置30的底板31和顶板32中的主孔OP协配。因此,螺栓型的主紧固构件3依次穿过第一保持孔01、形成在紧固装置30的顶板 32中的主孔0P、翼梁40的附连孔41、形成在紧固装置30的底板31中的主孔0P。保持器50的第一端51因此固定至驱动轴33的紧固装置30。类似地,第二保持孔02在第二端52与桨叶的次孔OS协配,具体地说经由例如螺 栓类型的次紧固构件4与设置在翼梁40中的保持孔OS协配。因此,保持器50的第二端52固定至桨叶10,更确切地说固定至其翼梁40。此外,主孔OP与桨叶的次孔OS隔开第二间距E2,次孔OS通过保持器50与主孔 OP相关联。由于第二间距E2小于第一间距E1,所以对保持器施加预应力而处于压缩状态。 设置在旋翼上的、施加有预应力的保持器具有挠度FL,该挠度FL小于或等于第一间距的 15%。假如翼梁40在接近主紧固构件3处断裂或裂开,则桨叶10将沿离心力方向径向 滑动,如箭头F所示。当第二间距E2达到第一间距El的值时,保持器保持桨叶10。保持器的第一间距El具体如下确定·限制桨叶10滑动所产生的不平衡;·保持旋翼1的实体完整性;以及·产生可由飞行员或由监测飞行器振动程度的系统来检测的振动程度。尽管可能令人惊讶,但是有利地允许振动程度增大。通过这样来防止损害,就可警 告飞行员有故障。然后可通知维修人员。肉眼检查旋翼就足以看到,保持器不再施加有预应力,这意 味着桨叶已经以不当的方式滑动。
参见图4,可以为每个桨叶10、20设置两个保持器,而不是一个保持器。因此,第一桨叶10的第一保持器61的第一保持孔61'经由主紧固构件3与驱动 轴33的紧固装置30的至少一个第一主孔OPl协配,例如与底板31和顶板32的两个第一 主孔协配。此外,第一桨叶10的第一保持器61的第二保持孔61〃与第一桨叶10的次孔OSl 协配。类似地,第一桨叶10的第一保持器62的第一保持孔62'经由主紧固构件3与驱 动轴33的紧固装置30的至少一个第二主孔0P2协配,例如与底板31和顶板32的两个第 二主孔协配。应能观察到,第一主孔OPl和第二主孔0P2围绕旋翼1的旋转轴线AX等距分布, 旋转轴线AX位于第一主孔OPl和第二主孔0P2中间。此外,第一桨叶10的第二保持器62的第二保持孔62〃与第一桨叶10的次孔OSl 协配。有利的是,第一桨叶的第一保持器61和第二保持器62的第二保持孔61"、62"与 同一次孔OSl协配。为每个桨叶设置两个保持器用来通过限制其气动阻力确保桨叶的正确位置。同样,第二桨叶20具有第一保持器63和第二保持器64。在这些情况下·第一桨叶10的第一保持器61的第一保持孔61'和第二桨叶20的第一保持器 63的第一保持孔63'与驱动装置2的同一第一主孔OPl协配;·第一桨叶10的第二保持器62的第二保持孔62'和第二桨叶20的第二保持器 64的第二保持孔64'与驱动装置2的同一第二主孔0P2协配; 第一桨叶10的第一保持器61和第二保持器62的第二保持孔61〃、62〃与所述 第一桨叶10的同一次孔OSl协配;以及 第二桨叶20的第一保持器63和第二保持器64的第二保持孔63〃、64"与所述 第二桨叶20的同一次孔0S2协配。图5、6和7示出了处于本发明一较佳第二变型中的旋翼1。该变型中的旋翼1不再具有各有适于经受扭转的自身翼梁的桨叶,而是具有成对 的桨叶10、20,每对桨叶通过适于经受扭转的公共贯通翼梁100连接在一起。参见图5和6,贯通翼梁100具有第一端部102和第二端部103,第一端部102和 第二端部103分别固定在第一桨叶10的第一外壳12和第二桨叶20的第二外壳22内。第 一端部102和第二端部103适于经受扭转,从而避免妨碍每个外壳绕其自身变距轴线的运 动。此外,一对桨叶10、20的贯通翼梁100具有位于第一端部102和第二端部103之 间的刚性中间部分101。每个桨叶10、20的外壳12、22设有固定至桨距铰链14、24的凸缘13、23。此外,相应的弹性连接结构设置在每个凸缘和贯通翼梁100之间。每个弹性连接 结构包括弹性体支承件,该弹性体支承件设有外部强度构件15、25,弹性体构件16、26,以 及内部强度构件17、27。
