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0535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喷头结构。



背景技术:

在化妆品领域,经常使用具有喷头的瓶体储存液体,例如乳液泵。乳液泵广泛用于化妆品及沐浴用品,当需要使用时,按压按头,即可把需要的乳液取出,这种方法即方便又卫生。授权公告号为cn203127397u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新型乳液泵》(申请号:201320109153.0)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按头,按头套设于螺牙上端,按头底部与螺牙内部相对应设置有卡位,按头底部与螺牙上端设置的扣线相配合,螺牙内部设置有主柱,主柱顶端与按头内部相互倒角配合设置,主柱下方还设置有副柱,主柱和副柱之间设有弹簧,在螺牙下端套设有吸管。上述结构的乳液泵采用按头底部与螺牙内部卡位连接,按下按头旋转90度可切换开关,按头内部与主柱顶端相互倒角配合,按头上下活动时可产生吸力和泵液效果。

现有技术中的活塞普遍与上述结构类似,按头上的喷口无法进行密封,只能通过在按头外设置有一个盖帽防止内容物氧化,盖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密封作用,但滞留在活塞内的内容物极容易与空气接触而氧化,而使用者每次的使用量又恰恰就是活塞内滞留的量,这就导致每次使用者使用到的部分都是已氧化部分,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有效避免活塞中内容物氧化的喷头结构。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喷头结构,包括活塞及头帽组件,所述活塞的顶部与头帽组件的内顶面相抵,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帽组件包括头帽本体及喷嘴,所述头帽本体能转动地设于活塞上,所述活塞顶部设置有用于容纳喷嘴的安装腔,该安装腔的侧壁上开有与喷嘴的出料端相对应的通孔,所述头帽本体的侧部开设有与该通孔相连通的导料通道。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导料通道包括分别布置于头帽本体两侧的第一导料通道及第二导料通道,所述第一导料通道的内径小于第二导料通道的内径。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料通道的内径内外相等,所述第二导料通道的内径成形为自内而外逐渐增大的喇叭状。设置两个通道,使用者可根据需要的出液量大小及出液形式(直线状或发散状)来选择相应通道,从而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为了便于使用,所述头帽本体顶部的中央位置设置有能与喷嘴及活塞保持静止的第一顶盖,所述头帽本体顶部的外围设置有能随头帽本体转动的第二顶盖,该第二顶盖与第一顶盖上对应设置有能对出料状态与否进行指示的指示结构。

为了便于装配,所述头帽本体的中部具有与活塞上部相插配连接的装配槽,该装配槽的顶壁面上开设有对应喷嘴布置的装配孔,所述喷嘴顶壁面上设置有向装配孔中延伸的装配圈,所述第一顶盖的下表面与该装配圈相连接。所述的装配圈为非圆形,所述第一顶盖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能该装配圈配合卡接的卡扣。所述第一顶盖的下表面设置有能与装配圈的内沿相贴近布置的装配筋,所述的卡扣为至少两个并分别设于装配筋的不同边上。

为了便于装配,所述头帽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环形布置的插槽,所述第二顶盖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能插置在该插槽中的插接套。所述喷嘴具有能插置在活塞出料口中的进液通道。

作为改进,本发明的喷头还包括瓶体,该瓶体内部中空从而形成用以储存物料的容置腔,所述瓶体顶部具有与容置腔相连通的开口;

泵体,该泵体上部限位在所述瓶体开口上,该泵体下部位于瓶体的容置腔中;所述泵体中部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一导流通道;所述活塞能上下移动地设于泵体上部,所述活塞上开设有与第一导流通道相连通的第二导流通道;

泵套,设于所述泵体上部并将活塞约束在泵体上;

弹簧,设于所述泵体中并上端与活塞相抵从而使所述活塞始终保持向上移动的趋势;以及

管吸装置,与泵体相连接,通过活塞的上下移动而使管吸装置上下动作,它具有与第一导流通道贯通的吸管及使管吸装置始终保持向上移动趋势的弹性结构;

