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清理的卸料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8540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清理的卸料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卸料装置,特别是一种可以方便清理的卸料器。



背景技术:

目前,卸料器是除尘设备排灰、送风及其他设备给料的主要设备,适用于粉状物料和颗料状物料。卸料器运转可靠平稳、噪音低、故障少、寿命长、齿合件采用球墨铸铁与轴承钢等,并且使用性能好、耐磨性高。在粮食、饲料加工工业中,通风除尘器、螺旋输送机、斗式提升机、卸料器都是应用很广泛的技术,其设备装置长期以来在满足工艺生产的要求、保证连续性生产、减轻劳动强度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卸料器一般由带有数片叶片的转子叶轮、轴承、壳体及电机组成。运行过程中,上部料仓的物料靠自重落下充填在转子叶轮之间的空隙中,然后随转子叶轮的旋转在下部定量而连续地卸料,然而,转子叶轮端部与壳体之间常因充填物料而造成卡塞,经常需要对叶轮进行清理,而现有卸料器不容易拆卸,清理不方便,需要浪费太多时间和人力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清理的卸料器,从而解决了现有卸料器清理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方便清理的卸料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部的转子及用于带动转子转动的驱动电机,还包括设置在壳体远离驱动电机一侧的端盖,端盖与壳体活动连接;所述转子靠近端盖一端设置有轴承,所述转子、端盖及轴承连接为一体;所述转子靠近驱动电机一端设置有定位销,驱动电机端面设置有与定位销相配合的柱销快联套,所述定位销与柱销快联套配合将转子与驱动电机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子圆周面均匀设置有叶轮,叶轮设置为U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转子为中空结构。

优选的,所述转子两端均设置有O型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端盖上设置有把手,把手穿过端盖与壳体活动连接,将端盖与壳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端盖两侧设置有联接座,联接座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滑杆;所述壳体两侧相对应滑杆位置设置有卡槽,滑杆可沿卡槽水平滑动。

优选的,所述滑杆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孔,所述卡槽相对应限位孔位置设置有螺纹孔。

优选的,所述壳体一侧的卡槽水平设置有多个。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置在壳体远离驱动电机一侧的端盖,端盖与壳体活动连接;所述转子靠近端盖一端设置有轴承,所述转子、端盖及轴承连接为一体,只在靠近端盖一端设置轴承,在取出转子清洗时,可以直接通过拆卸端盖,快速将转子取出,方便清理,清理完成后,也方便将转子快速连接。

2、本实用新型只在靠近端盖一端设置轴承,转子、端盖及轴承连接为一个整体,在取出转子清洗时不改变轴承与转子、端盖之间的相对位置,使三者之间相对固定从而确保在清洗完转子之后再装回后转子与壳体的间隙不改变,保证了设备的密封性。

3、本实用新型转子靠近驱动电机一端设置有定位销,驱动电机端面设置有与定位销相配合的柱销快联套,所述定位销与柱销快联套配合将转子与驱动电机连接,可以使转子可以快速与驱动电机完成拆卸,也可以使转子在清理完成后与驱动电机快速、精确安装。

4、本实用新型转子圆周面均匀设置有叶轮,叶轮设置为U型结构,U型结构增大叶片之间的夹角,可以方便卸料和清洗转子。

5、本实用新型转子为中空结构,可以减轻转子重量,使在取出转子时省时省力,也可以减轻了卡槽与滑杆的受力情况,确保在取出转子后滑杆不会因为受力过大而变形损坏,使转子不能装回设备。

6、本实用新型转子两端均设置有O型密封圈,O型密封圈可随转子一起拆卸和安装,在重新安装转子后,O型密封圈可以保证设备的密封性。

7、本实用新型端盖上设置有把手,把手穿过端盖与壳体活动连接,取出转子时,可以握住把手将转子抽出,避免因不方便抓取,导致转子掉落损坏。

8、本实用新型端盖两侧设置有联接座,联接座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滑杆;所述壳体两侧相对应滑杆位置设置有卡槽,滑杆可沿卡槽水平滑动,清洗设备时,端盖、转子及轴承的整体通过滑杆沿卡槽滑动,可以省时、省力,提高设备工作效率。

9、本实用新型滑杆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孔,所述卡槽对应限位孔位置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和限位孔通过螺栓固定,可以增加端盖与壳体之间的稳定性。

10、本实用新型壳体一侧的卡槽水平设置有多个,在取出转子时,多个卡槽可以将避免端盖、转子及轴承的整体沿卡槽转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清洗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沿A-A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沿B-B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C处放大图;

