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装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1415发布日期:2019-01-22 21:3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封装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装单元(package unit)以及封装单元的维护(maintenance)方法。



背景技术:

收纳有逆变器(inverter)的逆变器单元会发热,因此在将逆变器单元内置于封装单元或控制面板等中时容易升温而过热。因此,必须设置冷却风扇(fan),或者定期地取出至逆变器单元或控制面板之外以进行维修保养。

专利文献1中揭示了:为了便于进行设在自动人行道(passenger conveyor)的控制面板中的逆变器单元的维修保养,能够将与驱动电源单元以及包含冷却风扇的冷却组件(assembly)成为一体的逆变器单元取出至控制面板的外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17366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中,由于作业员要将驱动电源单元、冷却组件及逆变器单元成为一体的重物提起到控制面板的外侧,因此存在作业员的负担大的问题。

至少一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鉴于所述问题,简便地进行用于维修保养的逆变器单元的抽出。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1)至少一实施方式的封装单元包括:箱形机壳(casing);

旋转机械,收纳于所述箱形机壳的内部;以及

逆变器单元,包含所述旋转机械用的逆变器,

所述封装单元包括:

可动部,固定有所述逆变器单元,且在所述箱形机壳的一个侧面的内侧能够装卸地固定于所述箱形机壳的内部结构物;以及

轨道(rail),在所述可动部的下方设于所述内部结构物,能够滑动地支撑所述可动部,

所述可动部构成为,能够借助所述轨道而抽出至所述一个侧面的外侧。

根据所述(1)的结构,在解除了所述可动部相对于箱形机壳的内部结构物的固定后,能够使所述可动部一边支撑于所述轨道一边抽出至箱形机壳的外侧。如此,能够将仅有逆变器单元的轻物简便地抽出至箱形机壳的外侧。

(2)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1)的结构中,

所述可动部包含板状体,所述板状体是在所述一个侧面的内侧相对于所述一个侧面而沿正交方向配置。

根据所述(2)的结构,所述可动部包含板状体,因此在封装单元的内部不占设置空间(space)。而且,所述板状体是相对于封装单元的一个以上的侧面而沿正交方向配置,因此容易取出至所述侧面的外侧。

(3)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2)的结构中,

所述轨道具有供所述板状体的下端游嵌的嵌合部。

根据所述(3)的结构,能够滑动地支撑包含板状体的可动部的轨道具有与板状体的下端游嵌的嵌合部,因此能够抽出可动部而可动部不会脱离轨道。

(4)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1)至(3)的任一结构中,包括:

一条以上的第1线缆(cable),连接于所述逆变器单元;

一条以上的第2线缆,连接于所述旋转机械;以及

接线板,能够将所述第1线缆与所述第2线缆予以连接及分离。

根据所述(4)的结构,将连接于逆变器单元与旋转机械之间的线缆分离为第1线缆与第2线缆,并使它们能够利用所述接线板来连接及分离,由此,在逆变器单元的取出时,能够简便地仅取出逆变器单元。

(5)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1)至(4)的任一结构中,包括:

操作面板,固定于所述可动部且面向所述一个侧面而配置,能够从所述封装单元的外侧进行操作。

根据所述(5)的结构,通过将所述操作面板固定于可动部,从而能够与逆变器单元一同进行操作面板的维修保养。

(6)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1)至(5)的任一结构中,包括:

热泵循环(heat pump cycle)构成设备,收纳在所述箱形机壳的内部,

所述旋转机械是构成所述热泵循环构成设备的一部分的压缩机。

根据所述(6)的结构,在具备包含压缩机的热泵循环构成设备的封装单元中,能够简便地进行压缩机用逆变器单元的维修保养。

(7)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1)至(6)的任一结构中,包括:

形成于所述一个侧面的空气导入口及形成于所述箱形机壳的上表面的空气流出口;