所述头帽组件能上下移动地设于泵套上并内顶面与活塞的上端相抵,所述头帽的一侧开有与第二导流通道相连通的喷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将头帽本体能转动地设置在活塞上,而使喷嘴与活塞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当需要使用时,旋转头帽本体,使头帽本体上的导料通道与活塞上的喷嘴出料端相对应,可实现内容物的输出;使用完毕后,旋转头帽本体,使头帽本体上的导料通道与活塞上的喷嘴出料端相错开,可对喷嘴出料端进行封闭,避免活塞内滞留的内容物被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头帽与活塞的分解图;

图4为图3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分解图;

图6为图5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喷头第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喷头第二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喷头第三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喷头第四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喷头第五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喷头第六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喷头结构包括瓶体3、泵体1、吸管4、传动件5、活塞6、弹簧7、泵套8及头帽组件2。活塞6的顶部与头帽组件2的内顶面相抵。

本实施例中的头帽组件2包括头帽本体21及喷嘴22,头帽本体21能转动地设于活塞6上,活塞6顶部设置有用于容纳喷嘴22的安装腔61,该安装腔61的侧壁上开有与喷嘴22的出料端221相对应的通孔611,头帽本体21的侧部开设有与该通孔611相连通的导料通道。

具体的,导料通道包括分别布置于头帽本体21两侧的第一导料通道212及第二导料通道213,第一导料通道212的内径小于第二导料通道213的内径。本实施中第一导料通道212的内径内外相等,第二导料通道213的内径成形为自内而外逐渐增大的喇叭状。设置两个通道,使用者可根据需要的出液量大小来选择相应通道,从而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本实施例中头帽本体21顶部的中央位置设置有能与喷嘴22及活塞6保持静止的第一顶盖23,头帽本体21顶部的外围设置有能随头帽本体21转动的第二顶盖24,该第二顶盖24与第一顶盖23上对应设置有能对出料状态与否进行指示的指示结构25。头帽本体21的中部具有与活塞6上部相插配连接的装配槽214,该装配槽214的顶壁面上开设有对应喷嘴21布置的装配孔215,喷嘴22顶壁面上设置有向装配孔215中延伸的装配圈222,第一顶盖23的下表面与该装配圈222相连接。装配圈222为梯形或三角形状,第一顶盖23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能该装配圈222配合卡接的卡扣231。第一顶盖23的下表面设置有能与装配圈222的内沿相贴近布置的装配筋232,卡扣231为至少两个并分别设于装配筋232的不同边上。头帽本体21的顶部设置有环形布置的插槽216,第二顶盖24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能插置在该插槽216中的插接套241。喷嘴22具有能插置在活塞6出料口63中的进液通道223。

当使用本实施例的喷头时,旋转头帽本体21,使头帽本体21上的导料通道212/213与活塞6上的喷嘴22出料端221相对应,可实现内容物的输出;使用完毕后,旋转头帽本体21,使头帽本体21上的导料通道212/213与活塞6上的喷嘴22出料端221相错开,可对喷嘴22出料端221进行封闭,避免活塞6内滞留的内容物被氧化。

如图1~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瓶体3内部中空从而形成用以储存物料的容置腔31,瓶体3顶部具有与容置腔31相连通的开口32。泵体1上部限位在瓶体3的开口32上,泵体1下部位于瓶体3的容置腔31中,泵体1中部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一导流通道10。具体的,第一导流通道10设于泵体1中部,泵体1上设置有围绕第一导流通道10外周布置的环形套12,该环形套12与第一导流通道10之间连接有衔接片13,该衔接片13与第一导流通道10的外壁、环形套13的内壁共同围合成供活塞6上下移动的配合腔14。

