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工件定位器及上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5073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工件定位器及上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玻璃工件定位器及上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手机屏幕玻璃在做成最终成品之前需经过多个步骤的加工,如AG/AF喷涂工艺、磨边抛光工艺、印刷工艺等等。为提高加工效率,这些加工步骤自动化率极高,自动上料、自动加工,最后自动下料传送到下一个工位上。许多自动玻璃工件在自动上料了之后不经过定位或者经过了粗略定位后进行下一个工序,导致加工精度不高,产品质量不稳定,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玻璃工件定位器及上下料装置,以提高工件定位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玻璃工件定位器,其包括前挡板、后挡板以及活动挡板,前挡板、后挡板和活动挡板在同一高度平面上相互平行,前挡板与后挡板相对固定,活动挡板设在后挡板与前挡板之间并可在两者之间直线往复移动,活动挡板顶面上设有第一挡柱,后挡板顶面上设有第二挡柱,活动挡板朝后挡板伸出的一个侧块顶面上设有第三挡柱,后挡板朝活动挡板伸出的一个侧块顶面上设有第四挡柱,第三挡柱与第四挡柱的连线垂直于活动挡板和后挡板;后挡板朝向活动挡板的侧面以及活动挡板朝向后挡板的侧面均设有传送条,两条相互平行的传送条同步移动并且垂直于第三挡柱与第四挡柱的连线。

进一步地,后挡板下方设有一个用于驱动活动挡板移动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通过一皮带带动一个第一丝杠转动,第一丝杠的螺母固定在活动挡板上。

进一步地,传送条的两端均绕过一个转轮,后挡板下方设有一个用于驱动传送条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通过一皮带驱动一联动辊,联动辊分别垂直穿入后挡板和活动挡板,并且联动辊穿过两条传送条的其中一个转轮并与两个转轮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挡柱有4个并且排成一平行于后挡板的直线,第二挡柱有5个并且排成一平行于活动挡板的直线。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玻璃工件上下料装置,其包括以上的玻璃工件定位器,还包括机械手和送料组件,机械手包括两个平行的X轴直线模组、一个Y轴直线模组以及设在Y轴直线模组的滑块上的Z轴直线模组,Z轴直线模组带动多个真空吸头竖直往复运动,X轴直线模组驱动Y轴直线模组沿着X轴直线模组直线往复运动,Y轴直线模组驱动Z轴直线模组沿着Y轴直线模组直线往复运动;Y轴直线模组的一端设在送料组件的正上方,另一端设在定位器的上方;送料组件包括第一竖板、第二竖板以及活动板,第一竖板、第二竖板和活动板均相互平行、均竖直于水平面并且三者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之间相对位置固定,活动板设在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之间并且活动板可沿着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之间的最短连线方向往复移动;活动板与第一竖板的上部空间为上料空间,活动板与第一竖板的下部空间为下料空间。

进一步地,Y轴直线模组固定在两个X轴直线模组的滑块上,且Y轴直线模组垂直于两个X轴直线模组;两个X轴直线模组通过一个同步轴同步运转;Z轴直线模组的输出端固定有一个平板,平板的四个角上设有四个真空吸头。

进一步地,第一竖板朝向活动板的一面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相互平行的、均为水平传送的外侧上料条和外侧下料条,活动板朝向第一竖板的一面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相互平行的、均为水平传送的内侧上料条和内侧下料条,外侧上料条和内侧上料条在同一高度上并且两者组合用于上料直线传送;外侧下料条和内侧下料条在同一高度上并且两者组合用于下料直线传送。

进一步地,第一竖板下方固定有一上料电机,第一竖板、第二竖板和活动板穿过有一上料驱动辊,上料电机用皮带驱动上料驱动辊,上料驱动辊带动外侧上料条和内侧上料条同步同向移动;内侧上料条分成同一水平面上的独立的三段,内侧上料条的每段的两头均有一转筒带动,内侧上料条其中一对相邻转筒的同轴另一侧均设有从动轮,上料驱动辊设有驱动轮,驱动轮与相邻两个从动轮啮合,内侧上料条另外一对相邻转筒的同轴另一侧也均设有从动轮并且通过一中间轮传动;外侧上料条分成与内侧上料条三段一一对应的独立的三段;外侧上料条的每段的两头均有一转筒带动,内侧上料条的其中一个转筒贯穿一个同步转动的传动辊,传动辊穿过外侧上料条对应的转筒并同步转动,外侧上料条的相邻转筒均通过一中间轮实现同向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竖板下方固定有一下料电机,第一竖板、第二竖板和活动板穿过有一下料驱动辊,下料电机通过皮带驱动下料驱动辊,外侧下料条的两端、内侧下料条的两端均通过一转筒带动,下料驱动辊分别贯穿并驱动外侧下料条的一个转筒和内侧下料条的一个转筒。

