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输送装置、具备其的原稿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57248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纸张输送装置、具备其的原稿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纸张的纸张输送装置、具备其的原稿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原稿读取装置中,有ー边利用纸张输送装置输送原稿纸张ー边读取原稿纸张的图像的原稿读取装置。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有ー边利用纸张输送装置输送记录纸张一边将原稿读取装置读取到的原稿纸张的图像印刷并复印于记录纸张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这样的原稿读取装置中,当相对于正确的纸张输送方向倾斜地输送原稿纸张时,原稿纸张的图像被倾斜地读取。以下,将相对于正确的纸张输送方向倾斜地输送原稿纸张的情况称为“走偏(angled travel)”。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当记录纸张走偏时,对于记录纸张倾斜地记录图像。因此,在输送原稿纸张或记录纸张的纸张输送装置中,在纸张输送路径中设置有定位辊。即,控制定位辊的旋转速度,使纸张的前端碰撞到定位辊而停止,使纸张挠曲。而且,利用纸张的回弾力,使纸张的前端和定位辊平行一致。在像这样校正纸张的走偏之后,利用定位辊输送纸张。此外,在使定位辊暂时停止之后,与读取原稿纸张的图像的定时(timing)或对记录纸张转印图像的定时配合地利用定位辊开始输送纸张。在日本特开2001-39584号公报(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如下方案在定位前利用传感器来检测纸张的走偏量,根据该检测出的走偏量调节定位辊的工作定时即利用定位辊开始输送纸张的定时。可是,近年来,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印刷速度的高速化变得显著,与此伴随地使原稿纸张或记录纸张的输送速度也高速化。但是,在使纸张的输送速度高速化的情况下,会产生无法在利用定位辊的一次校正中完全校正纸张的走偏的问题。
因此,例如在纸张输送路径中,使第一以及第二定位辊分离地配置在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在利用第一定位辊校正纸张的走偏之后,利用第二定位辊再次校正纸张的走偏而良好地校正纸张的走偏。可是,在设置有第一以及第二定位辊的情况下,使纸张的前端与第一以及第二定位辊分别碰撞而停止。因此,在第一以及第二定位辊的任一个均能使纸张的输送速度減速。其结果是,成为了妨碍纸张的输送速度高速化的原因。在上述专利文献I公开的技术中,也使纸张的输送速度減速。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在纸张的走偏量较少时不便定位辊停止的方案。但是,在该情况下,不进行如下工作如上所述那样在使定位辊暂时停止之后,与读取原稿纸张的图像的定时或对记录纸张转印图像的定时配合地利用定位辊开始输送纸张。即,存在会损害定位辊的ー个功能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现有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ー种能利用第一以及第二定位辊良好地校正纸张的走偏且不妨碍纸张的输送速度的高速化此外还不会损害定位辊的功能的纸张输送装置、具备其的原稿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采用如下这样的纸张输送装置在纸张的输送路径中,使第一以及第二定位辊分离地配置在所述纸张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分别控制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定位辊的旋转速度,使所述纸张的前端分别碰撞到所
述第一以及第ニ定位辊而停止,之后利用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定位辊来输送所述纸张,校正所述纸张的走偏。而且,具备与所述第一定位辊相比配置在所述纸张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并检测所述纸张的走偏的走偏检测部,并且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定位辊的旋转速度,使得在利用所述走偏检测部未检测出所述纸张的走偏时,以即使所述纸张的前端被碰撞也不会停止的方式输送所述纸张。根据这样的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控制第一定位辊的旋转速度,使得在利用与第一定位辊相比位于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走偏检测部未检测出纸张的走偏吋,以纸张的前端不会被碰撞而停止的方式输送纸张。因此,在未产生纸张的走偏时,纸张的输送速度在第一定位棍不会降低。此外,由于总是以纸张的前端被碰撞而停止之后输送纸张的方式控制第二定位辊的旋转速度,所以能配合在比第二定位辊更位于下游侧进行的纸张的处理的开始定时地开始输送纸张。