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救生舱内升降机构的钢丝绳变形补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9087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移动式救生舱内升降机构的钢丝绳变形补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移动式救生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移动式救生舱内升降机构的钢丝绳变形补偿装置。



背景技术: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主要目的是用来解决矿山企业的重大灾害应急救援的一系列关键技术,为矿山井下工人在灾变环境下提供稳定可靠、保障齐全的维生空间,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

移动式救生舱的升降机构在反复升降的过程中,由于升降机构内的钢丝绳长期受应力作用产生形变,造成活动筒体无法完全收回和放出,故影响逃生舱的行走功能和使用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设计的缺陷,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靠性强、安全性高和使用寿命长的移动式救生舱内升降机构的钢丝绳变形补偿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移动式救生舱内升降机构的钢丝绳变形补偿装置由箱体结构、4个升降机构和4个补偿机构组成。4个升降机构分别安装在箱体结构的箱体的四角处,每个升降机构中装有一个补偿机构。

箱体结构包括4个第一小定滑轮、4个第二小定滑轮、箱体、2个减速箱、4个第一大定滑轮、4个第二大定滑轮和4个卷筒。箱体底板的靠近前侧和靠近后侧的中间位置处对称地装有减速箱,每个减速箱的两侧分别对称地装有卷筒,每个减速箱分别与各自对应的卷筒轴连接。箱体顶板内壁的靠近前侧处和靠近后侧处分别由里向外依次对称地装有第一小定滑轮和第二小定滑轮,靠近前侧的两个第一小定滑轮分别位于靠近前侧各自对应的卷筒外端的正上方,靠近后侧的两个第一小定滑轮分别位于靠近后侧各自对应的的卷筒外端的正上方。箱体底板的靠近前侧和靠近后侧分别由里向外依次对称地装有第一大定滑轮和第二大定滑轮,靠近前侧的两个第一大定滑轮分别位于靠近前侧各自对应的卷筒外端的正下方,靠近后侧的两个第一大定滑轮分别位于靠近后侧各自对应的的卷筒外端的正下方。

每个升降机构包括固定筒体、活动筒体、底座、挡板、2个导线轮、大动滑轮、两个拉杆、小动滑轮、细钢丝绳和粗钢丝绳。固定筒体分别垂直地安装在箱体的四角处,固定筒体的上端与箱体的上部固定连接,固定筒体的下端与箱体的下部固定连接,固定筒体呈方管状。活动筒体活动地套入固定筒体内,活动筒体亦为方管状,活动筒体的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活动筒体顶部固定有挡板。挡板的前后两侧对称地开有凹槽,凹槽处的中间位置处装有导线轮;挡板沿左右方向对称地开有两个通孔,两个拉杆穿过对应的两个通孔,两个拉杆的下端与弹簧底板固定连接,两个拉杆的上端装有小动滑轮,两个拉杆的中间位置处装有大动滑轮。

4根细钢丝绳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箱体顶部的靠近四角处,每根细钢丝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各自对应的小动滑轮、第二小定滑轮和第一小定滑轮后缠绕在各自对应的卷筒的外端。4根粗钢丝绳的一端与各自对应的固定筒体固定连接,每个粗钢丝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挡板左侧的方槽中的导线轮、大动滑轮、挡板右侧的方槽中的导线轮、第一大定滑轮和第二大定滑轮后逆时针方向缠绕在各自对应的卷筒的內端。

补偿机构包括套筒、弹簧底板和弹簧;套筒固定在活动筒体的上部,套筒的上端紧贴挡板的下平面,套筒的底部放置有弹簧底板,弹簧底板与挡板间装有弹簧,弹簧底板与两个拉杆下端固定连接。

所述弹簧的弹力大于活动活动筒体和底座的重量之和。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积极效果:

本发明由于细钢丝绳和粗钢丝绳缠绕在对应的同一卷筒上,当卷筒工作时,细钢丝绳和粗钢丝绳以同样的线速度运行,使活动筒体完全伸缩到位。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细钢丝绳和粗钢丝绳因受力不同导致伸长形变不同,即粗钢丝绳受到到较大拉力导致其伸长形变量大于细钢丝绳的变化量,而使活动筒体无法完全伸缩到位。此时,由于补偿机构中的弹簧的弹力大于活动筒体和底座的重量之和,使大动滑轮与活动筒体之间的距离自动调整,对粗钢丝绳的变形量进行补偿,使粗钢丝绳仍处于绷紧状态。解决了活动筒体因钢丝绳变形而不能完全升降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移动式救生舱内升降机构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本发明采用的零部件都是通用件,能够应用于其它类似的升降机构中,应用范围广。

