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物料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92245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向物料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物料输送设备,广泛使用于电厂输煤系统。



背景技术:

最近几年随着电厂所用煤种的多样性,有许多电厂反映输煤系统人字形定向输送转换装置处落煤管频繁出现堵塞、分配翻板卡死的问题,经常出现输煤系统人字形定向输送转换装置处落煤管频繁出现堵塞、分配翻板卡死的问题,影响了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落煤管之所以堵塞,其原因之一是在其落煤管向下一级皮带转换时转角过多、倾斜角度过大问题,导致了整个输煤系统的输送不畅,经调查发现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如下:常规人字形分配转换装置是通过人字形中部分叉部位的翻板转向来控制煤流向下一级的输送方向。翻板转向结构,通过翻板的转向一边,则这一侧的入料口被翻板遮挡,另一侧入料口敞开,物料从敞开的入料口定向输送;反之亦然,以此来实现物料的变向输送。在其翻板及导轨上粘煤以后,不仅使翻板转向不灵活,还导致翻板卡死、入料口封闭不彻底等问题,使物料需要换向输送时不能换向或因入料口封闭不彻底,导致两侧同时输送的问题,常规人字形定向输送转换装置,在其转角倾斜部位存在诸多粘煤堵煤隐患,使落煤管极易出现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物料输送设备,传动装置能实现正反转,采用全封闭结构,同步运行,彻底解决目前市场上常规阀门的易堵塞、卡死的问题,提高了皮带输送效率和皮带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双向物料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本体、设于所述输送本体上方的进料通道及设于所述输送本体下方的两个出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下方设有物料缓冲装置,所述物料缓冲装置包括设于所述输送本体内部的轴承机构和套接于所述轴承机构外部的转盘,所述转盘外壁均设有多个叶轮,所述轴承机构对于所述转盘还设有刹车机构;靠近所述物料缓冲装置下方设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传动支架和设于所述传动支架两端的左滚筒和右滚筒,所述左滚筒和所述右滚筒之间设有环形输送带,所述左滚筒和所述右滚筒一端均连接有减速机,且所述左滚筒和所述右滚筒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减速机之间均设有自动离合机构,所述自动离合机构具有将所述左滚筒和所述右滚筒分别作为主动滚筒或被动滚筒的自动切换;所述左滚筒和所述右滚筒分别对应靠近两个出料通道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环形输送带分别对应在所述左滚筒和所述右滚筒处均设有皮带清扫机构。

所述传动装置还包括张紧机构,所述张紧机构包括设于所述传动支架上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顶端连接有固定滑块,所述固定滑块外部固定有张紧滚筒,内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上部设有导向块,所述张紧滚筒外壁与所述环形输送带下层底面接触。

所述传动支架在所述环形输送带上层底面还设有若干缓冲托辊。

所述自动离合机构工作时采用电磁驱动方式。

所述进料管道和所述出料通道均可制成矩形或圆形。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煤粉通过所述进料通道进入输送本体中,在物料缓冲装置的缓冲作用下,落入传动装置的皮带上,通过自动离合机构,根据需要将所述左滚筒和所述右滚筒分别作为主动滚筒或被动滚筒进行自动切换,切换后煤粉落入需要的出料通道中。