例如,能与读取原稿纸张的图像的定时或对记录纸张转印图像的定时配合地利用第二定位辊开始输送纸张。因此,只要不产生纸张的走偏,纸张的输送速度在第一定位辊附近就不会降低,仅第二定位辊能发挥其本来的功能,能将纸张的输送速度的降低抑制到与仅设置有I根定位辊时相同的程度,纸张的输送速度的高速化变得容易。此外,在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中,优选在利用所述走偏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纸张的走偏时,所述控制部构成为以如下方式分别控制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定位辊的旋转速度所述纸张的前端分别碰撞到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定位辊而停止,之后该纸张被输送。由此,利用第一以及第二定位辊可以良好地校正纸张的走偏。进而,在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中,优选所述走偏检测部具备分离地配置在与所述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井分别检测所述纸张的前端的第一纸张传感器和第二纸张传感器。这样的第一以及第二纸张传感器以各自的定时检测在与纸张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较长地延伸的纸张前端。此外,利用第一以及第二纸张传感器而得到的纸张前端的各自的检测定时根据纸张前端的倾斜程度而变化。因此,基于利用第一以及第二纸张传感器而得到的纸张前端的各自的检测定时,能检测出是否产生了纸张的走偏。此外,在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中,优选基于所述第一纸张传感器检测到的纸张的前端的检测定时和所述第二纸张传感器检测到的纸张的前端的检测定时之差,检测该纸张的走偏。纸张前端的倾斜越大,利用第一以及第二纸张传感器而得到的纸张前端的检测定时之差越大。因此,基于所述检测定时之差,能检测出纸张的走偏。进而,在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中,优选在利用所述第一以及第二纸张传感器而得到的所述纸张的前端的检测定时之差超过了规定值时,将该纸张的走偏的检测定为无效。在纸张前端的倾斜过大的情况下,利用第一以及第二纸张传感器而得到的纸张前端的检测定时之差非常大。此外,即使在产生第一以及第二纸张传感器的检测误差时,利用第一以及第二纸张传感器而得到的纸张前端的检测定时之差也非常大。在所有的情况下,均不能基于第一以及第二纸张传感器的检测定时来准确地校正纸张的走偏,因此优选在它们的检测定时之差超过了规定值时,使纸张的走偏的检测无效。另ー方面,本发明的原稿读取装置具备上述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上述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在这样的本发明的原稿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中,均起到与上述本发明的纸张 输送装置同样的作用效果。


图I是表示具备应用了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原稿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说明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纸张输送装置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图2的纸张输送装置的第一定位辊对附近的平面图。图4是表示图2的纸张输送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图5是表示图2的纸张输送装置中的对各辊进行旋转驱动的各个电动机的工作定时和各传感器的检测定时的时序图。图6是表示图2的纸张输送装置中的原稿纸张的前端和后端的输送经过的图解。图7是表示图2的纸张输送装置中的检测原稿纸张有无走偏的顺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ー边參照附图ー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I中示出的图像形成装置I是具有扫描仪功能、复印功能、打印机功能以及传真机功能等的所谓的复合机。图像形成装置I将由原稿读取装置2读取到的原稿纸张的图像发送至外部、或者以彩色或単色将该读取到的原稿纸张的图像或从外部接收到的图像记录形成于记录纸张。图像形成装置I具备激光曝光装置11、显影装置12、感光鼓13、清洁器装置14、带电器15、中间转印带装置16、定影装置17、纸张输送路径S、供纸托盘18以及纸张排出托
