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注模机进给回收塑料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0492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向注模机进给回收塑料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地涉及用于向注模机进给回收塑料的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装置,该装置用于向注模机进给软化回收塑料,同时它可暂时地贮存软化回收塑料并且使软化回收塑料的温度保持在一适当的点处,由此实现向注模机平滑且稳定地进给预定量的软化回收塑料,并且使用回收塑料通过一注塑模制过程有效地生产出大尺寸的产品。
背景技术
如本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废塑料件被分为可回收的物件以及不可回收的物件。考虑到环境保护以及资源的节省,可回收的废塑料件可以重新制成与原物件的等级相同的产品或者生产出比原物件等级低些的产品。
为了使用这类可回收的废塑料件制成产品,必须将废塑料件加热到高于预定温度的一个温度并使其熔化,由此制备出软化的回收塑料。此后,软化回收塑料被临时地贮存起来,同时保持软化状态,随后进给到一注模机中,在其中软化回收塑料通过使用模具而被模制成所需的产品。因此,熔化的软化回收塑料必须保持软化状态,直到这些塑料被注入注模机的模具中。
然而,在用于向注模机进给回收塑料的传统装置中,软化回收塑料在进给到塑料进给装置的料斗中之后即被冷却,这样,几乎不可能连续地熔化并混合回收塑料和填料。因此,使用这些回收塑料制造产品的注塑模制过程不能顺畅地进行。
当需要通过注塑模制过程使用大量回收塑料来生产大尺寸塑料产品时,回收塑料必须在熔化之后快速地进给到注模机中。因此,传统塑料进给装置的料斗被设置成具有一种密封结构,并且它可以将软化回收塑料沿一个方向有力地推进注模机中,而不允许软化回收塑料在熔化之后作短暂停留。然而,具有密封结构的料斗不能顺畅地进给软化回收塑料。另外,当软化回收塑料在熔化之后不作短暂停留即进给到注模机中时,如上所述的,没有办法能够解决从回收塑料中由于杂质或其它塑料被添加到软化回收塑料中而产生气体和湿气的问题。
也就是说,具有上述密封结构的传统塑料进给装置不能顺畅地消除由于向软化回收塑料添加杂质或其它塑料而产生的气体和湿气,这样,传统的塑料进给装置会在通过注模过程使回收塑料生产大尺寸的产品的过程中会造成很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针对的是现有技术中产生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向注模机进给回收塑料的装置,这种进给装置被设计成,注模机生产大尺寸塑料产品所需的软化回收塑料的量断断续续地进给到装置的料斗中,同时保持其中的软化状态,这种软化状态会自然地排出软化回收塑料中产生的气体和湿气,由此,在所需的状态下进给软化回收塑料,并且这种装置可以向注模机精确地进给软化回收塑料,由此提高塑料产品的生产率和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向注模机供给回收塑料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一加热单元,该加热单元具有向加热单元供给被回收的塑料件的塑料投料口;以及一熔融炉,该炉可将塑料件加热至预定温度并使之熔化,从而制备成软化回收塑料。该装置还包括第一供应单元,该供应装置可接收从加热装置的熔融炉供给出的熔融塑料;以及第二供应单元,该供应装置中可暂时地贮存着从第一供应单元里供给出的熔融塑料,并且可根据注模机所需的软化回收塑料的预定量可控制地向注模机供给软化回收塑料。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向注模机进给软化塑料的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塑料供应装置中贮存和进给软化塑料的第一和第二进给单元的平面图。
图3为包括在根据本发明的塑料供应装置的第一进给单元中的供应料斗的侧面图。
图4为本发明中供应料斗的纵向断面图。