面板状热交换器,在所述箱形机壳的内部设于所述空气导入口的内侧;以及

风扇,形成从所述空气导入口流入并从所述空气流出口流出的空气流。

根据所述(7)的结构,在具备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的面板状热交换器的封装单元中,能够简便地进行旋转机械用逆变器单元的维修保养。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至少一实施方式,能够简便地进行用于维修保养的逆变器单元的抽出,维护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是一实施方式的封装单元即热泵单元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a)是从前方观察一实施方式的热泵单元的立体图,图1(b)是从后方观察一实施方式的热泵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热泵单元的箱形机壳的右侧面的内侧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热泵单元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热泵单元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5是箱形机壳的第1区域中的、设置逆变器单元的区域附近的示意立体图。

图6是表示将逆变器单元抽出至箱形机壳的前方外侧的状态的示意立体图。

图7是表示逆变器单元与压缩机的电动马达的连接状态的电路框图。

[符号的说明]

10:逆变器单元;

11:操作面板;

12:接线板;

13:第1线缆;

14:第2线缆;

34:风扇;

36:面板状热交换器;

50:热泵单元;

51:底板;

52:热泵循环构成设备;

54:制冷剂循环路径;

56:压缩机;

58:气体冷却器;

60:冷却水路;

62:泵;

64:内部热交换器;

66:膨胀阀;

68:旁通路径;

70:制冷剂罐;

72、74:电磁阀;

100:箱形机壳;

100a:前表面(正面);

100b:后表面(背面);

100c:右侧面;

100d:左侧面;

101:支柱;

102:顶板;

103:正面右侧面板;

103a:开口部;

111:空气导入口;

112:空气流出口;

120:分隔壁;

121:母螺纹部;

122:防倾构件;

125:螺栓;

130:可动部;

131:板状体;

131a:下端;

131b:螺栓孔;

140:轨道;

141:嵌合部;

141a:支承面;

141b:弯折部;

151:第1区域;

152:第2区域;

a:空气流;

M:电动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方式。但是,作为实施方式而记载或者在附图中所示的构成零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配置等并非意图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限定于此,只不过是单纯的说明例。

例如,“在某方向上”、“沿着某方向”、“平行”、“正交”、“中心”、“同心”或“同轴”等表示相对或绝对配置的表达,不仅表示严格意义上的此种配置,也表示带有公差、或者可获得相同功能的程度的角度或距离而相对地位移的状态。

例如,“相同”、“相等”及“均质”等表示事物为相等状态的表达,不仅表示严格相等的状态,也表示存在公差、或可获得相同功能的程度的差异的状态。

例如,四边形状或圆筒形状等表示形状的表达,不仅表示几何学上严格意义上的四边形状或圆筒形状等形状,也表示在可获得相同效果的范围内包含凹凸部或倒角部等的形状。

另一方面,“配备”、“配设”、“具备”、“包含”或“具有”一个构成要素的表达,并非将其他构成要素的存在除外的排他性表达。

图1(a)及图1(b)是一实施方式的封装单元即热泵单元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a)是从前方观察一实施方式的热泵单元的立体图,图1(b)是从后方观察一实施方式的热泵单元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热泵单元的箱形机壳的右侧面的内侧的立体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热泵单元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为了便于说明,如各图所示那样规定热泵单元的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另外,热泵单元的前表面也称作正面,后表面也称作背面。

一实施方式的封装单元即热泵单元50具备:箱形机壳100,呈大致长方体形状;以及热泵循环构成设备52,配置在箱形机壳100的内部。

箱形机壳100是设于大致矩形形状的底板(base plate)51的上部。即,在底板51的四角,竖立设置有四根支柱101。在箱形机壳100的上表面,设有后述的空气流出口112,空气流出口112的周围由顶板102予以覆盖。

箱形机壳100具有四个侧面,即前表面(正面)100a、后表面(背面)100b、右侧面100c及左侧面100d。在正面100a及背面100b,形成有后述的空气导入口111。正面100a、背面100b、右侧面100c及左侧面100d除了空气导入口111以外,由面板予以覆盖。

在箱形机壳100的内部,设有分隔壁120,所述分隔壁120为箱形机壳100的内部结构物,且沿前后及上下方向延伸。为了便于说明,将分隔壁120的右侧区域称作第1区域151,将分隔壁120的左侧区域称作第2区域152(参照图3)。另外,图3中省略了分隔壁120的记载。