盘19等。在图像形成装置I中处理的图像数据与使用了黑(K)、青(C)、洋红(M)、黄(Y)的各色的彩色图像对应、或者与使用了単色(例如黒)的单色图像对应。因此,显影装置12、感光鼓13、清洁器装置14以及带电器15为了形成与各色对应的4种调色剂像而分别4个4个地设置,分别与黑、青、洋红以及黄色对应,构成4个图像站Pa、Pb、Pc、Pd。各感光鼓13在它们的表面具有感光层。各带电器15是用于使各个感光鼓13的表面均匀地带电为规定的电位的带电单元,除了作为接触型的辊型、刷子型的带电器以外,还可使用充电器型的带电器。激光曝光装置11是具备激光二极管以及反射镜的激光扫描单元(LSU)。激光曝光装置11根据图像数据对带电后的各感光鼓13表面进行曝光,在它们的表面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各显影装置12利用各色的调色剂对形成在各个感光鼓13表面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在这些感光鼓13表面形成调色剂像。各清洁器装置14对显影以及图像转印后残留在各个感光鼓13表面的调色剂进行除去以及回收。中间转印带装置16配置在各感光鼓13的上方,并具备中间转印带21、中间转印带驱动辊22、从动辊23、4个中间转印辊24以及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25。中间转印带21是呈无端带状形成厚度100 μ m 150 μ m左右的薄膜的转印带。中 间转印带驱动辊22、从动辊23、各中间转印辊24等架设并支承中间转印带21,使中间转印 带21沿箭头C方向环绕移动。各中间转印辊24在中间转印带21附近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经由中间转印带21被按压于各个感光鼓13。将各感光鼓13表面的调色剂像依次重叠转印于中间转印带21,在中间转印带21上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像(各色的调色剂像)。从各感光鼓13向中间转印带21的调色剂像的转印利用被压接于中间转印带21背面的各中间转印辊24进行。为了转印调色剂像而对各中间转印辊24施加高电压的转印偏压(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_)相反极性(+ )的高电压)。这样做,各感光鼓13表面的调色剂像在中间转印带21层叠,成为由图像数据示出的彩色的调色剂像。将该彩色的调色剂像和中间转印带21 —起输送,并在中间转印带21和2次转印装置26的转印辊26a间的夹持区域转印到记录纸张上。对2次转印装置26的转印辊26a施加用于使中间转印带21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像转印于记录纸张的电压(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_)相反极性(+ )的高电压)。此外,中间转印带21上的调色剂像不会被2次转印装置26完全转印到记录纸张上,有时调色剂会残留在中间转印带21上,该残留调色剂成为在下一エ序中产生调色剂的混色的原因。因此,利用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25除去以及回收残留调色剂。记录纸张在中间转印带21和2次转印装置26的转印辊26a间的夹持区域被转印了彩色的调色剂像之后,向定影装置17输送。定影装置17具备加热辊31以及加压辊32等,将记录纸张夹在加热辊31和加压辊32间进行输送。基于未图示的温度检测器的检测输出,对加热辊31以成为规定的定影温度的方式进行控制,通过与加压辊32 —起对记录纸张进行热压接,从而熔融、混合、压接被转印到记录纸张的彩色的调色剂像,使其相对于记录纸张热定影。另ー方面,供纸托盘18是用于储存记录纸张的托盘,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I的下部,供给托盘内的记录纸张。此外,手动托盘7是用于载置记录纸张的托盘,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I的侧壁,供给该托盘内的记录纸张。在图像形成装置I设置有用于将从供纸托盘18或手动托盘7供给的记录纸张经由2次转印装置26、定影装置17向纸张排出托盘19输送的S字形状的纸张输送路径S。沿着该纸张输送路径S,配置有纸张定位辊34、定影装置17、输送辊35以及排纸辊36等。
在该供纸托盘18的端部设置有纸张搓纸辊33,利用该纸张搓纸辊33从供纸托盘18将记录纸张I张I张地抽出井向纸张输送路径S输送。此外,在手动托盘7的端部设置有搓纸辊8,利用该搓纸辊8从手动托盘7将记录纸张I张I张地抽出井向纸张输送路径S送出。输送辊35是用于促进辅助记录纸张的输送的小型辊,设置有多组。纸张定位辊34使输送来的记录纸张暂时停止,使记录纸张的前端一致。此外,配合各感光鼓13和中间转印带21的旋转,定时良好地输送记录纸张,以使在中间转印带21和2次转印装置26的转印辊26a间的夹持区域将中间转印带21上的彩色的调色剂像转印至记录纸张。
例如,纸张定位辊34基于未图示的定位前感测开关的检测输出来输送记录纸张,以使在中间转印带21和2次转印装置26的转印辊26a间的夹持区域,中间转印带21上的彩色的调色剂像的前端与记录纸张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前端对齐。进而,在彩色的调色剂像被定影装置17定影并且记录纸张通过了定影装置17之后,记录纸张由排纸辊36以面朝下的方式排出到纸张排出托盘19上。此外,在记录纸张的不仅表面而且背面也进行印字的情况下,在由纸张输送路径S的排纸辊36输送记录纸张的途中,使排纸辊36停止之后反向旋转,使记录纸张在反转路径Sr中通过,使记录纸张的表面背面反转,将记录纸张向纸张定位辊34引导,与记录纸张的表面同样地,在记录纸张的背面记录图像并定影,将记录纸张排出至纸张排纸托盘19。接着,针对在图像形成装置I的主体上部装载的原稿读取装置2进行说明。该原稿读取装置2具备下侧的第一读取部41和上侧的纸张输送装置42。纸张输送装置42的内侧的ー个边缘经由铰链(未图示)被第一读取部41的内侧的ー个边缘枢轴支承。