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上下吊车安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16892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新型上下吊车安全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装置,具体设计一种新型上下吊车安全装置,用于安全的上下吊车。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上下吊车安全装置是在车门上安装一个机械式门极限,上下吊车时通过车门的开、关来实现机械式门极限的断开与闭合,用于控制吊车总电源回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机械式门极限运行时臂杆窜动间隙较大、接点弹簧易老化等原因,从而导致车门虽然打开,但是机械式门极限仍然闭合,不能及时断开总电源回路,吊车仍然可以继续运行。图1为现有的总电源控制电路图。图中:与火线连接的急停开关SQ4与上下吊车启动开关SQ3、门极限开关SQ2、停止开关SQ1、总电源接触器KM的线圈串联后与零线连接,总电源接触器KM的常开开关与上下吊车启动开关SQ3并联接入电路。当吊车需要运行时,吊车车门关闭,门极限开关闭合,按下吊车总电源启动按钮,总电源接触器的线圈得电,总电源接触器的常开开关闭合,此时,急停开关、总电源接触器的常开开关、门极限开关、停止开关、总电源接触器的线圈形成一个回路,总电源接触器吸合吊车进入运行状态。当需要停止吊车运行时,按下停止开关,总电源控制回路处于断开状态,总电源接触器断开,吊车进入停止运行状态。如果门极限开关因为接点弹簧老化,门极限开关一直处于闭合状态,打开吊车车门时,总电源接触器的线圈一直得电,总电源接触器一直吸合,吊车仍然处于运行状态,势必对正在上下车的工作人员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其次,机械式门极限不能清晰反应出吊车控制回路的工作状态,当门极限或其线路发生故障时,即使打开吊车门,吊车仍然处于运行状态,上下吊车的过程将非常危险,这不符合现场作业的安全要求,影响正常生产秩序。
[0003]武钢CSP分厂吊车车体有约3米高,厂家设计时没有考虑工作人员在上下爬梯时吊车突然运行所造成的人身伤害,所以此设计不符合现场安全要求。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上下吊车安全装置,它能准确确认吊车车门状态(开启或关闭),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上下吊车安全装置,该装置能准确显示吊车运行状态,使工作人员能准确把握上下吊车时间,从而保证了安全。
[000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新型上下吊车安全装置,它包括双联开关和带指示灯的光电开关,所述双联开关包括第一开关、第一进线端、第一出线端、第二进线端、第二出线端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进线端与第一出线端通过第一导线连接,所述第二进线端与第二出线端通过第二导线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右端与第一进线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左端与第二出线端连接;
[0007]所述第一开关安装在吊车车门栏杆处,所述第二开关安装在吊车的上车爬梯旁,所述第二开关的右端与光电开关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一进线端、第一导线、第一出线端、第二进线端、第二导线、第二出线端安装在吊车上;
[0008]所述第一开关的左端与启动开关和总电源接触器的常开开关的并联串接后,再与急停开关串接后与火线连接,所述光电开关的右端依次与停止开关、总电源接触器的线圈串联后与零线连接。
[0009]本实用新型用双联开关和带有LED指示的光电开关替代原机械式门极限,能达到控制吊车运行目的。
[001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11]1、采用双联开关和带有LED指示的光电开关替代原机械式门极限,解决了原机械式门极限易老化,故障率高的问题;
[0012]2、解决了上下吊车时安全控制问题,通过光电开关指示灯的显示,使工作人员更直观的了解吊车运行,使判断更准确、简单;
[0013]3、解决了工作人员上下吊车时被挤伤(亡)的重大安全隐患,做到了安全,确保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现有的总电源控制电路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总电源控制电路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双联开关与光电开关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第一进线端,2、第二进线端,3、第一出线端,4、第二出线端,5、第一导线,6、第二导线,K1、第一开关,K2、第二开关,K3、光电开关,KM、总电源接触器,SQ1、停止开关,SQ2、门极限开关,SQ3、启动开关,SQ4、急停开关,7、吊车车门栏杆,8、上车爬梯。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0]参见图2、图3和图4,一种新型上下吊车安全装置,它包括双联开关和带指示灯的光电开关K3,所述双联开关包括第一开关K1、第一进线端1、第一出线端3、第二进线端2、第二出线端4和第二开关K2,所述第一进线端I与第一出线端3通过第一导线5连接,所述第二进线端2与第二出线端4通过第二导线6连接,所述第一开关Kl的右端与第一进线端I连接,所述第二开关K2的左端与第二出线端4连接;当需要形成回路时,第一开关Kl拔向第二进线端2,或第二开关K2拔向第一出线端3 ;
