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74804阅读:96来源:国知局
纸张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向图像形成装置的定位辊对输送纸张的纸张输送装置以及具备该纸张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具备纸张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纸张进入图像形成部之前,为了对纸张的歪斜进行校正,一般都设置有定位辊对。在纸张前端与停止的定位辊对接触时,纸张前端停止,在纸张前端停止后,由于定位辊对上游的输送辊还继续送纸,所以纸张拱起产生弯曲部(loop),从而导致纸张弯曲后会与导轨发生接触。所以有必要预先设置好轨道的间隙距离。若定位辊对上游侧的输送轨道的与纸张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导轨间隙无法确保一定的距离,则会影响弯曲部的形成和形状,导致被夹持后纸张容易形成褶皱,而且纸张输送时容易产生异音。

作为类似的图像形成装置,公知有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的下部设置有第一供纸部、第二供纸部和第三供纸部,在第一供纸部至第二供纸部之间的输送路径上,设置有弯曲引导部,用户或维修人员可以调节弯曲引导部的位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3-68494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于可移动的弯曲引导部设置于第一供纸部和第二供纸部之间,因此无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定位辊对的上游侧由于无法确保足够的导轨间隙而导致的上述各种问题。并且,在上述构成中,弯曲引导部为一个整体,在移动时以整体进行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预先设置的导轨间隙,确保在与纸张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纸张宽度方向)的间隙距离相同,从而使纸张不会产生褶皱地顺利输送的纸张输送装置以及具备该纸张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在第1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中,具备设置有用于对从供纸部输送来的纸张的斜行进行校正的定位辊对的装置主体、和能够从该装置主体开闭的侧门,该纸张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导轨部,其在纸张输送方向上位于所述定位辊对的上游侧,由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侧的第一导轨和隔着纸张输送路径对置设置于所述侧门侧的第二导轨构成,所述第二导轨在纸张宽度方向上被至少分割成第一和第二可动导轨,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动导轨构成为能够在接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导轨的方向上摆动;以及所述第二导轨具备导轨间隙调整部,其以在与纸张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的分割位置,用于调整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之间的间隙距离。

根据该构成,在纸张输送装置中,将在纸张输送方向上位于通过暂时停止规定时间从而使纸张产生弯曲部来对纸张的斜行进行校正的定位辊对的上游侧的导轨部的其中一方、即第二导轨设置于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开闭的侧门,由此能够提高发生卡纸的情况下的应对的容易程度,并且,由于第二导轨与侧门形成为一体,因此能够降低成本。另外,将该第二导轨构成为沿纸张宽度方向二分割且能够摆动,由此在进行卡纸处理等的情况下开闭侧门时,不会与定位辊对发生碰撞,从而能够在侧门闭合时使第二导轨顺畅地延伸至定位辊对的夹持部附近。另外,由于以能够在与纸张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在第二导轨设置调整导轨,因此通过移动该调整导轨,能够确保长的导轨不会在分割处因为变形或其他原因导致轨道间隙的距离不同,从而确保了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之间的间隙在与纸张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保持一致,由此能够保持纸张向下游辊子输送的稳定性,并减少或消除纸张褶皱的产生。

第2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第 二导轨还具备凸部,该凸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导轨的在纸张宽度方向上的两端。根据该构成,在侧门关闭时,该凸部与装置主体侧的第一导轨抵接,从而能够确保纸张输送导轨的最小间隙。

第3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或第2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的基础上,在所述第二导轨的分割位置,设置有纸张传感器。根据该构成,能够对于纸张传感器在第二导轨处确保一定的插入距离,有利于纸张传感器对纸张检测的稳定性。

第4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至第3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的基础上,在所述导轨间隙调整部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可动导轨同步联动的接合部。根据该构成,通过使分割后的两部分同步联动,能够有效维持导轨之间的间隙,减小或避免对纸张弯曲部的影响,从而减小或杜绝通纸过程中的纸张褶皱的产生。

第5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至第4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动导轨能够以所述接合部为中心摆动,当关闭所述侧门时,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动导轨的纸张输送方向下游的一端向接近所述定位辊对的夹持部的方向摆动,当打开所述侧门时,所述第一和第二可动导轨的所述一端向远离所述夹持部的方向摆动。根据该构成,由于第一以及第二导轨可以摆动,所以在关闭侧门时不与定位辊接触,并能够使导轨下游端更接近于定位辊的夹持部。