纸张输送装置42通过使跟前部分向上向下而进行开闭。当打开纸张输送装置42吋,第一读取部41的稿台(platen)玻璃44被开放,在该稿台玻璃44上载置原稿纸张。第一读取部41具备稿台玻璃44、第一扫描单元45、第二扫描单元46、成像透镜47以及COX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f禹合器件)48等。第一扫描单元45具备光源51以及第一反射镜52, —边向副扫描方向以固定速度V移动与原稿纸张的尺寸对应的距离,一边利用光源51对稿台玻璃44上的原稿纸张表面进行照明,并利用第一反射镜52对其反射光进行反射井向第二扫描单元46引导,由此在副扫描方向上扫描原稿纸张表面的图像。第ニ扫描单兀46具备第二以及第三反射镜53、54,ー边追随着第一扫描单兀45以速度V /2进行移动,ー边利用第二以及第三反射镜53、54对来自原稿纸张的反射光进行反射井向成像透镜47引导。成像透镜47将来自原稿纸张的反射光聚光于(XD48,并使原稿纸张表面的图像在(XD48上成像。(XD48在主扫描方向反复扫描原稿纸张表面的图像,每次输出I个主扫描线的模拟图像信号。在第一以及第二扫描单元45、46中设置有各自的滑轮(未图示),在这些滑轮上架设有金属丝(未图示),该金属丝由步进电动机驱动,使第一以及第二扫描单元45、46同步移动。此外,第一读取部41不仅能读取静止原稿,也能读取由纸张输送装置42输送的原稿纸张表面的图像。在该情况下,如图I所示那样将第一扫描单元45移动到原稿读取玻璃55下方的读取位置,根据第一扫描单元45的位置来对第二扫描单元46进行定位,在该状态下,利用纸张输送装置42开始输送原稿纸张。在纸张输送装置42中,将搓纸辊56推碰到原稿托盘57上的原稿纸张并使其旋转,抽出原稿纸张,将原稿纸张通过纸张输送路径58来进行输送,使原稿纸张在第一读取部41的原稿读取玻璃55和读取导向(guide)板59间通过,进而使原稿纸张通过第二读取部43的玻璃板67的下方,从排纸辊对61输送至排纸托盘62。在该原稿纸张的输送时,利用第一扫描单兀45的光源51经由原稿读取玻璃55对原稿纸张表面进行照明,利用第一以及第二扫描单元45、46的各反射镜将来自原稿纸张的反射光引导至成像透镜47,利用成像透镜47将来自原稿纸张的反射光聚光于(XD48,使原稿纸张表面的图像在(XD48上成像,由此读取原稿纸张表面的图像。此外,在读取由纸张输送装置42输送的原稿纸张表面的图像的同时,能利用在纸张输送装置42中内置的第二读取部43来读取原稿纸张背面的图像。该第二读取部43配置在稿台玻璃44的上方,具备紧贴印刷图像传感器(Contact Image Sensor,接触式图像 传感器,以下称为CIS)66和引导原稿纸张的玻璃板67。在第一读取部41的原稿读取玻璃55上通过了的原稿纸张通过第二读取部43的玻璃板67的下方排出至排纸托盘62。CIS66在玻璃板67下的原稿纸张通过时,照明原稿纸张背面,对来自原稿纸张的反射光进行光接收,读取原稿纸张背面的图像。像这样由(XD48以及CIS66读取的原稿纸张的图像从(XD48以及CIS66作为模拟图像信号而输出,将该模拟图像信号A/D转换为数字图像信号。而且,该数字图像信号(图像数据)被实施各种图像处理之后,向图像形成装置I的激光曝光装置11发送,在图像形成装置I中将图像记录于记录纸张,该记录纸张作为复印原稿而输出。接着,针对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纸张输送装置42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纸张输送装置42以能升降原稿托盘57的左端部57a的方式支承该原稿托盘57。纸张输送装置42在待机状态下使左端部57a下降。而且,在原稿纸张载置于原稿托盘57时使左端部57a上升,将搓纸辊56推碰到原稿托盘57上的原稿纸张,使搓纸辊56旋转,利用搓纸辊56从原稿托盘57抽出原稿纸张并向纸张输送路径58送出。纸张输送路径58呈C字型弯曲,从搓纸辊56附近的开始端起,经由原稿读取玻璃55和读取导向板59间的读取位置F1,到排纸辊对61附近的終端终结。在纸张输送路径58中,在从搓纸辊56到读取位置Fl的范围内配置有供纸辊对71、第一定位棍对72、第一输送棍对73、第二输送棍对74、第二定位棍对75、以及读取输送辊76。此外,在从读取位置Fl到排纸辊对61的范围内配置有第三输送辊对77、第四输送辊对78、以及第五输送辊对79。此外,在纸张输送路径58中,第一以及第二纸张传感器81、82与第一定位辊对72相比配置在原稿纸张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第一以及第二纸张传感器81、82检测原稿纸张相对于原稿纸张的输送方向的倾斜状态,即有无走偏。如图3所示那样,第一以及第二纸张传感器81、82排列在与原稿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假想直线J上,以各自的定时检测在与原稿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较长地延伸的原稿纸张的前端。原稿纸张相对于原稿纸张的输送方向的倾斜越大,原稿纸张的前端相对于假想直线J的倾斜越大,利用第一以及第ニ纸张传感器81、82而得到的原稿纸张的前端的检测定时之差越大,因此能基于该检測定时之差来检测原稿纸张是否走偏。
