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喷印工件的分拣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7949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喷印工件的分拣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喷印工件的分拣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工件在喷印色彩时,直接将该工件置于传送带上,并通过该传送带将待喷印工件传送至喷印机内进行着色。现有的喷印设备采用旋转工件的工艺进行喷印操作,由于对工件定位有较高要求,采用夹具对工件进行装夹后再采用一条传送带输送,传送效率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现有的传送带呈环形,且该环形处于一竖直平面内,因此处于下方的传送带上的工位就需要夹具对工件进行固定才能避免工件从传送带上掉落。当整个喷印工艺对工位数量要求较多时,每一个工位都需要一定的长度,一旦传送带的长度未满足工位数量要求时,不得不增加传送带的长度,这样一来传送带的传送效率较低,空载率不会低于50%,从而造成空间上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喷印工件的分拣传输装置,具体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所述用于喷印工件的分拣传输装置,包括机架、分拣盘以及两个环形输送单元,两环形输送单元设置在机架上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每个环形输送单元包括传送带、环形导轨、两个驱动轮以及若干承载板,所述承载板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环形导轨上,传送带与每个承载板相对环形导轨内侧的一侧传动连接形成环状驱动带,所述两个驱动轮分别设置于环状驱动带内侧的两端与传送带传动连接;所述分拣盘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气枪设于所述环形导轨内侧。

所述用于喷印工件的分拣传输装置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驱动轮的外周均匀地设置有第一齿条并且间隔地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销柱的缺口。

所述用于喷印工件的分拣传输装置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承载板相对环形导轨内侧的一侧设有销柱,承载板的上表面为设定纹理的橡塑层。

所述用于喷印工件的分拣传输装置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传送带上设有于所述第一齿条相对应的第二齿条,并通过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啮合实现与驱动轮的传动连接,所述承载板通过所述销柱与第二齿条卡接实现与传送带的传动连接。

所述用于喷印工件的分拣传输装置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驱动轮通过电机驱动转动。

所述用于喷印工件的分拣传输装置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分拣盘包括分隔盘、转盘、传动带、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和圆周方向上均布有若干输送槽的拨盘,所述分隔盘上设有安装槽与用于容纳所述转盘的弧形缺口,且所述弧形缺口与安装槽相贯通,所述拨盘转动设置在该安装槽内,安装槽上设有一个分隔孔,转盘转动地设于分隔盘的缺口一侧,转盘部分收容于所述弧形缺口中且转盘的上端面与安装槽的上端面平齐,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分别对应地设置在转盘上和拨盘上,传动带连接在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上;所述转盘上设有一通孔。

所述用于喷印工件的分拣传输装置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拨盘上设有圆形的挡凸台,该挡凸台上设有压盖。

所述用于喷印工件的分拣传输装置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压盖的半径小于拨盘的半径。

所述用于喷印工件的分拣传输装置的进一步设计在于,工件的分拣装置还包括一剔除单元,剔除单元包括后检测单元、气吹剔除机构以及上位机,后检测单元包括ccd相机、传感器、光源以及相机控制器,ccd相机、光源以及传感器分别与相机控制器通信连接,气吹剔除机构包括气枪与剔除导向杆组成,气枪设置于剔除导向杆上,相机控制器与气枪分别与上位机通信连接。

所述用于喷印工件的分拣传输装置的进一步设计在于,还包括一上料机构,该上料机构包括喷印面检测相机、分流单元、翻转单元、一级上料传送带以及二级上料传送带,喷印面检测相机、分流单元以及翻转单元顺次设置于一级上料传送带上,一级上料传送带承载工件通过喷印面检测相机,分流单元包括剔除气嘴、换道气嘴以及废料收集装置,剔除气嘴设置于一级上料传送带的一侧,废料收集装置正对于剔除气嘴设置于上料传送带的另一侧,换道气嘴设置于一级上料传送带上,所述翻转单元为一个半圆形通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分拣盘将待喷印的工件分成两拨并送至两传送带上,由此能够增加工件的传送效率,继而提高工件的生产效率,减少劳动时间;而且将两传送带水平设置,以降低传送带的空载率,节约整个装置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喷印工件的分拣传输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图1用于喷印工件的分拣传输装置的结构图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分拣盘的平面结构图。

图4为图3分拣盘中分隔盘平面结构图。

图5为图4分拣盘的三维结构图。

图6为图5分拣盘设有压盖的三维结构图。

图7为分拣传输装置与上料机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8为剔除单元的示意图。

图9为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上料机构的b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本实施例的用于喷印工件的分拣传输装置,主要由机架10、分拣盘1以及两个环形输送单元2组成。两环形输送单元2设置在机架10上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每个环形输送单元2主要由传送带3、环形导轨22、两个驱动轮23以及多个承载板21组成。承载板21滑动地设置在环形导轨22上,传送带3与每个承载板21相对环形导轨22内侧的一侧传动连接形成环状驱动带。两个驱动轮23分别设置于环状驱动带内侧的两端与传送带3传动连接。分拣盘1设置在机架10上且位于两环形输送单元2之间,将工件分发至两侧的传送带上,气枪4设于环形导轨22内侧,将处于环形导轨22外侧设定的工位上的工件通过气流吹出承载板,实现卸料。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使用气枪进行卸料,也可以采用由气缸驱动的伸缩杆将工件从承载板上击落,由于该机构在本技术领域内易于实现,因此具体的驱动机构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的工件为表面拥有相同图案的硬质材料制成的圆形薄片,且圆形薄片的直径d=15~65mm,厚度h=1.5~10mm。本技术方案中的工件可以为表面拥有相同图案的、任意形状的具有一定厚度工件,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驱动轮的外周均匀地设置有第一齿条24并且间隔地设置有用于容纳销柱211的缺口25。传送带上设有于第一齿条24相对应的第二齿条(图中未示出),并通过第一齿条24与第二齿条啮合实现与驱动轮的传动连接。在传送带3上的第二齿条与驱动轮上的第一齿条24啮合时,销柱211进入上述缺口。