第6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至第5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第二导轨在纸张输送路径的中央部被分割。根据该构成,能够使第二导轨被分割后的两部分成为彼此对称的状态,从而更好的保持导轨的间隙。并且在开关侧门时,不会使第二导轨发生扭曲。

第7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至第6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的基础上,所述侧门按照以在所述装置主体的侧面上下设置的支点为中心转动的方式开闭。根据该构成,侧门从装置主体开闭的角度能够变大,从而能够提高在发生卡纸时进行处理时的容易程度。并且,由于侧门开口朝向用户侧,因此使用更加方便。

第8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至第7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的基础上,所述定位辊对是整体式辊子。由于整体式辊子的长度比纸张宽度大,纸张整个前端可以与停止的夹持部接触,从而更好的使纸张前端与夹持部对齐。

第9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至第8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的基础上,所述供纸部具有第一供纸盒和第二供纸盒,所述纸张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输送路,其用于从所述第一供纸盒向所述定位辊对输送纸张;以及第二输送路,其用于从所述第二供纸盒向所述定位辊对输送纸张,所述第二输送路比所述第一输送路长,在所述第二输送路上设有输送辊对,所述输送辊对在纸张搬送期间不间断地旋转。由于对所述输送辊对不设置任何限制部件等而使其一直持续地搬送纸张,从而使纸张在输送辊对和定位辊对之间形成弯曲部,因此能够不会对定位辊对的搬送速度带来影响地进行良好的纸张搬送。

在第10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第1至第9发明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根据该构成,能够使图像形成装置实现上述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中,实现了能够确保预先设置的导轨间隙从而使纸张不会产生褶皱地顺利输送的优良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剖面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定位辊对的附近的详细构造的剖面图。

图3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侧门进行示意性说明的立体图。

图4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导轨部进行详细说明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1:装置主体;11r:侧壁;142:定位辊对;143a、143b:供纸辊;3:定影辊;4:转印辊;7:纸张输送路径;6:第二供纸盒;5:第一供纸盒;155:纸张传感器;g纸张导轨部;g1:第一导轨;g2: 第二导轨;s:pet膜:d:侧门;1000:凸部;1001:调整导轨;1002:可动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对图像形成装置的原理进行简单的说明。在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中,具备供纸部、纸张输送部、显影部、定影部、纸张排出部。

在纸张输送部中设置供纸辊。在供纸部中以层叠状态收纳有多张纸张。供纸辊将供纸部内的纸张1张张取出向显影部输送。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纸张输送部,会在后面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显影部设置有感光鼓,并且沿该感光鼓的旋转方向设置有带电器、曝光器、显像器、转印辊和清洁器。转印辊与感光鼓的表面(以下称为鼓表面)抵接而形成转印夹持部。感光鼓的鼓表面因带电器而均匀带电。均匀带电后的鼓表面被曝光器照射光,除去照射部分的电荷从而形成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通过显影部而被附着调色剂,从而显影为调色剂像。这样形成于鼓表面的调色剂像因感光鼓的旋转而被输送至转印辊夹持部,并转印至输送来的纸张上。调色剂像转印后的感光鼓的鼓表面所残存的转印残存调色剂被清洁器除去,并从带电开始用于下一个图像形成。另一方面,调色剂像转印后的纸张被输送至定影部。

在定影部中,设置有定影辊(加热辊)和与其压接而形成定影辊夹持部的加压辊。调色剂像转印后的纸张被定影辊夹持部夹持输送,此时被定影辊加热同时被加压辊加压,由此表面的调色剂被熔融固定从而定影。在纸张排出部,设置有排出辊对、排出盘、再供纸辊等。上述的调色剂像定影后的纸张在仅在其表面形成图像的情况下,通过排出辊对排出至排出盘上。

另外,在纸张的表面和背面的双方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在表面定影了调色剂像的纸张通过排出辊对的反转(反向旋转)实现表里反转。然后,通过再供纸辊等,再次被供给至显影部,与表面的情况同样地在背面转印调色剂像。该纸张在被输送至定影部并定影了调色剂像后,通过排出辊对排出至排出盘上。

