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线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60499发布日期:2020-11-10 11:5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绕线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绕线机装置,尤指一种兼具收线装置的维修与调整十分方便,及收线装置的安装相当容易的绕线机装置。



背景技术:

参阅图6及图7,现有绕线机于简化后主要包括:

一机台71。

一旋动臂组件72,设于该机台71上。

一收线装置73,设于该机台71上。

一般而言,该旋动臂组件72具有一对平行的旋动臂721,并可旋至一下工作位置m1及一上工作位置m2其中之一,该对旋动臂721设有一夹固旋转机构72a及伺服马达,用以夹固并旋转一工作物件(例如:要绕纱线的空筒),该伺服马达用以控制该对旋动臂721的角度、位置。

该收线装置73邻近该对旋动臂721(细节未绘出,仅以虚线的轮廓代表,合先陈明)。

然而,传统的绕线机仍有下列的缺点:

[1]收线装置的维修与调整不易。由于传统绕线机的设计,该收线装置设于该对平行的旋动臂之间,其左右两边被该对旋动臂挡住,其上、下及后方也有其他机构,只有前方有空间可伸入,一旦需要维修或进行调整时,空间有限,不易维修与调整。故,收线装置的维修与调整不易。

[2]收线装置的安装不易。由于该收线装置设于该对平行的旋动臂之间,也紧临该对旋动臂的驱动系统,整体上的安装也要一并考虑该对旋动臂的部分,因此,整体上来说,收线装置的安装不易。

有鉴于此,必须研发出可解决上述现有缺点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为改善传统装置其收线装置的维修与调整不易,及收线装置的安装不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绕线机装置,其兼具收线装置的维修与调整十分方便,及收线装置的安装相当容易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绕线机装置,包括:

一机台,具有一下固定部及一上固定部;

一旋动臂组件,具有一对枢接座、一对旋动臂及一夹持旋转部;该对枢接座设于该第一固定部上,且具有一枢转轴心线,该对旋动臂枢设于该对枢接座上,并可以该枢转轴心线为轴心,旋转移至一第一工作位置及一第二工作位置;该夹持旋转部具有一第一夹持端及一第二夹持端,分别设于该对旋动臂上,用以进行夹固及旋转作业;

一收线装置,具有一框架、至少一对水平滑杆、一滑移底座、一承板部、一滑移驱动部、一勾线部、一切线部、一切线驱动部及一基板倾斜驱动部;该框架固定于该上固定部上,且该框架上设有一承板枢接部,用以枢设该承板部,该至少一对水平滑杆固定于该框架上;该滑移底座具有数个滑孔及一对底座枢接部,该承板部具有一对承板枢接件,该对承板枢接件供该承板部枢接于该对底座枢接部;该滑移驱动部链接并控制该滑移底座,使该滑移底座以该数个滑孔与该至少一对水平滑杆相对移动;该切线部枢设于该承板部上,并可相对移动,该切线驱动部固定于该承板部,用以控制该切线部与该承板部相对移动,该基板倾斜驱动部链接该承板部,而可控制该承板部与该滑移底座相对转动至一水平位置及一倾斜位置;

借此,当该旋动臂组件位于该第一工作位置时,该对旋动臂具有一倾斜角,用以进行一绕线作业;并当该旋动臂位于该第二工作位置时,该对旋动臂垂直朝上,且该承板部转动至该倾斜位置,用以进行后续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兼具收线装置的维修与调整十分方便,及收线装置的安装相当容易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部分结构的动作示意图。

图3是图2的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其他角度示意图。

图5是图4的部分结构的动作示意图。

图6是现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部分结构的动作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71机台11下固定部

12上固定部20、72旋动臂组件

21枢接座22、721旋动臂

23夹持旋转部23a第一夹持端

23b第二夹持端30、73收线装置

31框架311承板枢接部

32水平滑杆33滑移底座

331滑孔332底座枢接部

34承板部341承板枢接件

35滑移驱动部36勾线部

37切线部38切线驱动部

39基板倾斜驱动部72a夹固旋转机构

x枢转轴心线p1第一工作位置

p2第二工作位置pa水平位置

pb倾斜位置t倾斜角

m1下工作位置m2上工作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图3、图4及图5,本实用新型为一绕线机装置,包括:

