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送带自动取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5889发布日期:2018-07-11 00:49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送带自动取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生产领域通常采用传送带对物料进行连续传输,并在传输的过程中对物料进行排序,排序后的物料一般直接连续传输到下一工位,这样的设备取料方式单一,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成本低的从连续上料的传送带上间隔取料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传送带自动取料装置,包括传送带和设置在传送带一侧的气缸组,传送带设置有互相平行的两条,传送带之间设置有隔档,隔档的上表面与传送带的上表面齐平,气缸组至少设置有两组,气缸组包括气缸座板,气缸座板垂直于传送带设置,气缸座板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与传送带表面平行的水平气缸和与传送带表面垂直的竖直气缸,水平气缸的推杆上安装有推板,竖直气缸的推杆上安装有垂直于传送带的挡板,通过多个挡板间隔阻拦物料,利用推板将物料推出传送带范围,从而实现从连续上料的传送带上间隔取料。

进一步的,水平气缸设置在气缸座板面向进料口的一侧,竖直气缸设置在气缸座板的另一侧。

进一步的,气缸组均匀安装在气缸组座上,气缸组座靠近进料口的一端还安装有第一光纤传感器。

进一步的,相邻的气缸组之间设置有第二光纤传感器,第二光线传感器贴近挡板。

进一步的,传送带的另一侧还设置有面板,面板与传送带贴合,面板上设置有定位板,定位板与水平气缸相对位置设置有定位凹槽。

进一步的,定位凹槽前设置有落尘孔。

进一步的,推板下表面与传送带之间的距离为0.5-1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从连续上料的传送带上间隔取料,结构简单且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传送带1自动取料装置,包括传送带1,传送带1设置有互相平行的两条,传送带1之间设置有隔档2,隔档2的上表面与传送带1的上表面齐平,图中箭头指向为传送带1传输方向,在传送带1一侧设置有气缸组,气缸组至少设置有两组,本实施例中气缸组设置有五组,因此可以五组气缸组同时工作,提高物料的处理效率,气缸组均匀安装在气缸组座3上,气缸组座3设置在传送带1的一侧,气缸组座3靠近进料口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光纤传感器4,第一光纤传感器4下方的隔档2上设置有感应孔,物料通过感应孔上方时第一光纤传感器4感应到开始有物料进入气缸组区域,气缸组包括气缸座板5,气缸座板5垂直于传送带1表面安装在气缸组座3上,气缸座板5面向进料口的一侧安装有推力方向与传送带1表面平行的水平气缸6,气缸座板5的另一侧安装有推力方向与传送带1表面垂直的竖直气缸7,水平气缸6的推杆上安装有推板8,推板8下表面与传送带1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0.5-1mm,既不会与传送带1之间产生摩擦,又能保证将传送带1上的物料推出,为使物料不会发生偏移,推板8与物料接触的表面设置为弧形,竖直气缸7的推杆上安装有挡板9,挡板9与传送带1表面垂直设置,当挡板9工作时,挡板9的下表面与传送带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0.5-1mm,相邻的气缸组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光纤传感器10,第二光纤传感器10贴近挡板9,第二光纤传感器10下方的隔档2设置有感应孔,当第二光纤传感器10感应到有物料通过,沿物料传输方向的第二光纤传感器10后方的挡板9由竖直气缸7推动落下,物料被阻挡,而后水平气缸6带动推板8将物料推出。

如图1、图2所示,在传送带1的另一侧还设置有面板11,面板11与传送带1贴合,面板11上设置有定位板12,定位板12与水平气缸6相对位置设置有定位凹槽13,物料被推出后到达定位凹槽13,由此被定位,而后可以由机械臂或其他装置移出,同时定位凹槽13前还设置有落尘孔14,物料由于传送带1上摩擦产生的碎屑可以有落尘孔14掉落,不影响定位凹槽13的定位精度。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排序好的物料由传送带向气缸组方向传送,当距离进料口最远的第二光纤传感器感应到有物料通过,第二光纤传感器后方的挡板落下,此时距离进料口较近的第二光纤传感器感应到有物料通过,则此第二光纤传感器后方的挡板落下,如此依次进行,直至距离进料口最近的第二光纤传感器后方的挡板落下,此时第一光纤感应器感应到物料通过,第一光纤传感器后方的挡板落下,此时全部挡板落下,水平气缸启动,推板将物料推至面板上的定位凹槽内,物料等距离脱离传送带,而后物料可以由机械手等其他装置取下进行下一步操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