将覆盖正面100a的面板中的、覆盖第1区域151的前侧开口的面板称作正面右侧面板103。正面右侧面板103以能够容易地装卸以便进行第1区域151中所设的设备等的维护的方式,而安装于箱形机壳100的右前侧的支柱101及分隔壁120的前部。

在正面右侧面板103上,设有开口部103a。开口部103a是用于对后述的触控面板(touch panel)式的操作面板进行操作的开口部,所述触控面板式的操作面板用于操作热泵单元50。

图4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热泵单元50的整体结构的图。如图4所示,热泵循环构成设备52包含压缩机56、气体冷却器(gas cooler)58、内部热交换器64及面板状热交换器36。

经压缩机56压缩的制冷剂(例如CO2)经由制冷剂循环路径54而供给至气体冷却器58,在气体冷却器58中通过流经冷却水路60的冷却水进行冷却。在冷却水路60中,设有将冷却水送往气体冷却器58的泵62。在气体冷却器58中经冷却的制冷剂在内部热交换器64中与从面板状热交换器36输送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经冷却后,经过膨胀阀66而减压,随后,制冷剂在面板状热交换器36中以空气作为热源而气化。气化后的制冷剂在内部热交换器64中与从气体冷却器58输送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经加热后,再次被送往压缩机56进行压缩。

在制冷剂循环路径54中,设有旁通(bypass)路径68,所述旁通路径68在气体冷却器58的下游侧从制冷剂循环路径54分支,且在膨胀阀66的下游侧连接于制冷剂循环路径54。在旁通路径68中设有制冷剂罐(tank)70,在制冷剂罐70的上游侧及下游侧设有电磁阀72及电磁阀74。通过将制冷剂循环路径54的制冷剂的一部分贮存在制冷剂罐70中,或者使贮存在制冷剂罐70中的制冷剂返回制冷剂循环路径54,从而能够调整在制冷剂循环路径54中流动的制冷剂量。

一实施方式的热泵单元50中,能够将经气体冷却器58加热的热水作为热源而供给至需求目标。

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第2区域152的上部区域设有一对面板状热交换器36,在面板状热交换器36的上方设有例如两台风扇34。在箱形机壳100内部的下部区域,设有压缩机56、气体冷却器58等热泵循环构成设备52。压缩机56、气体冷却器58及制冷剂罐70等热泵循环构成设备52被固定在底板51上。

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a)及图1(b)、图3所示,在箱形机壳100的正面100a及背面100b的上部区域形成有空气导入口111。一对面板状热交换器36是面向两个空气导入口111而设,并且以一对面板状热交换器36的间隔随着朝向下方而变小的方式配置成V字形。

在箱形机壳100的内部,形成空气流a(参照图3),所述空气流a从正面100a及背面100b的空气导入口111流入,穿过一对面板状热交换器36,到达空气流出口112。

一实施方式中,在箱形机壳100的内部区域中的、分隔壁120右侧的第1区域151中,设有制冷剂罐70与包含压缩机56用逆变器的逆变器单元10。即,压缩机56是通过由逆变器控制旋转的电动马达进行驱动。

图5是箱形机壳100的第1区域151中的、设置逆变器单元10的区域附近的示意立体图。图6是表示将逆变器单元10抽出至箱形机壳100的前方外侧的状态的示意立体图。

一实施方式中,逆变器单元10相对于分隔壁120而能够装卸地固定。具体而言,逆变器单元10呈大致长方体形状,左侧面被固定于可动部130。可动部130包含大致矩形板状的板状体131,板状体131的下端131a弯折成L字状。一实施方式中,在可动部130中,除了逆变器单元10以外,还安装有用于对热泵单元50进行操作的触控面板式的操作面板11。

如图6所示,在板状体131上设有螺栓(bolt)孔131b。通过使插通螺栓孔131b的螺栓125(参照图5)螺合至分隔壁120上所设的母螺纹部121(参照图6),从而能够将可动部130固定于分隔壁120。由此,将逆变器单元10及操作面板11与可动部130一同安装于分隔壁120。