一机台10,具有一下固定部11及一上固定部12。

一旋动臂组件20,具有一对枢接座21、一对旋动臂22及一夹持旋转部23。该对枢接座21设于该第一固定部11上,且具有一枢转轴心线x。该对旋动臂22枢设于该对枢接座21上,并以该枢转轴心线x为轴心,旋转移至一第一工作位置p1及一第二工作位置p2。该夹持旋转部23具有一第一夹持端23a及一第二夹持端23b,分别设于该对旋动臂22上,用以进行夹固及旋转作业。

一收线装置30,具有一框架31、至少一对水平滑杆32、一滑移底座33、一承板部34、一滑移驱动部35、一勾线部36、一切线部37、一切线驱动部38及一基板倾斜驱动部39。该框架31固定于该上固定部12上,且该框架31上设有一承板枢接部311,用以枢设该承板部34。该至少一对水平滑杆32固定于该框架31上;该滑移底座33具有数个滑孔331及一对底座枢接部332,该承板部34具有一对承板枢接件341,该对承板枢接件341供该承板部34枢接于该对底座枢接部332。该滑移驱动部35链接并控制该滑移底座33,使该滑移底座33以该数个滑孔331与该至少一对水平滑杆32相对移动。该切线部37枢设于该承板部34上,并可相对移动。该切线驱动部38固定于该承板部34,用以控制该切线部37与该承板部34相对移动。该基板倾斜驱动部39链接该承板部34,而可控制该承板部34与该滑移底座33相对转动至一水平位置pa及一倾斜位置pb。

借此,当该旋动臂组件20位于该第一工作位置p1时,该对旋动臂22具有一倾斜角t,用以进行一绕线作业。并当该旋动臂20位于该第二工作位置p2时,该对旋动臂22垂直朝上,且该承板部34转动至该倾斜位置pb,用以进行后续(包括收线、切线)作业。

实务上,该倾斜角t介于30度至90度之间。

该第一夹持端23a及该第二夹持端23b,可于相对靠近、相对远离之间变换移动,并当相对靠近时可用以进行夹固作业,并于夹固作业后进行旋转作业。

该旋动臂20位于该第二工作位置p2时,用以进行收线及切线等后续作业。

本实用新型可进行下列一贯作业,简述如下:

[a]绕线作业:当该旋动臂组件20位于该第一工作位置p1(如图1所示),控制该第一夹持端23a及该第二夹持端23b先相对远离,再相对靠近,即可夹持一空轴(现有技术,图面未示,合先陈明),并进行旋转作业,即为绕线。

[b]切线及收线作业:当绕线完成,该对旋动臂22从该第一工作位置p1旋转移至该第二工作位置p2。该滑移驱动部35控制该滑移底座33在该对水平滑杆32上移动,使该勾线部36配合另一机构(现有技术,图中未示,合先陈明)进行勾线。接着,先控制该承板部34从该水平位置pa(如图4所示)移动至该倾斜位置pb(参考图5,且此时纱线管转动,现有技术,恕不赘述,合先陈明),完成收线,再由该切线驱动部38驱动该切线部37前后移动,完成切线。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于该收线装置30必需进行勾线、收线及切线作业,常需保养维修,针对这个部分,该收线装置30直接设于该上固定部12。达到易于装、拆及保养。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功效如下所述:

[1]收线装置的维修与调整十分方便。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收线装置设于旋动臂组件上方,并非设于旋动臂组件内的空间中,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收线装置不论是进行维修或调整,周围相对较少阻碍,因此,维修与调整十分方便。故,收线装置的维修与调整十分方便。

[2]收线装置的安装相当容易。本实用新型的收线装置单独设于该机台的该上固定部,与该旋动臂组件不会相互干扰,便于安装。故,收线装置的安装相当容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