进而,第一以及第二走纸传感器83、84与第一定位辊对72相比分别配置在原稿纸张的输送方向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第三以及第四走纸传感器85、86与第二定位辊对75相比分别配置在原稿纸张的输送方向上游侧以及下游侧。虽然除此以外还配置有多个走纸传感器,但在此省略。这些走纸传感器检测原稿纸张的前端以及后端的通过定吋。第一以及第二纸张传感器81、82、第一至第四走纸传感器83 86、其他走纸传感器(未图示)是光学传感器,例如向原稿纸张的输送路径射出发光元件的光,以光接收元件对来自被输送的原稿纸张的反射光进行光接收,根据原稿纸张的前端和后端的通过,使光接收元件的输出变化。再有,在图2中,以Ql表示搓纸辊56的位置,以Q2表示供纸辊对71的位置,以Q3表不第一定位棍对72的位置,以Q4表不第一输送棍对73的位置,以Q5表不第二输送棍对 74的位置,以Q6表不第二定位棍对75的位置,以Q7表不读取输送棍76的位置,以Q8表不第三输送棍对77的位置,以Q9表不第四输送棍对78的位置,以及以QlO表不第五输送棍对79的位置。此外,以Wl表示第一以及第二纸张传感器81、82的位置,以W2表示第一走纸传感器83的位置,以W3表示第二走纸传感器84的位置,以W4表示第三走纸传感器85的位置,以W5表示第四走纸传感器86的位置。在图4中,供纸电动机91将其旋转驱动力通过齿轮単元等传递到搓纸辊56以及供纸辊对71,对这些辊进行旋转驱动。第一定位电动机92将其旋转驱动力通过齿轮単元等传递到第一定位辊对72,对该辊进行旋转驱动。第一输送电动机93将其旋转驱动力通过齿轮单元等传递到第一以及第二输送辊对73、74,对这些辊进行旋转驱动。第二定位电动机94将其旋转驱动力通过齿轮単元等传递到第二定位辊对75,对这些辊进行旋转驱动。第二输送电动机95将其旋转驱动力通过齿轮単元等传递到读取输送辊76以及第三 第五输送辊对77 79,对这些辊进行旋转驱动。排纸电动机96将其旋转驱动カ通过齿轮单元等传递到排纸棍对61,对该棍进行旋转驱动。控制部97基于利用第一以及第二纸张传感器81、82而得到的原稿纸张的前端的检测定时之差来检测原稿纸张是否走偏。而且,基于原稿纸张是否走偏的检测结果和由第一 第四走纸传感器83 86检测到的原稿纸张的前端以及后端的通过定时,对各电动机91 96进行驱动控制。而且,控制各辊的旋转速度,校正原稿纸张的走偏,通过纸张输送路径58输送原稿纸张。接着,针对纸张输送装置42中的原稿纸张的走偏的校正、原稿纸张的输送来进行说明。首先,在纸张输送装置42中,当利用搓纸辊56向纸张输送路径58送出来原稿纸张时,将原稿纸张从供纸辊对71输送至第一定位辊对72。而且,利用与第一定位辊对72相比更位于原稿纸张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第一以及第二纸张传感器81、82来检测原稿纸张是否走偏。在此,若原稿纸张走偏了,则从供纸辊对71向第一定位辊对72输送原稿纸张,原稿纸张的前端碰撞到停止状态的第一定位辊对72,进而将原稿纸张压入一定长度,原稿纸张挠曲。利用该挠曲了的原稿纸张的回弾力,使原稿纸张的前端与第一定位辊对72平行一致,原稿纸张的走偏被校正,之后利用供纸辊对71以及第一定位辊对72将原稿纸张输送至第一输送棍对73。
进而,将原稿纸张从第一以及第二输送辊对73、74输送至第二定位辊对75,原稿纸张的前端碰撞到停止状态的第二定位辊对75,将原稿纸张压入一定长度,原稿纸张挠曲。利用此时的原稿纸张的回弾力,使原稿纸张的前端与第二定位辊对75平行一致,原稿纸张的走偏被校正,接着利用第一以及第二输送辊对73、74、第二定位辊对75将原稿纸张输送至读取输送棍76。此外,第二定位辊对75定时良好地输送原稿纸张,以使原稿纸张的前端在利用第一读取部41的(XD48开始读取原稿纸张的定时来到(XD48的读取 位置。读取输送辊76以及第三 第五输送辊对77 79以固定的圆周速度进行旋转,将来自第二定位辊对75的原稿纸张经由读取位置Fl输送至排纸辊对61。排纸辊对61将原稿纸张排出至排纸托盘62。因此,在与第一定位辊对72相比位于原稿纸张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检测到原稿纸张的走偏的情况下,利用第一以及第二定位辊对72、75的任ー个都会校正原稿纸张的走偏。因此,即使将原稿纸张的输送速度高速化,也能良好地校正原稿纸张的走偏。此外,能利用第二定位辊对75来调整向读取位置Fl的输送原稿纸张的定时。接着,參照图5的时序图,针对在原稿纸张走偏了的情况下的各辊的工作定时和各传感器的检测定时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纸张输送装置42中的对各辊进行旋转驱动的各个电动机91 95的工作定时和各传感器83 86的检测定时的时序图。在图5中,当在时刻til开始供纸电动机91的旋转时,利用搓纸辊56抽出原稿纸张,将原稿纸张从供纸辊对71输送至第一定位辊对72。而且,当利用第一以及第二纸张传感器81、82来检测原稿纸张的走偏,之后利用第一走纸传感器83来检测原稿纸张的前端时,在第一定位电动机92 (第一定位棍对72)的旋转停止了的状态下,使供纸电动机91 (供纸辊对71)继续旋转直到从该原稿纸张的前端的检测定时起的一定时间后停止,在供纸辊对71刚停止之前的时刻tl2,原稿纸张的前端碰撞到第一定位辊对72。而且,将原稿纸张压入一定长度,原稿纸张的前端与第一定位辊对72平行一致,原稿纸张的走偏被校正。之后,从时刻tl3起开始供纸电动机91以及第一定位电动机92的旋转,利用供纸辊对71以及第一定位辊对72恢复原稿纸张的输送,在由第一走纸传感器83检测到原稿纸张的前端起的一定时间后使供纸电动机91 (供纸辊对71)停止,使第一定位电动机92 (第一定位辊对72)继续旋转并且将原稿纸张向第一输送辊对73输送直到由第二走纸传感器84检测到原稿纸张的后端的时刻tl4为止。进而,将原稿纸张从第一以及第二输送辊对73、74输送至第二定位辊对75,在时刻tl5利用第三走纸传感器85来检测原稿纸张的前端,在第二定位电动机94(第二定位辊对75)的旋转停止了的状态下,使第一输送电动机93 (第一以及第ニ输送辊对73、74)继续旋转直到从该检测定时起的一定时间后停止。