因此,本发明具有可靠性强、安全性高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亦适用于其它类似的升降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挡板8和导线轮7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2中I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并非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移动式救生舱内升降机构的钢丝绳变形补偿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移动式救生舱内升降机构的钢丝绳变形补偿装置由箱体结构、4个升降机构和4个补偿机构组成。4个升降机构分别安装在箱体结构的箱体15的四角处,每个升降机构中装有一个补偿机构。

箱体结构包括4个第一小定滑轮14、4个第二小定滑轮12、箱体15、2个减速箱16、4个第一大定滑轮17、4个第二大定滑轮20和4个卷筒18。箱体15底板的靠近前侧和靠近后侧的中间位置处对称地装有减速箱16,如图1所示,每个减速箱16的两侧分别对称地装有卷筒18,每个减速箱16分别与各自对应的卷筒18轴连接。箱体15顶板内壁的靠近前侧处和靠近后侧处分别由里向外依次对称地装有第一小定滑轮14和第二小定滑轮12,靠近前侧的两个第一小定滑轮14分别位于靠近前侧各自对应的卷筒18外端的正上方,靠近后侧的两个第一小定滑轮14分别位于靠近后侧各自对应的的卷筒18外端的正上方。箱体15底板的靠近前侧和靠近后侧分别由里向外依次对称地装有第一大定滑轮17和第二大定滑轮20,靠近前侧的两个第一大定滑轮17分别位于靠近前侧各自对应的卷筒18外端的正下方,靠近后侧的两个第一大定滑轮17分别位于靠近后侧各自对应的的卷筒18外端的正下方。

如图1所示,每个升降机构包括固定筒体3、活动筒体2、底座1、挡板8、2个导线轮7、大动滑轮9、两个拉杆10、小动滑轮11、细钢丝绳13和粗钢丝绳19。固定筒体3分别垂直地安装在箱体15的四角处,固定筒体3的上端与箱体15的上部固定连接,固定筒体3的下端与箱体15的下部固定连接,固定筒体3呈方管状。如图1和图2所示,活动筒体2活动地套入固定筒体3内,活动筒体2亦为方管状,活动筒体2的底部与底座1固定连接,活动筒体2顶部固定有挡板8。如图3所示,挡板8的前后两侧对称地开有凹槽,凹槽处的中间位置处装有导线轮7,挡板8沿左右方向对称地开有两个通孔21。如图4、图1和图2所示,两个拉杆10穿过对应的两个通孔21,两个拉杆10的下端与弹簧底板4固定连接,两个拉杆10的上端装有小动滑轮11,两个拉杆10的中间位置处装有大动滑轮9。

如图1所示,4根细钢丝绳13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箱体15顶部的靠近四角处,每根细钢丝绳13的另一端依次绕过各自对应的小动滑轮11、第二小定滑轮12和第一小定滑轮14后缠绕在各自对应的卷筒18的外端。4根粗钢丝绳19的一端与各自对应的固定筒体3固定连接,每个粗钢丝绳19的另一端依次绕过挡板8左侧的方槽中的导线轮7、大动滑轮9、挡板8右侧的方槽中的导线轮7、第一大定滑轮17和第二大定滑轮20后逆时针方向缠绕在各自对应的卷筒18的內端。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补偿机构包括套筒6、弹簧底板4和弹簧5;套筒6固定在活动筒体2的上部,套筒6的上端紧贴挡板8的下平面,套筒6的底部放置有弹簧底板4,弹簧底板4与挡板8间装有弹簧5,弹簧底板4与两个拉杆10下端固定连接。

所述弹簧5的弹力大于活动活动筒体2和底座1的重量之和。

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如下积极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由于细钢丝绳13和粗钢丝绳19缠绕在对应的同一卷筒18上,当卷筒18工作时,细钢丝绳13和粗钢丝绳19以同样的线速度运行,使活动筒体2完全伸缩到位。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细钢丝绳13和粗钢丝绳19因受力不同导致伸长形变不同,即粗钢丝绳19受到到较大拉力导致其伸长形变量大于细钢丝绳13的变化量,而使活动筒体2无法完全伸缩到位。此时,由于补偿机构中的弹簧5的弹力大于活动筒体2和底板1的重量之和,使大动滑轮9与活动筒体2之间的距离自动调整,对粗钢丝绳19的变形量进行补偿,使粗钢丝绳19仍处于绷紧状态。解决了活动筒体2因钢丝绳变形而不能完全升降的问题,从而提高升降机构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零部件都为通用件,能够应用于其它类似的升降机构中,应用范围广。

因此,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可靠性强、安全性高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亦适用于其它类似的升降机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