在这些情况下,第一弹性体支承件设置在凸缘和翼梁底面之间,该第一支承件的 第一外部强度构件拧到凸缘上,而第一支承件的第一内部强度构件拧到所述底面上。类似 地,第二弹性体支承件设置在凸缘13、23和贯通翼梁100的顶面FSUP之间,该第二支承件 的第二外部强度构件15、25拧到凸缘13、23上,而第二支承件的第二内部强度构件17、27 拧到所述顶面FSUP上。此外,一对桨叶10、20的公共贯通翼梁的中间部分101通过主紧固构件3保持在 驱动轴33的紧固装置30的底板31和顶板32之间。例如,四个螺栓将中间部分101固定 至底板31和顶板32。应能观察到,镀覆金属的接地带设置在每个凸缘13、23和紧固装置之间。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个施加有预应力的保持器固定在桨叶和紧固所述桨叶的贯通 翼梁100的紧固装置之间。有利的是,每个保持器的第一端固定至贯通翼梁100的紧固装置30,而保持器的 第二端固定至贯通翼梁100的中间部分101。由于桨叶10、20的弹性连接结构的第二内部强度构件17、27从所述桨叶10、20的 外壳12、22突出,所以保持器的第二端可供选择地经由所述突出的内部强度构件27固定至 贯通翼梁100。参见图5,对于每个桨叶使用图2所示类型的单个保持器81、82。因此,保持器第一端的第一保持孔01与紧固装置的至少一个主孔OP协配。螺栓型 的主紧固构件3例如依次穿过第一保持孔01、形成在紧固装置30的顶板32中的主孔0P、 翼梁100的附连孔41、形成在紧固装置30的底板31中的主孔0P。保持器的第一端因此固定至驱动轴33的紧固装置30。类似地,保持器第二端的第二保持孔02与桨叶的次孔OS协配,即经由例如螺栓类 型的次紧固构件4与设置在贯通翼梁100的中间部分101中的保持孔OS协配。因此,保持器50的第二端52固定至桨叶10,更确切地说经由其弹性连接结构的内 部强度构件固定至其贯通翼梁100的中间部分101。此外,主孔OP与桨叶的次孔OS隔开第二间距,次孔OS通过保持器50与主孔OP
相关联。由于第二间距小于第一间距,所以对保持器施加预应力而处于压缩状态。参见图6和7,每个桨叶有利地有两个保持器。因此,第一桨叶10的第一保持器61的第一保持孔61'和第二桨叶20的第一保持 器63的第一保持孔63'与驱动装置2的同一第一主孔OPl协配。类似地,第一桨叶10的 第二保持器62的第二保持孔62'和第二桨叶20的第二保持器64的第二保持孔64'与驱 动装置2的同一第二主孔0P2协配。此外,第一桨叶10的第一保持器61和第二保持器62的第二保持孔61〃、62〃与 所述第一桨叶10的同一次孔OSl协配,第二桨叶20的第一保持器63和第二保持器64的 第二保持孔63"、64"与所述第二桨叶20的同一次孔0S2协配。当然,本发明在其实施方式方面可有许多变型。尽管描述了若干实施例,但是容易 理解,穷举地给出所有可能实施例是不可设想的。当然可设想用等效装置来替换所述装置 中的任一个而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10
权利要求
一种旋翼(1),所述旋翼设有固定至驱动装置(2)的至少一个桨叶(10,20),所述旋翼(1)的特征在于,所述旋翼包括至少一个保持器(50),所述保持器一旦安装就施加有预应力而处于压缩状态,从而将所述桨叶(10,20)连接至所述驱动装置(2),所述保持器(50)设有分别被第一保持孔和第二保持孔(O1,O2)刺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51,52),当所述保持器没有施加应力时,所述第一保持孔和第二保持孔隔开第一间距(E1),所述第一保持孔和第二保持孔(O1,O2)适于分别与所述驱动装置(2)的紧固装置(30)的至少一个主孔(OP)和所述桨叶(10,20)的次孔(OS)协配,当所述桨叶(10,20)固定至所述驱动装置(2)时,所述第一保持孔和第二保持孔隔开第二间距(E2),所述第一间距(E1)大于所述第二间距(E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翼,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器(50)是包括一叠薄带(53)的带束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El)和所述第二间距(E2)之 