进一步地,第一竖板下方固定有一用于驱动活动板移动的活动电机,活动板上固定有一个丝杠螺母,丝杠螺母相配有一第二丝杠,第二丝杠设在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之间并且分别垂直于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活动电机通过皮带驱动第二丝杠。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活动挡板和后挡板将玻璃工件初步定位,传送条将玻璃工件推向三个自由度上的挡柱,使得玻璃工件平面四个自由度被限制住,玻璃工件被精确定位在设定位置上,工件定位精度得到提高,并且定位可靠性极高,有利于提高工件加工质量稳定性,满足了用户需求,有利于市场推广。

附图说明

图1、图2均为本实用新型定位器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机械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送料组件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送料组件的立体图(底部视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如图1-5所示。

本实施例的玻璃工件定位器60包括前挡板61、后挡板62以及活动挡板63。前挡板61、后挡板62和活动挡板63在同一高度平面上相互平行。前挡板61与后挡板62相对固定,活动挡板63设在后挡板62与前挡板61之间并可在两者之间直线往复移动。前挡板61和后挡板62之间通过四根同一水平面内相互平行的连杆64固定连接,而这四根连杆64均贯穿活动挡板63且与活动挡板63滑动连接。本实施例中,后挡板62下方设有一个用于驱动活动挡板63移动的第一电机65,第一电机65通过皮带66带动第一丝杠67转动,第一丝杠67的螺母固定在活动挡板63上。

活动挡板63顶面上设有第一挡柱631,第一挡柱631有4个并且排成一平行于后挡板62的直线。后挡板62顶面上设有第二挡柱621,第二挡柱621有5个并且排成平行于活动挡板63的直线。另外,活动挡板63朝后挡板62伸出的一个侧块632顶面上设有第三挡柱633。后挡板62朝活动挡板63伸出的一个侧块622顶面上设有第四挡柱623。第三挡柱633与第四挡柱623的连线垂直于活动挡板63和后挡板62。

后挡板62朝向活动挡板63的侧面以及活动挡板63朝向后挡板62的侧面均设有传送条75,两条相互平行的传送条75同步移动并且垂直于第三挡柱633与第四挡柱623的连线。传送条75的两端均绕过一个转轮74,后挡板62下方设有用于驱动传送条75的第二电机71,第二电机71通过皮带72驱动联动辊73,联动辊73分别垂直穿入后挡板62和活动挡板63,并且联动辊73分半穿过两条传送条75的其中一个转轮74并与两个转轮74同步转动。当工件送到时,会将工件放在两条传送条75上放置,然后活动挡板63朝向后挡板62移动,同时两条传送条75开始移动将工件推向第三挡柱633和第四挡柱623,最终实现精确定位。

本实施例的玻璃工件上下料装置包括了本实施例的玻璃工件定位器60,还包括机械手50和送料组件100。如图3所示,机械手50包括两个平行的X轴直线模组51、一个Y轴直线模组52以及设在Y轴直线模组52的滑块521上的Z轴直线模组53。X轴直线模组51和Y轴直线模组52可以是皮带式传动也可以是丝杠式传动,而Z轴直线模组53可以是齿轮齿条式传动。Z轴直线模组53带动多个真空吸头55竖直往复运动,X轴直线模组51驱动Y轴直线模组52沿着X轴直线模组51直线往复运动,Y轴直线模组52驱动Z轴直线模组53沿着Y轴直线模组52直线往复运动。Y轴直线模组52的一端设在送料组件100的正上方,另一端在定位器60上方。Y轴直线模组52固定在两个X轴直线模组51的滑块11上,且Y轴直线模组52垂直于两个X轴直线模组51。两个X轴直线模组51通过一个同步轴56同步运转。Z轴直线模组53的输出端固定有一个平板54,平板54的四个角上设有四个真空吸头55。