本实用新型设有的自动离合机构,根据需要将所述左滚筒和所述右滚筒分别作为主动滚筒或被动滚筒进行自动切换,符合皮带输送时动力滚动始终在物料拉力方向的规则,物料输送方向需要变换时,只需切换输送皮带机的旋转方向即可,确保物料输送方向的切换准确快捷,避免影响皮带输送效率和皮带损伤的情况发生;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常规人字形分配转换装置翻板及导轨上粘煤以后,使翻板转向不灵活,导致翻板卡死、入料口封闭不彻底等问题,使物料需要换向输送时在换向时或入料时封闭彻底,避免出现两侧出料通道同时输送的问题,有效提高了皮带输送效率和皮带的使用寿命;所述进料通道下方设有的物料缓冲装置,所述传动支架在所述环形输送带上层底面还设有的若干缓冲托辊,可有效缓解上部物料落下时的冲击力,避免物料砸伤皮带,影响皮带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在电力系统等原煤输送系统中属于“咽喉”部位,一旦此部位出现卡死、输送方向错误,均可导致整个输送系统的瘫痪,甚至出现设备及人身安全事故,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通过皮带的旋转方向来解决物料的定向输送问题,可彻底解决人字形定向输送转换装置出现的翻板卡死、入料口封闭不彻底导致定向输送不准确等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自动切换煤粉的出料方向,减少了设备故障,不仅有效提高了煤粉输送效率,而且提高了皮带了使用寿命,有效保证了电力系统中原煤输送系统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特征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现有人字形定向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物料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张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图4中,1.输送本体,2.左滚筒,3.张紧机构,4.环形输送带,5.减速机,6.自动离合机构,7.物料缓冲装置,8.皮带清扫机构,9.进料通道,10.出料通道,11.轴承机构,12.叶轮,13.右滚筒,14.刹车机构,15.导向块,16.弹簧,17.液压缸,18.固定滑块,19.张紧滚筒,20.传动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所示的常规人字形分配转换装置是通过人字形中部分叉部位的翻板转向来控制煤流向下一级的输送方向,翻板转向结构,通过翻板的转向一边,则这一侧的入料口被翻板遮挡,另一侧入料口敞开,物料从敞开的入料口定向输送;反之亦然,以此来实现物料的变向输送,在其翻板及导轨上粘煤以后,不仅使翻板转向不灵活,还导致翻板卡死、入料口封闭不彻底等问题。使物料需要换向输送时不能换向或因入料口封闭不彻底,导致二侧同时输送的问题。常规人字形定向输送转换装置,在其转角倾斜部位存在诸多粘煤堵煤隐患,使落煤管极易出现堵塞。

参看图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双向物料输送设备,包括输送本体1、设于所述输送本体1上方的进料通道9及设于所述输送本体1下方的两个出料通道10,所述进料通道9下方设有物料缓冲装置7,所述物料缓冲装置7包括设于所述输送本体1内部的轴承机构11和套接于所述轴承机构11外部的转盘,所述转盘外壁均设有多个叶轮12,所述轴承机构11对于所述转盘还设有刹车机构14;靠近所述物料缓冲装置7下方设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传动支架20和设于所述传动支架20两端的左滚筒2和右滚筒13,所述左滚筒2和所述右滚筒13之间设有环形输送带4,所述左滚筒2和所述右滚筒13一端均连接有减速机5,且所述左滚筒2和所述右滚筒1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减速机5之间均设有自动离合机构6,所述自动离合机构6具有将所述左滚筒2和所述右滚筒13分别作为主动滚筒或被动滚筒的自动切换;所述左滚筒2和所述右滚筒13分别对应靠近两个出料通道10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环形输送带4分别对应在所述左滚筒2和所述右滚筒13处均设有皮带清扫机构8,便于刮掉粘结在环形输送带上的残余煤粉。

所述传动装置还包括张紧机构3,所述张紧机构3包括设于所述传动支架20上的液压缸17,所述液压缸17顶端连接有固定滑块18,所述固定滑块18外部固定有张紧滚筒19,内部设有弹簧16,所述弹簧16上部设有导向块15,所述张紧滚筒19外壁与所述环形输送带4下层底面接触。

所述传动支架20在所述环形输送带4上层底面还设有若干缓冲托辊。

所述自动离合机构6工作时采用电磁驱动方式。

所述进料管道2和所述出料通道13均可制成矩形或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使用时,煤粉通过所述进料通道进入输送本体中,在物料缓冲装置的缓冲作用下,落入传动装置的皮带上,通过自动离合机构,根据需要将所述左滚筒和所述右滚筒分别作为主动滚筒或被动滚筒进行自动切换,切换后煤粉落入需要的出料通道中。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电力系统等原煤输送系统中属于“咽喉”部位,一旦此部位出现卡死、输送方向错误,均可导致整个输送系统的瘫痪,甚至出现设备及人身安全事故,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通过皮带的旋转方向来解决物料的定向输送问题,可彻底解决人字形定向输送转换装置出现的翻板卡死、入料口封闭不彻底导致定向输送不准确等问题。

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