在第一以及第二输送辊对73、74刚停止之前的时刻tl6,原稿纸张的前端碰撞到第二定位辊对75,将原稿纸张压入一定长度,原稿纸张的前端与第二定位辊对75平行一致,原稿纸张的走偏被再次校正。从时刻tl7起开始第一输送电动机93以及第二定位电动机94的旋转,利用第一以及第二输送棍对73、74、第二定位辊对75恢复原稿纸张的输送。使第二定位电动机94 (第二定位辊对75)继续旋转并且将原稿纸张向读取输送辊76输送直到由第四走纸传感器86检测到原稿纸张的后端的时刻tl8为止。图6是表示纸张输送装置42中的原稿纸张的前端Gt和后端Gb的输送经过的图解。再有,在图6中记载了与图5相同的表示各个定时的时刻tl2、tl3、tl6、tl7。此外,在图6中示出了供纸辊对71的位置Q1、第一定位辊对72的位置Q3、以及第二定位辊对75的位置Q6。如图6所示那样,从原稿纸张的前端Gt碰撞到第一定位辊对72的时刻tl2起,到利用供纸辊对71以及第一定位辊对72恢复原稿纸张的输送的时刻tl3为止,使原稿纸张的前端Gt停止在第一定位辊对72的位置Q3。此外,从原稿纸张的前端Gt碰撞到第二定位棍对75的时刻tl6起,到利用第一以及第ニ输送辊对73、74以及第二定位辊对75恢复原稿纸张的输送的时刻tl7为止,使原稿纸张的前端Gt停止在第二定位辊对75的位置Q6,与此对应地原稿纸张的后端Gb也停止。因此,在与第一定位辊对72相比位于原稿纸张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检测出原稿纸张的走偏的情况下,利用第一以及第二定位辊对72、75的任ー个都会使原稿纸张的前端停止,原稿纸张的走偏被校正。另ー方面,在原稿纸张未走偏的情况下,按照如下这样的顺序输送原稿纸张。在利用与第一定位辊对72相比更位于原稿纸张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第一以及第ニ纸张传感器81、82未检测出原稿纸张的走偏的情况下,在从供纸辊对71向第一定位辊对72输送原稿纸张时,将第一定位辊对72控制为旋转状态。因此,原稿纸张的前端碰撞到第一定位棍对72而不停止,直接将原稿纸张从第一定位棍对72输送至第一输送棍对73。此后,与原稿纸张走偏了时同样地,从第一以及第ニ输送辊对73、74向第二定位辊对75输送原稿纸张。原稿纸张的前端碰撞到停止状态的第二定位辊对75,将原稿纸张压入一定长度。由此,原稿纸张挠曲,利用该原稿纸张的回弾力使原稿纸张的前端与第二定位辊对75平行一致,原稿纸张的走偏被校正。接着,利用第一以及第二输送辊对73、74、以及第二定位棍对75,将原稿纸张输送至读取输送棍76。此外,第二定位辊对75定时良好地输送原稿纸张,以使原稿纸张的前端在利用第一读取部41的(XD48开始读取原稿纸张的定时来到(XD48的读取位置。进而,原稿纸张由读取输送辊76进行输送,通过读取位置F1,由第三 第五输送辊对77 79进行输送,到达排纸辊对61,由排纸辊对61排出至排纸托盘62。接着,參照图5的时序图,针对在原稿纸张未走偏时的各电动机91 95的工作定时和各传感器83 86的检测定时进行说明。在图5中,当在时刻t21开始供纸电动机91的旋转时,利用搓纸辊56抽出原稿纸张,将原稿纸张从供纸辊对71输送至第一定位辊对72。此时,由于利用第一以及第二纸张传感器81、82未检测出原稿纸张的走偏,所以当利用第一走纸传感器83检测原稿纸张的前端时,从该检测时刻t22起开始第一定位电动机92的旋转。此外,利用供纸辊对71以及第一定位辊对72继续输送原稿纸张。此外,在由第一走纸传感器83检测到原稿纸张的前端起的一定时间后使供纸电动机91 (供纸辊对71)停止,使第一定位电动机92 (第一定位辊对72)继续旋转直到由第二走纸传感器84检 测到原稿纸张的后端的时刻t23为止。由此,将原稿纸张从第一定位辊对72迅速地输送至第一输送棍对73。
进而,将原稿纸张从第一以及第二输送辊对73、74输送至第二定位辊对75。在时刻t25,由第三走纸传感器85检测原稿纸张的前端,在第二定位电动机94 (第二定位棍对75)的旋转停止了的状态下,使第一输送电动机93 (第一以及第ニ输送辊对73、74)继续旋转直到从该检测定时起的一定时间后为止。在第一以及第二输送辊对73、74刚停止之前的时刻t26,原稿纸张的前端碰撞到第二定位辊对75,将原稿纸张压入一定长度,原稿纸张的前端与第二定位辊对75平行一致,原稿纸张的走偏被校正。接着,从时刻t27起开始第一输送电动机93以及第二定位电动机94的旋转,利用第一以及第二输送辊对73、74、以及第二定位辊对75,恢复原稿纸张的输送。使第一输送电动机93以及第二定位电动机94 (第一以及第ニ输送棍对73、74、第二定位辊对75)继续旋转并且将原稿纸张向读取输送辊76输送直到由第四走纸传感器86检测到原稿纸张的后端的时刻t28为止。
接着,參照图6,针对原稿纸张未走偏时的原稿纸张的前端和后端的输送经过进行说明。再有,在图6中记载了与图5相同的表示各个定时的时刻t26、t27。如上所述,从利用第一走纸传感器83检测原稿纸张的前端的时刻t22起,到利用第二走纸传感器84检测原稿纸张的后端的时刻t23为止,使第一定位辊对72持续旋转,将原稿纸张输送至第一输送辊对73。因此,如图6所示那样原稿纸张的前端Gt不会在第一定位辊对72的位置Q3停止。此外,与原稿纸张走偏了的情况同样地,从原稿纸张的前端Gt碰撞到第二定位辊对75的时刻t26起,到利用第一以及第二输送辊对73、74、以及第二定位辊对75开始输送原稿纸张的时刻t27为止,使原稿纸张的前端Gt停止,与此对应地原稿纸张的后端Gb也停止。在此,通过图6对原稿纸张走偏时的原稿纸张的前端Gt以及后端Gb的输送经过和原稿纸张未走偏时的原稿纸张的前端Gt以及后端Gb的输送经过进行比较。