图5和图6为本发明的塑料供应装置的截面图,其中图5示出了一种贮存软化回收塑料的状态,而图6示出了排出软化回收塑料的一种状态。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在所有这些附图中,相同的标号用来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向注模机进给软化塑料的装置的正视图。图2为本发明的塑料供应装置中贮存和进给软化塑料的第一和第二进给单元的平面图。图3为包括在根据本发明的塑料供应装置的第一进给单元中的供应料斗的侧面图。图4为本发明中供应料斗的纵断面图。图5和图6为本发明的塑料供应装置的截面图,其中图5示出了一种贮存软化回收塑料的状态,而图6示出了排出软化回收塑料的一种状态。
如附图所示,根据本发明用于向注模机供应回收塑料的装置包括一个加热单元10,该加热单元10具有一塑料投料口11和一熔融炉12。塑料投料口11向加热单元10供给可回收的废塑料件,而熔融炉12使在塑料件加热到预定温度并使融化,从而制备出软化的回收塑料。塑料进给装置还包括一第一供应单元20和一第二供应单元30。第一供应单元20可接收从加热单元10的熔融炉12供给出的软化的回收塑料S。第二供应单元30中可暂时地贮存从第一供应单元20供给出的软化的回收塑料S,并且根据注模机所需的软化回收塑料的预定的量,可控制地将软化的回收塑料S供应给注模机。
第一供应单元20包括一个具有漏斗形腔室的料斗22。料斗22的顶部敞开以接纳进入料斗22的软化回收塑料,而料斗22的底部设有一塑料进给通道21。第一和第二缸体23和24沿料斗22的两侧安装,从而形成了一种Y形的轮廓。第一和第二活塞25、26安装在第一和第二缸体23和24中,以排出软化的回收塑料。第一供应单元20还包括与第一和第二活塞25、26相连的第一和第二液压缸致动器27和28。
一塑料进入通道24a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缸体23和24上,从而与料斗22的塑料进给通道21连通,而一个法兰盘24b形成在第二缸体24的下端处。
一加热器“H”安装在第一和第二缸体23、24中任何一个的外表面上。如果需要,可以将一冷却单元(未图示)安装在第一进给单元中。
当软化回收塑料S被接纳到具有加热器H的缸体内时,加热器H将软化回收塑料S加热到所需的温度。
一水夹层22a形成在料斗22的内表面上。第一和第二活塞25和26为中空活塞,而在第一和第二活塞25、26的每一个上设有一水流入口25a、26a以及水流出口25b、26b,从而使冷却水通过第一和第二活塞25、26循环。在本发明中,水夹层(未图示)可以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缸体23、24的每一个的内表面上。
第二供应单元30包括一纵向圆筒形的贮藏室部件31。贮藏室部件31设有一入口31a,以接纳从第一供应单元20排出的软化回收塑料S。一出口31b形成在贮藏室部件31的前端处。一进给螺杆32安装在贮藏室部件31中,它可旋转并沿贮藏室部件31往复运动。第二供应单元30还包括一个液压驱动单元33,该单元33与进给螺杆32的后端相连以使进给螺杆32转动。一平台34引导液压驱动单元33和进给螺杆32水平移动。第二供应单元30还包括一个第三液压缸致动器35,该致动器与液压驱动单元33相连,从而使液压驱动单元33沿反方向水平移动,由此使液压驱动单元33随着进给螺杆32进前及缩回。
在本发明中,较佳地可以使用一液压电动机作为液压驱动单元33,以使进给螺杆旋转。
平台34包括多个导向件34a,这些导向件34a可引导与进给螺杆32的液压驱动单元33的水平移动。一限位开关36安装在平台34上,以感测液压驱动单元33的缩进位置。限位开关36的位置根据进给螺杆32的缩进距离确定,进给螺杆32的缩进距离可确定在这样一范围中,即,在该范围中投放到贮藏室部件31中的软化回收塑料S的量可根据需要来控制。
以下,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塑料进给装置的操作效果。
在根据本发明的塑料进给装置的操作中,可回收的废塑料件通过塑料投料口11供给到加热单元10中。在加热单元10中,废塑料件被供给到熔融炉12中,使其加热到一预定温度并熔化,从而制备出软化的回收塑料S。从熔融炉12中排出的软化回收塑料S起初被贮存在第一供应单元20的料斗22中。
打开料斗22的顶部,这样,软化回收塑料S产生的气体和湿气可自然地从料斗22排到大气中。由此,在使软化回收塑料注塑模制塑料产品的过程中可以防止气泡的产生。因此,可以生产出质量上佳的产品。
当软化回收塑料被贮存到料斗22中时,设置料斗22、第一缸体23和第二缸体24之间的水夹层22a可防止软化回收塑料S粘到料斗22的内表面上。水夹层22a还可以使软化回收塑料冷却到预定温度。
当要使软化的回收塑料S从第一供应单元20向第二供应单元30进给时,安装在沿料斗22的两侧安装的第一和第二缸体23、24中、形成Y形轮廓的第一和第二活塞25、26有选择地通过第一和第二液压缸体致动器27和28的致动杆移动,由此,使软化的回收塑料S从料斗22进给入第二供应单元30的贮藏室部件31中。