[0021]所述第一开关Kl安装在吊车车门栏杆7处,所述第二开关K2安装在吊车的上车爬梯8旁,所述第二开关K2的右端与光电开关K3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一进线端1、第一导线
5、第一出线端3、第二进线端2、第二导线6、第二出线端4安装在吊车上;所述光电开关K3置于吊车车门栏杆7处,当光电开关K3感应到吊车车门上的钢片时,光电开关上的指示灯亮。
[0022]所述第一开关Kl的左端与启动开关SQ3 (按钮)和总电源接触器KM的常开开关的并联串接后,再与急停开关SQ4 (急停常闭开关)串接后与火线连接,所述光电开关K3的右端依次与停止开关SQl (停止常闭开关)、总电源接触器KM的线圈串联后与零线连接。
[0023]将双联开关连通(第一开关Kl与第一进线端I连接,第二开关K2与第一出线端3连接;或第一开关Kl与第二进线端2连接,第二开关K2与第二出线端4连接),关好大车车门,按下启动开关SQ3,此时,总电源控制电路形成回路,光电开关K3的LED指示灯亮,吊车具备运行条件,此时严禁上下吊车。
[0024]当工作人员上车时,扭动双联开关K2,使双联开关断开(第一开关Kl与第一进线端I连接,第二开关K2与第二出线端4连接;或第一开关Kl与第二进线端2连接,第二开关K2与第一出线端3连接),此时,总电源控制电路形成断路,光电开关K3的LED指示灯熄,吊车不具备运行条件,可以上车。上车完毕后,关好大车车门,扭动双联开关K1,使双联开关连通(第一开关Kl与第一进线端I连接,第二开关K2与第一出线端3连接;或第一开关Kl与第二进线端2连接,第二开关K2与第二出线端4连接),光电开关K3的LED指示灯亮,吊车又具备运行条件,禁止上下吊车。
[0025]当工作人员下车时,扭动双联开关K1,使双联开关断开(第一开关Kl与第一进线端I连接,第二开关K2与第二出线端4连接;或第一开关Kl与第二进线端2连接,第二开关K2与第一出线端3连接),此时,总电源控制电路形成断路,光电开关K3的LED指示灯熄,吊车不具备运行条件,可以下车。关好大车车门,下车完毕后,扭动双联开关K2,使双联开关连通(第一开关Kl与第一进线端I连接,第二开关K2与第一出线端3连接;或第一开关Kl与第二进线端2连接,第二开关K2与第二出线端4连接),光电开关K3的LED指示灯亮,吊车又具备运行条件,禁止上下吊车。
[0026]当工作人员打开车门时,光电开关K3断开,总电源控制电路形成断路,光电开关K3的LED指示灯熄,吊车不具备运行条件,它与双联开关形成双层保护,从而满足了上下吊车时,吊车绝对不能运行的安全控制要求。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工作人员在上下吊车时,不能有效控制吊车运行而引发人身伤亡事故的问题。
【主权项】
1.一种新型上下吊车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双联开关和带指示灯的光电开关,所述双联开关包括第一开关、第一进线端、第一出线端、第二进线端、第二出线端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进线端与第一出线端通过第一导线连接,所述第二进线端与第二出线端通过第二导线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右端与第一进线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左端与第二出线端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安装在吊车车门栏杆处,所述第二开关安装在吊车的上车爬梯旁,所述第二开关的右端与光电开关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一进线端、第一导线、第一出线端、第二进线端、第二导线、第二出线端安装在吊车上; 所述第一开关的左端与启动开关和总电源接触器的常开开关的并联串接后,再与急停开关串接后与火线连接,所述光电开关的右端依次与停止开关、总电源接触器的线圈串联后与零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上下吊车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开关安设于吊车车门栏杆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上下吊车安全装置,它包括双联开关和带指示灯的光电开关,所述双联开关包括第一开关、第一进线端、第二进线端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进线端与第一出线端通过第一导线连接,所述第二进线端与第二出线端通过第二导线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右端与第一进线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左端与第二出线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安装在吊车车门栏杆处,所述第二开关安装在吊车的上车爬梯旁,所述第二开关的右端与光电开关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一进线端、第一导线、第一出线端、第二进线端、第二导线、第二出线端安装在吊车上。本实用新型能准确显示吊车运行状态,使工作人员能准确把握上下吊车时间,从而保证了安全。
【IPC分类】B66C15-06
【公开号】CN204324735
【申请号】CN201420779396
【发明人】王开文, 薛东阳, 邓菲, 江小东, 聂胜华, 马广程
【申请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