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上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5975发布日期:2018-12-28 23:14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上料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上料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传统流水线的上料方式采用人工上料,人工上料存在很多缺陷,例如上料效率较低,容易出错,且人工劳动强度较大,成本较高。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上料机,旨在解决现有上料方式效率低、容易出错、成本高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上料机,其中,包括一上料机架、设置于所述上料机架内的放料工装机构、上料对中机构和旋转放料机构,所述放料工装机构用于装载物料并将物料提升至上料对中机构处,所述上料对中机构用于获取放料工装机构中的物料并对物料进行对中,所述旋转放料机构用于获取对中后的物料并通过旋转的方式转移至另一工位进行加工。

所述的自动上料机,其中,所述放料工装机构包括一放料工装架、设置于所述放料工装架前端的放料盒、设置于所述放料工装架上的放料电机,所述放料电机与一上下传送装置连接,所述上下传送装置中设置有一料叉,所述料叉向前伸出至放料盒中,用于带动放料盒中的物料上下运动。

所述的自动上料机,其中,所述上下传送装置包括一放料驱动轮和设置于所述放料驱动轮上方或下方的一放料从动轮,所述放料驱动轮与所述放料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放料驱动轮与所述放料从动轮通过一放料皮带连接,所述料叉的后端固定于所述放料皮带上。

所述的自动上料机,其中,所述放料工装架的顶端设置有一上极限感应器,所述放料工装架的底端设置有一下极限感应器,所述上极限感应器与下极限感应器均连接于所述放料电机。

所述的自动上料机,其中,所述上料对中机构包括一上料对中支架、设置于所述上料对中支架下方的流水运输组件、设置于所述上料对中支架上的横移组件、设置于所述流水运输组件上的物料对中组件,所述横移组件连接一第一吸嘴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吸嘴组件吸取物料并由横移组件移动至流水运输组件上,通过所述物料对中组件对流水运输组件上的物料进行对中。

所述的自动上料机,其中,所述横移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料对中支架上的横移电机和连接于所述横移电机上并用于驱动第一吸嘴组件横向移动的左右传送装置。

所述的自动上料机,其中,所述左右传送装置包括一连接于所述横移电机的第一驱动轮以及与所述第一驱动轮通过第一皮带连接的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一吸嘴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皮带上。

所述的自动上料机,其中,所述流水运输组件包括传输带和驱动所述传输带运动的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固定于所述上料对中支架上,所述物料对中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传输带两侧并沿传输带传输方向设置的拼位板、连接于拼位板的拼位传送装置以及驱动所述拼位传送装置的对中电机,通过拼位传送装置控制所述拼位板运动,使拼位板内的物料对中;所述拼位传送装置包括一连接于所述对中电机的第二驱动轮以及与所述第二驱动轮通过第二皮带连接的第二从动轮,所述拼位板连接于所述第二皮带上。

所述的自动上料机,其中,包括旋转放料支架、设置于所述旋转放料支架上的升降气缸、设置于所述升降气缸上的旋转气缸、设置于所述旋转气缸上的至少两根旋转臂,每一旋转臂上均设置有一第二吸嘴组件,所述至少两根旋转臂交叉设置。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自动上料机结构简单,上料效率高,可替代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避免出错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自动上料机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自动上料机中放料工装机构较佳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自动上料机中放料工装机构较佳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自动上料机中放料工装机构较佳实施例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自动上料机中放料工装机构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自动上料机中上料对中机构较佳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自动上料机中上料对中机构较佳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自动上料机中上料对中机构较佳实施例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自动上料机中旋转放料机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自动上料机中旋转放料机构较佳实施例的原理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上料机,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一种自动上料机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包括一上料机架、设置于所述上料机架内的放料工装机构10、上料对中机构20和旋转放料机构30,所述放料工装机构10用于装载物料并将物料提升至上料对中机构20处,所述上料对中机构20用于获取放料工装机构10中的物料并对物料进行对中,所述旋转放料机构30用于获取对中后的物料并通过旋转的方式转移至另一工位进行加工。本发明的自动上料机结构简单,上料效率高,可替代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避免出错情况。通过本发明的自动上料机可自动完成物料的上料、对中、旋转等,大大提高了上料加工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发明的自动上料机的各个机构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2至图5,所述放料工装机构10包括一放料工装架11、设置于所述放料工装架11前端的放料盒、设置于所述放料工装架11上的放料电机14,所述放料电机14与一上下传送装置连接,所述上下传送装置中设置有一料叉15,所述料叉15向前伸出至放料盒中,用于带动放料盒中的物料40上下运动。