本实施例的活塞6能上下移动地设于泵体1上部的配合腔14中,活塞6上开设有与第一导流通道10相连通的第二导流通道61。管吸装置4与泵体1相连接,管吸装置4通过活塞6的上下移动而使管吸装置4上下动作,它具有与第一导流通道10贯通的吸管42及使管吸装置4始终保持向上移动趋势的弹性结构41。管吸装置4除吸管42外还包括有堵塞5,堵塞5设于泵体1下方,堵塞5的顶部具有向上延伸并穿过泵体1底部伸入泵体的配合腔14中的配合柱51,活塞6向下移动状态下能抵压配合柱51并驱使堵塞5向下移动。弹簧7套置于第一导流通道10及第二导流通道61的外周,弹簧7设于泵体1中并上端与活塞6相抵从而使活塞6始终保持向上移动的趋势。泵套8设于泵体1上部并将活塞6约束在泵体1上。头帽组件2能上下移动地设于泵套8上并内顶面与活塞6的上端相抵,头帽组件2的一侧开有与第二导流通道61相连通的喷口29。

弹簧7的下端与衔接片13的上表面相抵,弹簧7的上端与活塞6的第二导流通道61的顶部的壁面相抵。具体的,堵塞5能上下移动地套置在第一导流通道10的外周,吸管4上部能上下移动地套置在第一导流通道10外周并上端面与堵塞5的下表面相抵。堵塞5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装配套52,该装配套52的内表面与第一导流通道10的外壁面共同形成能与吸管4导向配合的导向槽53。采用上述结构,以实现吸管4下移,从而将瓶体3中的物料压入吸管4并进一步输出。为了便于装配,活塞6的内壁面上设置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定位筋62,对应的,泵体1的配合腔14中竖向布置有能与定位筋62上下导向配合而限制活塞6相对于泵体1周向转动的限位件。该限位件包括间隔布置的第一限位柱15、第二限位柱16,活塞6上的定位筋62插置在第一限位柱15与第二限位柱16之间的间隙中。

本实施例的第一导流通道10中活动插置有能对物料流量进行限制的限流杆9,该限流杆9的外周面与第一导流通道10的内周壁之间形成有供物料及气体通过的间隙91。限流杆9的上端露出于第一导流通道10的上端并具有能防止限流杆9整体落入第一导流通道10中的限位部92。该限位部92与导流杆9主体的衔接处平滑过渡。采用该结构,一方面可防止出料量过猛,造成浪费;另一方面,可避免气体过快进入瓶体,影响出料量。

在本实施例中,泵体1上部设置有能套置在瓶体3开口31外周的装配圈17,泵套8套置在装配圈17的外周并顶部具有能与活塞6下部相抵的限位圈81。限位圈81与活塞6上部的外周壁之间构成一导向通道82,头帽组件2的下部具有能上下移动地插置在该导向通道82中的导向套20。本实施例中的弹性结构41包括弹性筋411及支撑环412,支撑环412坐落在瓶体1的底部,弹性筋411为3条并间隔螺旋布置于吸管4下端与支撑环412之间。采用该结构,以使吸管4保持向上移动的趋势,在出料完毕后吸管自动复位。

使用本实施例的喷头时,下压头帽组件2,头帽组件2带动活塞6一起向下运动(如图7),使弹簧7压缩,待活塞6下行顶住堵塞5上端时(如图8),堵塞5和活塞6一起向下运动(如图9),此时,堵塞5驱使吸管4一起向下运动,吸管4底部的弹性结构41向下压缩变形,在此过程中,瓶体3内的液体受压力并通过吸管4经过泵体1流动至头帽组件2的喷口29喷出;松开头帽组件2后,受弹簧7弹力的作用,头帽组件2和活塞6一起向上运动(如图10),直至活塞6顶住泵套8,由于活塞6向上复位,堵塞5不再受到活塞6向下力的作用,受吸管4下端弹性结构41的变形力作用,吸管4和堵塞5一起向上运动(如图11),直至堵塞抵住泵体1(如图12),在此过程中,受大气压的作用,外界的空气通过原先液体的出液路径填充入瓶体3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