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正负极自动排列输送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311435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Led正负极自动排列输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LED正负极自动排列输送装置涉及LED自动输送技术,具有由支撑件固定的顶板,顶板中间开有纵向通槽,纵向通槽依次由进料段、矫正段、出料段连续组成,其中进料段的槽宽大于LED两引脚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LED最大直径,出料段的槽宽大于LED单引脚的最大直径小于LED两引脚之间的最大距离,在位于矫正段下方的底板上制有喇叭槽,该槽的喇叭口朝向进料端,其口部宽度大于LED两引脚之间的最大距离,LED运行到矫正段区位内时,仅有LED的长引脚与喇叭槽的内壁触及;在进料端位置与振动源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出料段的LED形成短引脚在前长引脚在后的统一状态,实现LED正负极引脚自动排列输送,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LED正负极自动排列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正负极自动排列输送技术,特别适合应用于LED测试和LED
显示装置组装生产线。

【背景技术】
[0002]LED作为节能光源获得广泛应用,社会需求量日趋增大,生产技术也正在向规模化方向发展,无论LED测试和LED灯具组装,都不能将LED正负极接反。由于LED属于半导体二极管,其正负极由两引脚的长度来识别,通常正极引脚长度大于负极引脚长度。现有技术对LED按极性排列,主要还是以手工为主,效率低下,生产规模化受到制约。针对这一问题,已有一些新的技术方案出现,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01274956.7,名称为发光二极管测试机台的自动化装置,其进料端为一圆形振动盘,并有一平形振动盘与其相连接,且该平形振动盘与测试组前端相连接,测试组上方呈三个测试站,第一测试站为极性测试,下接一极性探针座,可测试发光二极管的极性是否符合测试的极性方向,第二测试站为一旋转座,该旋转座下接一由空气致动的气缸,其旋转与否乃取决于第一测试站下方的极性探针座检测的结果,若不符合测试的极性方向,则由空气致动气缸使其产生180度的旋转,使欲受测的发光二极管的受测极性符合受测要求。该技术方案相对于人工可以提高测试效率,但结构显然复杂,设备成本高,识别速度和测试效率也远低于期望值。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LED正负极自动排列输送装置,可显著提高LED测试或LED显示装置生产组装的效率。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LED正负极自动排列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具有顶板,底板,顶板和底板由支撑件固定,所述的顶板中间开有纵向通槽将顶板分割为分离的两块,所述的纵向通槽由进料段、矫正段、出料段组成,其中进料段的槽宽大于LED两引脚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LED最大直径,使LED架在纵向通槽上使其两引脚可以并列通过,出料段的槽宽大于LED单引脚的最大直径小于LED两引脚之间的最大距离,使LED两引脚只能前后通过,矫正段位于进料段和出料段之间,将其两端的槽宽平滑过渡,在矫正段区位将通过的LED的两引脚由并列状态旋转为前后状态;在位于矫正段下方的底板上制有喇叭槽,该槽的喇叭口朝向进料端,其口部宽度大于LED两引脚之间的最大距离,LED运行到矫正段区位内时,仅有LED的长引脚与喇叭槽的内壁触及;在底板或顶板的进料端与振动源连接。
[0005]在所述纵向通槽的进料段正下方的底板上制有立板,立板的高度大于LED的短引脚至底板的距离,立板的厚度小于LED两引脚之间的最小距离,使LED运行时其两引脚分别位于立板的两侧。
[0006]所述喇叭槽的形状与所述纵向通槽的矫正段的形状一致。
[0007]所述的支撑件为四根立柱,该四根立柱分别位于顶板和底板的四个角部区域。
[0008]在出料端,顶板伸出于底板之外呈悬空状。
[0009]本实用新型由于底板上制有的喇叭槽仅对LED的长引脚触及而产生阻尼作用,而短引脚未受任何阻力,使LED在震动运行过程中,短引脚会比长引脚更快一些的速度前行,使两引脚在前行的过程中逐渐由并列状态旋转为前后状态,从而在出料段的LED形成短引脚在前长引脚在后的统一状态,实现LED正负极自动排列输送,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顶板下方的俯视图。
[0012]图3为图1的侧视图,并表示出LED运行状态的变化。
[0013]图中标记说明:顶板1,进料段11、出料段12,矫正段13、底板2,四根立柱3,立板4,喇叭槽5。

【具体实施方式】
:
[0014]实施例参照图1、图2所示,LED正负极自动排列输送装置,包括顶板1,底板2,顶板中间开有纵向通槽将顶板I分割为分离的两块,或将两块相同形状的板块对称设置,其中间留有的间隔即构成纵向通槽。所述的纵向通槽由进料段11、矫正段13、出料段12组成,其中进料段11的槽宽H按大于LED两引脚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LED头部的最大直径设定,使LED头部朝上可以架在纵向通槽上运行,使其两引脚可以并列通过,出料段12的槽宽h大于LED单引脚的最大直径而明显小于LED两引脚之间的最大距离,实际制作中出料段的槽宽h略大于LED单引脚的直径即可,使LED在槽中运行时顺畅而不可转向,保持两引脚纵向排列只能前后通过的状态。矫正段13位于进料段和出料段之间,呈基本上喇叭形,其两端的槽宽分别与进料段11、出料段12的槽宽相等实现平滑过渡。