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转臂起重机的压载车、压载车装置和转臂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0683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用于转臂起重机的压载车、压载车装置和转臂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转臂起重机(derrickcrane)的压载车(ballastwagon,道渣车)。

背景技术:
在大型转臂起重机中,使用包括多个压载车的压载车装置是已知的。在单个压载车上布置各自的特定数量的压板(ballastplate),这具有优点,即,当起重机转动时,在不需将压板从地面抬起的情况下,可以使压板一起转动。在这方面,可以通过压载车引导件将压载车装置连接至转臂起重机的上层结构。已知的压载车通常具有:运输框架,压板可以布置在其上;以及底架,其允许压载车在起重机转动时移动。特别当使用具有多个单个压载车的压载车装置时,它们覆盖地面的很大区域。在不平坦区域使用压载车存在这样的风险,即,这个不平坦区域可能在压载车或压载车装置中导致应变。该应变进而能够导致压载车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载车,其中,克服了上述缺点中的至少一个。该目的通过本发明的主题而实现。根据本发明,压载车具有框架和至少两个轮式部分。该轮式部分布置成可在框架处转动,并且轮式部分中的每个均具有至少两个轮副,每个轮副都具有至少一个轮。轮式部分的所述至少两个轮副形成为,可独立于彼此而绕着各自的枢转轴线枢转。压载车可以与起重转臂一起使用。设置可绕着各自的枢转轴线独立于彼此而枢转的至少两个轮副的优点是,提供了用于弥补地面不规则的自由度。通过这样的至少两个轮副的设计可以实现,轮式部分的轮不会从不规则地面抬起。当在压载车装置中使用多个压载车时,尤其能实现,轮式部分的轮不会从不规则地面抬起。另外,在地面不规则的情况下,在压载车和/或压载车装置中不会产生应变。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联接件,该联接件形成为可朝向框架转动。可替换地或另外地,该联接件可以连接至框架,特别地,连接至框架的转动组件。在这个方面,可以使得联接件能够与框架和/或转动组件脱离。转动组件的旋转轴线大致与地面垂直地和/或大致与框架的朝着地面的平面垂直地延伸。压载车应该移动的方向可以通过转动组件的转动而控制。联接件可以耦接至轮式部分的两个轮副,其中,联接件的旋转轴线能够形成为与所述至少两个轮副的枢转轴线平行。联接件的旋转轴线和/或轮副的各自的枢转轴线可以大致与框架的朝着地面的平面平行。通过联接件可以弥补地面的不规则并且防止在压载车中产生应变。联接件能够在一个端部耦接至(特别地直接耦接至)第一轮副的第一悬架,并且在另一个端部耦接至第二轮副的第二悬架。可通过例如栓接(销连接)使联接件耦接至第一悬架和/或第二悬架。使用栓接的优点是,可以以简单方式在联接件与悬架之间实现坚固的耦接。联接件的旋转轴线可以位于联接件的耦接至相应悬架的两个端部之间。两个悬架中的每一个均耦接至(特别地直接耦接至)第一轮副或第二轮副的至少一个车轮的旋转轴。因此实现了,在地面不规则的情况下,作用在车轮上(因此作用在车轮的旋转轴上)的力传递至相应悬架。联接件的转动可以由支台(abutment)限制。支台可以布置在框架处(特别地,在连接至框架的转动组件处)和/或联接件。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压载车可以具有用于驱动轮式部分的驱动单元。在这个方面,驱动单元可以设计成使其驱动一个或多个轮式部分和/或轮式部分的一个或多个轮副和/或轮副的一个或多个轮。由于驱动单元而可以省去回转机构(slewinggear)的驱动,该驱动用于使上部结构相对底架移动。这是可能的,因为可以耦接至上部结构的压载车用作回转机构的驱动。这样,自然地需要使在起重机和压载车之间的连接(特别是压载车引导件)足够坚固,从而将力从压载车传递至起重机的上部结构。压载车的框架可以耦接至(特别地直接耦接至)承载件框架。压载元件可以堆叠在承载件框架上。承载件框架进而耦接至(特别地直接耦接至)连接框架。连接框架可以耦接至转臂起重机的上部结构和/或起重转臂和/或另一个压载车。在这个方面,可以在框架之上,在远离轮的方向上设置承载件框架,并且可以在承载件框架之上设置连接框架。因此,可以设置设计简单的具有模块化结构的压载车。可以以铰接方式将框架耦接至承载件框架和/或将承载件框架耦接至连接框架。可以使压载车的框架能够与承载件框架脱离,并且使承载件框架可与连接框架脱离。承载件框架可以有利地通过中间框架连接至连接框架和/或另一个压载车的承载件框架。设置中间框架使得可以增大压载元件的接触表面。自然地,压载车的承载件框架可以直接地彼此相连。可以使用至少一个栓接将承载件框架连接至中间框架和/或另一个压载车的承载件框架。