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贴标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8933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真空贴标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贴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贴标头。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各式各样的物质消费品,而贴标机就是诸多物质消费品中的一种。

众所周知,贴标机是以粘合剂把标签(纸质或金属箔)粘贴在规定的包装容器上的设备,是现代包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贴标机去替换人工贴标,从而能大大地降低了工人的负担,并提高了贴标效率,故使得贴标机于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普及。

但是,在现有的贴标机中,由于其贴标头设计不合理,故在贴标过程中经常产生气泡等问题;正由于气泡的出现,一方面影响贴标的效果及美观,另一方面会影响到标签与被贴物体之间的牢固程度。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解决贴标过程中产生气泡问题的真空贴标头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解决贴标过程中产生气泡问题的真空贴标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真空贴标头包括架体、真空轴、驱动器、真空罩、弹性件及吸贴头。所述真空轴沿其轴向滑动地设于所述架体并相对所述架体具有一伸出贴标位置及一回缩避让位置,所述驱动器用于驱使所述真空轴于所述伸出贴标位置与回缩避让位置之间切换,所述驱动器安装于所述架体上,所述真空轴轴向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真空罩套于所述真空轴上并沿所述真空轴轴向相对所述真空轴滑移,所述真空罩的内壁与所述真空轴的外壁之间设有密封环;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架体与所述真空罩之间,所述弹性件恒具有驱使所述真空罩沿所述真空轴轴向滑移至使位于所述回缩避让位置的真空轴轴向的第二端内缩于所述真空罩内的趋势;所述吸贴头位于所述真空罩内并安装于所述真空轴轴向的第二端端部上。

较佳地,所述真空轴的内部具有相互连通的轴向通道和径向通道,所述轴向通道贯穿所述真空轴轴向的第二端端部,所述径向通道贯穿所述真空轴轴向的第一端的侧壁并外接有一吸标真空接头,所述吸标真空接头沿所述真空轴轴向位于所述真空罩与所述架体之间。

较佳地,所述真空罩的侧壁上组接有与所述真空罩内部连通的内真空接头,所述密封环在所述真空轴位于所述回缩避让位置时沿所述真空轴的轴向位于所述吸标真空接头与所述内真空接头之间。

较佳地,所述密封环呈嵌入式地套设于所述真空轴的外壁上。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真空贴标头还包括沿所述真空轴轴向布置的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依次将所述架体、弹性件及真空罩穿在一起。

较佳地,所述导向件分别沿所述真空轴的周向呈等间隔的布置,每个所述导向件对应一个所述弹性件。

较佳地,所述驱动器为直线电机或气缸,所述直线电机或气缸的输出端穿过所述架体再与所述真空轴连接。

较佳地,所述架体具有与所述真空轴异侧布置的法兰,所述法兰的中心线与所述真空轴的轴向相重合。

较佳地,所述真空罩的外轮廓为圆形。

较佳地,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所述密封环沿所述真空轴轴向呈一上一下的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借助真空轴、真空罩、驱动器及弹性件的配合,在吸贴头吸取标签时,由驱动器驱使真空轴滑至伸出贴标位置而沿真空轴的轴向伸出真空罩,为吸贴头吸取标签避让空间,再由吸贴头吸取标签;接着,驱动器再驱使真空轴滑至回缩避让位置而沿真空轴的轴向内缩于真空罩,为真空罩的工作提供避让空间;然后,真空罩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与待贴标签的物体相互紧贴,再对紧贴后的真空罩进行抽真空,使得物体被真空罩所包围的部位处于真空环境,则此时的驱动器再驱使真空轴往伸出贴标位置方向滑移,由滑移的真空轴带动吸贴头将该吸贴头所吸取的标签贴于物体被真空罩所包围的部位;正由于吸贴头将其所吸取的标签贴于物体被真空罩所包围的部位,且该部位在贴标签前因真空罩抽真空而处于真空环境,使得吸贴头将吸取的标签贴于物体被真空罩所包围的部位是在真空环境下进行,解决了贴标过程中产生的气泡问题,从而提高了贴标效果,确保贴标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真空贴标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真空贴标头的左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真空贴标头的主视图。

