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机器人脐带缆卷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6332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新型机器人脐带缆卷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机器人脐带缆卷放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储油罐存储是战略石油储备的主要方式。根据国家规储油罐也必须定期进行清洗检修。作为油罐清洗机器人收放系统关键技术之一的脐带缆收放技术发展非常迅速,油罐清洗机器人载体在作业期间,脐带缆绞车要随时进行脐带缆的收放,既要保证载体不会被收放系统拖拉而影响作业,目前国内常用的单滚筒绞车,由于脐带缆处于最大张力状态时,除实现自动排缆具有较大的难度外,缠绕在滚筒上内部几层的脐带缆较松,而最外层很紧,造成脐带缆勒入内层,使得昂贵的脐带缆遭到挤压受损,轻者影响脐带缆正常回收,致使设备瘫痪。另外,现存设备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机器人脐带缆卷放装置,脐带缆自动排卷放、低张力缠绕、体积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机器人脐带缆卷放装置,包括卷筒1、排线器2、底座3、右支撑滚筒4、左支撑滚筒14、导线板9、支架17与驱动机构;

左右两个支架17固定于底座3上,左右两个支架17顶部分别通过左支撑滚筒14与右支撑滚筒4铰接于卷筒1轴心两端;导线板9后端沿卷筒1外沿的切线方向固定于沿卷筒1外沿,前端延伸到卷筒1前下部,排线器2固定于导线板9前端的底座3上;

驱动机构包括液压马达8、主动带轮18、从动带轮21与皮带10,主动带轮18固定于液压马达8的输出轴上,从动带轮21与右支撑滚筒4同轴固定于卷筒1侧面,皮带10连接主动带轮18与从动带轮21。

所述的底座3设有四个升降手轮6。

所述的右支撑滚筒4内设旋转接头12。

所述的左支撑滚筒14内设集电滑环13。

所述的底座3设有四个脚轮7。

所述的底座3设有扶手5。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机器人脐带缆卷放装置,脐带缆自动排卷放、低张力缠绕、体积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机器人脐带缆卷放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机器人脐带缆卷放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机器人脐带缆卷放装置的卷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机器人脐带缆卷放装置的导线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机器人脐带缆卷放装置的排线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到图3所示,一种新型机器人脐带缆卷放装置,包括卷筒1、排线器2、底座3、右支撑滚筒4、左支撑滚筒14、导线板9、支架17与驱动机构。

左右两个支架17固定于底座3上,左右两个支架17顶部分别通过左支撑滚筒14与右支撑滚筒4铰接于卷筒1轴心两端。

所述的右支撑滚筒4内设旋转接头12。具体的本例所述旋转接头12设在所述卷筒1的中间,该旋转接头12内分别设有液压油介质通道、水介质通道和气介质通道,该旋转接头12一端与所述卷筒1连接,连接所述卷筒1的一端分别设用于连接所述卷筒1上卷放的机器人脐带缆的所述液压油介质通道的出油口、所述水介质通道的出水口和所述气介质通道的出气口。

旋转接头12采用9个通道,其中进水口位于旋转接头12集成块的中心部分,由于其内径较大,流量较大,其单独的通道可以满足自己的旋转要求,直达出水口,而其他的8个通道(包括7个进油口、1个进气口)环形分布于进水口周围,将油、气输入到旋转接头中。油、气会进入到各自的环形槽中,由于密封圈的存在,不会出现油路相混的情况,由于在旋转接头的内径中分别对应各个槽开出了直径为6的出油口,所以不管旋转在任意的角度,其油、气都会从各个出油气孔输出。同时,在转子部分设计一个法兰并均布4个直径10mm的圆孔,使接头可以更好地连接到滚筒上。集成块顶面四角分别开M5螺纹孔,方便对集成块进行固定,防止滚筒转动时集成块随筒体一起转动。上述是旋转接头12的一个技术方案,现有技术中旋转接头12作为公知的技术也已经广泛的使用,这样里不再详述。

所述的左支撑滚筒14内设集电滑环13。具体的卷筒1的左侧用集电滑环13安装在卷筒1内侧挡板的中心圆柱杆上,通过左支撑滚筒14与集电滑环13同心接触使卷筒1定位于支架17上;其中,所述集电滑环13设在左支撑滚筒14的里面,使卷筒1在连续旋转运动的同时,还能进行检测旋转状态下的工作状况。

集电滑环13是由弹性材料-电刷、滑动触点表面材料-导电环、绝缘材料、粘结材料、组合支架、精密轴承、防尘罩及其他辅助件等组成。电刷采用、金属合金材料,呈“II”型与导电环环槽对称双接触,借助电刷的弹性压力与导电环环槽滑动接触来传递信号及电流。上述是集电滑环13的一个技术方案,现有技术中集电滑环13作为公知的技术也已经广泛的使用,这样里不再详述。

导线板9后端沿卷筒1外沿的切线方向固定于沿卷筒1外沿,前端延伸到卷筒1前下部,如图4所示,导线板9上包括支撑杆16,支撑杆16固定在支架17上,导线板9上还开有皮带孔15,皮带10穿过皮带孔15与卷筒1相连接实现动力的传送。

排线器2固定于导线板9前端的底座3上;如图5所示,排线原理是排线器2通过滚珠丝杠19转动,丝母不动,带动丝母上的导线器20左右水平运动排线,运动到极限位置与行程开关碰撞,进行循环排线。排线器2位于导线板9前端,通过丝杠19的左右移动导线器20,使导线器20中穿过的脐带缆整齐的排放在卷筒1上。本例中排线器2是一个较佳的技术方案,现有技术中排线器2作为公知的技术也已经广泛的使用,这样里不再详述。

驱动机构包括液压马达8、主动带轮18、从动带轮21与皮带10,主动带轮18固定于液压马达8的输出轴上,从动带轮21与右支撑滚筒4同轴固定于卷筒1侧面,皮带10连接主动带轮18与从动带轮21。液压马达8设在底座3的上面,与输出轴主动带轮18相连接,通过皮带10与从动带轮21把动力输送给卷筒1,使卷筒1转动实现脐带缆的收放;其中皮带10采用同步齿形带,传送动力的同时实现过载保护的功能。液压马达8由液压系统控制,是常规的技术,这里不再详述,同时为卷放装置提供动力和过载保护。液压马达8输出轴和主动带轮18与从动带轮21处于同一竖直面内;安装时应保证尽量高的安装精度,使卷放器运转平稳安静。

所述的底座3设有四个升降手轮6。且底座3下还有四个脚轮7;升降手轮6是一个螺旋的升降机构,当工作时可以通过旋转升降手轮6上调机构使脚轮7脱离地面,固定于所工作的位置,通过旋转升降手轮6下调机构使脚轮7着地。运输时利用可以方便地吊运,对于平地和较平缓的坡可以使用脚轮7来移动,卷放器工作时摇下升降手轮6,可以支撑底座3,并依靠自重产生的摩擦力来固定底座3;底座3不仅支撑了上部结构,还解决了整体的运输、移动和固定问题。所述的底座3设有扶手5,便于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