在位于矫正段13正下方的底板上固定有两片阻尼板形成的喇叭槽5,两片阻尼板的高度大于LED的长引脚底端至底板的距离小于LED的短引脚底端至底板的距离,使LED的短引脚与喇叭槽5不接触。该槽的喇叭口朝向进料端,该喇叭槽的形状与所述纵向通槽的矫正段的形状一致,其中轴线与顶板的纵向通槽中轴线的投影重合。喇叭槽的口部宽度大于LED两引脚之间的最大距离,以容纳LED两引脚并行进入,喇叭槽的后部宽度略大于LED单引脚的最大直径。这样,当LED运行到矫正段区位喇叭口内时,仅有LED的长引脚与喇叭槽的内壁触及。由于喇叭槽的内壁对LED的长引脚产生阻尼,在震动运行过程中,LED的短引脚未受到阻尼,会相对于长引脚以更快的速度前行,从而LED产生转动前行,使得在矫正段区位将通过的LED的两引脚由并列状态旋转为前后状态,短引脚在前长引脚在后。顶板和底板由支撑件3固定,该支撑件为四根立柱,该四根立柱分别位于顶板和底板的四个角部区域,其高度大于LED的长引脚的长度,使得LED的长引脚底端不会与底板接触。在所述纵向通槽的进料段11正下方的底板上制有立板4,该立板的高度大于LED的短引脚至底板的距离,立板的厚度D小于LED两引脚之间的最小距离,立板迎向LED运行方向的一侧边制成刀锋状,朝向进料端,使LED进入纵向通槽的进料段运行时其两引脚被其分开分别位于立板的两侧。立板4的设置,是因为LED刚进入纵向通槽的进料段时,其两引脚的位置状态是随机的,即存在短引脚在后长引脚在前的概率,并且有可能保持以这种姿态直接进入到纵向通槽的出料段。为了防止这种状况出现,设置的立板4可以将所有进入纵向通槽的进料段的LED的两引脚统一处于并列状态,无论长引脚在立板4的任何一面,在进入喇叭槽口部后,由于立板4的另一侧端与喇叭槽的两内壁的间隔仅略大于LED单引脚的最大直径,从而必然会被喇叭槽的内壁之一所阻尼。在所述的顶板的出料端伸出于底板之外呈悬空状,这样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下一道工序(检测或组装)的机械手可以从顶板下方承接从顶板出料端出来的LED。
[0015]工作过程:
[0016]如图3所示,工作时,本实用新型进料段的输入端直接与圆形振动盘的输出端衔接,圆形振动盘为市售成熟产品,可以将杂乱无序的LED整理成统一的头部朝上状态依次输出。为了使从圆形振动盘的输出端承接并依次进入纵向通槽后的LED能够继续震动前行,可以在底板或顶板的进料端与振动源连接,本实施例在底板的底部进料端(如图中B处所示)设置由电机驱动的凸轮构成的振动源连接,同时在底板的前端底部设置与转轴配合结构(如图中F处所示);或者在底板或顶板的进料端直接与圆形振动盘的盘体刚性连接。这样,凸轮的转动或圆形振动盘的带动,使本输送装置绕底板的前端底部的转轴作微幅上下摆动,不断将LED前送。这时在纵向通槽进料段范围内的LED都头部朝上架在纵向通槽上,但其两引脚的位置状态是随机的,立板4迎向LED运行方向的一侧边制成刀锋状,使各LED的长引脚随机处于立板4的任何一面,形成两引脚统一处于并列状态;LED继续前行进入矫正段后,处于立板4任一面的长引脚离开立板4后都会被喇叭槽的内壁之一所阻尼,如图2中虚线区域X所示,由于LED的短引脚未受到阻尼,使LED边逐渐转动边前行,最后形成短引脚在前,长引脚在后的统一状态进入纵向通槽出料段并输出,实现正负极引脚自动排列。
【权利要求】
1.LED正负极自动排列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具有顶板(1),底板(2),顶板和底板由支撑件(3)固定,所述的顶板中间开有纵向通槽将顶板分割为分离的两块,所述的纵向通槽由进料段(11)、矫正段(13)、出料段(12)组成,其中进料段的槽宽⑶大于LED两引脚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LED最大直径,使LED能够架在纵向通槽上使其两引脚可以并列通过,出料段的槽宽(h)大于LED单引脚的最大直径小于LED两引脚之间的最大距离,使LED两引脚只能前后通过,矫正段位于进料段和出料段之间,将其两端的槽宽平滑过渡,在矫正段区位将通过的LED的两引脚由并列状态旋转为前后状态;在位于矫正段下方的底板上制有喇叭槽(5),该槽的喇叭口朝向进料端,其口部宽度大于LED两引脚之间的最大距离,LED运行到矫正段区位内时,仅有LED的长引脚与喇叭槽的内壁触及;在底板或顶板的进料端位置与振动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LED正负极自动排列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纵向通槽的进料段正下方的底板上制有立板(4),立板的高度大于LED的短引脚至底板的距离,立板的厚度⑶小于LED两引脚之间的最小距离,使LED运行时其两引脚分别位于立板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LED正负极自动排列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4)迎向LED运行方向的一侧边制成刀锋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LED正负极自动排列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槽(5)的形状与所述纵向通槽的矫正段(13)的形状一致,其中轴线与顶板的纵向通槽中轴线的投影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LED正负极自动排列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件(3)为四根立柱,该四根立柱分别位于顶板和底板的四个角部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LED正负极自动排列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出料端,顶板伸出于底板之外呈悬空状。
【文档编号】B65G47/28GK204124781SQ201420412625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5日
【发明者】李婉珍 申请人:浙江福斯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