如图5所示,可动部130的板状体131是与分隔壁120的壁面平行地,即,在箱形机壳100的正面100a的内侧相对于正面100a而沿着正交方向配置。

另外,当将逆变器单元10及操作面板11与可动部130一同安装于分隔壁120,并将正面右侧面板103固定于箱形机壳100右前侧的支柱101及分隔壁120的前部时,正面右侧面板103的开口部103a与操作面板11相向。因此,能够从箱形机壳100的外侧经由正面右侧面板103的开口部103a来对操作面板11进行操作。

如图5所示,在分隔壁120上,在可动部130的下方设有能够滑动地支撑可动部130的轨道140。轨道140具有支承面141a,所述支承面141a从下方能够滑动地支撑可动部130的板状体131的下端131a。在支承面141a的右端,为了防止板状体131的下端131a脱逃到支承面141a的右方,而设有朝向上方弯折的弯折部141b。由支承面141a与弯折部141b形成供可动部130的板状体131的下端131a游嵌的嵌合部141。即,轨道140具有供可动部130的板状体131的下端131a游嵌的嵌合部141。

而且,如图5所示,在分隔壁120上,在可动部130的上方设有防倾构件122,所述防倾构件122用于在使可动部130沿着轨道140朝前后方向移动时,防止可动部130的板状体131朝右侧倾倒。防倾构件122从右方限制板状体131朝向右侧的倾斜。

图7是表示逆变器单元10与压缩机56的电动马达M的连接状态的电路框图。一实施方式的热泵单元50具有:一条以上的第1线缆13,连接于逆变器单元10;以及一条以上的第2线缆14,连接于压缩机56的电动马达M。一实施方式中,电动马达M为三相交流电动机,第1线缆13及第2线缆14各自为三根。另外,第1线缆13及第2线缆14并不限于各自为三根,只要为一根以上即可。

一实施方式的热泵单元50具有能够将第1线缆13与第2线缆14予以连接及分离的接线板12。如图5所示,接线板12是在逆变器单元10的下方安装于分隔壁120。将设在第1线缆13一端的端子各自利用未图示的螺栓固定于接线板12,并将设在第2线缆14一端的端子各自利用未图示的螺栓固定于接线板12,由此,能够将各第1线缆13与各第2线缆14予以连接。

如此般构成的一实施方式的热泵单元50中,能以下述方式进行逆变器单元10的维护。

如上所述,逆变器单元10是设于箱形机壳100的内部区域中的、分隔壁120右侧的第1区域151。因此,为了接触到(access)逆变器单元10,须拆卸正面右侧面板103。由此,如图5所示,将箱形机壳100的第1区域151的前表面开放。然后,拆除螺栓125。即,解除可动部130相对于箱形机壳100的固定,所述可动部130固定有逆变器单元10,且在箱形机壳100的正面100a的内侧能够装卸地固定于箱形机壳100的内部结构物即分隔壁120。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可动部130的板状体131的下端131a支撑于轨道140,且板状体131朝向右侧的倾斜被防倾构件122限制,因此即使拆除螺栓125,可动部130也能停留在轨道140上。

而且,从接线板12上拆除利用未图示的螺栓而固定的第1线缆13的各端子。由此,将第1线缆13与第2线缆14分离。

另外,对于所述螺栓125的拆除作业、和第1线缆13与第2线缆14的分离作业,无论先进行哪个作业皆可,也可并行地进行。

在进行了所述螺栓125的拆除作业、和第1线缆13与第2线缆14的分离作业之后,使可动部130沿着轨道140朝前方滑动,由此,如图6所示,能够容易地将逆变器单元10及操作面板11与可动部130一同抽出至箱形机壳100的正面100a的外侧。作业者能够对如此般抽出至箱形机壳100外部的逆变器单元10进行适当维护。