图中标记:1-壳体;2-转子;3-驱动电机;4-端盖;5-轴承;6-定位销;7-柱销快联套;8-叶轮;9-把手;10-联接座;11-滑杆;12-卡槽;13-限位孔;14-O型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附1-8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一种方便清理的卸料器,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转子2及用于带动转子2转动的驱动电机3,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远离驱动电机一侧的端盖4,端盖4与壳体1活动连接;转子2靠近端盖4一端设置有轴承5,转子2、端盖4及轴承5连接为一体,转子2靠近驱动电机3一端设置有定位销6,驱动电机3端面设置有与定位销6相配合的柱销快联套7,定位销6与柱销快联套7配合将转子2与驱动电机3连接;转子2圆周面均匀设置有叶轮8,叶轮8设置为U型结构;转子2为中空结构;所述转子2两端均设置有O型密封圈14,端盖4四周上均匀设置有四个把手9,把手9穿过端盖4与壳体1活动连接,将端盖4与壳体1连接;端盖4两侧设置有联接座10,联接座10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滑杆11;壳体1两侧相对应滑杆11位置设置有卡槽12,滑杆11可沿卡槽12水平滑动;滑杆11上设置有5个限位孔13,卡槽12相对应限位孔13位置设置有螺纹孔;壳体1一侧的卡槽12水平设置有2个。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清理转子2时,将通过螺纹孔和限位孔13连接滑杆11与卡槽12的螺栓和四个把手9松开,由于端盖4、轴承5及转子2固定连接为整体,端盖4与壳体1活动连接,转子2和驱动电机3通过定位销6和柱销快连套7连接,可直接将端盖4、轴承5及转子2连接的整体卡槽12从壳体1上沿拉出,对转子2进行清理,叶轮8设置为U型结构,可以增大叶轮8之间的夹角,使清理方便;转子2设置为中空结构,使在取出转子2时省时省力,也可以减轻了卡槽12与滑杆11的受力情况,确保在取出转子2后滑杆11不会因为受力过大而变形损坏,清理完成后,将端盖4、轴承5及转子2连接的整体沿卡槽12推入壳体1,将转子2端面设置的定位销6与驱动电机3上的柱销快联套7配合,将转子2与驱动电机3连接,通过螺栓将滑杆11与卡槽12连接,将四个把手9与壳体1连接,本专利中端盖4与壳体1之间通过手动机械锁紧机构、电动锁紧机构或气动锁紧机构连接,此种方式为现有技术,就不在本专利中阐述。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方便清理的卸料器,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转子2及用于带动转子2转动的驱动电机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远离驱动电机一侧的端盖4,端盖4与壳体1活动连接;所述转子2靠近端盖4一端设置有轴承5,所述转子2、端盖4及轴承5连接为一体;所述转子2靠近驱动电机3一端设置有定位销6,驱动电机3端面设置有与定位销6相配合的柱销快联套7,所述定位销6与柱销快联套7配合将转子2与驱动电机3连接,在取出转子2清洗时,可以直接通过拆卸端盖4,快速将转子2取出,方便清理,清理完成后,也方便将转子2快速连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做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子2圆周面均匀设置有叶轮8,叶轮8设置为U型结构,U型结构增大叶片之间的夹角,可以方便卸料和清洗转子2。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2做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子2为中空结构,可以减轻转子2重量,使在取出转子2时省时省力,也可以减轻了卡槽12与滑杆11的受力情况,确保在取出转子2后滑杆11不会因为受力过大而变形损坏,使转子2不能装回设备。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做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子2两端均设置有O型密封圈14如图8所示,O型密封圈14可随转子2一起拆卸和安装,从而可以在重新安装转子2后,保证设备的密封性。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做进一步改进,所述端盖4上设置有把手9,把手9穿过端盖4与壳体1活动连接,将端盖4与壳体1连接,取出转子2时,可以握住把手9将转子2抽出,避免因不方便抓取,导致转子2掉落损坏。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5中任一项做进一步改进,所述端盖4两侧设置有联接座10,联接座10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滑杆11;所述壳体1两侧相对应滑杆11位置设置有卡槽12,滑杆11可沿卡槽12水平滑动,清洗设备时,端盖4、转子2及轴承5的整体通过滑杆11沿卡槽12滑动,可以省时、省力,提高设备工作效率。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6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杆11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孔13,所述卡槽12相对应限位孔13位置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和限位孔13通过螺栓固定,可以增加端盖4与壳体1之间的稳定性。

实施例8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7做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1一侧的卡槽12水平设置有多个,从而可以在取出转子2时,多个卡槽12可以避免端盖4、转子2及轴承5的整体沿卡槽12转动。

如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