本发明的放料工装机构结构简单,上料效率高,可替代人工上料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避免出错情况。

具体地,所述放料工装架11用来安装放料工装机构的其他部件。所述放料工装架11可设置为l型,其包括竖直板和与之垂直设置的水平板,当然所述放料工装架11也可设置为一块竖直板即可,取消所述水平板,其他部件均可安装在所述竖直板上。

放料盒安装在所述放料工装架11的前端,所述放料盒是用来放置物料,例如放置片状物料,具体可以是玻璃等。

所述放料盒其整体上呈u型结构,放料盒包括一设置于底部的底板13和设置于左右两侧的侧板12,所述侧板12设置在底板13的左右两侧,并且设置在底板13的上方,这样物料40即可放置在底板13上,并且左右两侧由侧板12挡住,而不会掉落。放料盒的顶部不设置顶板,以便后续从放料盒顶部吸取物料40。

所述的放料电机14设置于所述放料工装架11上,由于上下传送装置与放料电机14连接,而放料电机14的作用是驱动上下传送装置工作,从而带动放料盒中的物料40上下运动。所述放料电机14优选设置在放料工装架11的背面,以便最大程度地提高放料工装架11的利用率,并且方便上下传送装置的安装和工作。

所述料叉15设置在上下传送装置的前端,即所述料叉15向前伸出至放料盒中,这样上下传送装置工作时,可带动料叉15上下运动,从而进一步带动放料盒中的物料40上下运动。

进一步,所述上下传送装置包括一放料驱动轮16和设置于所述放料驱动轮16上方或下方的一放料从动轮17,所述放料驱动轮16与所述放料电机14的转轴连接,所述放料驱动轮16与所述放料从动轮17通过一放料皮带18连接,所述料叉15的后端固定于所述放料皮带18上。

所述放料驱动轮16与所述放料从动轮17之间通过放料皮带18传动,放料驱动轮16随着放料电机14转轴的转动而转动,放料从动轮17又通过放料驱动轮16的驱动而转动,在放料皮带18运动过程中,又可带动固定于其上的料叉15运动,所以通过所述上下传送装置即可带动料叉15上下运动,当料叉15向上运动时,可物料40向上输送,当料叉15向下运动时,则可使输送完物料40的料叉15复位,以便重新放入物料40。

所述放料驱动轮16与所述放料从动轮17是竖向设置,例如放料从动轮17设置在所述放料驱动轮16的正上方,即二者所连接的放料皮带18是上下运动方式,以便使料叉15也能上下运动。

进一步,所述放料工装架11的顶端设置有一上极限感应器191,所述放料工装架11的底端设置有一下极限感应器192,所述上极限感应器191与下极限感应器192均连接于所述放料电机14。

因为本发明是通过放料驱动轮16与放料从动轮17的配合使放料皮带17运动,带动料叉15运动,所以如果放料皮带17持续运动,会使料叉15位置运动失位,所以通过设置一个上极限感应器191以及一个下极限感应器192,当上极限感应器191或下极限感应器192感应到物料时,向放料电机14反馈信号,由放料电机14控制反转或者停止,使料叉15开始反方向运动或停止运动,避免料叉15运动失位。根据上述运动特点,本发明优选的情况是,所述放料电机14为刹车电机。通过所述刹车电机可以实现刹车迅速、定位准确、安全可靠等优点。所述上极限感应器191与下极限感应器192可以是限位开关或其同类装置。

