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流道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6059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流道板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化流道板结构,属于塑料浇注模具设备。



背景技术:

流道作为一种塑料注入的孔道结构,其结构以及路线设计直接影响了模具中塑料成品的质量,比如是否有缩胶、气泡等的产生,为了改良流道结构,现在市面上出现了很多的模块化流道板,通过一个可拆卸的流道板可以实现对流道的即时调整,而传统的流道板一般通过上下结合的方式安装到模具上,并通过密封胶圈进行密封,此种结构很容易使得微压状态下的塑料液进入到流道板与模具的结合缝隙中,影响产品质量而且容易给脱模带来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模块化流道板容易使得塑料液渗出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模块化流道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模块化流道板结构,包括模具本体,在所述模具本体上设置有一个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一侧在模具本体底部开口,所述插接槽的另一侧设置有一个与外部空间连通的开口,在所述插接槽内安装有流道板,所述流道板的底部设置有流道,流道在模具本体底部位置设置有若干用于排出塑料液的开口,在所述流道板的轴向一端设置有用于灌入塑料液的连接口;在所述流道板的横向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密封凸起,在所述插接槽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密封凸起对应的密封槽,在所述流道板内设置有气流孔道,所述气流孔道包括一个气体流动空腔,在所述流道板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气体流动空腔对应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在所述流道板内还设置有与所述气体流动空腔连接的气体流动主孔,在所述气体流动主孔上阵列连接有若干气体流动支孔,所述气体流动支孔的一端在密封凸起上开口,所述开口沿密封凸起的轴线阵列排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创新,所述气流孔道设置在流道板背向流道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创新,在所述气体流动主孔为扁平结构,在所述气体流动主孔朝向流道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导热翅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创新,所述导热翅片与流道板为一体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创新,在所述流道板顶部的横向侧壁上还设置有一个密封条镶嵌槽,在所述密封条镶嵌槽内设置有密封胶条用于与模具本体的插接槽密封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创新,在所述排气口上连接有泄压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模块化流道板的横向两侧设置连接凸起,并在其中设置气流孔道,使得连接凸起中产生一定的微压气流,从而使得接合缝中产生一定的微压,防止塑料液渗透到接合缝内,提高了注塑的质量。

2、气流孔道设置在流道板背向的一侧,减少了流道与气流孔道交叉的可能,降低了流道板加工的复杂度。

3、导热翅片可以实现气流孔道与流道之间的换热,通过在气流孔道中加入热空气,可以防止塑料液在流道板中的局部凝固,提高注塑质量。

4、密封镶嵌槽可以防止气流孔道中的气流从相对压力较小的底部接合缝中排出,影响接合缝底部的压力。

5、泄压阀可以防止气流压力过大,使得注塑件中产生气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向剖视图。

图中:1、模具本体;2、流道板;3、密封凸起;4、气体流动支孔;5、气体流动空腔;6、排气口;7、导热翅片;8、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模块化流道板结构,包括模具本体,在所述模具本体上设置有一个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一侧在模具本体底部开口,所述插接槽的另一侧设置有一个与外部空间连通的开口,在所述插接槽内安装有流道板,所述流道板的底部设置有流道,流道在模具本体底部位置设置有若干用于排出塑料液的开口,在所述流道板的轴向一端设置有用于灌入塑料液的连接口;在所述流道板的横向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密封凸起,在所述插接槽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密封凸起对应的密封槽,在所述流道板内设置有气流孔道,所述气流孔道设置在流道板背向流道的一侧,所述气流孔道包括一个气体流动空腔,在所述流道板顶部设置有与所述气体流动空腔对应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在所述排气口上连接有泄压阀,在所述流道板内还设置有与所述气体流动空腔连接的气体流动主孔,在所述气体流动主孔上阵列连接有若干气体流动支孔,在所述气体流动主孔为扁平结构,在所述气体流动主孔朝向流道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导热翅片,所述导热翅片与流道板为一体结构,所述气体流动支孔的一端在密封凸起上开口,所述开口沿密封凸起的轴线阵列排布。

在所述流道板顶部的横向侧壁上还设置有一个密封条镶嵌槽,在所述密封条镶嵌槽内设置有密封胶条用于与模具本体的插接槽密封连接。

使用时,如图所示,将流道板插入到模具本体中,使得流道板背部的流道位于模具本体底部壁面,同时在进气口上连接热风管,在排气口上连接泄压阀,注塑时,塑料液从流道板的流道流入到模型中,在塑料液将要住满时,对进气口的热风管进行加压,压力通过气体流道支孔排入到密封槽与密封凸起之间的间隙中,使得间隙中产生一定的微压,防止塑料液进入到前述的间隙中发生凝固,影响出品质量,与此同时,热风管的热风对导热翅片进行加热,从而实现对整个流道板中流道内壁的加热,有效防止塑料液在相对保温性能较差的流道板发生局部凝固,导致流道的局部堵塞。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