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706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3D打印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机领域,具体是指一种3D打印机的自动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三维打印(3D printing),即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过去其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现正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特别是一些高价值应用(比如髋关节或牙齿,或一些飞机零部件)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三维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这种打印机的产量以及销量在二十一世纪以来就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增长,其价格也正逐年下降。

而现有技术中的3D的打印机的门都是通过手动来打开或者关闭的,这样的设计操作不方便,很难实现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3D打印机,能够实现3D打印机升降门的自动化。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3D打印机,包括主体及设于主体的两个相对应的侧边的升降门;

3D打印机还包括设于主体与升降门之间的自动升降装置;

自动升降装置包括四杆机构及用于驱动四杆机构的电动推杆;

四杆机构呈平行四边形;四杆机构包括机架、与机架相对的连杆、连架杆、与连架杆相对的驱动杆;所述机架竖直地安装在主体上;所述连杆竖直地安装在升降门上对应的位置;

电动推杆可转动地安装在主体上;电动推杆包括控制装置、受控制装置控制可往复伸缩的推杆;推杆的伸出端固定在驱动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呈腰形;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一螺丝孔。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上设有机架安装部;机架安装部对应第一定位孔的位置设有第一定位柱,第一定位柱定位于第一定位孔上;机架安装部对应第一螺丝孔的位置设有第一螺柱孔,机架通过螺丝锁于机架安装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安装部呈鱼骨状,包括第一中央骨及若干与第一中央骨垂直相交的第一旁骨;第一定位柱位于第一中央骨与第一旁骨相交处;第一螺柱孔位于第一中央骨与第一旁骨相交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呈腰形;所述连杆上设有第二定位孔和第二螺丝孔。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门上设有连杆安装部;连杆安装部对应第二定位孔的位置设有第二定位柱,第二定位柱定位于第二定位孔上;连杆安装部对应第二螺丝孔的位置设有第二螺柱孔,连杆通过螺丝锁于连杆安装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安装部呈鱼骨状,包括第二中央骨及若干与第二中央骨垂直相交的第二旁骨;第二定位柱位于两个第二旁骨之间的位置;第二螺柱孔位于第二中央骨与第二旁骨相交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安装部的外周还形成有圈骨,所述圈骨呈腰形,所述中央骨的两端及若干旁骨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圈骨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还设有两个第一铰接柱,所述第一铰接柱设于机架的与机架安装部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一铰接柱靠近机架的两端设置;

所述连杆上还设有两个第二铰接柱,所述第二铰接柱设有连杆的与连杆安装部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二铰接柱靠近连杆的两端设置;

所述连架杆的两端均设有第一铰接孔;所述连架杆两端的第一铰接孔分别套入第一铰接柱及第二铰接柱内,以使连架杆的两端分别与机架及连杆铰接;

所述驱动杆的两端均设有第二铰接孔;所述驱动杆两端的第二铰接孔分别套入第一铰接柱及第二铰接柱内,以使驱动杆的两端分别与机架及连杆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四杆机构及电动推杆的设计,使得使用者只需要通过操作控制电路就能轻松的实现升降门的打开或者关闭,不需要自己动手,从而实现了3D打印机升降门的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3D打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另一个角度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安装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升降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请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3D打印机,其包括主体1及设于主体1的两个相对应的侧边的升降门2,具体的为图1中的左右两个升降门2。

请参考图2,3D打印机还包括设于主体1与升降门2之间的自动升降装置3;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3D打印机包括四个自动升降装置3;四个自动升降装置3分别安装在两个升降门2的前后两个侧面上。

请参考图2,自动升降装置3包括四杆机构31及用于驱动四杆机构31的电动推杆32。

请参考图2,四杆机构31呈平行四边形;四杆机构31包括机架311、与机架311相对的连杆312、连架杆313、与连架杆313相对的驱动杆314;其中所述机架311、连架杆313、连杆312、驱动杆314这四根杆依次首尾相互铰接;所述机架311竖直地安装在主体1上,所述连杆312竖直地安装在升降门2上对应的位置;电动推杆32可转动地安装在主体1上,电动推杆32位于机架311的下方;请参考图3,电动推杆32包括控制装置、受控制装置控制可往复伸缩的推杆321;推杆321的伸出端固定在驱动杆314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杆314位于连架杆313的下方,所述驱动杆314相对连架杆313更靠近所述推杆321。

本案中的电动推杆32与3D打印机的控制电路连接,通过操作控制电路以使电动推杆32的推杆321做往复直线运动,推杆321带动驱动杆314做圆周运动,驱动杆314带动所述连杆312运动,从而实现升降门2的运动,实现升降门2的开闭。

本实用新型通过四杆机构31及电动推杆32的设计,使用者只需要通过操作控制电路就能轻松的实现升降门2的打开或者关闭,不需要自己动手,从而实现了3D打印机升降门2的自动化。

请参考图4,所述主体1包括前后两个安装框11;所述安装框11呈U型,两个安装框11围成整个主体1的支架;每个安装框11的内侧延伸出两个机架安装部111;两个机架安装部111分别靠近左右两个升降门2设置;所述机架311就安装在机架安装部111上。