以上对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进行了简单的说明。接着,参照图 1对本实施方式的纸张输送部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内部构造的示意图。在图1中,省略了显影部、定影部等的图示,而着重示出了纸张输送部的结构。

如图1所示,相对于装置主体11被构成为可以装卸的第一供纸盒5和第二供纸盒6沿着垂直方向被多段排列。在垂直方向相互重叠的第一供纸盒5和第二供纸盒6的图中右侧方,配置了用于将纸张p从垂直方向的下方向上方输送的纵向的纸张输送路径7,其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第一供纸盒5和第二供纸盒6分别以多页重叠的纸束状态来将纸张p收容在内部。

在纸张输送方向上,从上游至下游依次配置有定位辊对142、转印辊对4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辊对142被构成为整体式辊子。在该构成中,通过使该整体式辊子带电,能够对在供纸部中产生的纸粉进行回收从而防止纸粉进入图像形成部,能够得到良好的图像。更具体而言,定位辊对142的其中一根使用金属辊,可以让金属带静电,静电用来获取纸张上的纸粉(或其他杂物),然后通过金属辊的旋转被清洁部清洁导入垃圾盒中(可换),因此需要设置成一根整体式的辊子。另外,由于整体式辊子的长度比纸张宽度大,纸张整个前端可以与停止的夹持部接触,从而更好的使纸张前端与夹持部对齐。但是,这只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构成并不限于此。另外,定位辊对142与转印辊对4相比配置于纸张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当纸张p被从供纸盒输出后,经过纸张输送路径而到达定位辊对142,在定位辊对142停止时,纸张p的前端边缘被暂时停止,而定位辊对上游侧的输送辊对(未图示)继续输送纸张,因此会在纸张p上形成弯曲部(loop),在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弯曲部后,定位辊对142再次对纸张p进行输送,从而对纸张p的斜行进行校正。接着,对应于图像形成部(未图示)的图像形成时刻,定位辊对142对所述纸张p进行输送。定位辊对142具备定位从动辊142a(第一辊)以及定位辊142b(第二辊)。定位从动辊142a相对于纸张输送路径7配置于侧壁11r侧。定位辊142b隔着纸张输送路径7配置于定位从动辊142a的相反侧。在定位从动辊142a和定位辊142b之间 形成有纸张p通过的夹持部。

在第一供纸盒5和第二供纸盒6靠右侧,且在纸张p的前端的上方分别配置供纸辊143a和143b,供纸辊143a和143b被旋转驱动,从而将纸张p朝向纸张输送路径7输送。供纸辊143a与定位辊对142相比配置于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同样地,供纸辊143b与定位辊对142相比也配置于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当然,这里仅仅是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方式,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各种方式来将纸张p向纸张输送路径7输送。另外,如图所示,在装置主体11的侧壁11r设置有侧门d,关于侧门d在后进行详细说明。

下面,参照图2对定位辊对142附近的构造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定位辊对142附近的构造的截面图。如图2所示,在定位辊对142的上游侧的紧前处,配置有纸张传感器155。纸张传感器155至少包括传感器本体以及接收部,当然也可以包括其他必要的部件。在纸张p被从供纸盒沿着纸张输送路径7输送至定位辊对142的途中,该纸张传感器155对纸张p的到达进行检测。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够确保纸张传感器检测到全部的通纸,构成为纸张传感器155覆盖如下所述的纸张导轨部g的全部截面、即从第一导轨g1横跨至第二导轨g2。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其他现有技术中的用于检测通纸的传感器结构。

