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填充式电梯对重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6620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填充式电梯对重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节约井道空间的填充式电梯对重架。



背景技术:

在电梯技术领域中,需要使用轿厢进行承重,实现对人和货物的运输。因此,需要使轿厢的重量与有效荷载的重量之间保持平衡,以减少能量的消耗及电动机功率的耗损,该重量的平衡称为对重。通过对重可以保持轿厢与对重一侧的钢绳分支所需的应力比值,同时可以使钢绳与钢绳传动轮绳槽之间得到适当的摩擦力,因此对重对于电梯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地,电梯包括对重系统,通过该对重系统电梯可实现载重平衡,使电梯曳引机可以以较小的功率来运行。

普通电梯的对重装置包括对重架和对重块,为了使轿厢与对重装置之间的重量差保持在某一个限额之内,使电梯对重装置与轿厢满载时的重量成一定比例,通常是通过增加对重架的高度并增加放置对重块的的数量来满足这个既定的比例,此种处理方式必须由土建方相应增加电梯井道的顶层高度或者底坑深度来配合完成,以满足对重运行所需的空间,增加了土建方的成本,与开发商尽可能压低建筑高度以降低开发成本的要求相矛盾。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如中国专利CN204938629U公开的一种对重块及对重装置,对重块包括壳体和填充在壳体内的填充物;如中国专利CN205367406U公开的一种电梯对重装置,对重块包括金属外壳和金属盖板,金属外壳内部填充有钢渣、水泥、铁粉和水组成的填充物。上述专利文件公开的填充式对重块,解决了整体式铸铁对重块成本高的问题,但是,此种填充式对重块与整体式铸铁对重块相比,密度小、体积大,不利于实现对重装置的小型化,不利于节省井道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填充式电梯对重架,用于解决现有电梯对重装置体积大、占用井道空间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填充式电梯对重架,包括上梁组件、立柱组件和下梁组件,所述上梁组件、所述立柱组件和所述下梁组件焊接固定,所述下梁组件包括下梁本体,所述下梁本体的截面成U形,所述下梁本体的U形槽内焊接有隔离筋板以在所述下梁本体的U形槽内形成用于填充物料的容纳腔,所述隔离筋板的形状与所述下梁本体的U形槽的截面形状相同,所述下梁本体的U形槽的开口方向焊接有封闭所述容纳腔的上盖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填充式电梯对重架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板上设有两个以上的通孔以便于向所述容纳腔内填充物料。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筋板的数量为三个以在所述下梁本体的U形槽内形成两个用于填充物料的容纳腔。

进一步地,所述下梁本体的两端还加工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外侧焊接有用于安装对重导靴的焊接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下梁本体的下部还焊接固定有连接角钢以便于安装重量补偿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下梁本体的U形槽内焊接隔离筋板形成用于填充物料的容纳腔,由此通过对现有的对重架下梁结构进行简单改造,在下梁本体内填充物料以增加下梁的重量,在不增加对重架高度的前提下增加了对重系统的重量,可有效降低对重架的高度,节约建筑高度,降低建筑成本,有效解决因对重装置运行空间不足造成的设计、制造及安装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下梁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下梁本体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填充式电梯对重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填充式电梯对重架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填充式电梯对重架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填充式电梯对重架包括上梁组件10、立柱组件20和下梁组件30,上梁组件10、立柱组件20和下梁组件30焊接固定,下梁组件30包括下梁本体31,下梁本体31的截面成U形,下梁本体31的U形槽内焊接有隔离筋板32以在下梁本体32的U形槽内形成用于填充物料的容纳腔35,隔离筋板32的形状与下梁本体31的U形槽的截面形状相同,下梁本体31的U形槽的开口方向焊接有封闭所述容纳腔的上盖板33。该实施例中的,通过在下梁本体的U形槽内焊接隔离筋板形成用于填充物料的容纳腔填充式电梯对重架,由此通过对现有的对重架下梁结构进行简单改造,在下梁本体内填充物料以增加下梁的重量,在不增加对重架高度的前提下增加了对重系统的重量,可有效降低对重架的高度,节约建筑高度,降低建筑成本,有效解决因对重装置运行空间不足造成的设计、制造及安装问题。具体而言,立柱组件20包括左立柱和右立柱,上梁组件10、立柱组件20和下梁组件30之间构成安装对重块40的框体,此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该实施例中的下梁本体31内的容纳腔35中的填充物为铁矿石和水泥的混合物,例如:填充物采用粉碎的铁矿石和水泥按照3:1的比例混合成的混凝土复合材料,由此可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梯对重架结构,通过在下梁本体内填充物料增加对重架的重量,增加对重装置的总重量,还可减少对重块的使用数量,降低对重架高度;在对重架的下梁本体内填充物料,可以使得对重架整体的中心下移,提高对重架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填充式电梯对重架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上盖板33上设有两个以上的通孔34以便于向容纳腔35内填充物料,由此可便于向容纳腔35内填充物料,可以先在下梁本体31的U形槽的开口方向焊接上盖板33,然后在通过通孔34填充物料,便于加工。具体而言,隔离筋板32的数量为三个以在下梁本体31的U形槽内形成两个用于填充物料的容纳腔35,由此形成相互隔离的容纳腔,各个容纳腔内的填充物料相互隔离不会移动,也使得填充后的下梁本体重量分布均衡。下梁本体31的两端还加工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外侧焊接有用于安装对重导靴50的焊接螺母36,由此便于对重导靴的安装固定。下梁本体31的下部还焊接固定有连接角钢37以便于安装重量补偿装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