软化回收塑料如下从第一供应单元20进给到第二供应单元30中。当第一活塞25移至第一缸体23内其缩进位置中时,软化回收塑料S从料斗22通过设置在料斗22底部的塑料进给通道21进入第一缸体23中。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缸体24的活塞26不被致动,这样,活塞26不会在第二缸体24中移动。然而,当缩进的第一活塞25通过第一液压缸致动器27向前移至其在第一缸体23内部的进前位置中时,第二活塞26通过第二液压缸致动器28移至第二缸体24内的缩进位置中。
此后,第二活塞26通过第二液压缸致动器28向前移至其在第二缸体24中的前进位置,这样,软化回收塑料S可通过贮藏室部件31的入口31a进入贮藏室部件31内。
也就是说,通过第一和第二活塞25、26在安装于料斗22的两侧的、形成Y形轮廓的第一和第二缸体23、24中交替往复运动,软化回收塑料S可从第一供应单元20进给到第二进给单元30的贮藏室部件31中。在这种情况下,软化回收塑料S可与第一和第二活塞25、26接触。然而,由于第一和第二活塞25、26是由通过水流入孔25a、26a以及水流出孔25b、26b的循环的冷却水冷却的,因此,软化回收塑料S可顺畅地进给入第二供应单元30的贮藏室部件31中,而不会粘在活塞25、26上。
第一和第二缸体23、24之一的外表面上设有一加热器H,这样,当软化回收塑料S被接纳在具有加热器H的缸体内时,软化回收塑料可以通过加热器H加热到所需温度。由此,软化回收塑料S可以更顺畅地从第一供应单元20排出。
另外,冷却单元(未图示)可以安装在第一供应单元20中,这样,当第一供应单元20中的软化回收塑料S的温度过高时可以使软化回收塑料S冷却。
当软化回收塑料S从第一供应单元20供给到第二供应单元30的贮藏室部件31中时,软化回收塑料S可以被引到贮藏室部件31内部的围绕进给螺杆32的区域上。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流入贮藏室部件31的软化回收塑料S的量的增加,进给螺杆32可逐渐地向回移动。在进给螺杆32向回移动的过程中,连接在进给螺杆32后端的液压驱动单元33使进给螺杆32旋转。由此,软化回收塑料S可集中在贮藏室部件31内的前部中。
如图6所示,当软化回收塑料S连续进给到贮藏室部件31中时,进给螺杆32水平移回至其一缩进位置中。在这种情况下,液压驱动单元33也随着进给螺杆32沿同样的方向移动,而液压驱动单元33和进给螺杆32的水平向后移动可通过安装在支承基座上的平台34引导。
在液压驱动单元33和进给螺杆32的向后移动的过程中,液压驱动单元33可以与平台34的限位开关36接触,这样,限位开关36可以被打开并输出一个信号。根据从限位开关36输出的信号,与水平驱动单元33相连的第三液压缸致动器35使液压驱动器单元33水平地向前移动,这样,液压驱动单元33和进给螺杆32将向前移动。
因此,可以通过控制限位开关36在平台34上的位置来控制贮存在贮藏室部件31中的软化回收塑料S的量。当预定量的软化回收塑料S容纳到贮藏室部件31中时,第三液压缸致动器35使液压驱动单元33水平向前移动。由此,进给螺杆32可在贮藏室部件31中向前移动,并且通过贮藏室部件31的前端处形成的出口31b将预定量的软化回收塑料S进给到注模机中。在这种情况下,在贮藏室部件31中向前移动的进给螺杆32可起到将软化回收塑料S进给到注模机内的活塞的作用。
由进给螺杆32通过出口31b从贮藏室部件31排出的软化回收塑料S流入注模机的模具的空腔内,并且被模制成所需的产品。本发明的塑料进给装置可通过上述的进给螺杆稳定地向注模机进给预定量的软化回收塑料,由此,提高了注塑模制塑料产品的生产率和质量。该塑料进给装置还使得能够生产出质量均匀的产品。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将软化回收塑料进给到注模机中的装置。在本发明的装置中,随着在设置成Y形轮廓的缸体内的活塞动作,软化回收塑料通过第一供应单元首先顺畅进给并稳定地从第一供应单元的料斗进入第二供应单元的贮藏室部件中,随后,从贮藏室部件进给到注模机中。当在注模过程中使用本发明的装置时,可以生产出需要大量软化回收塑料的大尺寸的产品。该装置还改进了生产注模产品时的可操作性及生产率。第一供应单元的料斗在其顶部敞开,并且它设有一冷却水夹层,由此可改善注模产品的质量并且允许生产出质量均匀的产品。