图4是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1及图4,本实用新型的真空贴标头100包括架体10、真空轴20、驱动器30、真空罩40、弹性件60及吸贴头70。真空轴20沿其轴向(即图中双箭头所指)滑动地设于架体10,使得真空轴20相对架体10滑动过程中具有伸出贴标位置及如图4所示的回缩避让位置;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真空轴20的内部具有相互连通的轴向通道21和径向通道22,轴向通道21贯穿真空轴20轴向的第二端端部,如图4中真空轴20的下端端部,径向通道22贯穿真空轴20轴向的第一端的侧壁,如图4中真空轴20的上端的侧壁,且径向通道22外接有一吸标真空接头23,吸标真空接头23沿真空轴20轴向位于真空罩40与架体10之间,以防止真空罩40在相对真空轴20滑移过程中给吸标真空接头23造成干涉,有利于真空罩40与真空轴20之间相对滑移的可靠性,并借助吸标真空接头23与外界的真空发生装置连接,对真空轴20抽真空而使得吸贴头70产生真空,从而由吸贴头70借助真空去吸取标签,但不以此为限。可理解的是,由于吸贴头70在对真空轴20抽真空时能吸取标签,这是由于吸贴头70开设有与真空轴20相连通的真空吸孔(图中未示),该真空吸孔与真空轴20的轴向通道21相连通;其中,对于吸贴头70所开设的真空吸孔的结构,已为本领域所熟知的,故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3及图4所示,驱动器30安装于架体10上且输出端与真空轴20轴向的第一端(如上端)连接,用于驱使真空轴20于伸出贴标位置与回缩避让位置之间切换;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较佳地,驱动器30为气缸,气缸的输出端穿过架体10再与真空轴20连接,以利用气缸的两个极限位置来匹配真空轴20的伸出贴标位置及回缩避让位置,即气缸的活塞杆32相对缸体31处于伸出极限位置时,此时的活塞杆32带动真空轴20正移至伸出贴标位置,当气缸的活塞杆32处于收缩极限位置时,此时的活塞杆32带动真空轴20正移至回缩避让位置;举例而言,如图4所示,活塞杆32沿真空轴20的轴向向下穿过架体10再与真空轴20固定在一起,而缸体31组装有两个气接头33,但不以此举例为限。

如图4所示,真空罩40套于真空轴20上并沿真空轴20轴向相对真空轴20滑移,真空罩40的内壁与真空轴20的外壁之间设有密封环60,以借助密封环60对真空罩40的内壁与真空轴20的外壁之间进行密封,使得真空罩40内部具有形成出真空环境的条件;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密封环60沿真空轴20轴向呈一上一下的布置,增加真空罩40与真空轴20之间密封可靠性;同时,真空罩40的侧壁上组接有与真空罩40内部连通的内真空接头41,密封环6在真空轴20位于如图4所示的回缩避让位置时沿真空轴20的轴向位于吸标真空接头23与内真空接头41之间,以使得真空罩40的位于密封环60下方的内部在内真空接头41与外界的真空发生装置连通时能产生真空环境,从而使得吸贴头70位于真空罩40所产生的真空环境下工作,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真空罩40的外轮廓为圆形,以便于真空罩40的制造,以及真空罩40与被贴标签物体的紧贴;而密封环60呈嵌入式地套设于真空轴20的外壁上,与真空轴20装在一起而随真空轴20一起滑移,故进一步地提高真空轴20与真空罩40之间密封可靠性,但不以此举例为限。

如图1至图4所示,弹性件60连接于架体10与真空罩40之间,使得弹性件60恒具有驱使真空罩40沿真空轴20轴向滑移至使位于回缩避让位置的真空轴20轴向的第二端(即下端)内缩于真空罩40内的趋势,即是说,在常态下,位于回缩避让位置时的真空轴20之下端是内缩于真空罩40内的,以便于真空罩40在贴标签时先与物体紧贴;具体地,为使得真空罩40相对架体10滑移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的真空贴标头100还包括沿真空轴20轴向布置的导向件80,导向件80依次将架体10、弹性件60及真空罩40穿在一起,较优的是,导向件80分别沿真空轴20的周向布置呈等间隔的布置,每个导向件80对应一个弹性件60,使得真空罩40获得更好的缓冲效果,故与物体的紧贴效果更好;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导向件80为四个,每个导向件80所占的圆心角各为90度,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导向件80的数量还可以为2个、3个或5个不等,且导向件40为轴式结构;同时,弹性件60选择为压缩弹簧,以便于真空罩40通过对压缩弹簧的压缩而相对架体10滑移,但不以此举例为限。

如图4所示,吸贴头70位于真空罩40内并安装于真空轴20轴向的第二端端部(如下端端部)上,故在真空发生装置对真空轴20抽真空时,使得吸贴头70处产生真空而具有吸取标签的能力;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架体10具有与真空轴20异侧布置的法兰11,例如,法兰11位于架体10的上端而真空轴20位于架体10的下端,但不限以此;且法兰11的中心线与真空轴20的轴向相重合,以借助法兰11而便于本实用新型的真空贴标头100安装于机器人上,故不以此为限。

与现有技术相比,借助真空轴20、真空罩40、驱动器30及弹性件60的配合,在吸贴头70吸取标签时,由驱动器30驱使真空轴20滑至伸出贴标位置而沿真空轴20的轴向伸出真空罩40,为吸贴头70吸取标签避让空间,再由吸贴头70吸取标签;接着,驱动器30再驱使真空轴20滑至回缩避让位置而沿真空轴20的轴向内缩于真空罩40,为真空罩40的工作提供避让空间;然后,真空罩40在弹性件60的作用下与待贴标签的物体相互紧贴,再对紧贴后的真空罩40进行抽真空,使得物体被真空罩40所包围的部位处于真空环境,则此时的驱动器30再驱使真空轴20往伸出贴标位置方向滑移,由滑移的真空轴20带动吸贴头70将该吸贴头70所吸取的标签贴于物体被真空罩40所包围的部位;正由于吸贴头70将其所吸取的标签贴于物体被真空罩40所包围的部位,且该部位在贴标签前因真空罩抽真空而处于真空环境,使得吸贴头70将吸取的标签贴于物体被真空罩40所包围的部位是在真空环境下进行,解决了贴标过程中产生的气泡问题,从而提高了贴标效果,确保贴标质量。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