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方法_3

文档序号:9499659阅读:来源:国知局
80上形成有狭缝状的凹部81。纺织纱线10在凹部81的内部行进。凹部81形成为使一侧开放的直线状的槽,该凹部81的内部成为纺织纱线10的检测区域。切断器85与检测区域相比配置于纱线行进方向的上游侧。
[0069]第一空气喷出部82具有形成于凹部81里侧的内壁上的第一吹出口 82a。第一空气喷出部82通过从第一吹出口 82a喷出空气,而能够生成沿着槽状的凹部81的侧壁的空气流,并向切断器85等吹送空气。
[0070]在第二空气喷出部83上形成有狭缝状的第二吹出口 83a。第二空气喷出部83能够在图4的箭头的方向、即相对于槽状的凹部81的宽度方向成为斜向并且相对于纱线行进方向也成为斜向的方向上向凹部81内吹送空气。从第二空气喷出部83的第二吹出口 83a喷出的空气从凹部81的开放侧且从纱线行进上游侧吹入内部,倾斜地喷吹于凹部81 —侧的侧壁。由此,在凹部81内生成螺旋状的空气流。
[0071]由此,即使线头、纤维等异物侵入至凹部81的内部,也能够通过从第一空气喷出部82和第二空气喷出部83喷出空气来将该异物向凹部81外吹走而除去。
[0072]纱线监视装置25将测定出的纺织纱线10的质量信息向单元控制器(判断部、控制部)90发生。由此,单元控制器90能够判断接纱装置23所形成的接头是否正常或者判断卷绕过程中的纺织纱线10的纱线缺陷(粗细等存在异常的部位)。单元控制器90在判断为存在接头异常或者纱线缺陷等的情况下,驱动配置于纱线监视装置25附近的切断器85(纱线切断装置)并切断纺织纱线10。纱线监视装置25并不限定于静电电容式的传感器,例如也可以使用光透过式的传感器来监视纺织纱线10的粗细。作为纱线缺陷,也可以监视纺织纱线10所包含的异物。也可以省略切断器85,并通过中断基于空气纺织装置9进行的纺织纱线10的生成来切断纺织纱线10。
[0073]在纱线蓄留装置22的下游配置有卷绕部26。卷绕部26具备摇臂52、卷绕筒53以及卷绕筒驱动马达(旋转驱动部)54。从纱线蓄留装置22朝向卷绕部26的纱道通过下游引导器63被弯曲而引导。在下游引导器63的附近配置有抑制引导器(抑制部)64。
[0074]摇臂52能够将用于卷绕纺织纱线10的卷绕管5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摇臂52能够以其基端部分为转动中心而转动。由此,即使在卷绕管51上卷绕纺织纱线10而卷装50的直径变大,也能够恰当地继续卷绕纺织纱线10。
[0075]卷绕筒53通过被传递卷绕筒驱动马达54的驱动力,而在与卷绕管51或者卷装50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下旋转。在卷绕筒53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图示省略的横动槽,能够通过该横动槽使纺织纱线10以规定的宽度横动。由此,卷绕部26能够使纺织纱线10边横动边卷绕于卷绕管51,而形成卷装50。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按每个纺织单元2设置有卷绕筒驱动马达54,因此能够使卷绕筒53在纺织单元2之间以不同的速度旋转。
[0076]接着,参照图5至图10说明在产生了断纱或者纱线切断时纺织单元2所进行的处理。此外,用图5的流程图表示的处理为一例,可以变更处理顺序,也可以同时进行两个处理。
[0077]在卷装50的卷绕过程中发生断纱的情况下或者通过切断器85切断了纺织纱线10的情况下,纺织纱线10成为截断状态。纺织单元2在检测出该断纱或者纱线切断的情况下(步骤S101),使用卷装制动器等使卷装50的旋转停止(步骤S102),并且使牵伸装置7的牵伸停止,使空气纺织装置9的纺织停止。第一引导器61移动至从纱线蓄留装置22远离的位置。
[0078]接着,进行捕捉截断后的纱线端并将其向接纱装置23引导的动作(步骤S103)。具体地说,如图7所示,第二捕捉引导装置28通过向上方转动来捕捉第二纱线。之后,卷绕部26使卷装50反转,同时第二捕捉引导装置28向下方转动。由此,第二纱线被引导至能够由接纱装置23进行接纱的位置。第一捕捉引导装置27通过向下方转动而移动至能够捕捉第一纱线的位置。然后,再次开始基于牵伸装置7的牵伸,再次开始基于空气纺织装置9的纺织,由此第一纱线被第一捕捉引导装置27吸引捕捉。之后,第一捕捉引导装置27在吸引着第一纱线的状态下向上方转动。由此,第一纱线被引导至能够由接纱装置23进行接纱的位置。之后,第一引导器61以接近纱线蓄留装置22的方式移动。由此,能够在纱线蓄留装置22的纱线钩挂部件43上钩挂纺织纱线10。
[0079]接着,接纱装置23进行接纱动作而在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上形成接头(步骤S104)。之后,卷绕部26使卷装50旋转而卷绕纺织纱线10。此时,如图6A所示,卷绕部26以第一加速度使卷装50加速。第一加速度是比图6A示出的第二加速度和图6B示出的以往例中的加速度小的值。