所述放料盒的底部设置有缺口131,用于所述料叉15从下往上通过或者从上往下通过。也就是说,所述缺口131设置在所述放料盒的底板13上,当料叉15不工作时,料叉15应正好位于所述缺口131内,以便物料40能整齐放在底板13上,当物料40放置到位后,料叉15从所述缺口131内向上运动,带动物料40向上运动。在将物料40输送到位后,可控制料叉15向下运动,并重新插入于所述缺口131内。

进一步,所述料叉15前端设置有两间隔设置的叉刀151。通过设置两间隔的叉刀151,可以使物料能够平稳地放置在叉刀151上,而不会随着运动过程的状态变化而发生位移或其他变化,避免影响物料的正常上料。所述两叉刀151优选为平行设置,以使物料40输送过程更平稳。

当然,所述叉刀151的数量也不限于两个,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三个或者其他数量。另外,所述缺口131的数量需要与叉刀151的数量相匹配,以便叉刀151可同时插入于缺口131内。

进一步,所述放料工装架11的顶端还设置有一第一光纤感应器193(也可成光纤传感器,下同)。

所述第一光纤感应器193的作用是为了判定物料40是否输送到位,当所述第一光纤感应器193感应到物料后,会反馈信号至上料对中机构20,来吸取物料,达到送料的目的。

请参阅图6、图7和图8,所述上料对中机构20包括一上料对中支架21、设置于所述上料对中支架21下方的流水运输组件22、设置于所述上料对中支架21上的横移组件、设置于所述流水运输组件22上的物料对中组件,所述横移组件连接一第一吸嘴组件27,通过所述第一吸嘴组件27吸取物料并由横移组件移动至流水运输组件22上,通过所述物料对中组件对流水运输组件上的物料进行对中。

通过本发明的上料对中机构,可实现自动吸取物料,并将物料放入流水运输组件22上,在运输至物料对中组件的位置时,通过所述物料对中组件来进行自动对中拼位,这样进入后续工序中的物料将会自动对中,提高了上料效率,本发明的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对中准确性高,可避免出错情况,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地,所述上料对中支架21用来安装上料对中机构的其他部件的。

本发明的上料对中机构主要包括几大部分:流水运输组件22、横移组件、第一吸嘴组件27和物料对中组件,通过这几部分的相互配合来实现物料的对中,下面分别对这些组件进行说明。

所述横移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料对中支架21上的横移电机23、连接于所述横移电机23上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吸嘴组件27横向移动的左右传送装置24。所述上料对中支架21包括一横向设置的横向支架,所述横移电机23即设置在所述横向支架上,同时横向支架上还设置有由所述横移电机驱动的左右传送装置24。所述横移电机23来驱动左右传送装置24工作,再由左右传送装置24带动第一吸嘴组件27横向移动,从而实现将第一吸嘴组件27吸取的物料送至指定位置,并在运输到位后,第一吸嘴组件27放开物料,使物料被放至流水运输组件上,然后横移电机23驱动左右传送装置反向移动,带动所述第一吸嘴组件27反向横移,重新吸取物料,如此反复。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吸嘴组件27设置于所述左右传送装置24上,可由左右传送装置24驱动来回移动。

进一步,所述左右传送装置24包括一连接于所述横移电机23的第一驱动轮241、与所述第一驱动轮241通过第一皮带242连接的第一从动轮243,所述第一吸嘴组件27连接于所述第一皮带242上。即所述左右传送装置24的工作原理是第一驱动轮241以及第一从动轮243的配合转动,带动第一皮带242左右移动。具体地,所述第一吸嘴组件27可连接于第一皮带242上,从而由第一皮带242的左右移动带动第一吸嘴组件27左右移动。

具体地,所述第一驱动轮241连接于所述横移电机23的转动轴,横移电机23工作时,转动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驱动轮241转动,所述第一驱动轮241通过所述第一皮带242带动所述第一从动轮243转动,第一驱动轮241与第一从动轮243转动的过程中,第一皮带242运动,从而带动其上的第一吸嘴组件27运动。所述第一驱动轮241与所述第一从动轮243是横向设置,即二者所连接的第一皮带242是左右运动方式,以便使第一吸嘴组件27也能左右运动。