另外,如图2所示,在定位辊对142的上游侧,设置有纸张导轨部g。该纸张导轨部g由设置于装置主体11侧的第一导轨g1、隔着纸张输送路径7与第一导轨g1对置地设置于侧门d侧的第二导轨g2构成。考虑到在发生卡纸时易于进行卡纸处理,而在能够从装置主体11开闭的侧门d设置第二导轨g2。另外,由于将第二导轨g2与侧门d形成为一体,能够降低成本。如图2所示,第一导轨g1和第二导轨g2在侧门d关闭时,形成如图中两个箭头所夹的虚线所示的导轨间隙。在第二导轨g2的前端,粘贴有在到达定位辊对142的夹持部之前对纸张的输送进行辅助的pet膜s,由此能够尽可能地将纸张p导向至定位辊对142的夹持部紧前的位置,从而能够改善纸张褶皱的产生以及纸张斜行的校正。为了在侧门d开闭时定位辊对142与pet膜s以及第二导 轨g2相互不发生干扰,第二导轨g2在纸张传感器155处在纸张输送路径7的宽度方向上被二分割、即被构成为两段式的结构。关于该第二导轨g2,会在后参照附图进行详细的说明。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也存在将定位辊对142设置于在进行卡纸处理时能够开闭的侧门一侧的装置。与该构成相比,将定位辊对142设置于保持有感光鼓的装置主体侧更易于确保打印位置的精度。因此,在将定位辊对142设置于装置主体侧的情况下,对于位于定位辊对142的上游侧的纸张导轨部g而言,分开设置成位于装置主体11侧的第一导轨g1和位于侧门d一侧的第二导轨g2,能够使在定位辊对142处的卡纸处理变得容易。

下面,参照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侧门d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了侧门d的装置主体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侧门d配置于装置主体11的侧壁11r。侧门d以如图3所示的设置于侧壁11r的上侧和下侧的支点为中心,相对于装置主体11以能够沿图3所示箭头转动的方式开闭,在关闭状态下形成为侧壁11r的一部分。与在装置主体前后的下侧设置支点从而能够开闭的装置相比,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装置主体的侧壁11r的上下设置支点的结构能够使侧门d的开闭角度变大,有利于对卡纸进行处理。

以下参照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导轨g2进行详细说明。图4是表示在侧门d被打开时,第二导轨g2的详细构造的立体图。在图4中,将箭头所示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与其正交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如图4所示,第二导轨g2沿左右方向、即从装置主体后侧至前侧被形成为大致长条形的薄片状,并被固定于侧门d。第二导轨g2形成的材料和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不会影响本发明的效果即可。在侧门d关闭时,隔着纸张输送路径7而与设置于装置主体11的第一导轨g1(未图示)对置地形成纸张输送导轨部g。如图4所示,第二导轨g2具备凸部1000、调整导轨1001和可动导轨1002。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在产生卡纸的情况下进行卡纸处理的容易性并降低成本,将第二导轨g2设置在能够从装置主体11自由开闭的 侧门d一侧。在这种情况下,若将第二导轨g2构成为一个整体的导轨,则在侧门d开闭时会与定位辊对142产生碰撞。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构成为沿左右方向、即纸张宽度方向上将第二导轨g2二分割从而得到两部分的可动导轨1002。另外,为了在开关侧门d时更加顺畅地将第二导轨g2的前端插入至定位辊对142的夹持部,从而能够在纸张p到达定位辊对142的夹持部之前对纸张p的输送进行辅助,将该可动导轨1002构成为能够以沿左右方向的轴为中心,在前后方向自由地摆动、即在接近或远离第一导轨g1的方向上摆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确保导轨之间的间隙,在第二轨道g2的左右端设置凸部1000,通过使该凸部1000与第一轨道g1抵接来空出轨道间隙。该凸部1000以从第二导轨g2突出一定的高度从而能够在侧门d关闭时与装置主体11侧的第一导轨g1抵接来形成一定的间隙的方式设置。该凸部1000凸出的高度可以设置成预定的固定的高度,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例如通过弹簧设置成可以调节的高度。当侧门d关闭时,该凸部1000与装置主体11侧的第一导轨g1抵接,从而在第一导轨g1和第二导轨g2之间形成间隙,确保了最小间隙来供纸张通过。当然,凸部1000的设置位置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导轨g1一侧,只要能够确保导轨之间的间隙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轨g2在纸张输送导轨g的中央部被分割成两段式。由此,被分割后的第二导轨g2的两部分大小对称,能够更好的保持导轨的间隙。当然,第二导轨g2的分割位置不限于此,只要不妨碍本实施方式的实施,就可以是任意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导轨g2的两端设置了凸部1000的情况下,由于第二导轨g2是可动导轨(无法固定),而且被分割为两段,所以在输送纸张的过程中,存在无法确保第二导轨g2的分割部位与两侧的间隙相同的可能性。另外,由于变形等部件偏差的影响,也可能导致第二导轨g2的分割部位(由于没有与第一导轨g1固定的部件)可能无法与两侧(凸部1000)保持一样的间隙。在该情况下,为了确保第一导轨g1与第二导轨g2在纸张宽度方向上的间隙能够保持一致,在第二导轨g2设置将被二分割后的第二导轨g2的两部分接合的调整导轨1001。 通过使该调整导轨1001在前后方向、即与纸张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从而能够调整第二轨道g2的分割部位的附近与第一轨道g1的间隙,能够确保第二导轨g2与第一导轨g1之间的间隙在纸张宽度方向上保持一致,由此对纸张褶皱等的不良状况进行改善。另外,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从第一导轨g1横跨至第二导轨g2的纸张传感器的结构,并且为了防止震颤,需要在第二导轨g2处确保一定的插入距离,因此通过设置上述的调整导轨1001,能够确保纸张传感器155在第二导轨g2的插入距离,有利于纸张传感器对纸张检测的稳定性。

