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芯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88709发布日期:2018-09-08 00:52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芯绕线机。



背景技术:

中国机具纺织起源于五千年前新石器时期的纺轮和腰机。西周时期具有传统性能的简单缫车、纺车、织古式纺织机相继出现,汉代广泛使用提花机、斜织机,唐以后中国纺织机日趋完善,大大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纺织原料多样化。古今纺织工艺流程发展都是因应纺织原料而设计的,因此,原料在纺织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代世界各国用于纺织的纤维均为天然纤维,一般是毛、麻、棉三种短纤维,如地中海地区以前用于纺织的纤维仅是羊毛和亚麻;印度半岛地区以前则用棉花。古代中国除了使用这三种纤维外,还大量利用长纤维——蚕丝。

在纺织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许多设备,无芯绕线机是纺织品生产中用到设备之一。现有纱线在绕线过程中纱线容易出现缠绕打结等现象,严重影响到纱线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无芯绕线机的技术方案,整结构设计紧凑合理,操作使用方便,拆装便捷,同时整体工序精简合理,成品纱的制造成本低,并且在纱线的绕线过程中,纱线断纱率小,损耗低,纱线绕线更加的均匀稳定,产品纱结少。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无芯绕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料纱线、罗拉和容纱罐,原料纱线与罗拉之间设置有瓷件,瓷件位于原料纱线的一侧,原料纱线穿过瓷件进入到罗拉内,罗拉位于瓷件的下方,容纱罐位于罗拉的下方,原料纱线穿过罗拉进入到容纱罐内,在容纱罐的内侧壁上形成成品纱,容纱罐的下方连接有带轮,带轮与容纱罐固定连接。

进一步,容纱罐的上方设置有导线器,容纱罐的顶端设置有穿孔,导线器的下部穿过穿孔延伸至容纱罐内,导线器的设计可以快速引导原料纱线进入到容纱罐内,使得原料纱线在容纱罐内形成成品纱,同时导线器可以沿着穿孔上下运动,根据原料纱线的传送速率进行上下位置的调整,从而更便于原料纱线的传送,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操作方便。

进一步,导线器上纵向贯穿设置有引线槽,引线槽的设计可以便于原料纱线快速穿过导线器,设计合理看,使用方便。

进一步,罗拉上纵向贯穿设置有引线孔,引线孔与引线槽上下对应,使得原料纱线的整体传送更顺畅。

进一步,带轮的下方设置有底座,底座与带轮固定连接,底座的设计可以确保带轮的结构稳定性,底座与容纱罐相配合,将带轮限定在底座与容纱罐之间,从而更便于机械传动带与带轮之间的连接,机械传动带带动带轮的转动,带轮再带动容纱罐的转动,整体结构设计紧凑合理。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原料纱线经过瓷件进入到罗拉内,原料纱线在罗拉上抱合成一定的可调包角,在转动罗拉的作用下使原料纱线向下运动并进入到导线器内,导线器可按成纱规律在容纱罐内沿容纱罐轴向作上下运动。容纱罐经机械件与带轮固定成一体且安装在底座上。在机器传动带作用下使锭子、带轮与容纱罐等高速转动,在纱头贴合在容纱罐内侧壁上后,原料纱线将随容纱罐作高速旋转使原料纱线产生离心力而紧贴在容纱罐内壁,这时原料纱线在导线器的配合下形成成品纱。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无芯绕线机,整结构设计紧凑合理,操作使用方便,拆装便捷,同时整体工序精简合理,成品纱的制造成本低,并且在纱线的绕线过程中,纱线断纱率小,损耗低,纱线绕线更加的均匀稳定,产品纱结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无芯绕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原料纱线;2-瓷件;3-罗拉;4-导线器;5-成品纱;6-容纱罐;7-带轮;8-底座;9-引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无芯绕线机,包括原料纱线1、罗拉3和容纱罐6,原料纱线1与罗拉3之间设置有瓷件2,瓷件2位于原料纱线1的一侧,原料纱线1穿过瓷件2进入到罗拉3内,罗拉3位于瓷件2的下方,罗拉3上纵向贯穿设置有引线孔,引线孔与引线槽9上下对应,使得原料纱线1的整体传送更顺畅,容纱罐6位于罗拉3的下方,原料纱线1穿过罗拉3进入到容纱罐6内,在容纱罐6的内侧壁上形成成品纱55,容纱罐6的上方设置有导线器4,容纱罐6的顶端设置有穿孔,导线器4的下部穿过穿孔延伸至容纱罐6内,导线器4的设计可以快速引导原料纱线1进入到容纱罐6内,使得原料纱线1在容纱罐6内形成成品纱5,同时导线器4可以沿着穿孔上下运动,根据原料纱线1的传送速率进行上下位置的调整,从而更便于原料纱线1的传送,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操作方便,导线器4上纵向贯穿设置有引线槽9,引线槽9的设计可以便于原料纱线1快速穿过导线器4,设计合理看,使用方便,容纱罐6的下方连接有带轮7,带轮7与容纱罐6固定连接,带轮7的下方设置有底座8,底座8与带轮7固定连接,底座8的设计可以确保带轮7的结构稳定性,底座8与容纱罐6相配合,将带轮7限定在底座8与容纱罐6之间,从而更便于机械传动带与带轮7之间的连接,机械传动带带动带轮7的转动,带轮再带动容纱罐6的转动,整体结构设计紧凑合理。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原料纱线1经过瓷件2进入到罗拉3内,原料纱线1在罗拉3上抱合成一定的可调包角,在转动罗拉3的作用下使原料纱线1向下运动并进入到导线器4内,导线器4可按成纱规律在容纱罐6内沿容纱罐6轴向作上下运动。容纱罐6经机械件与带轮7固定成一体且安装在底座8上。在机器传动带作用下使锭子、带轮7与容纱罐6等高速转动,在纱头贴合在容纱罐6内侧壁上后,原料纱线1将随容纱罐6作高速旋转使原料纱线1产生离心力而紧贴在容纱罐6内壁,这时原料纱线1在导线器4的配合下形成成品纱5。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无芯绕线机,整结构设计紧凑合理,操作使用方便,拆装便捷,同时整体工序精简合理,成品纱5的制造成本低,并且在纱线的绕线过程中,纱线断纱率小,损耗低,纱线绕线更加的均匀稳定,产品纱结少。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