另外,在逆变器单元10的维护结束后,利用与所述作业流程相反的作业流程,便能够容易地将可动部130固定至分隔壁120。

如上所述,一实施方式的热泵单元50是如下所述的封装单元,其具备:箱形机壳100;压缩机56,收纳于箱形机壳100的内部;以及逆变器单元10,包含压缩机56用的逆变器。

热泵单元50具备:可动部130,固定有逆变器单元10,且在箱形机壳100的一个侧面即正面100a的内侧,能够装卸地固定于箱形机壳100的内部结构物即分隔壁120;以及轨道140,在可动部130的下方设于内部结构物即分隔壁120,能够滑动地支撑可动部130,可动部130构成为,能够借助轨道140而抽出至正面100a的外侧。

因此,在解除了可动部130相对于箱形机壳100的内部结构物即分隔壁120的固定后,能够使可动部130一边支撑于轨道140一边抽出至箱形机壳100的外侧。如此,能够仅将逆变器单元10与可动部130这些轻物简便地抽出至箱形机壳的外侧。

可动部130包含板状体131,所述板状体131在箱形机壳100的正面100a的内侧,相对于正面100a而沿正交方向配置。

如此,由于可动部130包含板状体131,因此在热泵单元50的内部不占设置空间。而且,所述板状体131是相对于热泵单元50的正面100a而沿正交方向配置,因此能够简便地取出至正面100a的外侧。

轨道140具有供板状体131的下端131a游嵌的嵌合部141。

如此,能够滑动地支撑包含板状体131的可动部130的轨道140具有与板状体131的下端131a游嵌的嵌合部141,因此能够抽出可动部130而可动部130不会脱离轨道140。

如上所述,一实施方式的热泵单元50具备:一条以上的第1线缆13,连接于逆变器单元10;一条以上的第2线缆14,连接于压缩机56;以及接线板12,能够将第1线缆13与第2线缆14予以连接及分离。

如此,将连接于逆变器单元10与压缩机56之间的线缆分离为第1线缆13与第2线缆14,并使它们能够利用接线板12来连接及分离,由此,在逆变器单元10的取出时,能够简便地取出逆变器单元10。

如上所述,一实施方式的热泵单元50具备:操作面板11,固定于可动部130且面向箱形机壳100的正面100a而配置,能够从热泵单元50的外侧进行操作。

如此,通过将操作面板11固定于可动部130,从而能够与逆变器单元10一同进行操作面板11的维修保养。

如上所述,一实施方式的热泵单元50具备收纳在箱形机壳100内部的热泵循环构成设备52,压缩机56是构成热泵循环构成设备52的一部分的压缩机。

由此,在具备包含压缩机56的热泵循环构成设备52的热泵单元50中,能够简便地进行压缩机56用逆变器单元10的维修保养。

如上所述,一实施方式的热泵单元50具备:形成于箱形机壳100的正面100a的空气导入口111及形成于箱形机壳100上表面的空气流出口112;面板状热交换器36,在箱形机壳100的内部设于空气导入口111的内侧;以及风扇34,形成从空气导入口111流入并从空气流出口112流出的空气流a。

由此,在具备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的面板状热交换器36的热泵单元50中,能够简便地进行压缩机56用逆变器单元10的维修保养。

如上所述,一实施方式的热泵单元50的维护方法是一种封装单元的维护方法,所述封装单元包含箱形机壳100、收纳于箱形机壳100内部的压缩机56、及包含压缩机56用逆变器的逆变器单元10,所述维护方法包括:固定解除步骤,解除可动部130相对于箱形机壳100的固定,所述可动部130固定有逆变器单元10,且在箱形机壳100的正面100a的内侧能够装卸地固定于箱形机壳100的内部结构物即分隔壁120;以及维护步骤,使相对于箱形机壳100的固定已被解除的可动部130相对于轨道140而滑动,以抽出至正面100a的外侧进行维护作业,所述轨道140是在可动部130的下方设于内部结构物即分隔壁120,且能够滑动地支撑可动部130。

由此,在解除了可动部130相对于箱形机壳100的内部结构物即分隔壁120的固定后,使可动部130一边支撑于轨道140一边抽出至箱形机壳100的外侧。如此,能够将逆变器单元10等轻物简便地抽出至箱形机壳100的外侧,从而能有效率地实施维护作业。