进一步,第一吸嘴组件27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皮带242上的上料气缸、连接于所述上料气缸下方的上料吸嘴。所述上料气缸的作用是驱动所述上料吸嘴吸取物料和放开物料。其中的物料可以是片状物料,例如玻璃物料。

进一步,所述放料工装组件10倾斜(例如从上到下向外倾斜)设置于所述流水运输组件22的侧边。所述上料吸嘴优选为倾斜设置,例如从上到下向外倾斜设置,这样可以使上料吸嘴匹配用于提供物料并且倾斜设置的放料盒。所述上料气缸中优选设置有升降装置,通过所述升降装置可控制上料吸嘴在吸取物料时下降,在吸取到物料后上升,然后移动到流水运输组件22上方后,再次下降,并放开物料,从而避免上料吸嘴触碰到其他装置或待吸取的物料,并能保证物料能稳定的吸取和放置。所述升降装置具体包括升降电机以及连接于所述升降电机的升降模块,所述上料吸嘴即设置在所述升降模块上,通过升降电机驱动升降模块上下运动,进而带动所述升降模块上下运动。

进一步,所述流水运输组件22包括传输带和驱动所述传输带运动的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固定于所述上料对中支架21上。

所述流水运输组件22的作用是将第一吸嘴组件27放下的物料运输至指定位置(即两拼位板之间),然后进行对中拼位。具体是由动力装置驱动传输带向前运动,传输带向前运动过程中带动物料向前运动。

进一步,所述物料对中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传输带两侧并沿传输带传输方向设置的拼位板25、连接于拼位板25的拼位传送装置26以及驱动所述拼位传送装置26的对中电机29,通过拼位传送装置26控制所述拼位板25运动,使拼位板25内的物料对中。

在传输带两侧设置有拼位板25,并且这两块拼位板25是沿着传输带传输方向设置,即物料在流水运输组件22传输时,会经过拼位板25的中间位置,正好由拼位板25进行对中。但这两块拼位板25并不是固定在传输带上,而是可以相对传输带运动,对中电机29可驱动两侧的拼位板25运动,从而调整玻璃等物料的位置和方向。当然,可以使一块拼位板25的位置不动,通过控制另一块拼位板25向靠近该块拼位板25的方向移动,达到对中拼位的目的。也可以使两块拼位板25同时左右运动,也能达到对中拼位的目的。本发明优选采用使两块拼位板25同时左右运动,从而由两块拼位板25带动流水运输组件22上的物料实现对中拼位的目的。这两块拼位板25均由所述拼位传送装置26来进行驱动,从而实现同时左右运动。

所述拼位传送装置26包括一连接于所述对中电机29的第二驱动轮261以及与所述第二驱动轮261通过第二皮带262连接的第二从动轮263,所述拼位板25连接于所述第二皮带262上。

所述拼位传送装置26的工作原理与前述的左右传送装置24的工作原理类似。二者的皮带输送方向相同,均为横向移动。其中,在左右传送装置24中,第一驱动轮241和第一从动轮243是以竖向方向来横向设置,而在拼位传送装置26中,第二驱动轮261和第二从动轮263则是以水平方向来横向设置,这样其中的横移电机23与对中电机29形成了垂直的关系。

拼位传送装置26中,第二驱动轮261以及第二从动轮263的配合转动,带动第二皮带262左右移动。具体地,所述两块拼位板25可同时连接于第二皮带262上,从而由第二皮带262的左右移动带动所述两块拼位板25左右移动。

具体地,所述第二驱动轮261连接于所述对中电机29的转动轴,对中电机29工作时,转动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驱动轮261转动,所述第二驱动轮261通过所述第二皮带262带动所述第二从动轮263转动,第二驱动轮261与第二从动轮263转动的过程中,第二皮带262运动,从而带动其上的两块拼位板25运动。所述第二驱动轮261与所述第二从动轮263是横向设置,即二者所连接的第二皮带262是左右运动方式,以便使两块拼位板25也能左右运动。

