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料仓双向下料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74017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混料仓双向下料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混料仓双向下料装置,包括混料斗,所述混料斗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下方横向水平设置有分料输送带,所述分料输送带包括位于两端的辊子和缠绕在辊子上的皮带,所述分料输送带的外侧设有输送带外壳,所述输送带外壳与出料口密封连接,所述输送带外壳的两端下部各设有一个下料口,所述下料口位于分料输送带两端的下方;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两个下料口接物料的目的,接物料速度均匀,容易控制接料的量,使接到的物料的重量不会与预定差距很大,同时避免了只有一个下料口影响接料速度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混料仓双向下料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耐火砖的生产需要用到多种耐火材料,在烧制过程中,耐火材料还需要用到一些辅助剂进行混合、催化等,由于各种耐火砖性能不一样,所需要的耐火材料以及辅助剂也不同,其中各个组分的配比需要进行精确控制。一般采用是混料仓进行混料,混合后的物料需要送至相应的位置。因为混料斗的容量较大,如果仅仅在混料斗底部的出料口接料,首先是接料的速度不容易控制,很容易接多了或者接少了,不能满足要求;然后只有一个接料的地方,非常影响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料仓双向下料装置,可以实现双向下料,可在两个下料口接物料,保证接料的量符合要求。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5]混料仓双向下料装置,包括混料斗,所述混料斗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下方横向水平设置有分料输送带,所述分料输送带包括位于两端的辊子和缠绕在辊子上的皮带,所述分料输送带的外侧设有输送带外壳,所述输送带外壳与出料口密封连接,所述输送带外壳的两端下部各设有一个下料口,所述下料口位于分料输送带两端的下方;所述靠近分料输送带一端端部处的输送带外壳上设有调节长孔,所述辊子的两端位于调节长孔内,所述辊子的两端和输送带外壳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混料斗上靠近出料口处的侧壁上设有落料振动器;两个下料口下方均设有接料小车以及轨道,接料小车与轨道滚动连接,所述接料小车上还设有靠近开关。
[0006]所述出料口处设有控制出料口大小的阀门,所述阀门连接有气缸,所述阀门为水平设置的板形阀门。
[0007]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两个下料口接物料的目的,接物料速度均匀,容易控制接料的量,使接到的物料的重量不会与预定差距很大,同时避免了只有一个下料口影响接料速度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混料斗I,混料斗I底部设有出料口 2,出料口 2下方横向水平设置有分料输送带3,分料输送带3包括位于两端的辊子4和缠绕在辊子上的皮带5,分料输送带3的外侧设有输送带外壳6,输送带外壳6与出料口 2密封连接,输送带外壳6的两端下部各设有一个下料口 7,下料口 7位于分料输送带3两端的下方,从分料输送带3两端的物料正好可以从下料口 7落下,两个下料口 7下方均设有接料小车8,接料小车8安装在轨道9上,沿轨道9往复移动,接料小车8上设有靠近开关,可以通过控制系统实现接料小车8靠近下料口 7,分料输送带3即开始工作,进行供料。
[0010]靠近分料输送带3 —端端部处的输送带外壳6上设有调节长孔10,辊子4的两端位于调节长孔10内,辊子4的两端和输送带外壳6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将调整好的辊子4固定;混料斗I上靠近出料口 2处的侧壁上设有落料振动器,产生振动来辅助落料。
[0011]出料口 2处设有控制出料口大小的阀门,阀门连接有气缸,阀门为水平设置的板形阀门。由气缸推动阀门,调节出料口开口大小。
【权利要求】
1.混料仓双向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料斗,所述混料斗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下方横向水平设置有分料输送带,所述分料输送带包括位于两端的辊子和缠绕在辊子上的皮带,所述分料输送带的外侧设有输送带外壳,所述输送带外壳与出料口密封连接,所述输送带外壳的两端下部各设有一个下料口,所述下料口位于分料输送带两端的下方;所述靠近分料输送带一端端部处的输送带外壳上设有调节长孔,所述辊子的两端位于调节长孔内,所述辊子的两端和输送带外壳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混料斗上靠近出料口处的侧壁上设有落料振动器;两个下料口下方均设有接料小车以及轨道,接料小车与轨道滚动连接,所述接料小车上还设有靠近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料仓双向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处设有控制出料口大小的阀门,所述阀门连接有气缸,所述阀门为水平设置的板形阀门。
【文档编号】B65G47/18GK203753891SQ201320769907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30日
【发明者】李全有, 郑根周, 曹伟, 赵路生 申请人:郑州瑞泰耐火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