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均衡运水连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55471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均衡运水连通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均衡运水连通结构,包括行位、冷却结构以及后模,所述的冷却结构位于行位下方、后模内部,所述的冷却结构包括八组进水管和出水管组成的冷却管道,所述的八组冷却管道呈上下对称分布,所述的对称分布一侧的四组管道中进水管平行排列,所述的八组冷却管道中位于左右两侧的四组中每一组的出水管与进水管垂直,位于中间位置的另外四组管道中每一组的出水管与进水管平行。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八组冷却管道代替传统的两组冷却管,保证了冷却水流经行位时不会随着行位增多冷却效果变差,保证了冷却的均衡性,同时也可起到快速冷却,减少冷却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专利说明】一种模具均衡运水连通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模具均衡运水连通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材料由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所以在注塑模具内必须设置有冷却机构对注塑完成后的产品进行冷却,使其得到成形品。但目前的冷却机构中冷却管道设置较为单一,主要包括直通管路、环形管路,环形管路直接围绕设置于上述行位上,其两端分别与设置在行位上的两条直通管路相连通,以此形成通路,使用该冷却结构,冷却液体流经的第一个行位温度最低,然后随着流入的行位不断增多,行位冷却温度将比上一个行位的温度逐渐升高,因此冷却后的第一个行位温度与最后一个行位的相比差距较大,不能从根本上保证行位的冷却均衡效果,由此容易造成各部位收缩性也就不一致,产品容易出现变形,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亟需对现有的模具冷却装置进行改进,提高冷却的均衡效果。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具均衡运水连通结构,该运水串联结构可形成多组串联机构,可缩短冷却液体流经的距离,减少各行位冷却后的温度差异。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模具均衡运水连通结构,包括行位、冷却结构以及后模,所述的冷却结构位于行位下方、后模内部,所述的冷却结构包括八组进水管和出水管组成的冷却管道,所述的八组冷却管道呈上下对称分布,所述的对称分布一侧的四组管道中进水管平行排列,所述的八组冷却管道中位于左右两侧的四组中每一组的出水管与进水管垂直,所述的八组冷却管道中的另外四组管道中位于中间位置的四组中每一组的出水管与进水管平行。
[0006]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八组冷却管道代替传统的两组冷却管,保证了冷却水流经行位时不会随着行位增多冷却效果变差,保证了冷却的均衡性,同时也可起到快速冷却,减少冷却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传统的模具均衡运水连通结构一侧的夜视图;
[0008]图2为改进后的模具均衡运水连通结构一侧的俯视图。
[0009]其中,11-传统冷却结构、12-改进冷却结构、2-行位、3-后模。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如图1、图2所示,传统冷却结构11包括位于后模3上下侧相对称位置并贯穿后模3左右两侧的的两组蛇形冷却管,采用该冷却结构,冷却水由蛇形冷却管的进水管进入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个周期的运行而由出水管排出,冷却水在运行的过程中逐步吸收了行位2的热量,导致了流经的第一个行位与最后一个行位之间的冷却效果差异较大,产品各个位置的收缩性不一致,导致产品变形,而针对一些大型模具注塑时,由于注塑时需时行快速冷却,传统的模具均衡运水连通结构的冷却速度也比较慢,冷却效果比较差,影响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针对冷却效果不均衡及冷却速度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形成了改进冷却结构12,通过将传统冷却结构11中的两组蛇形冷却管变为上下两侧相对称的八组冷却管,所述的冷却管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其中,对称分布一侧的四组冷却管中的进水管平行排列,所述的八组冷却管中位于左右两侧的四组冷却管中每一组的出水管与进水管垂直,所述的位于中间位置的另外四组管道中中每一组的出水管与进水管平行。采用该结构可缩短冷却管中水的运行路程,提高冷却效果以及冷却的均衡性,提高生产效率及良品率。
【权利要求】
1.一种模具均衡运水连通结构,包括行位、冷却结构以及后模,所述的冷却结构位于行位下方、后模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结构包括八组进水管和出水管组成的冷却管道,所述的八组冷却管道呈上下对称分布,所述的对称分布一侧的四组管道中进水管平行排列,所述的八组冷却管道中位于左右两侧的四组中每一组的出水管与进水管垂直,所述的八组冷却管道中位于中间位置的另外四组管道中每一组的出水管与进水管平行。
【文档编号】B29C45/73GK203680763SQ201420001394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日
【发明者】赖云辉, 石安明, 石思平 申请人:河源市昌红精机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