如上所述,一实施方式的热泵单元50的维护方法具备:线缆分离步骤,在所述维护步骤的前段,将连接于逆变器单元10的一条以上的第1线缆13、与连接于压缩机56的一条以上的第2线缆14予以分离。

由此,将连接于逆变器单元10与压缩机56之间的线缆分离为第1线缆13与第2线缆14,由此,在逆变器单元10的取出时,能够简便地取出逆变器单元10等,从而能够有效率地实施维护作业。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所述形态,能够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目的之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具备构成热泵循环的设备的热泵单元50进行了说明,但关于热泵单元50所述的内容能够适用于具备构成冷冻循环的设备的冷冻单元。

所述的一实施方式中,操作面板11被安装于可动部130。但是,操作面板11也可未必安装于可动部130,例如也可直接或经由支架(bracket)等而安装于分隔壁120。

所述的一实施方式中,安装于可动部130的逆变器单元10是压缩机56用的逆变器单元。但是,例如也可将驱动风扇34的电动马达用的逆变器单元安装于可动部130。

此时,既可将驱动风扇34的电动马达用的逆变器单元与所述逆变器单元10一同安装于可动部130,也可仅将驱动风扇34的电动马达用的逆变器单元安装于可动部130。

而且,除了安装有逆变器单元10的可动部130以外,还可另行设置可动部来安装驱动风扇34的电动马达用的逆变器单元。

所述的一实施方式中,可动部130构成为,能够借助轨道140而抽出至正面100a的外侧。但是,可动部130也可构成为,能够借助轨道而抽出至背面100b的外侧,可动部130还可构成为,能够借助轨道而抽出至右侧面100c的外侧,可动部130还可构成为,能够借助轨道而抽出至左侧面100d的外侧。

另外,在如所述的一实施方式那样,在正面100a及背面100b形成有空气导入口111的情况下,必须从正面100a朝向前方以及从背面100b朝向后方,分别使其他设备等与热泵单元50隔开规定距离,以便进气。因此,在正面100a的前方及背面100b的后方会确保供作业员接触到以便进行维护的空间。因此,在可动部130构成为,能够借助轨道140而抽出至正面100a或背面100b的外侧的情况下,作业员能够容易地接触到热泵单元50以便进行逆变器单元10的维护。而且,在此情况下,能够在右侧面100c的右侧或左侧面100d的左侧邻接地配置其他热泵单元50等设备,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设备的设置面积。

所述的一实施方式中,可动部130具有板状体131。但是,例如可动部130也可具有箱形的结构物,在所述箱形的结构物上安装逆变器单元10。

所述的一实施方式中,从前方观察时,构成将轨道140的支承面141a设为底面、将弯折部141b与分隔壁120设为侧壁的凹状的支承部,可动部130的板状体131的下端131a被插入而游嵌于所述支承部。但是,轨道140也可不具有弯折部141b,而利用支承面141a来支承可动部130的板状体131的下端131a。

另外,也可以使轨道140与板状体131的凹凸关系跟所述的一实施方式相反的方式来构成轨道140及板状体131。

所述的一实施方式中,来自逆变器单元10的第1线缆13与来自压缩机56的电动马达M的第2线缆14经由接线板12而连接。但是,例如第1线缆13与第2线缆14也可不经由接线板12而直接连接。而且,例如连接于逆变器单元10与压缩机56的电动马达M之间的线缆也可不分离为第1线缆13与第2线缆14,而是来自逆变器单元10的线缆直接连接于压缩机56的电动马达M。

所述的一实施方式中,热泵单元50具有将空气作为热源的面板状热交换器36。但是,热泵单元50也可具有例如将温排水作为热源的片(plate)式热交换器或管壳(shell and tube)式热交换器等其他种类的热交换器。而且,在热泵单元50具有例如将温排水作为热源的片式热交换器或管壳式热交换器等以取代面板状热交换器36的情况下,也可不设风扇34或空气导入口111、空气流出口11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