栓接使得承载件框架在第一方向上转动,并且该栓接与支台装置配合,从而防止承载件框架在相反方向上枢转。该栓接特别地允许向上枢转,即,在远离轮的方向上,同时支台装置防止向下枢转(即在朝着轮的方向上)。为此,承载件框架可以在上区域中具有栓接点,同时在下区域中具有支台元件。支台元件可以设置成为例如机械制造表面。由于栓接而产生的额外的自由度防止了多个压载车之间的不必要的应变。此外,由于承载件框架前述的结构,其可以制造成模块化的。自然地,承载件框架也可以设计成,使得设计了另一个栓接而不是支台装置。然而,这种情况失去了一种移动的选择。在这个方面,压载车装置可以由至少两个压载车(特别是彼此连接的)组成。特别地,承载件框架可以形成为使其将四个压载车彼此耦接。连接框架可以连接至均耦接至四个压载车的至少两个承载件框架。自然地,压载车装置也可以具有少于或多于八个的压载车。由于压载车装置的模块化设计,其仍可在道路上运输并且仍允许更大的压载重量。可以在转臂起重机中使用压载车或压载车装置。转臂起重机可以具有底架、可相对底架转动的上部结构、起重臂和起重转臂。上部结构可以通过压载车引导件连接至压载车或压载车装置。自然地,压载车或压载车装置的使用不限制于转臂起重机。压载车或压载车装置可以使用在任何起重机中,其中,至少一部分压载元件不布置在起重机本身处,而是布置在至少一个压载车处。附图说明现在参照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更详细地阐述本发明其它细节和优点,示出了:图1:根据本发明的压载车的后视图;图2:根据本发明的压载车的侧视图;图3:通过承载件框架彼此连接的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压载车的后视图;图4:通过连接框架彼此耦接的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压载车的示意图;图5: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压载车的后视图,压载元件布置在该多个压载车处;图6: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压载车的侧视图,压载元件布置在该多个压载车处;以及图7:起重机以及压载车装置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的压载车1具有框架10和两个轮式部分11、11′。框架10通过支撑框架170连接至圆柱件171。圆柱件171具有与支撑板172的连接,该连接以已知方式实现并且允许枢转运动。在起重机工作期间,圆柱件171缩回,并且支撑板172从地面抬起。另外,框架10具有耦接点16,在该耦接点处,框架10可以可脱离地耦接至图3所示的承载件框架70。支撑板172紧紧压在地面上,从而使轮式部分11、11′(特别是轮式部分的轮111、111′)的转动简化。框架10进一步通过转动组件12和联接件14而分别耦接至相应的轮式部分11、11′。两个轮式部分11、11′中的每一个均具有第一轮副110和第二轮副110′。第一轮副110和第二轮副110′均具有三个轮111、111′。轮式部分11、11′以及它们经由联接件14和转动组件12在框架10处的连接具有相同的构造,因此下文中仅考虑一个单个轮式部分11和它与框架10的连接。转动组件12可以具有转动部分120和连接至转动部分120的中间片121。转动部分120可以绕着旋转轴线转动,该旋转轴线与地面大致垂直并且/或者与框架10的朝向地面的一个平面101平行。转动组件12还耦接至联接件14。中间片121直接耦接至联接件14,该耦接形成为使得联接件14能够相对转动组件12转动。在这个方面,联接件14的旋转轴线142与转动组件12的旋转轴线大致垂直。特别地,联接件14的旋转轴线142与框架10的平面101大致平行地延伸。联接件14具有两个支台141,联接件14的旋转轴线142布置在两个支台141之间。在联接件141转动时,一个或两个支台141与布置在转动组件12处的反向支台(counter-abutment)15邻接。因此,反向支台15、支台141限制联接件14的转动。此外,联接件14的一个端部直接耦接至第一悬架(suspension)18,并且另一个端部直接耦接至第二悬架18′。联接件14的旋转轴线142布置在联接件14的耦接至车轮悬架的两个端部之间。在这个方面,联接件14的端部和旋转轴线142之间的间隔大于支台141和旋转轴线142之间的间隔。第一轮副110和第二轮副110′形成为,可通过相应的车轮悬架而相对联接件14枢转。从而,第一轮副110形成为,可通过第一悬架18相对第一枢转轴线114枢转。第二轮副110′可通过第二悬架18′相对第二枢转轴线114′枢转。第一枢转轴线114和第二枢转轴线114′形成为与联接件14的旋转轴线142大致平行。另外,第一轮副110能够独立于第二轮副110′而绕着联接件14枢转。这是可能的,因为第一轮副110和第二轮副110′具有相互独立的旋转轴。