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仓盖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9806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仓盖合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仓盖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地下仓的盖合装置一般都采用固定式,密封型仓盖,每一次维修人员下井施工时,都要有好几个人员一起才能抬起仓盖将其移开,传统的仓盖又重又大,打开和关闭都不容易,由于密封的地下仓,长时间封闭,内部会缺氧,因此当将仓盖移开后还需要再往井下吹风(也就是送氧),完工后再恢复原样,即费工又费时,而且在往井里起吊货物时,全是人工用手臂提放,即危险又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地下仓盖合装置。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仓盖合装置,地下仓设置有仓口,盖合装置包括盖合在仓口处的盖体,盖体与仓口之间设置有滑动组件,盖体通过滑动组件可滑动的设置在仓口上从而实现仓口的开闭,盖合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盖体上的用于起吊货物的起吊装置,起吊装置包括沿盖体滑动方向的垂直方向设置的起吊横梁、滑动的设置在起吊横梁上的行走轮和固定在行走轮上的沿上下方向起吊货物的电动葫芦。

优选地,滑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盖体两侧下方的多个滚轮、固定连接在仓口两侧上方的轨道,滚轮沿轨道能够滚动地设置。本实用新型中,辊道采用标准化的槽钢设置而成。

优选地,盖合装置还包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滚轮上的锁定机构,当盖合装置移动至既定位置,锁定机构锁定,滚轮不能转动,盖合装置定位于既定位置,采已经市场产量化的带自锁功能的滚轮,可以很容易的实现盖体的停止定位,避免了另设复杂的锁定机构。

优选地,位于盖体两侧下方的多个滚轮对称设置,两侧相对称的滚轮组成一个滚轮组,多个滚轮组沿其滚动方向均匀分布。多组并排的滚轮,使得盖体的稳定性提升。

优选地,当盖体将仓口闭合时,盖合装置与仓口之间保留有间隙。这样始终让仓内与外部空间保持气体流通,避免仓内缺氧。

优选地,盖体20沿其滑动方向的截面呈三角形状。三角形的稳定性,因此具有最稳定的盖体结构。

优选地,起吊横梁沿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呈工字型。也是采用标准化的工字钢,不用另行加工定制横梁。

优选地,起吊装置设置在盖体的中部。可以很容易的移动的选择仓内物品并将其吊出。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地下仓盖合装置,通过设置滑动组件可以很轻松的打开或关闭地下仓仓口,并且,由于在盖体上设置有起吊装置,因此可更加容易的对存储的货物进行起吊,盖体通过一定高度的滚轮支撑在盖体上,在关闭时盖体始终与仓口保持有足够的空气流动空间,以避免仓内缺氧的情况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盖合装置闭合在仓口上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盖合装置半闭合在仓口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盖体内部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仓口;2、盖合装置;20、盖体;21、起吊横梁;22、行走轮;23、电动葫芦;30、滚轮;31、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地下仓盖合装置,地下仓设置有仓口1,盖合装置2包括盖合在仓口1处的盖体20(盖体20沿其滑动方向的截面呈三角形状),盖体20与仓口1之间设置有滑动组件,盖体20通过滑动组件可滑动的打开或闭合仓口1,滑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盖体20两侧下方的多个滚轮30、固定连接在仓口1两侧上方的轨道31,滚轮30沿轨道能够滚动地设置。盖合装置2还包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滚轮30上的锁定机构,当盖合装置2移动至既定位置,锁定机构锁定,滚轮30不能转动,盖合装置2定位于既定位置。当盖体20将仓口1闭合时,盖合装置2与仓口1之间保留有间隙。

优选地,位于盖体20两侧下方的多个滚轮30对称设置,两侧相对称的滚轮30组成一个滚轮组,多个滚轮组沿其滚动方向均匀分布。本例中,优选的滚轮设置有前后各两组对称设置的滚。

进一步地,盖合装置2还包括设置在盖体20上的用于起吊货物的起吊装置。起吊装置包括沿盖体20滑动方向的垂直方向设置的起吊横梁21(起吊横梁21沿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呈工字型)、滑动的设置在起吊横梁上的行走轮22和固定在行走轮22上的沿上下方向起吊货物的电动葫芦23。起吊装置设置在盖体20的中部。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地下仓盖合装置,通过设置滑动组件可以很轻松的打开或关闭地下仓仓口,并且,由于在盖体上设置有起吊装置,因此可更加容易的对存储的货物进行起吊,盖体通过一定高度的滚轮支撑在盖体上,在关闭时盖体始终与仓口保持有足够的空气流动空间,以避免仓内缺氧的情况产生。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且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