送料组件100结构如图4、5所示,本实施例中送料组件100包括第一竖板11、第二竖板12以及活动板13。第一竖板11、第二竖板12和活动板13均相互平行、均竖直于水平面并且三者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活动板13与第一竖板11的上部空间为上料空间,活动板13与第一竖板11的下部空间为下料空间。

如图4、5所示,第一竖板11与第二竖板12之间相对位置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竖板11与第二竖板12之间通过两条平行的连接柱14相互固定。连接柱14分别垂直于第一竖板11和第二竖板12。连接柱14一头固定于第一竖板11,另一头固定于第二竖板12,连接柱14的中间部位贯穿活动板13。

活动板13设在第一竖板11与第二竖板12之间并且活动板13可沿着第一竖板11与第二竖板12之间的最短连线方向往复移动。第一竖板11与第二竖板12之间设有用于限定活动板13移动路线的滑柱15。滑柱15至少有相互平行的两条。滑柱15一头固定在第一竖板11上,另一头固定在第二竖板12上。滑柱15穿过活动板13并且活动板13与滑柱15滑动连接。本实施例中,滑柱15有四条。第一竖板11下方固定有用于驱动活动板13移动的活动电机41。活动板13上固定有一个丝杠螺母44,丝杠螺母44相配有第二丝杠43,第二丝杠43设在第一竖板11与第二竖板12之间并且分别垂直于第一竖板11和第二竖板12。活动电机41通过皮带42驱动第二丝杠43,第二丝杠43带动丝杠螺母44和活动板13沿着第二丝杠43直线移动,以调整活动板13与第一竖板11之间的间隔距离。

第一竖板11朝向活动板13的一面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相互平行的、均为水平传送的外侧上料条21和外侧下料条31。活动板13朝向第一竖板11的一面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相互平行的、均为水平传送的内侧上料条22和内侧下料条32。外侧上料条21和内侧上料条22在同一高度上并且两者组合用于上料直线传送。外侧下料条31和内侧下料条32在同一高度上并且两者组合用于下料直线传送。

第一竖板11下方固定有上料电机24。第一竖板11、第二竖板12和活动板13穿过有上料驱动辊26,上料电机24用皮带25驱动上料驱动辊26,上料驱动辊26带动外侧上料条21和内侧上料条22同步同向移动。

具体地,内侧上料条22分成同一水平面上的独立的三段,中间段最长,两侧的两段长度相同。内侧上料条22的每段的两头均有一转筒23带动,内侧上料条22其中一对相邻转筒23的同轴另一侧均设有从动轮28。上料驱动辊26设有驱动轮27,驱动轮27与相邻两个从动轮28啮合,内侧上料条22另外一对相邻转筒23的同轴另一侧也均设有从动轮(未示出)并且通过一中间轮(未示出)传动。

具体地,外侧上料条21分成与内侧上料条22三段一一对应的独立的三段。外侧上料条21的每段的两头均有一转筒23带动,外侧上料条21的相邻转筒均通过一中间轮(未示出)实现同向同步转动。内侧上料条22的其中一个转筒23贯穿一个同步转动的传动辊29,传动辊29穿过外侧上料条21对应的转筒23并同步转动。

第一竖板11下方固定有下料电机34。第一竖板11、第二竖板12和活动板13穿过有下料驱动辊36。下料电机34通过皮带35驱动下料驱动辊36。外侧下料条31的两端、内侧下料条32的两端均通过一转筒33带动。下料驱动辊36分别贯穿并驱动外侧下料条31的一个转筒33和内侧下料条32的一个转筒33。

在上料的时候,活动板13所处的位置使得内侧上料条22和外侧上料条21的间距可以承载待加工的工件,待加工工件放在内侧上料条22与外侧上料条21上。

而在下料的时候需将活动板13朝第二竖板12移动,使得内侧上料条22与外侧上料条21之间间距大于工件宽度,然后机械手50将加工后的工件下放到外侧下料条31和外侧上料条21之间的空间停止,将活动板13朝第一竖板11移动并恢复到上料时的位置,机械手50再将加工后的工件下放到外侧下料条31和内侧下料条32上,启动下料电机34运送加工后的工件至下一工位。这样的过程便可避免外侧上料条21、内侧上料条22对下料过程的干涉阻碍,保证下料动作不受干扰。

以上陈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