请参考图5,所述升降门2从前方看呈三角形状,左右两个升降门2的结构相对称;位于左边的升降门2包括左侧面21、前侧面23及后侧面22,前侧面23及后侧面22均呈三角形;所述前侧面23的内侧设有一个连杆安装部221,后侧面22的内侧对应的位置也设有一个连杆安装部221,所述连杆312就安装在连杆安装部221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安装部111靠近安装框11的横向中心线的上方设置;所述连杆安装部221设于所述升降门2的横向中心线的下方。具体的,所述机架安装部111及连杆安装部221的位置与连架杆313及驱动杆314的长度相适配。

请参考图6,所述机架311呈腰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311上设有2个第一定位孔3111和3个第一螺丝孔3112,所述第一定位孔3111与第一螺丝孔3112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定位孔3111及第一螺丝孔3112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所述第一定位孔3111及第一螺丝孔3112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得所述机架311安装、定位稳固。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孔3111的数量不一定是2个,可以是1个或者3个等,只要有第一定位孔3111就能满足本案的要求;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丝孔3112的数量也不一定是3个,可以是1个、2个或者是4个,只要机架311上设有第一螺丝孔3112就能满足本案的要求。

请参考图4,所述机架安装部111呈鱼骨状,包括第一中央骨1111及5根与第一中央骨1111垂直相交的第一旁骨1112;第一中央骨1111自安装框11的内侧向相对的安装框11的方向垂直延伸,第一中央骨1111与安装框11的横向中心线垂直设置。机架安装部111对应第一定位孔3111的位置设有第一定位柱1113,第一定位柱1113刚好位于第一中央骨1111与第一旁骨1112相交的位置,所述第一定位柱1113自机架安装部111的表面向相对的安装框11的方向垂直延伸,所述第一定位柱1113定位于第一定位孔3111上,从而将机架311定位在主体1上;机架安装部111对应第一螺丝孔3112的位置设有第一螺柱孔1114,第一螺柱孔1114位于第一中央骨1111与第一旁骨1112相交的位置,第一螺柱孔1114自机架安装部111的表面垂直向安装框11的表面延伸,螺丝穿过第一螺丝孔3112及第一螺柱孔1114,从而将机架311锁于机架安装部111上。

请参考图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杆312的结构与所述机架311的结构相似;所述连杆312也呈腰形;所述连杆312的厚度小于所述机架311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杆312上也设有2个第二定位孔3121和3个第二螺丝孔3122,所述第二定位孔3121与第二螺丝孔3122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定位孔3121及第二螺丝孔3122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所述第二定位孔3121及第二螺丝孔3122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得所述连杆312安装、定位稳固。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孔3121的数量不一定是2个,可以是1个或者3个等,只要有第二定位孔3121就能满足本案的要求;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螺丝孔3122的数量也不一定是3个,可以是1个、2个或者是4个,只要机架311上设有第二螺丝孔3122就能满足本案的要求。

请参考图5,所述连杆安装部221的结构与机架安装部111的结构相似;所述连杆安装部221也呈鱼骨状,包括第二中央骨2211及3根与第二中央骨2211垂直相交的第二旁骨2212;第二中央骨2211自升降门2前侧面23的内侧向后侧面22的方向垂直延伸,第二中央骨2211与安装框11的横下中心线垂直设置。连杆安装部221对应第二定位孔3121的位置设有第二定位柱2213,第二定位柱2213位于两个第二旁骨2212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定位柱2213自连杆安装部221的表面向后侧面22的方向垂直延伸,所述第二定位柱2213定位于第二定位孔3121上,从而将连杆312定位在主体1上;连杆安装部221对应第二螺丝孔3122的位置设有第二螺柱孔2214,第二螺柱孔2214位于第二中央骨2211与第二旁骨2212相交的位置,第二螺柱孔2214自连杆安装部221的表面垂直向前侧面23的表面延伸,螺丝穿过第二螺丝孔3122及第二螺柱孔2214,从而将连杆312锁于连杆安装部221上。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所述连杆安装部221的外周还形成有圈骨2215,所述圈骨2215呈腰形,所述第二中央骨2211的两端及3根第二旁骨221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圈骨2215的内侧。所述圈骨2215的设计,增强了连杆安装部221的强度。

请参考图6,所述机架311上还设有两个第一铰接柱3113,所述第一铰接柱3113设于机架311的与机架安装部111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一铰接3113柱靠近机架311的两端设置。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7,所述连杆312上还设有两个第二铰接柱3123,所述第二铰接柱3123设有连杆312的与连杆安装部221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二铰接柱3123靠近连杆312的两端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连架杆313的两端均设有第一铰接孔(图中未标出);请参考图2,所述连架杆313两端的第一铰接孔分别套入第一铰接柱3113及第二铰接柱3123内,从而使得连架杆313的两端分别与机架311及连杆312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杆314的两端均设有第二铰接孔(图中未标出);请参考图2,所述驱动杆314两端的第二铰接孔分别套入第一铰接柱3113及第二铰接柱3123内,从而使得驱动杆314的两端分别与机架311及连杆312铰接。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基于本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