为了所有承载板21构成与传送带3的联动,承载板21相对环形导轨内侧的一侧设有销柱211,传送带3通过销柱211与第二齿条卡接实现与承载板21的传动连接。

本实施例的承载板21上表面为设定纹理的橡塑层,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使得工件在落于承载板21上后运行0.2秒-0.6秒即可与承载板21保持相对静止。本实施例中的承载板21的上表面采用点状凸起的纹理。为了配合上述提及的卸料机构,本实施例的环形导轨22由相互平行的两直轨与连接该两直轨的两弧形轨组成,承载板21在通过第一个直轨时,完成工件的上料、喷印操作;承载板21在通过第二个直轨时,相邻的承载板21彼此间的间隙控制在0.5-2mm,使得工件无法在卸料导向杆41的导向作用下从间隙滑落,从而顺利地将工件导入到直轨旁的收集装置内,相应地,卸料机构必须设置在该第二个直轨处。承载板21在通过两弧形时,间隙会变大,而承载板21的摩擦系数也能保证工件不会收到离心力的作用而甩出承载板。

进一步的,驱动轮通过电机驱动转动,以驱动转送带3运作。

如图2至图5,分拣盘1包括分隔盘12、转盘13、传动带14、第一传动轮15、第二传动轮16和圆周方向上均布有若干输送槽110的拨盘11,在分隔盘12上设有安装槽122与用于容纳转盘13的缺口,拨盘11转动设置在该安装槽122内,拨盘11转动设置在安装槽122内,安装槽122的一侧设有一个分隔孔121。转盘13转动设于分隔盘12的缺口一侧,转盘13部分收容于缺口内,且转盘的上端面与安装槽122的上端面平齐。该缺口为弧形缺口950,其曲率半径与圆形转盘相同。第一传动轮15和第二传动轮16分别设置在转盘13上和拨盘11上,传动带14连接在第一传动轮15和第二传动轮16上。

该分隔孔121位于一条传送带的上方,且该分隔孔121对应于拨盘11圆周上且在该分隔孔12与一输送槽110位置重叠时,分隔孔12与该输送槽110相贯通。在转盘13上设有一个通孔131,该通孔131可在转盘13与一输送槽110位置重叠时贯通。

拨盘11在拨动工件掉落至两传送带3上时,为防止工件在被拨动过程中移动至分隔盘12上端面而不能掉落至拨盘11上的输送槽110内,且拨盘11的上端面低于分隔盘12的上端面。

在分隔盘12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将工件送至分隔盘12内的进料口400,该进料口400与分隔盘12上的安装槽122相贯通。

为进一步保证工件掉落至拨盘11上的输送槽110内,在拨盘11上设有圆形的挡凸台112,该挡凸台112与拨盘11同轴线,在挡凸台112上设有压盖500,压盖500的半径小于拨盘11的半径。第二传动轮16固定连接在该挡凸台112上。

拨盘11在拨动工件时,在安装槽122圆周壁和压盖500的作用下,工件只能在拨盘11上移动,不会偏离至分隔盘12上。

如图9、图10,本实施例的机架10相对于分拣盘1的一侧还设有一上料机构7,该上料机构7由正反检测相机72、分流单元73、等离子表面处理装置75、翻转单元74、一级上料传送带77以及二级上料传送带78组成。正反检测相机、分流单元73以及翻转单元74顺次设置于一级上料传送带77上,一级上料传送带77承载工件通过正反检测相机检测出向上的面是否为需要喷印的面后,向上位机输送检测信息,同时经检测后的工件通过设于一级上料传送带77上的导向杆由检测区域设定的出口区域进入到分流单元73。分流单元73由剔除气嘴、换道气嘴以及废料收集装置76组成。剔除气嘴设置于一级上料传送带77的一侧,废料收集装置76正对于剔除气嘴设置于上料传送带77的另一侧。换道气嘴设置于一级上料传送带77上相对于出口区域一侧。翻转单元74为一个半圆形通道,工件由该通道位于上方的入口进入后,从位于下方的出口输出到二级上料传送带78。等离子表面处理装置75设置于二级上料传送带78上,工件经等离子表面处理装置,提高工件表面的势能,有助于墨料更均匀地附着在工件的打印面上,最后工件由二级上料传送带78输送至分拣盘完成工件的上料。

为了降低该喷涂系统的成品的次品率,本实施例喷涂装置还包括一剔除单元,剔除单元包括后检测单元与气吹剔除机构,后检测单元包括ccd相机、传感器、光源以及相机控制器,ccd相机、光源以及传感器分别与相机控制器通信连接。气吹剔除机构5主要由气枪与剔除导向杆51组成。气枪设置于剔除导向杆51上,相机控制器与气枪分别与上位机通信连接,相机控制器向上位机输送成品的喷印图案信息后,经上位机对喷印图案信息检测,若喷印图案不合格,则上位机向气枪输出脉冲使能信号。

相比于现有的喷印设备,均采用旋转工件的喷印工艺,需要通过夹具对工件进行定位,本实施例基于工件的定位检测,采用承载板替代传统的工装夹具提高传输效率。本实施例通过分拣盘将待喷印的工件分成两拨并送至两传送带上,由此能够增加工件的传送效率,继而提高工件的生产效率,减少劳动时间;而且将两传送带水平设置,以降低传送带的空载率,节约整个装置的空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