尽管,为了便于说明,此处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揭示的本发明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有各种改进、添加或替代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向注模机进给回收塑料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加热单元,该加热单元具有一个加热单元供给被回收的塑料物件的塑料投料口(11)和一个将塑料物件加热到预定温度并使之融化从而制备出软化的回收塑料的熔融炉(12),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供应单元(20),该供应装置接收从加热装置的熔融炉(12)供给出的熔融树脂(S);以及第二供应单元(30),该供应装置中暂时地贮存着从第一供应单元(20)里供给出的熔融树脂(S),并且根据所述注模机所需的软化回收塑料的预定量可控制地向注模机供给软化回收塑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应单元(20)包括一料斗(22),所述料斗具有一个漏斗形的腔室,所述料斗的顶部敞开以将软化回收塑料接收到料斗内,并且在所述料斗的底部形成有一个塑料进给通道(21);第一缸体(23)和第二缸体(24),这两个缸体沿着所述料斗的两侧安装,从而形成了一种Y形的轮廓;第一和第二活塞(25、26),所述活塞安装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缸体内,以排出软化的回收塑料;以及第一和第二液压缸体致动器(27、28),所述致动器与第一和第二活塞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塑料进入通道(24a)形成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缸体(23、24)上,从而与料斗的所述塑料进给通道(21)连通,并且在所述第二缸体(24)的端部形成有一法兰盘(24b)。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加热器(H)安装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缸体(23、24)中的一个缸体的外壁上,而所述料斗(22)的内表面上形成有一水夹层(22a)。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塞(25、26)为中空活塞,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塞(25、26)的第一个上设有一水流入口(25a、26a)和一水流出口(25b、26b),从而使冷却水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塞循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给单元(30)包括一贮藏室部件(31),所述贮藏室部件为纵向的圆筒形,并且它设有一个接纳从第一供应单元排出的软化塑料的入口(31a)以及一个形成在所述贮藏室部件一端的一出口(31b);一供给螺杆(32),所述供给螺丝安装在所述贮藏室部件(31)中,从而可旋转以及沿着贮藏室部件往复运动;一液压驱动单元(33),所述液压驱动单元连接在所述供给螺杆(32)的一端以使供给螺杆转动;一平台(34),所述平台引导液压驱动单元(33)和供给螺杆(32)的水平运动;以及一液压缸体致动器(35),所述致动器与液压驱动单元(33)相连,以使所述液压驱动单元沿相反方向水平移动,由此使液压驱动单元(33)前进及回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34)包括多个导向件(34a),这些导向件引导所述液压驱动单元(33)水平移动,并且一限位开关(36)安装在所述平台上,以感测所述液压驱动单元的缩进位置。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向注模机进给回收塑料的装置包括一个投料口;以及具有熔融炉的加热单元,它使塑料件加热至预定温度并熔化,以制出软化的回收塑料。在装置中,第一供应单元接受来自加热单元熔融炉的软化回收塑料,第二供应单元中临时贮存从第一进给单元供给出的软化回收塑料,并且根据注模机所需的回收塑料的预定量可控制地向注模机供应回收塑料。在该装置中,软化的回收塑料首先随着设置成Y形轮廓的缸体内的活塞的动作从料斗通过缸体进入一贮藏室部件中,随后从贮藏室部件进给到注模机中。由此,该装置允许生产出尺寸较大的产品,改善可操作性和生产率。料斗在其顶端敞开,并且设有一水夹层,由此改善注模产品的质量并且允许生产出质量均匀的产品。
文档编号B29C45/18GK1436650SQ0310436
公开日2003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7日
发明者金德镐 申请人:金德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