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间距(El)的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加有预应力的保持器(50)呈现一挠 度(FL),所述挠度(FL)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间距(El)的1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翼,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器(50)设有分别被第一保持孔和 第二保持孔(01,02)刺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51,52),所述第二端(52)固定至所述桨叶 (10,20)的翼梁(40,10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1)具有第一桨叶和第二桨叶 (10,20),每个桨叶设有外壳(12,22),所述第一桨叶和第二桨叶(10,20)通过公共贯通翼 梁(100)连接在一起,所述公共贯通翼梁(100)的中间部分(101)固定至所述驱动装置(2) 的紧固装置(30),桨叶(10,20)的每个保持器(61,62,63,64,81,82)固定至所述中间部分 (101)和所述紧固装置(3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对于每个桨叶(10,20)包括第一 保持器和第二保持器(61-62,63-64),所述第一保持器(61,63)的第一保持孔(61',63') 与所述驱动装置(2)的紧固装置(30)的第一主孔(OPl)协配,所述第二保持器(62,64)的 第一保持孔(62' ,64')与所述驱动装置(2)的紧固装置(30)的第二主孔(0P2)协配,所 述第一保持器和第二保持器(61-62,63-64)的第二保持孔(61〃 -62",63〃 -64")与所 述桨叶(10,20)的同一次孔(0S1,0S2)协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孔和第二主孔(0P1,0P2)以等 距的方式分布在所述驱动装置(2)的旋转轴线(AX)的两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1)包括对齐的第一桨叶和第二桨 叶(10,20),并且 所述第一桨叶(10)的所述第一保持器(61)的第一保持孔(61')和所述第二桨叶 (20)的所述第一保持器(63)的第一保持孔(63')与所述驱动装置(2)的同一第一主孔 (OPl)协配; 所述第一桨叶(10)的所述第二保持器(62)的第二保持孔(62')和所述第二桨叶 (20)的所述第二保持器(64)的第二保持孔(64')与所述驱动装置(2)的同一第二主孔 (0P2)协配; 所述第一桨叶(10)的所述第一保持器和第二保持器(61,62)的所述第二保持孔 (61",62")与所述第一桨叶(10)的同一次孔(OSl)协配;以及 所述第二桨叶(20)的所述第一保持器和第二保持器(63,64)的所述第二保持孔 (63",64")与所述第二桨叶(20)的同一次孔(0S2)协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有至少一个固定至驱动装置(2)的桨叶(10,20)的旋翼(1),所述旋翼(1)包括至少一个保持器(50),所述保持器一旦安装就施加有预应力而处于压缩状态,从而将所述桨叶(10,20)连接至驱动装置(2)。
文档编号B64C27/32GK101954972SQ20101023465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5日
发明者C·博库维兹, C·卡萨格诺勒, F·贝特朗, P·格狄奥特 申请人:尤洛考普特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