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脱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18950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气动脱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用于直线式吹瓶机的装置,具体涉及ー种气动脱模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的,吹瓶机能将塑料瓶坯通过一定的エ艺手段吹制形成产品。然而,市面上通用的吹瓶机在脱模过程中,容易造成产品的底部粘附在底模上,影响生产的顺利展开。而且,还可能引起产品变形,严重影响产品的 合格率。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g在于提供ー种气动脱模装置,可利用压差将顶针顶出,从而实现产品与底模的完全脱离,确保生产的顺利展开,并显著提高产品的合格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ー种气动脱模装置,包括底模座、固定在底模座下端的底模、贯穿底模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安装孔、插装在安装孔内的顶针、设置在安装孔内的弾性元件、设置在底模座上的气路通道;所述气路通道与安装孔连通;所述弹性元件套装在顶针上。底模座上还设置有水路通道,底模上设置有冷却槽,所述的水路通道与冷却槽连通。底模座的上端固定有底模固定板,该底模固定板上设置有与气路通道连通的进气ロ、与水路通道连通的进水ロ。所述弹性元件为复位弹簧或弹性套筒。底模座上套装有内卡ロ,该内卡ロ位于底模的上方;底模座、内卡ロ与底模通过螺栓固定。本实用新型所阐述的气动脱模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气路通道、顶针的设计,可利用压差将顶针顶出,从而实现产品与底模的完全脱离,确保生产的顺利展开,并显著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图I为本实用新型气动脱模装置的合模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动脱模装置的开模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气动脱模装置做进ー步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思路。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动脱模装置,包括呈圆柱形的底模座3、固定在底模座3下端的底模I。所述底模I上设置有朝下延伸的底模腔。并且,该底模I上还设置有贯穿其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安装孔。该安装孔的延伸方向与底模I的延伸方向一致。安装孔上设置顶针5、弾性元件。优选的,所述弹性元件为复位弹簧6。所述复位弹簧6套装在顶针5上。当然,复位弹簧6还可通过弹性套筒来替代,同样可以实现顶针5的弹性复位。底模座3上设置有沿其轴线延伸的气路通道32,该气路通道32与安装孔连通。底模座3上还设置有水路通道31,底模I上设置有冷却槽11。所述的水路通道31与冷却槽11连通。底模座3的上端固定有底模固定板7,该底模固定板7上设置有与气路通道32连通的进气ロ 71、与水路通道31连通的进水口 72。作业过程中,可先往进水口 72通入冷却液,冷却液通过水路通道31进入至冷却槽11中,从而实现产品9的底部冷却。底模座3上套装有内卡ロ 2,该内卡ロ 2位于底模I的上方。底模座3、内卡ロ 2与底模I通过螺栓固定。通过采用螺栓连接,可便于该脱模装置的拆装与维修。在脱模过程中,先打开瓶身模8,而在提升底模I的同时,可从进气ロ 71输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从气路通道32进入至安装孔;顶针5在压差的作用下克服弾力向下运动,并·将产品9顶出,从而实现产品9与底模I的完全脱离。而作业完成后,停止供气,顶针5在弾力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ー种气动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模座、固定在底模座下端的底模、贯穿底模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安装孔、插装在安装孔内的顶针、设置在安装孔内的弾性元件、设置在底模座上的气路通道;所述气路通道与安装孔连通;所述弹性元件套装在顶针上。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动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模座上还设置有水路通道,底模上设置有冷却槽,所述的水路通道与冷却槽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模座的上端固定有底模固定板,该底模固定板上设置有与气路通道连通的进气ロ、与水路通道连通的进水ロ。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动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复位弹簧或弾性套筒。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动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模座上套装有内卡ロ,该内卡ロ位于底模的上方;底模座、内卡ロ与底模通过螺栓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气动脱模装置,包括底模座、固定在底模座下端的底模、贯穿底模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安装孔、插装在安装孔内的顶针、设置在安装孔内的弹性元件、设置在底模座上的气路通道;所述气路通道与安装孔连通;所述弹性元件套装在顶针上。通过采用气路通道、顶针的设计,可利用压差将顶针顶出,从而实现产品与底模的完全脱离,确保生产的顺利展开,并显著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文档编号B29C49/70GK202428653SQ20122001001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0日
发明者董泽万, 蔡天峰 申请人:广东国珠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