另外,本发明中,由于拼位传送装置26与左右传送传送装置24的皮带运动方向相同,只是二者的设置位置有稍许不同,但实现的功能是相同的,即控制对应的拼位板25或者第一吸嘴组件27左右移动,所以完全可以将拼位传送装置26与左右传送传送装置24的功能调换,即由拼位传送装置26来控制第一吸嘴组件27,由左右传送传送装置24来控制拼位板25,同样可以实现本发明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所述对中电机29设置于一对中板28上,所述对中板28设置在所述上料对中支架21的侧边。所述对中板28的作用是用来固定所述对中电机29。

所述对中电机29上连接有一第二光纤感应器。所述第二光纤感应器的作用是感应物料是否到达目标位置,当感应到物料达到指定位置时,向对中电机29反馈信号,此时对中电机29动作,通过带动拼位板25动作,从而对物料进行对中拼位。

进一步,所述流水运输组件22、横移组件、物料对中组件和第一吸嘴组件27均设置有两组,所述上料对中支架21横跨于两组流水运输组件22上方。本发明中,可设置两组对中的装置,其中的上料对中支架21设置一个即可,上料对中支架21可横跨于两个流水运输组件上方,这两个流水运输组件可并排平行设置,这样可以提高对中效率。

请参阅图9,所述旋转放料机构30包括旋转放料支架31、设置于所述旋转放料支架31上的升降气缸32、设置于所述升降气缸32上的旋转气缸33、设置于所述旋转气缸33上的至少两根旋转臂34,每一旋转臂34上均设置有一第二吸嘴组件36,所述至少两根旋转臂34交叉设置。

本发明的旋转放料机构,通过至少两根旋转臂34来吸取和转移物料,其中一根旋转臂34(为方便说明可命名为第一旋转臂)可以用来吸取待加工的物料,另一根旋转臂34(为方便说明可命名为第二旋转臂)可以用来吸取已加工的物料,然后通过旋转气缸33控制两根旋转臂34同时旋转,从而使第一旋转臂将待加工的物料送至加工位(可称为工位1),第二旋转臂可将在工位1上已加工的物料转移至下一工位(可称为工位2),通过本发明,可提高加工转移效率,待加工物料和已加工物料可以同时吸取并转移至指定位置,节省了操作时间,本发明的结构设计巧妙,值得大规模推广应用。

具体地,所述至少两根旋转臂34上均设置有一第二吸嘴组件36,通过所述第二吸嘴组件36来吸取和放下物料,从而实现转移物料的效果。并且所述至少两根旋转臂34交叉设置,可充分利用机构空间,且能使两根旋转臂34在工位之间来回旋转。优选的,所述旋转臂34设置有两根,且两根旋转臂34呈90度夹角,这样两根旋转臂34可实现一根吸取待加工的物料,另一根吸取已加工的物料,并在转移完成后重新回复至原位。

所述旋转气缸33的作用是控制所述至少两根旋转臂34旋转,即旋转气缸33旋转的同时可带动所述至少两根旋转臂34转动。进一步,所述旋转气缸33连接有一旋转盘35,所述至少两根旋转臂34均连接于所述旋转盘35。即旋转气缸33驱动旋转盘35转动,旋转盘35又能带动固定于其上的所述至少两根旋转臂34转动。

所述旋转气缸33具体是设置在升降气缸32上,通过所述升降气缸32控制旋转气缸33上下运动,进而带动第二吸嘴组件36上下运动。由于第二吸嘴组件36在吸取物料的时候需要贴近物料,而在吸取到物料并旋转时又需要与下方的物料以及机构具有一定的空间,所以本发明通过所述升降气缸32来控制整个第二吸嘴组件36的上下运动,在吸取物料时控制第二吸嘴组件36下降,在转移物料时控制第二吸嘴组件36上升,而在旋转到位后,又控制第二吸嘴组件36下降,以将物料放至工位,放置完毕后,控制第二吸嘴组件36重新上升,并转移复位,重新控制第二吸嘴组件36下降来吸取物料,如此循环。