更确切地,第一轮副110的轮111连接至第一旋转轴,并且第二轮副110′的轮111′连接至独立于第一旋转轴的第二旋转轴。两个悬架18、18′具有相同的设计,因此在下文中仅对单一悬架18的设计进行阐述。悬架18具有短区(shortsection)180,该短区与轮111的相应旋转轴的中轴线D大致平行地延伸。短区180直接耦接至联接件14,并且其两个端部在每种情况下均连接至纵向区段181。从图2可见,纵向区段181朝着在两个短区180之间的轮111沿着直径延伸,这两个短区相对旋转轴112的中轴线D而相对布置。从相应短区180处开始,纵向区段181的横截面在朝着旋转轴112的方向上逐渐变大,并且围绕轮111的旋转轴112。纵向区段181的横截面在轮111的旋转轴112的区域中最大。转动组件12可以使得图2所示的轮副110转动约90°,并且因此可以获得图3所示的位置。转动组件可以自然地使得轮副110转动90°以外的角度。图3示出了具有两个压载车1、2的压载车装置的侧视图。在这个方面,示出了每个压载车1、2的仅一个轮式部分11、211,两个压载车自然地至少具有图3中不可见的另一个轮式部分。如已讨论的,轮式部分11、211通过相应的转动组件12、212连接至框架10、200。框架10、200通过栓接而连接至承载件框架70,例如,在耦接点16、216处。在这个方面,压载车1、2两者连接至相同的承载件框架70。承载件框架70具有相互连接的多个部分701、702、703。特别地,各个部分701、702、703可以通过两个栓接704牢固地彼此连接。承载件框架70用于容纳图5所示的压载元件23,并且可以在紧固点72处连接至图4所示的连接框架80。图4示出了具有四个压载车1、2、3、4的压载车装置。压载车1、2、3、4具有和图1所示的压载车1相同的设计,并且通过转动组件以类似方式连接至框架10、200、300、400。在这个方面,两个压载车1、2的两个框架10、200特别地直接连接至第一承载件框架70,并且两个框架300、400特别地直接连接至第二承载件框架71。该两个承载件框架两者枢转的连接至同一连接框架80。可以通过例如栓(销)而确保该连接。连接框架80具有枢转点84,连接框架80通过该枢转点连接至图7所示的起重机5。此外,在连接框架80中设置紧固点81。连接框架80通过紧固点81和拉锁装置(guyarrangement)连接至图5所示的起重转臂52。与图3类似,图4示出了每个压载车1、2、3、4的仅一个轮式部分。相应压载车1、2、3、4自然地具有至少另一个轮式部分。图5和图6示出了由总数为八个的压载车组成的压载车装置。在这个方面,图5示出了压载车装置的后视图而图6示出了压载车装置的侧视图。多个压载元件23布置在承载件框架70、70″上,特别地,在单个压载车的承载件框架70、70′的压载容纳表面上。如从图5可见,承载件框架70、70′分别通过两个相邻的压载车1、1′连接至连接框架80。另外,这两个承载件框架70、70′通过中间框架75彼此连接,该中间框架75布置在这两个承载件框架70、70′之间。如从图6可见,承载件框架70、70′进一步设计成使得它们将压载车1、1′以与连接框架80的纵向延伸平行的方向而连接至另一压载车2、2′。在这个方面,四个压载车1、1′、2、2′形成第一压载车单元。连接框架80将第一压载车单元连接至第二压载车单元。该第二压载车单元类似地由四个压载车3、3′、4、4′组成,并且与第一压载车单元具有相同的设计。图7示出了起重机5以及由多个压载车1、1′、2、2′、3、3′、4、4′组成的压载车装置的侧视图。在这个方面,该压载车装置可以与图5和图6所示的压载车装置类似地具有八个压载车。起重机5具有底架50和可以相对底架50转动的上部结构51。上部结构50通过压载车引导件53连接至压载车装置的连接框架80。压载车引导件53特别地直接连接至上部结构50并且直接连接至连接框架80的枢转点84。绞盘54附接至压载车引导件53。起重机5进一步具有起重转臂52,该起重转臂一端直接连接至隔离件(spacer)55。隔离件55的远离起重转臂52的端部直接连接至上部结构50。起重转臂52的远离隔离件55的端部通过拉锁装置(图中未示出)耦接至连接框架80,特别地,耦接至连接框架80的紧固点81。以下将阐述压载车的操作。尽管借助参考标号而进行阐述,本发明不限制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各个压载车的方向可以通过转动组件12而控制。从而转动组件12可以相应地转动,以实现压载车的方向改变。转动组件12的转动可以通过联接件14传递至车轮悬架,并且从而传递至第一轮副110和第二轮副110′的轮111和111′的转动轴。由现有技术可知,在这个方面,每个轮副均可以由起重机控制而设置成期望的转向程序或转向中心。在轮式部分11、11′的两个轮副中的仅一个置于不规则地面上的情况下,由于地面不规则,使得力作用在置于不规则地面上的轮副上。这个力具有这样的影响,即,相应轮副绕着各自枢转轴线114、114′枢转。未置于不规则地面的轮副不枢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