优选在上述调整导轨1001上设置用于将被二分割后的第二导轨g2的两部分同步联动的接合构件、即支点,例如可以设置沿图4中的左右方向贯穿固定被二分割后的第二导轨g2的两部分以及调整导轨1001的横轴部件。由此,能够使第二导轨g2整体沿图4中的前后方向摆动或移动,从而能够更好的保持导轨间隙的一致性。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导轨g2被构成为两段式,因此存在与调整导轨1001产生段差的可能性,因此通过使分割后的两部分同步联动,能够有效维持导轨的间隙的一致性,减小或杜绝了通纸过程中的纸张褶皱的产生。另外,优选设置成上述的第二导轨g2以调整导轨1001上的支点为中心进行摆动。具体而言,当关闭侧门d时,可动导轨1002的纸张输送方向下游的一端向接近定位辊对142的夹持部的方向摆动,当打开侧门d时,可动导轨1002的所述一端向远离所述夹持部的方向摆动。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构成,只要该构成不会影响本实施方式的实施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二导轨g2分割成两段,并在分割处设置了调整导轨1001,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第二导轨g2分割成多段,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每段分割的导轨之间的缝隙安装调整导轨1001。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着纸张输送路径7输送纸张p的纸张输送装置中,将在纸张输送方向上位于通过暂时停止规定时间从而使纸张p产生弯曲部来对纸张p的斜行进行校正的定位辊对142的上游侧的纸张输送导轨g的其中一方、即第二导轨g2设置于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11开闭的侧门d,由此能够提高发生卡纸的情况下的应对的容易程度。

另外,将该第二导轨g2构成为在定位辊对142的紧前配置的纸张传感器155处沿纸张宽度方向二分割且能够摆动,并在该第二导轨g2的在装置主体11的前后方向的两端设置凸部。由此,能够在进行卡纸处理等的情况下不会阻碍侧门d开闭,并能够确保导轨的最小间隙。

另外,在第二导轨g2设置与二分割的第二导轨g2接合的调整导轨,并将该调整导轨构成为能够在与纸张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确保导轨间隙的一致性,因此即使在定位辊对142的上游侧形成的纸张p的弯曲部在与导轨摩擦的方式下被输送,也不会产生纸张的褶皱。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第一供纸盒143b和第二供纸盒143a之间,独立地追加一个输送辊对。具体而言,将用于从第二供纸盒143a向定位辊对142输送纸张的第二输送路设置为比用于从第一供纸盒143b向定位辊对142输送纸张的第一输送路长,在该第二输送路上追加设置输送辊对,并且使该输送辊对在纸张搬送期间不间断旋转。由此,对该输送辊对不设置限制部件等而使其一直持续地搬送纸张,从而使纸张在输送辊对和定位辊对之间形成弯曲部,能够不对定位辊对的搬送速度带来影响地进行良好的纸张搬送。

本发明的结构适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将纸张向定位辊对输送的纸张输送装置、以及具备该纸张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