需说明的是,物料输送的节奏与物料加工的节奏应同步,以使两根旋转臂34都能吸取到对应的物料。

所述第二吸嘴组件36设置在所述旋转臂34的末端下方,通过其来吸取和转移物料。

进一步,所述第二吸嘴组件36包括一吸嘴板361、固定于所述吸嘴板361上的多个第二吸嘴362。即第二吸嘴362具体是设置在一吸嘴板361上,所述吸嘴板361又是固定在旋转臂34上。

进一步,所述第二吸嘴362设置有3个。其可按照前端一个、后端两个并排设置的方式,这样能够更稳定的吸取物料。

进一步,所述旋转臂34的中间轴向设置(即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孔341,用于调整第二吸嘴组件36的安装位置。具体来说,所述吸嘴板361上设置有横槽3612(横槽3612沿着轴向设置,即沿着长度方向设置),当移动所述吸嘴板361时,可使横槽3612在所述旋转臂34上来回移动,并且可通过在横槽3612与安装孔341之间安装固定件,来实现吸嘴板361与旋转臂34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旋转放料支架31上设置有一缓冲组37,所述缓冲组37连接于其中一根旋转臂34。所述缓冲组37的作用是对旋转过程中的旋转臂34进行缓冲,避免旋转臂34在旋转到位后还会由于惯性作用继续旋转的问题,同时减少旋转过程中的冲击力,避免物料从第二吸嘴组件36上掉落。

进一步,所述缓冲组37包括一弹簧,弹簧一端固定于旋转臂,另一端固定于旋转放料支架。所述弹簧可安装在一缓冲筒内,弹簧的两端设置有挂钩,一端挂于旋转臂34上,另一端挂于所述旋转放料支架31上。

进一步,所述旋转放料支架31设置有两个,并且二者通过一连接板38连接。即本发明可以针对两条流水线同时进行作业,每一旋转放料支架31上均设置有对称的装置,即其中一个旋转放料支架31上的装置,另一个旋转放料支架31上也会设置,二者优选为中心对称结构。两个旋转放料支架31可通过一个连接板38来进行固定连接。

所述旋转放料支架31上设置有用于感应物料是否输送到位的第三光纤感应器。当第三光纤感应器感应到物料输送到位后,可反馈信号,使旋转气缸33动作。当然也可不设置第三光纤感应器。当上料对中组件中的第二光纤感应器感应到物料时,即可反馈信号,使旋转气缸33动作。

在一个具体实例中,如图10所示,旋转放料机构包括两根旋转臂:第一旋转臂3401和第二旋转臂3402,其中第一旋转臂3401上设置有吸嘴组件1,第二旋转臂3402上设置有吸嘴组件2,其中,第一旋转臂3401和第二旋转臂3402成90°安装在旋转气缸33上,当感应到物料输送到位后,旋转放料机构中的旋转气缸33旋转将吸嘴组件1旋转至输送到位的物料上方(即待加工物料上方),同时旋转气缸33也会将吸嘴组件2旋转(如顺时针旋转90°)至工位1上方(已加工物料的工位上方);到位后,升降气缸32动作,控制吸嘴组件1和吸嘴组件2下降,并由吸嘴组件1将待加工的物料吸起,而吸嘴组件2将工位1上已加工的物料吸起;此时升降气缸32动作将吸嘴组件1和吸嘴组件2升起,而后旋转气缸33动作将物料反向旋转90°(即逆时针),此时吸嘴组件1旋转至工位1上方,吸嘴组件2旋至工位2(下一步加工的工位)上方,升降气缸32动作控制吸嘴组件1和吸嘴组件2下降,并将物料放下分别落至工位1和工位2处,进行工位1的加工和工位2的加工。此后再按照开始的过程复位,再进行一个物料的加工。

本发明的自动上料机总体呈左右对称结构,两条流水线动作一致又可分开控制,故生产效率比之前提高两倍。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将物料放入放料工装机构中,物料在放料电机的带动下向上运动,上料对中机构将物料吸起并放置在流水运输组件,流水运输组件将物料运输到指定位置进行对中,当对中完成后,旋转放料机构将物料吸起,并旋转90°将物料放置在衔接设备上,进行下一步工序。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