从图6看很明显,在原稿纸张未走偏时,原稿纸张不会停止在第一定位辊对72的位置Q3地被输送,输送速度不会降低。因此,原稿纸张未走偏时的输送期间比原稿纸张走偏时的输送期间短。因此,例如在由搓纸辊56依次抽出多个原稿纸张并将各原稿纸张的输送间隔维持为固定的情况下,只要未产生各原稿纸张的走偏,就能使原稿读取装置2的每单位时间的原稿纸张的读取张数増大,能实现读取处理速度的高速化。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纸张输送装置42中,在与第一定位辊对72相比位于原稿纸张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未检测出原稿纸张的走偏时,不利用第一定位辊对72进行原稿纸张的走偏的校正,而仅利用第二定位辊对75来校正原稿纸张的走偏。因此,原稿纸张的前端不会碰撞到第一定位辊对72而停止,原稿纸张的输送速度在第一定位辊对72处不会降低。因此,仅第二定位辊对75能发挥其本来的功能,能将原稿纸张的输送速度的降低抑制到与仅设置有I根定位辊时相同的程度,原稿纸张的输送速度的高速化变得容易,进而能实现原稿纸张的读取处理速度的高速化。此外,能利用第二定位辊对75来调整原稿纸张的输送定时。接着,针对基于比第一定位辊对72更位于原稿纸张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第一以及第ニ纸张传感器81、82的检测定时来检测原稿纸张有无走偏的顺序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检测原稿纸张有无走偏的顺序的流程图。图4的控制部97监视第一以及第二纸张传感器81、82的检测输出(步骤S201、S202)。若即使利用第一以及第二纸张传感器81、82的任一个也均未检测到原稿纸张的前端(在步骤S201、S202中为“否”),则重复步骤S201、S202。在该状态下,当由搓纸辊56向纸张输送路径58送来原稿纸张吋,由第一以及第二纸张传感器81、82检测原稿纸张的前端。例如,当由第一纸张传感器81检测到原稿纸张的前端时(在步骤S201中为“是”),控制部97起动内置的定时器,开始第一以及第二纸张传感器81、82的检测定时的时间差Λ T的计时(步骤S203)。当确认该时间差Λ T未超过规定时间TA时(在步骤S204中为“否”),判定原稿纸张的前端是否被第二纸张传感器82检测到(步骤S205)。若原稿纸张的前端未被第二纸张传感器82检测到(在步骤S205中为“否”),则重复各步骤S204、S205。此时,当时间差Λ T保持在未超过规定时间TA的状态下(在步骤S204中为“否”),并由第二纸张传感器82检测到原稿纸张的前端时(在步骤S205中为“是”),控制部97停止 内置的定时器(步骤S206),取得第一以及第二纸张传感器81、82的检测定时的时间差AT。此外,在由第二纸张传感器82检测到原稿纸张的前端的情况下(在步骤S202中为“是”),也起动内置的定时器,开始第一以及第二纸张传感器81、82的检测定时的时间差Δ T的计时(步骤S207)。而且,重复进行时间差Λ T是否超过了规定时间TA的判定(步骤S208)、以及原稿纸张的前端是否被第一纸张传感器81检测到的判定(步骤S209)。当时间差Λ T保持在未超过规定时间TA的状态下(在步骤S208中为“否”),并由第一纸张传感器81检测到原稿纸张的前端时(在步骤S209中为“是”),停止内置的定时器(步骤S210),取得第一以及第二纸张传感器81、82的检测定时的时间差Λ T0在此,由于如图3所示那样第一以及第二纸张传感器81、82排列在与原稿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假想直线J上,所以若原稿纸张未走偏,则原稿纸张的前端与该假想直线大致并行,检测原稿纸张的前端的第一以及第二纸张传感器81、82的检测定时一致或它们的差变小。即,时间差AT为“O”或变小。此外,原稿纸张走偏并且原稿纸张的前端的倾斜越大,第一以及第ニ纸张传感器81、82的检测定时之差越大,时间差Λ T越大。因此,控制部97判定时间差Λ T是否在预先设定的允许时间TB (ΤΒ〈ΤΑ)以下(步骤S211)。若时间差Λ T在允许时间TB以下(在步骤S211中为“是”),则视为原稿纸张未走偏。在该情况下,控制部97在图5的时刻t21 t28的定时进行各辊的旋转控制。因此,仅第二定位辊对75发挥其本来的功能(步骤S212),回避了由于第一定位辊对72导致的原稿纸张的输送速度的降低。此外,利用第二定位辊对75来调整原稿纸张的输送定吋。此外,若时间差Λ T大于允许时间TB (在步骤S211中为“否”),则控制部97视为原稿纸张走偏。在该情况下,控制部97在图5的时刻til tl8的定时进行各辊的旋转控制。因此,利用第一以及第二定位辊对72、75的任ー个都会校正原稿纸张的走偏(各步骤S213、S214)。因此,即使将原稿纸张的输送速度高速化,也能良好地校正原稿纸张的走偏。此外,能利用第二定位辊对75来调整原稿纸张的输送定吋。另ー方面,控制部97当时间差Λ T超过了规定时间TA时(在步骤S204或者S208中为“是”),停止内置的定时器,对时间差八!'进行初始化,返回至各步骤5201、5202。在此,在原稿纸张的前端的倾斜过大的情况下,利用第一以及第ニ纸张传感器81、82而得到的原稿纸张的前端的检测定时之差非常大。此外,即使在产生第一以及第二纸张传感器81、82的检测误差时,利用第一以及第二纸张传感器81、82而得到的原稿纸张的前端的检测定时之差也非常大。在任ー情况下,均不能基于第一以及第二纸张传感器81、82的检测定时来准确地校正原稿纸张的走偏。因此,在时间差Δ T超过了规定时间TA时,对时间差Λ T进行初始化,使原稿纸张的走偏的检测无效。此外,有时在纸张输送装置42的纸张输送路径58中会积压由原稿纸张产生的大量的纸粉,当该纸粉附着于第一以及第ニ纸张传感器81、82时,确实会产生第一以及第二纸张传感器81、82的检测误差。因此,也可以在时间差Λ T超过了规定时间TA时(在步骤S204或者S208中为“是”),在图像形成装置I的显示画面中显示在纸张输送路径58中产生了纸粉的意思,催促纸张输送路径58的清洁。以上,一边參照附图ー边针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显然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