[0080]接着,纺织单元2进行纱线脱离处理(步骤S106)。纱线脱离处理是指对纺织纱线10施加力以使该纺织纱线10从纱线监视装置25的检测区域脱离的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空气喷出部82和第二空气喷出部83中的至少一个喷出空气,由此进行纱线脱离处理。
[0081]在接纱成功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由于纺织纱线10连续且施加有张力,因此不会受到纱线脱离处理的影响。在接纱失败的情况下,通过进行纱线脱离处理,如图9所示,第二纱线从纱线监视装置25脱离。从纱线监视装置25脱离后的第二纱线被抑制引导器64引导。由此,第二纱线的动作被抑制,从而易于确定第二纱线的纱线端的位置。
[0082]通过尽快进行纱线脱离处理,能够在较早的时刻判断接纱的失败。因此,例如优选在接纱装置23进行了形成接头的处理之后且在释放纺织纱线10时产生的纺织纱线10的松弛消失之后进行。还能够在夹纱部73释放纺织纱线10之后且在聚纱杆72释放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之前进行。
[0083]在纱线脱离处理之后,单元控制器90判断形成于纺织纱线10上的接头是否正常(步骤S107)。单元控制器90在由纱线监视装置25检测出的纺织纱线10的接头满足规定的条件(粗细等)的情况下判断为接头正常。或者,单元控制器90也可以在能够以规定时间连续地检测到纺织纱线10的情况下判断为接头正常。在由纱线监视装置25检测出的接头未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或者在纱线监视装置25未检测到纺织纱线10的情况下,单元控制器90判断为接纱失败(步骤S108)。
[0084]单元控制器90在判断为接纱失败的情况下,判断接纱是否以规定次数以上连续地失败(步骤S109)。在以规定次数以上连续地失败的情况下,纺织单元2通过图示省略的灯和警报声音等对操作员通知错误(步骤S110)。
[0085]在没有以规定次数以上连续地失败的情况下,卷绕部26使卷装50的旋转停止(步骤S102)。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低的第一加速度使卷装50旋转,因此判断为接纱失败时的卷装50的转速低。因此,能够在第二纱线的纱线端被卷绕于卷装50之前使卷装50停止。因此,如图10所示,能够在纱线端从卷装50分离的状态下,使第二捕捉引导装置28吸引并捕捉该纱线端。因此,能够降低产生纱线端的捕捉失误的概率。另外,由于能够在较早的时刻判断接纱是否成功,因此能够抑制直到基于单元控制器90进行判断为止的期间内的纱线蓄留装置22的蓄留量。因此,能够减少要废弃的纺织纱线10的量,从而能够提高卷绕效率。之后,纺织单元2与上述同样地进行步骤S102以后的处理。
[0086]在通过单元控制器90判断为接头正常的情况下(在步骤S107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卷绕部26使卷装50的转速以第二加速度上升(步骤S111,参照图6A)。第二加速度是比第一加速度和以往的加速度大的值。
[0087]之后,卷绕部26判断卷装50的转速是否达到了目标速度(步骤S112),在达到目标速度的时刻结束卷装50的加速(步骤S113)。如上所述,通过使卷装50的加速度上升,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目标速度。
[0088]接着,参照图11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本变形例中,纺织单元2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但是,本变形例在接纱之后在使卷装50旋转之前进行纱线脱离处理,在这一点上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
[0089]如上所述,如果能够快速地检测出接纱失败这一情况,则能够在低速时使卷装50停止,因此第二纱线的纱线端不容易卷绕于卷装50。因此,在本变形例中,在形成接头的处理之后且在使卷装50旋转之前,进行纱线脱离处理。此外,在形成接头的处理之后,纺织纱线10松弛,因此存在即使在接纱成功的情况下通过纱线脱离处理也会使纺织纱线10从纱线监视装置25脱离的可能性。因此,需要通过张力赋予装置等对纺织纱线10赋予张力。
[0090]在通过进行纱线脱离处理而纱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