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由原稿读取装置读取的原稿纸张进行输送,但也可以将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应用于图像形成装置I的纸张输送路径S,利用第一以及第ニ定位棍来校正记录纸张的走偏,此外,控制第一定位棍的旋转速度以使在未产生记录纸张的走偏时以记录纸张的前端不会被碰撞而停止的方式输送记录纸张,仅第二定位辊发挥其本来的功能。再有,本发明在不从其精神或主要的特征脱离的情况下能以其他各种各样的形式实施。因此,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方面仅仅是例示,不限定性地进行解释。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示出,不受说明书正文的任何约束。进而,属于权利要求书的均等范围的变形或变更全部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ー种纸张输送装置,校正纸张的走偏,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定位辊和第二定位辊,在所述纸张的输送路径中,彼此分离地配置在所述纸张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 走偏检测部,与所述第一定位辊相比配置在所述纸张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检测所述纸张的走偏;以及 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定位辊的旋转速度, 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定位辊通过碰撞所述纸张的前端使其停止之后输送该纸张,从而校正所述纸张的走偏,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定位辊的旋转速度,使得在利用所述走偏检测部未检测出所述纸张的走偏时,即使所述纸张的前端碰撞到所述第一定位辊也不会停止地输送该纸张。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其特征在干, 在利用所述走偏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纸张的走偏时,所述控制部以如下方式分别控制所述第一以及第ニ定位辊的旋转速度所述纸张的前端分别碰撞到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定位辊而停止,之后该纸张被输送。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走偏检测部具备分离地配置在与所述纸张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井分别检测所述纸张的前端的第一纸张传感器和第二纸张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其特征在干, 基于所述第一纸张传感器检测出的纸张的前端的检测定时与所述第二纸张传感器检测出的纸张的前端的检测定时之差,检测该纸张的走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其特征在干, 在利用所述第一以及第二纸张传感器而得到的所述纸张的前端的检测定时之差超过了规定值时,使该纸张的走偏的检测无效。
6.ー种原稿读取装置,具备权利要求I 5的任一项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权利要求I 5的任一项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纸张输送装置、具备其的原稿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在纸张的输送路径中,将第一定位辊(72)以及第二定位辊(75)配置在所述纸张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定位辊(72)以及第二定位辊(75)的旋转速度,使所述纸张的前端碰撞到所述第一定位辊(72)和第二定位辊(75)而停止,利用所述这些第一以及第二定位辊(72、75)来输送所述纸张,校正所述纸张的走偏。在所述纸张的输送方向上,在比第一定位辊(72)更靠上游侧配置有检测所述纸张的走偏的走偏检测部(81、82)。
文档编号B65H9/14GK102689807SQ20121007950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3日
发明者松本和刚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